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吧 关注:841,110贴子:29,305,388
  • 8回复贴,共1

[转贴]公路车骑行姿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骑姿 上篇
目前我们遇到的公路新手最普遍的问题有两种:
1.
上管总长,特别强调龙头太长骨盆无法长时间直立,手用力撑会导致肩痛,姿势无法维持。
2.
坐垫高度太高,骨盆晃动太大膝盖容易受伤,太低大腿抬不高膝盖会以外八姿态骑乘,既无力又伤膝盖。
讲骑姿我们来看图说故事吧,下图为新手( 红色 )与老手( 蓝色 )在骑乘姿势上的比较,骑姿的特点就是 「立骨盆」「 拱背部 」「转髋不转腿」

1. 初学者想像把手向前压,骨盆就会立起来,但最终目的是能放手还可维持相同骨盆直立的姿势;同时手指放松,手肘向内收,轻松坐手不负重量。
2. 肩随手往前、头向后收。
3. 背自然拱起,约在第十二节胸椎。
4. 骨盆立起。
5. 屁股不前移,要用大腿根部上提。
6. 膝盖内收,不可外八。

腕:高速巡航姿势,基本上手要打直甚至内收。
肩:肘打直,肩胛前移,从上面看下来像个倒U字形。
腰:骨盆立肘内收,从背后看不太到手肘,像“花枝“一样流线型。
背:从后上方向下看,手脚全部隐藏在身体的面积底下。

← 修正后 修正前→ 自己比较吧!
补充说明修正前的照片:
图右下一 典型的初学者错误,屁股前移,肘弯,背平。
图右下二 肩胛骨外开手肘外扩,肌肉容易僵硬,体干无法固定

很多人骑不快的原因在於过分意识身体的末梢,Road Bike 用到的肌肉和日常生活中不同,有意识的使用末梢的小肌肉不耐久,尽量不去意识膝盖以下的部份,连膝盖与大腿骨也是,而是用更上面的侧腹肌和骨盘来想像,以这样的意识来骑乘,踩踏会改变,对应的肌肉也会不同。
在脚踏的时候,想像画个大圆,出力的时间会比较长。腰部如果摇晃重心不稳脚跟下降,只使用小腿肌容易抽筋。

腹部用力与腰部骑乘时的稳定很重要,虽然初学时可以用手「压」车把让腰立起来,最终还是能放开双手时依然可以维持相同的骑姿。
实际上以C.D.个人的经验,只要Bike Fitting 作的好,不用刻意去维持姿势,骑上去就已经是这个骑姿了


