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凡煜吧 关注:431贴子:72,234
  • 11回复贴,共1

发点东西,比较感兴趣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2-03-10 14:04回复
    贝雅特丽齐
    贝雅特丽齐  《神曲》中的重要出场人物之一,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为了贝雅特丽齐而写的神曲,在但丁的一生中,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神曲》中不断提到的这位圣女,她曾是是但丁的恋人。但丁对她的爱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情。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就叫贝雅特丽齐。他第一次见到贝雅特丽齐,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九岁时见到贝雅特丽齐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 然而诗人对这位女子的爱并非是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一样。这种爱陶冶他的情操,洗涤他的灵魂,使他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变得更纯洁,更高尚。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街头(具体说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见到了贝雅特丽齐。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关于这一次相见,有很多画作留传至今。但丁第二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时。她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但丁惊呆了,不知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后来,贝雅特丽齐嫁了人,没过多久,在1290年就去世了。但丁感到非常悲哀,他把自己对贝雅特丽齐表示怀念的诗歌和散文串联起来,写了一部散文和抒情诗相揉合的作品——《新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但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就像诗人自己在《神曲——地狱篇》第二章中通过卢齐亚之口说出的那样:“上帝的真正的赞美者贝雅特丽齐呀,你为什么不去救助那个那样爱你,由于你而离开了凡庸的人群的人哪?……”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贝雅特丽齐的悲哀之中,这是和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礼物奉献给他钟爱的贝雅特丽齐。于是他开始写作《神曲》。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真挚崇高的爱情,他是不可能写出《神曲》的。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也正因为如此,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时,有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维吉尔引导但丁游览了地狱和炼狱,而在到达天堂的第一重天时便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接下来的指引者就换成了委托维吉尔救助但丁的贝雅特丽齐。通过《神曲》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在哲学的引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悔过自新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又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发认识真理,达到洁净自身的境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感觉到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影响。
    但丁与贝雅特丽齐相遇  作为贝雅特丽齐本人来说,也许她根本就不知道但丁对她的爱有多么深沉。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但丁对她的爱,是一种纯精神上的,相当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而在《神曲》中,贝雅特丽齐在但丁的描述下成为了上帝派来的使者。对但丁来说,她就是一位真正的天使。间接的来看,贝雅特丽齐在但丁心中的地位甚至比荷马,维吉尔等诗圣都要高。因为当但丁“迷失在人生的中路”时,是维吉尔来拯救的他。而维吉尔又说他是遵从了贝雅特丽齐的意愿来引导他的,可以说在《神曲》里,贝雅特丽齐的地位仅次于那位“三位一体者”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2-03-10 14:05
    回复
      但丁真吊丝 贝雅特丽齐真女神 总结完毕


      IP属地:广东3楼2012-03-10 14:05
      回复
        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  1824年3月12日生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887 年10 月17日卒于柏林。基尔霍夫在柯尼斯堡大学读物理,1847年毕业后去柏林大学任教,3年后去布雷斯劳作临时教授。1854年由化学家本生推荐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75年到柏林大学作理论物理教授,直到逝世。


        IP属地:广东4楼2012-03-10 14:06
        回复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发展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展,其重要性可以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


          IP属地:广东5楼2012-03-10 14:07
          回复
            .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在 1901 年将狗对食物之外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所谓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从 1901 年起,巴甫洛夫专心从事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为止,长达 35 年之久。


            IP属地:广东6楼2012-03-10 14:08
            回复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地活着。  这个理想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检测器-锤子-毒药瓶”这条因果链,似乎将铀原子的“衰变-未衰变叠加态”与猫的“死-活叠加态”联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时既死又活!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听到薛定谔猫佯谬时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薛定谔之猫的疑惑  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此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她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此时,猫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半死不活的叠加态。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薛定谔挖苦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请注意!不是发现而是决定,仅仅看一眼就足以致命!)正像哈姆雷特王子所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 was a question."只有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在数学术语就是“坍缩(collapse)”),哈姆雷特王子的犹豫才终于结束,我们知道了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几率诠释的优点是:只出现一个结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  但是有一个大的问题:它要求波函数突然坍缩。但物理学中没有一个公式能够描述这种坍缩。尽管如此,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还是接受了哥本哈根的诠释。付出的代价是:违反了薛定谔方程。这就难怪薛定谔一直耿耿于怀了。自然的推论  当它们都被锁在箱子里时,因为我们没有观察,所以那个原子处在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因为原子的状态不确定,所以猫的状态也不确定,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终定论:要么猫躺在箱子里死掉了,要么它活蹦乱跳地“喵呜”直叫。问题是,当我们没有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处在什么状态?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们的原子一样处在叠加态,这只猫当时陷于一种死/活的混合。  一只猫同时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处在不死不活的叠加态?这未免和常识太过冲突,同时在生物学角度来讲也是奇谈怪论。如果打开箱子出来一只活猫,那么要是它能说话,它会不会描述那种死/活叠加的奇异感受?恐怕不太可能。 换言之,“薛定谔猫”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带来的祖母悖论,即平行宇宙之说。  薛定谔猫佯谬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量子力学的观测?观察或测量都与人的主观有关,而人在箱外,所以必须打开箱子才能决定猫的死活。谁都知道箱中猫的死活是由铀的衰变决定的——衰变前猫是活的,衰变后猫就死了,这与是否有人打开箱子进行观察毫不相干。所以毛病出在观测的主观性上,应该朝这个方向寻根究底。


              IP属地:广东7楼2012-03-10 14:10
              回复
                球状闪电貌似跟这个定律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我不知道谁看过= =刘慈欣写的那个


                IP属地:广东8楼2012-03-10 14:10
                回复
                  今天到这 回头想起来再说
                  权限一下自己


                  IP属地:广东9楼2012-03-10 14:12
                  回复


                    IP属地:广东13楼2012-03-10 17:03
                    回复
                      回头我去图书馆找找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3-14 14:51
                      回复
                        人家只是方便以后好找了啦


                        IP属地:广东17楼2012-03-14 1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