伍.瑾之一言有灵犀
周瑜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庆功宴过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貌似喝多了。
醒来以后,头还是晕晕乎乎的。
从榻上下来,身上还穿着昨夜的白灰色长衫,不禁想起了一个人。
笑着摇了摇头。
今天可是爱徒瑾之来访的日子呢,要好好和他聚一聚。
窗外的阳光微白透着清凉,洗漱完毕的周瑜在军中四处走动——昨日大宴,军士们都喝得烂醉,孙权只好无奈地让他们休整一天。
这倒也让大都督享得清闲,之前还烦恼要何时抽空去见徒儿呢。
离瑾之来访还有几个时辰,周瑜的目光落在远处。
不如去孔明那儿聊一聊。
想着,便举步走往孔明的军帐。
帐内。两人端坐于木案的两边对峙着。
诸葛亮一脸怨念地看着对面一脸无辜相的鲁肃。
“子敬,昨夜我是怎么回来的?”话里透着冷冷的杀气,鲁肃打了个寒战。
“孔明……昨夜我醉了,什么都记不清了……”悻悻地小心答道,鲁肃一脸畏缩地看着此时冷着一张脸的诸葛亮。
“那我今日醒来为何会在……”
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诸葛亮忙闭了嘴,看来人是谁。
周瑜的身影出现在两人的面前。鲁肃像是看见了救命稻草一样地飞也似的走上前去:“公瑾啊,你来得真是时候,我和孔明正说到你呢。对吧,孔明?”
说着,鲁肃狡猾地看了一眼诸葛亮,目光里满满的都是窃喜。
诸葛亮一时乱了方寸,有些语无伦次:“对、对啊……方才我们正说到都督您呢。”
抬眼白了一眼鲁肃(是不是EG了……),又换上了一副好好先生的招牌笑脸。
“是吗?说我什么呀?”周瑜好奇地问道,坐到了孔明面前。
诸葛亮忙说:“啊……我们说都督的酒量很好啊……”
一旁的鲁肃忙搭上了话茬:“是啊是啊,都喝得不省人事了。”
于是可怜的鲁肃同时跟两个人结下了梁子。
正在三人沉默之际,一个小兵不怕死地闯了进来:“报~~都督,一个自称顾瑾之的人来访。”
周瑜一听,展露了笑颜:“瑾之来了?太好了,赶紧让他进来。”
语毕,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参见师父,两位先生。”
诸葛亮和鲁肃双双颔首,周瑜也点了点头:“瑾之毋需客气,且坐下,我们细谈罢。”
顾瑾之飘然走过,坐在了木案的一旁,眼光流离到诸葛亮的身上:“想必阁下便是卧龙先生了罢?久仰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里写满了怀疑:“过奖。只是,不知足下是怎么得知我的?”
顾瑾之像狐狸一样狡黠地笑了笑,看向了一旁的周瑜:“师父在书信中总有提到先生,自然便得知了。”
周瑜听完顾瑾之的话,感到了不好意思,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用眼神提醒着他。而顾瑾之只是微笑着,全然无视了一旁的师父。
“师父在信中说,十分钦慕孔明先生的才学与修养,还让徒儿多多学习呢。”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一旁面红耳赤的周瑜,“徒儿也十分钦佩孔明先生,日后还需多多指教了。”
孔明不自然地笑了笑:“当然,瑾之放心。”
而此时顾瑾之的脸却是佯装自若,紧皱的眉头完完全全地出卖了他。檀木的木案下,周瑜正使劲掐着口不择言的爱徒。
“瑾之怎么了?莫不是不舒服罢?”鲁肃看着冷汗涟涟的顾瑾之,关切地问道。
顾瑾之苦笑着摆了摆手:“没有没有,徒儿只是有点儿闷,出去走一走就好了。”说着,顾瑾之从案边起身,算是真正地摆脱了周瑜的魔爪。
走出去,正看见一队勤奋的士兵在操练,顾瑾之走上前去:“听都督说今日休整,为何你们还出来操练呢?”
为首的士兵看了他一眼:“作为一个士兵,我们应该坚持不懈。”
顾瑾之赞赏地点了点头:“说得在理,要是东吴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爱国志士,那就好了。”
那个小兵对眼前这个仪表堂堂的人出了某种莫名的好感:“多谢了……说起来,你是何人啊?怎么从孔明先生的军帐里出来?”
顾瑾之恍然:“哦,忘了说了。我叫顾瑾之,是周都督的徒弟。方才是进去拜访各位先生的。”
小兵回答:“原来如此啊……”
顾瑾之笑着,脑子里又生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说起来,可不能叫孔明先生呢……”
小兵疑惑:“何出此言?”
顾瑾之笑了两声:“该叫他师母啊……”
纵使再不明事理的莽夫此时也明白了顾瑾之话里的意思,从平日里都督对先生那么好就可以看出他们关系不一般,更何况现在都督的徒弟都这么说,那其中果真是有猫腻了……
那几个小兵相视,然后便讪笑着离开了。
顾瑾之满意地看着他们离去,嘴边挂着一丝阴谋得逞的微笑。
师父啊师父,我这可是为了你的幸福啊……可别怪徒弟。日后抱得美人归,你还要谢谢徒弟呢……
这么想着,顾瑾之便笑笑,继续造他的谣去了。
天空中飞过几只孤烟,东吴又迎来了一个晴朗的月。
孔明摆在家里的纸伞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
看着窗外的天气,孔明若有所思。
前几日顾瑾之的话,让他的心里一阵悸动。
是否,自己也陷入东吴烟雨中的情网里了呢?
