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姐”:从2000元和2000万(4)
重操旧业东山再起
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 ——塞万提斯
失败,对弱者是句号,对强者则只是逗号。用这句话形容华玟再合适不过。虽然首次投身股市输得惨不忍睹,但这并没有让她从此消沉下去。股市带给她的教训是沉重的,但痛定思痛,她决定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服装领域打拼。
1995年的春天,华玟来到了广州的高第街,当时这里是广州乃至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琳琅满目的时装让她着了迷。“这些服装在上海当时还不多见,但款式新潮,穿在身上就是显得大方漂亮。”直觉告诉她,这生意有得做。
华玟又开起了服装店,这次的落脚点首先是在上海的九江路上,那里曾一度是申城时尚的发源地。华玟知道,穿时装赶的是时髦,因此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款式引进来,于是她在如何抢时间上动起了脑筋。当时火车还是大多数生意人的首选,但她却选择了飞机,这无疑在时间上赶了先,赚取的利润足够补贴机票。渐渐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接连开了好几家服装店,许多人买服装都是慕名而来。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了大幅下滑,华玟毅然做出了收手的决定。在1999年底,她把开在长宁区的最后一家服装店“倩影服饰”关掉了,而这时她的资产早已超过了百万元。
似乎已经功成名就,华玟在静静地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她的丈夫也来到了上海,他原来是做装修的,华玟就投了一笔钱开办了一家装潢公司。不过此时华玟也有一个难言之隐,虽然在上海滩已经打拼了许多年,但她的户口却一直未能迁回上海。终于,转机出现了,上海推出了购房蓝印户口政策。
“开始买房完全是为了报户口,根本没有投资的概念,就挑便宜的,面积都不大,只有几十平方米。”2000年初,她在上海七宝附近的航华新村里买了一套小面积两房,7万多元的价格。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该小区为动迁安置房,开发商的房产证一时无法办出来。没有房产证,还报什么户口?华玟气得去找开发商理论:“违约,就退钱赔款!”她的**意识特别强。但开发商收了钱怎么还肯吐出来?那位老总开导她:“大姐,这房子可是能赚钱的,我给你换一下吧,莘庄疏影路上的东湖花园,给你两套小面积的,一口价,15万元。”
房子也能赚钱?华玟当时似懂非懂,但日后发生的故事却让这变成了现实。楼市从2000年开始启动,而莘庄在轨道交通开通之后,附近的房价也随之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过程。2003年初,她以39万的价格卖掉了一套。然而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她意外发现,原来是中介把房子“吃”了下来,并以42万的价格卖给了别人,一转手就赚了3万元。
这时,华玟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投资房产!这回,她吸取了股市惨败的教训,采取了先学再做的方法。当时市面上有关房产投资的书并不多,但她仍然费尽周折找了几本阅读,终于也明白了像容积率、套内面积这样专业术语的含义,并且懂得了房产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与此同时,她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请中介公司的经纪人吃饭:“当时饭桌上刚刚开始流行红酒,我就用这招待他们,酒后吐真言,我炒房的很多窍门就是在那里学的。”华玟这次可真的是学乖了。
紧接着,她以42万元的价格抛掉了东湖花园的另一套房子,一共凑足了200万元,开始了投资房产的神奇经历。“当时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特点,”华玟说:“我虽然没有背景和关系,但有充沛的时间,并且善于与人打交道,有做生意的基础。”于是,她制定了颇为与众不同的炒房三原则:“紧盯二手房,专炒小户型,低进加快出”。“买新盘不仅要排队,而且常常要有后台撑腰,黑幕重重,我没有这个能耐,而买二手房与人打交道则是我的特长。小户型总价不高流通性强,买卖非常容易,关键是尽量要把进价压低,有20%~30%的赚头就卖出去,加快资金的周转率。”
华玟第一套房买在田林新村内,是一套总价30万元的小户型,二个月后以36万元的价格抛掉,随后又在徐家汇、中山公园等地来回征战,都是涨了20%后抛出,赚来的钱滚动投资。那时候,她每天都去中介公司“上班”摸行情,这样到2004年初,华玟一度手上持有9套房产,市值已超过420万元。
“我做服装生意的时候,发现其实卖得快要比价格卖得高赚钱,特别是在货源非常紧俏的时候,只要手里的资金不断流动,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当时,几乎每套房产在她手里停留不会超过一二个月。2004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疯狂状态,房价几乎一天一个样。“这种疯狂有点像卖羊毛衫,只要手中有房,买家就抢着要。”对于当时的这一幕景象,现在的华玟仍然唏嘘不已。
2004年的冬天,楼市到达了疯狂的巅峰,她也把买卖周期缩短为一个月。她说:“价格涨得那么快,一个月最少要上涨10%,我就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地把赚来的钱投进去,这相当于利滚利,肯定赚得更多。”2004年底一盘算,华玟“买卖”的房产已接近30套,资产已经达到了800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