IP属地:河北1楼2012-03-02 12:47回复

    骑姿 中篇
    在讨论骑姿的时候一定会提到就是Bike Fitin***.的实际心得认为这根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但这个议题很特别,资料很少,说法很多!不知道多数作者是不是因为设定不当产生运动伤害后担心需负赔偿责任,所以均简单带过。在日文杂志里讲到setup的部分也仅举例而无相关说明。,再者就收集的资料中各种论述均有,甚至相反,实难认定何为真理,这篇文章车友不妨定位成一个参考而不是金科玉律,毕竟每个人的身体均不相同,最适合的设定是要多加尝试。另外 我假定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公路车骑乘经验,也有一台现成的公路车可当调整的参考。车子设定的目的是为了100km以上的竞赛目的,一半山路一半平路的使用范围。先订出这些背景条件很重要,在计时赛与1~200km的长途公路竞赛与登山赛….在设定上完全不同。
    谈 Bike fitting,先谈最适合尺寸!什麼是最适尺寸?请教过目前有订制车服务的高阿丹先生下的定义:
    1.
    一定骑的很舒服。
    2.
    有最大的调整空间。
    在这个原则下,如果一台车要去「适应」,基本你的设定就有再调整的必要,我们可以同意设定没有对错,但一定有范围,不然车厂没有必要作出那麼多尺寸的车架供车友选择。那一个规格是可以提供「最舒适」与「最大的调整空间」可由一些步骤来尝试。
    第一件事,决定你的曲柄长:
    在这个部分,找到的资料有:身高的1/10 、股骨长的18.5%、腿长x 0.216....等等的参考资料,总括而言,太长的曲柄不利回转,太短的曲柄不利爬坡。我的身高166,胯下长78cm 依各种算法都是在170mm以下倒是不用费心,我也试骑过172.5mm腿长的曲柄,完全就是个不舒服。如果还想多了解可参阅EUAQ 版的6649篇谈曲柄长的文章。另外Campy ‘07年新推出了177.5与180的腿长,可提供长腿车友更多的选择。
    第二件事,座垫高与膝回转点
    坐垫高:
    有几个公式就是跨下长的0.865=BB到坐垫顶面或是腿 长 x 1.09 = 踏板轴心到座垫表面的距离,可以用这个长度作为的起始设定点,因为实际上踏板高低、坐垫软硬、踩踏的方式都会影响这个高度,甚至有车友视登山或平地作不同 的设定。另一个设定方法是坐在椅垫上脚后跟放在踏板上以腿打直的高度设为坐垫高。另外也可由背后观察踩踏时屁股会不会左右摇摆作为高度的确认。另外补充: 高度并非一成不变,登山赛调低一点,平路调高一点有助踩踏,一般约是在3mm的范围内作调整。另外随著膝回转点改变,要重新检视坐垫高度需否须配合作调整。
    调整坐垫高C.D.习惯先在黑呦哟的座管上贴上一截白色的电器绝缘胶布作记号(调高的话在切齐坐管束的位置,降低时先贴在预量位置 ),再来微调。
    膝回转点:
    这个设定方式争议颇多,各方论述均有,最常见的设定点是在膝回转点切齐踏板轴中线或是膝盖前缘切齐踏板轴前缘( 也有一说法:曲柄水平时,从前脚膝盖前缘的垂直线切过曲柄前缘 ),以这个位置为中心点,膝转点越前方股四头肌群使用多於臀大肌群,加速快、力量大、耐力差,适合短距离高强度的使用方式,例如短距离的计时赛….等( 这点也可在计时赛车坐管角普遍垂直於公路车上观察的到,只不过计时赛车的设定还有更多是对风阻的考量 )。膝转点越后则反之,臀大肌群使用多於股四头肌,力量小耐力佳适合长程公路赛。在台湾有众多订制车经验的赫兹工作室白老板建议以破百公路赛的使用情况,膝转点后退约2~3cm,可保有舒适的骑乘来应付85%的巡航输出,在需高输出时臀部一用力,转点会往前偏移回到中心点位置便於使用快肌的出力。我在改过设定后骑熟悉的 台北-福隆 破百路程后感受明显差异( 并不仅调整了膝转点,包括坐垫高、手把坐垫高度差等均重新设定,设定过后不需用力,不需意念思考,骑乘姿势自然就是前一篇转髋的骑姿,让我感到非常神奇 )
    