淡淡的日光打在孔明的脸上,像是误入凡尘的仙人一般。
若即若离。
周瑜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庆功宴过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貌似喝多了。
醒来以后,头还是晕晕乎乎的。
从榻上下来,身上还穿着昨夜的白灰色长衫,不禁想起了一个人。
笑着摇了摇头。
今天可是爱徒瑾之来访的日子呢,要好好和他聚一聚。
窗外的阳光微白透着清凉,洗漱完毕的周瑜在军中四处走动——昨日大宴,军士们都喝得烂醉,孙权只好无奈地让他们休整一天。
这倒也让大都督享得清闲,之前还烦恼要何时抽空去见徒儿呢。
离瑾之来访还有几个时辰,周瑜的目光落在远处。
不如去孔明那儿聊一聊。
想着,便举步走往孔明的军帐。
帐内。两人端坐于木案的两边对峙着。
诸葛亮一脸怨念地看着对面一脸无辜相的鲁肃。
“子敬,昨夜我是怎么回来的?”话里透着冷冷的杀气,鲁肃打了个寒战。
“孔明……昨夜我醉了,什么都记不清了……”悻悻地小心答道,鲁肃一脸畏缩地看着此时冷着一张脸的诸葛亮。
“那我今日醒来为何会在……”
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诸葛亮忙闭了嘴,看来人是谁。
周瑜的身影出现在两人的面前。鲁肃像是看见了救命稻草一样地飞也似的走上前去:“公瑾啊,你来得真是时候,我和孔明正说到你呢。对吧,孔明?”
说着,鲁肃狡猾地看了一眼诸葛亮,目光里满满的都是窃喜。
诸葛亮一时乱了方寸,有些语无伦次:“对、对啊……方才我们正说到都督您呢。”
抬眼白了一眼鲁肃(是不是EG了……),又换上了一副好好先生的招牌笑脸。
“是吗?说我什么呀?”周瑜好奇地问道,坐到了孔明面前。
诸葛亮忙说:“啊……我们说都督的酒量很好啊……”
一旁的鲁肃忙搭上了话茬:“是啊是啊,都喝得不省人事了。”
于是可怜的鲁肃同时跟两个人结下了梁子。
正在三人沉默之际,一个小兵不怕死地闯了进来:“报~~都督,一个自称顾瑾之的人来访。”
周瑜一听,展露了笑颜:“瑾之来了?太好了,赶紧让他进来。”
语毕,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参见师父,两位先生。”
诸葛亮和鲁肃双双颔首,周瑜也点了点头:“瑾之毋需客气,且坐下,我们细谈罢。”
顾瑾之飘然走过,坐在了木案的一旁,眼光流离到诸葛亮的身上:“想必阁下便是卧龙先生了罢?久仰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里写满了怀疑:“过奖。只是,不知足下是怎么得知我的?”
顾瑾之像狐狸一样狡黠地笑了笑,看向了一旁的周瑜:“师父在书信中总有提到先生,自然便得知了。”
周瑜听完顾瑾之的话,感到了不好意思,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用眼神提醒着他。而顾瑾之只是微笑着,全然无视了一旁的师父。
“师父在信中说,十分钦慕孔明先生的才学与修养,还让徒儿多多学习呢。”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一旁面红耳赤的周瑜,“徒儿也十分钦佩孔明先生,日后还需多多指教了。”
孔明不自然地笑了笑:“当然,瑾之放心。”
而此时顾瑾之的脸却是佯装自若,紧皱的眉头完完全全地出卖了他。檀木的木案下,周瑜正使劲掐着口不择言的爱徒。
“瑾之怎么了?莫不是不舒服罢?”鲁肃看着冷汗涟涟的顾瑾之,关切地问道。
顾瑾之苦笑着摆了摆手:“没有没有,徒儿只是有点儿闷,出去走一走就好了。”说着,顾瑾之从案边起身,算是真正地摆脱了周瑜的魔爪。
走出去,正看见一队勤奋的士兵在操练,顾瑾之走上前去:“听都督说今日休整,为何你们还出来操练呢?”
为首的士兵看了他一眼:“作为一个士兵,我们应该坚持不懈。”
顾瑾之赞赏地点了点头:“说得在理,要是东吴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爱国志士,那就好了。”
那个小兵对眼前这个仪表堂堂的人出了某种莫名的好感:“多谢了……说起来,你是何人啊?怎么从孔明先生的军帐里出来?”
顾瑾之恍然:“哦,忘了说了。我叫顾瑾之,是周都督的徒弟。方才是进去拜访各位先生的。”
小兵回答:“原来如此啊……”
顾瑾之笑着,脑子里又生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说起来,可不能叫孔明先生呢……”
小兵疑惑:“何出此言?”
顾瑾之笑了两声:“该叫他师母啊……”
纵使再不明事理的莽夫此时也明白了顾瑾之话里的意思,从平日里都督对先生那么好就可以看出他们关系不一般,更何况现在都督的徒弟都这么说,那其中果真是有猫腻了……
那几个小兵相视,然后便讪笑着离开了。
顾瑾之满意地看着他们离去,嘴边挂着一丝阴谋得逞的微笑。
师父啊师父,我这可是为了你的幸福啊……可别怪徒弟。日后抱得美人归,你还要谢谢徒弟呢……
这么想着,顾瑾之便笑笑,继续造他的谣去了。
天空中飞过几只孤烟,东吴又迎来了一个晴朗的月。
孔明摆在家里的纸伞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
看着窗外的天气,孔明若有所思。
前几日顾瑾之的话,让他的心里一阵悸动。
是否,自己也陷入东吴烟雨中的情网里了呢?
淡淡的日光打在孔明的脸上,像是误入凡尘的仙人一般。
若即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