    IP属地:河北2楼2012-03-02 12:50
    回复

      事实上调整膝回转点并不是前后移动坐垫或是换一个座杆这样 单纯,车架在设计时是已经考量了座杆的OFFSET,原设计位置是在坐管的中心线对上坐垫中心线再后退1mm左右,以ITALY品牌来说坐垫大多设计在 27.6cm,从坐垫前缘量到13.9mm 的位置对齐车架坐管中心线(不是坐杆)这个坐垫位置就是车架的原设计点,这时检查一下你的膝回转点是否符合骑乘目标,如果是,那这个车架的座管角度非常适 合你,如果不对再检视一下偏差值作修正,如果偏差太大那麼你就要考虑更换车架,或尝试订制一个车架。大幅调动坐垫只是削足适履,改变了车架原始设计的特性 (包含重心...等性能诸元 ) 。
      坐垫高与膝回转点放在同一个单元,是因为该变膝回转点会改变坐垫高,反之亦同。
      插花补充实务应用:
      1.膝回转点决定了肌肉群使用的方式,往前-股四头肌群用的多些,往后 - 臀大肌群用的多些 ,依据这个原则作适当调配,以C.D.不足的耐力加上孱弱的肌力以金山赛为例,我会后退回转点约1cm,花东赛会后退2cm,短程计时赛回标准点甚至再往前1cm。
      2.以金山赛为例,平路段尽可能使用臀大肌群,进入爬坡段后,陡坡改坐前2/3坐垫多用股四头肌群,缓坡则后退原位置以臀大肌群继续加速,这样交叉运用肌肉群可有效降低单一肌群使用过度容易抽筋的问题。我们不是选手,肌力与耐力的养成也非一夕之功,总要在技巧的应用上多用心一些。
      第三件事‧上管总长与坐垫龙头高度差
      上管总长
      这个讲法很多, C.D.自己最适用的是这个方式:以最舒服的位置坐在椅子上,背脊「打直」手臂「伸直」手掌「放」在横把上,以这样的姿势下心脏与喉结划一条线,这条线的角度需小於40度。上管总长包括了龙头长与车架的上管长,谁该分配多少,是短车架长龙头还是短龙头长车架倒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须注意的是随著龙头垫的高度越高,龙头长度与车架上管长度重叠的尺寸就越多,因此龙头高度的调整会改变上管总长,需留意。
      坐垫龙头高度差
      以手握车把下圆弧的位置(比下把位再低一点),手臂微弯,这时背部形成的线条要能接近水平。当然这是个理想,以C.D.年届40头微秃肚微肥作这个姿势还 真的有给他吃力,但以这样的高度手握变把,不需用力自然形成弓背的骑姿倒让我觉得神奇!(我一次降了2cm),这个高度据白老板转述Casati先生的 话,意指除了风阻较低外尚有长抽车而不累的额外好处。给柔软度高的车友当参考罗!
      第四件事‧其他的设定与尺寸
      其他的尺寸比较没有争议,像把手基本上挑与肩同宽,但因供货问题有的尺寸你想要也没有,像C.D.改换骑姿前觉得42外-外有点小,40中-中比较刚好, 但现在42外-外的尺寸都嫌大,想改小也找不到41 外-外的车把可以买。将就用吧!( 我喜欢Deda的SuperNature,是一款比小弯把还小的人体工学把(Reach :79.9mm ,Drop:132mm),整个上缘可以与煞变把形成一个「水平」很好握。但仅供应 40、42、43、44、46 cm 外-外 so...把手除了几何形状挑挑外尺寸就没啥好挑的啦! )
      另外关於坐垫的水平,一般就是拿把水平尺将椅头与椅尾调到水平即可,有些坐垫天生怪异比较难乔的,可用坐垫的中心点往前2cm的这段调至水平试试看。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不过是个粗调,微调建议使用三滚轮的练习台,检验相同心跳值时的输出效率(例如160HR、95rpm、时速有无进步,肌肉酸痛的反应 如何?.....且在滚轮上有好处可以心无旁鹜专心想想每一个踩踏,感受坐垫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佳,也想想腰要怎样出力骑乘才会稳(反正滚轮上一定得骑的 稳),坐垫退一点肌肉出力情况如何?也不要改的太快,一个设定骑个30min以上再将心得作修正,隔一天再以新的设定骑个30min,慢慢的可以调到一个 最佳点。
      找到甜蜜的最佳设定后,是不是就定下来?当然不是。
      


      IP属地:河北3楼2012-03-02 12:50
      回复
        Bike Fitting 谈的是设定符不符合目标,目标不同设定自然不同罗!
        转跨 ? 弯腰 ?
        很多人会觉得骑公路车要向前弯是很累的一件事,我们就来看看,你是怎麼弯的。
        身体前弯,会有两个部位有动作,一个是腰,弯腰弯腰,大家都很熟悉;另外一个是髋关节,大家就觉得怪怪的了。
        看看下面的图,红线是股骨,蓝线是骨盆,绿线是脊椎。
        红线与蓝线的交角,就是髋关节弯角。
        蓝线与绿线交角,就是腰椎前弯,所谓弯腰。

        这两个角度增加都可以使身体前弯,手可以握到把手。
        弯腰,腰椎呈弓状,腰椎受力大,背是拱起来的,身体会变短,你可以握较低的把手,但是你的龙头会比较短。
        弯髋关节,腰椎仍笔直,腰椎受力小,身体拉长,背是平的,手可以摸到更远、更低 。
        髋关节与腰椎关节,哪一个较强呢?髋关节是杵臼关节,是人体最稳定的。腰椎的受力在椎间盘,是人体最早退化的,大概十几岁就开始,也是大部分腰痛的主因。


        上图示:David Zabriski 他转髋做的很好,髋的角度较大,人会较往前。
        下图示:Big George 他弯腰较多,髋的角度较小,人会较往后。
        实际骑时, 腰更弯了!!!!!

        弯腰的,在一些power rider,较常看到,骑起来,腰力用的较重,下踩也重,较倚重股四头肌,像Hincapie,不过这样比较伤腰。
        转髋的,比较可以利用到髂腰肌,psoas muscle,会较顺。
        一般我们在踩踏较累时,或上坡时,比较偏向弯腰,会往前坐,这时你如果将屁股沿坐垫上往后推,就会较倾向转髋,你会突然觉得,大腿突然变轻松了,就是因你多了髂腰肌可以用,这样是较好,较轻松的状况。
        转跨弯腰与车子设定
        在转跨弯腰一文中,我们谈到了两者的差别。
        转跨可以让你达到较低风阻姿势, 像David Z 手把可以较低,弯腰者就叫没办法, 如 Hincapie
        有几个小地方会让你转跨容易一点:
        1 较好的柔软度
        2 较陡一点的座管角度,如74-75度间,当然这跟车架大小有关。
        3 坐垫略往前,使膝盖前垂线落在踏板轴上,或再往前一点,这会使髋关节角度前开一点。


        IP属地:河北4楼2012-03-02 12:50
        收起回复

          自行车设定
          如何选购一台合身的自行车,是最基本的问题但也最不受重视。
          决定车架大小及设定不只能看身高,骑乘方式,柔软度,都是重要的依据。
          因此同样的身材可能用不同尺寸的车架,设定也可能不一样。
          让我们来看看自行车的构造、组件,及几个重要的数值。

          A:车架
          (图1)
          1: 座管长:A(中到中)、B (中到顶) 此为厂商标示车架大小的依据,必须注意为中到中或中到顶 两者可能差1至3公分。比方 Colnago为中到顶,Pinarello 标示为中到中,而DeRosa某些车款为中到顶。这几年,有车厂会改变车架设计,在购买的时候必须注意。 另外在压缩车架上,座管长就较不具参考价值,反倒是上管长较准。
          2: 上管长: 在传统车架为水平上管,标示较无争议;但对於压缩车架而言就必须特别留意各车厂标示法均有差别,必须以水平有效上管长为标准。上管长度要分成两段来考虑 一为SEATBACK 为BB连线至座管中心点 BB连线至头管中心点 则是为REACH的一部份 不过 SEATBACK的标示 通常不清楚 要以座管角度+长度来算出
          3: 头管长:取决於车架大小,不过有清楚标示的车厂并不多。但因无牙车头碗及隐藏车头碗的流行,龙头高不再可以调整,只能由前叉的预留管长决定。当预留管长比头管长太多( 扣掉龙头及前叉碗高大於3CM时) 会因垫片太长影响前叉稳定度。
          4: 座管角度: 车架越大,角度越小。座管角度主要影响SEATBACK。
          5: 头管角度: 车架越大,角度越大。 头管角度小(如71度)会使的TRAIL变长,操控较顿,如COLNAGO
          。不过小车架常需较小角度的头管,来拉长轮距, 增加稳定度, 加上RAKE大一点的前差(>45MM )会改善操控。
          6: 链条支管长:通常是固定的,约为395-410mm,不过也有一些车厂在大一点的车架会拉长个3-5mm。越短传动效能越佳,不过操控上也较不稳定,且链条准线会变化较大,变速较亦有杂音。像捷安特TCR 就以超短链支长闻名。
          B:前叉
          : 前移距离 (fork rake) 如 所示;头管延伸线交叉至前后轮轴线点,至前轮轴长。一般约为38至50mm, 同一车架用较短的rake的前差,轴距变短, TRAIL变大,转向会较不精准、顿,需要压车。; 较长rake,轴距变长,TRAIL变小,操控会叫转向较精准。一般标准常为43mm (Colnago)或 45mm ( Pinarello)。较小车架会用较长rake (小於50CM)来增长轴距,增加稳定度,常用 50mm rake. 另外前差的长度也很重要,一般约在367 -375MM 间。当你换了一只长度不一样的前差, 或是高度不一样的车头碗, 整个车架角度就都改变了, 不得不注意。COLNAGO的前差就很短,你如果换上REYNOLDS前叉, 就整个往后倒了。
          C:龙头
          : 须注意长度,前倾角或俯角。一般跑车的龙头会有些俯角,常见有6°、8°、10°、17°。但因无牙车头碗及隐藏车头碗的流行,龙头高度较低,所以有些龙头可两边用, 翻过来就变仰角了。如Ritchey的龙头就可俯仰角交换用,而ITM The Stem就不行。购买时需注意产品说明。
          另外不同家的尺寸会有不一样 A的100mm 与B的100mm有个5 -10mm的不同是常有的。同样100mm,不同俯角则有效长度也不一样。
          D:
          把手
          : (图2)
          宽度L 上把长 P 下把深度 H。 手把形状各家不一,大致可分为圆把、人体工学把。下图前两个就是人体工学把。 请注意在调整把手仰角时 其实同时会改变煞变把手的高度与距离P。对於身材较矮小,手也较小的车手 把手选择较少,且调整也较重要。我们常看到娇小的车手,无法以下把位长时间骑乘,至於无法改变前后轮配重,及以较低风阻姿势前进,在平路高速时较吃亏。
          


          IP属地:河北6楼2012-03-02 12:52
          回复

            车架的角度与长度
            车架大小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可能有很多人不会选 ,车厂就很从善如流, 将车架大小从原来的48 -62c m的 15个sizes ,变成XS-XL六个sizes ,让大家好选一点, 也把一些测量值省掉了, 每每我在挑时, 总看不到我要的数值。
            我们最常看到: 大小 、上管长、 座管角度, 头管角度, 链枝长 ,接下来就没了。 诸如BB drop 、Seatback 、头管长, 常常是看不到的, 还要拿出工程计算机来计算Seatback。
            从Fitting的观念来看, 哪一最重要呢?当然是坐垫与BB的的关傒位置, 这也是Fitting时, 第一个要决定的值。 以X- Y 轴来表示, X轴就是Seatback ,坐垫高则是 X-Y的平方和的根。 坐垫的位置, 决定了引擎的特性, 坐垫往后 嘓绳肌腱较有利, 较耐操; 坐垫往前, 四头肌较有利, 爆发力够 。 所以, 在踩踏的方式不变下, 座管角度要先决定。 一般车架设计是以2.5公分后倾的座管为基准, 座管角度错了, 那就得靠座管、座垫来调, 这个影响的就是车子重心与操控的感觉, 而不是施力。
            决定Seatback的变因,最重要的身体因素是大腿长, 与踩踏的方式, 小腿长则与坐垫高较相关。
            当然你会问那麼为什麼会用有后倾的座管为基准; 有两个理由 ,现代路况好. 座管角度叫以往陡 ,鍊支短,若是以直的座管为基准, 那座管会很后倾, 磨到后轮, 你就得将链枝拉长到42-43公分 ,这样重心会很往后, 在旅行车才比较适用。 第二个 ,后倾的坐管较舒服, 震动不会直接顶到屁股。
            另外就是坐垫了, 坐垫是可以前后调, 但是绝对不是给你来用来买不合身的车架 。不过坐垫是最难控制的 ,坐垫本身设计时的甜蜜点, 与坐骨的宽度都会影响。 坐骨窄的, 会往前坐, 宽的则往后; 宽的坐垫, 你会往前坐 ,窄的就往后。 这个之间会交叉影响, 一般基准是以坐管的中心的的连线, 会通过坐垫中心点前后 一公分 之内为准。
            我最常看到是买错大小, 然后在坐垫与座管上做文章。
            下一个决定的就是Reach ,这里变数就多了, 骑乘的性质、 个人的柔软度、 运动伤害, 都是考虑重点。 我们以下把位置为准来看
            Reach由X-Y轴来看 X=(上管长-SEATBACK)+龙头长+把手reach
            改变X轴 ,会改变车子前后配重, Y轴的影响较小
            Y轴 ,就是坐垫与下把的高低差。
            X轴的变数较多, 不管你上管如变 ,龙头长比例一定要对, 小车架短於90MM
            ,大车架长於140MM,都较不适当, 这会影响重心与操控。 鼻子通过把手是个基准, 自己在看看习惯看看重心的前后感觉, 习不习惯 。同样reach下, 觉得重心太往前, 那上管长一点, 龙头短一点 。
            在一样的上管长之下, 坐管角度越斜的 Seatback越长, (上管-Seatback) 就越短。所以, 不是上管一样长, 车架就一样, 这在车架慢慢放大时, 会有点混淆, 当然这与车厂认定的人体比例有关。
            高低落差, 与手长较有关傒, 手较长的人, 建议以高低差来调整, 不建议改变X轴的长度, 会影响车子配重的平衡。
            在座垫与把手位置决定后, 其他的参数都是影响操控了, 诸如较高或较低的BB、轮距长短、 头管角度,这就看车厂原始设计用途为何了 。不过有一点得注意, 就是头管长,当你是以较大落差来骑车时, 就要注意一些一体的carbon车架, 头管都偏长, 如SCOTT CR1 ,CERVELO ,这样你会趴不下去。
            这些年, 一体式坐管的流行, 让SEATBACK的问题又出现了,你无法换座管来改变SEATBACK。 你若大小买错, 就没辄了。 不过, 这样也可以让你确定买到适合的大小, 骑出车厂原始设计的意图与感受。
            一台设定好的车子, 大小对了, 一看起来就觉得比例是对的, 非常有PRO的感觉; 大小买错了, 比例也会跟著错, 看起来就怪怪的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的车子看起来不够PRO呢? 那一定是某个点有问题。
            


            IP属地:河北9楼2012-03-02 12:54
            回复

              借力使力-踩踏篇
              向下踩的力量,膝盖会伸直,这会经由髋往骨盆回去。一般踩踏的力量约在10-30公斤,如果你是比较转髋前趴,重心比较往前,那这股力,比较可以传回髋关节, 可能以手为支点,以躯干长度为力臂,将身体重心上提,缓解一些会阴的压力。力量回弹时,也较有机会将骨盆下压,经由髋再传回踏板上。
              你坐的越挺直,骨盆直立,弯腰,力可能只到膝盖人就会往后翻,不是前趴了。手不压重,手的支点作用就小了,力臂更短甚至没有,身体整个重量都压在坐垫上。这种状况,若是重踩,就很容易左右偏摆。
               在上坡时,重心整个后移,更转髋前趴,并屁股前移一些,使髋不受挤压,重心也会更往前,这时,屁股会有略浮起的感觉,而不是紧紧的贴在座垫上。
              在车子的设定上,上坡反而是把座垫-把手落差加大1-2公分,而不是下降,座垫则略前移0.3 -0.5CM,较容易达到。
              GOOD FITTING
              到底什麼是good fitting
              买新车时 你是否买对size了? SIZE对了, 那龙头、 把手、 坐垫设定对了吗?
              若你已是老手,你有想过量身定作车架吗? 若你有这个机会,你知道该怎麼根车架厂沟通吗?
              国外专业车店常会有一个fitter, 或是有特约的治疗师甚至医师来帮你做fitting,记得收费大概是fitter$100-150, therapist$200-250,doctor $350-400。有一些高级车架, 定价就已经包括量身定作的费用。到底什麼是一个好的fitter,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必须自己有骑车,没有骑车,你根本无法与一个有骑车的人沟通,只是理论派的。第二,必须对基本的解剖构造有了解。第三,对各种零件要有了解,才有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常常具备这三种技能的是三个不同的人,若沟通有问题,那消费者会无所适从。常听到的是,一个人找了三个fitter,会有三种不同且差别很大的数值。
              当你有机会去做一个fitting 你最好有下列的准备
              1 有办法描述自己的骑乘习惯。
              2著车衣, 最好是已热身过。
              3 带著自己觉得较合身的车子,作为参考。描述自己在车上的感觉,哪里有压力,好不好施力、、、
              4 描述骑完车后身体的感受,哪里较酸。
              5 是不是有骑车造成的伤害, 如腰痛、 手麻, 压疮。
              fitting 并不是一次就完成, 就像你买床一样 ,一开始舒服并不是真正的舒服, 要第二天早上起床才知道; 经过一段时间, 你必须把自己的感受与问题回馈给fitter, 作第二次或第三次的调整。
              


              IP属地:河北10楼2012-03-02 12:54
              回复
                不好意思。忘记这个帖子已经转过了
                不过那个不全啊。这个是完全版,前面是完全一样的


                IP属地:河北11楼2012-03-02 12:57
                收起回复
                  其实我是看到置顶的《求一千或者几百元的公路车的朋友请进》那个帖子里面有人问“正确的公路车骑行姿势”,所以特地转了这个过来,发给那人看的


                  IP属地:河北13楼2012-03-02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