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71贴子:87,748,759

回复:无限的觉性——万物的本质(送给所有想认识自己本质的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你在执着、分别、选择、判断、妄想时都要觉察到,我为什么会如此选择?我为什么会如此判断?我为什么会如此分别?我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当你分析出心智中的肇因之后就回光返照:“是谁在觉察这一切?”你会发现没有人在做选择,是心智在选择,同样没有人执着、判断、妄想与分别,都是心智自己在妄想、执着、判断与分别,但分析这一切的同样也是心智自身,而在这一切之后永远有一个觉察这一切的东西,它却不是心智内的任何东西,它只是觉察,这时放下心智所做的选择判断与分别与分析,回到觉察者的地位,这时你便不再被心智所限了,但觉察者还是不够,因为觉察者的地位很容易跟随习性再次迷失于心智的迷宫中,所以要经常问自己“是谁在觉察这一切?”,之后不要给自己答案,因为所有答案都是心智的结果,就连问题本身都是,这样问自己就是利用心智将自己推离心智从而便于发现那个“照”,一定要修出“照”才行。


418楼2012-04-11 06:31
回复
    在我看来定有三种,一种是随动禅定(自己取的名字~),完全贯注于当下的心识妄想行动,这是最基本的定,众生都会,当人在专注于一件事物时就是这种定,这种定是没有自我觉察的,但有对事物的觉察,但这种定不是恒常的,会随境相所转,但也算是一种禅定吧。因为心的确是定的。
    第二种是在定中没有了身体与对世界的觉知,但有对知觉自身的觉知,这种禅定在“身心脱落”之后才会有,但这种禅定同样不是恒常的,因为对意识界内的内容是强迫不去觉知,所以这样的状态同样不是究竟的,虽然可以练习刻意保持,但本质上没有必要,这种涅盘寂静是死禅。
    第三种是平等照见一切意识觉知内容,同第二种同样有对知觉自身的觉知,也同第一种没有对个体自我的觉知,有对一切事物的觉知,却没有自他分别,这种禅是可以达到永恒的,也是众生本来应该的状态,但要修成“照”之后才行。
    


    419楼2012-04-11 07:03
    回复
      很多话是针对不同层次来讲的,比如你举的这段话是对“自我”来讲的,相对于“自我”来说当然不是自己的,它是属于自我意识范围之外的,自我是指处于肉身知觉运作下的那个“我”。说不在你内是指你的自我,说在你内是对你的本体而言。但超越肉身知觉以外还有其它知觉方式(比如梦中的知觉方式,但大多数人是无意识的入梦用到那些内在感官,你要在梦中学会清醒的利用那些内在知觉方式才行,否则你就仍然是被肉身所限制的),在那种知觉方式下你(不是自我)的觉知范围可以达到更广大范围,所以那些“地方”也是在你内的,否则你永远不可能知觉到。
      你知觉到的便被你意识的转译所改变了,所以你知觉到的可以说就是你原创的形式,无论那种形式与别人的差别多少微小甚至无法与别人比较来觉察那区别(其实即便真的有明显区别两人在进行对照比较时也很容易相互影响而令区别不再明显),因为在被知觉之前信息是没有任何形式的,是你心智转译时创造了形相。所以从这个超越自我的层次来讲一切都是在你自己之内的。外在与内在本质是一样的,世界是你的,因为你能知觉到世界,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一个觉知在知觉,内在领域也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觉知在知觉。所以这样来讲本质上你就是知觉,不止是你,所有生物都是这个觉性,这个觉性透过不同的觉知方式来感知实相为不同的种种样貌。另外每个人又带着不同的心智在知觉。本质上也没有这里与那里的区别,只是你知觉自身的改变就改变了知觉者与它所知觉的环境或地方,所有的移动都是假象(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是知觉方式造成的假象,本没有空间的阻碍,本没有时间的阻隔,这些都是心智与感知方式造成的假象,既没有实质的感知者存在也没有与之对立的被感知物,被感知物与感知者没有实质的分别,如果它们是无关的两个东西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使感知发生,感知不是在完全无关的两个事物之间发生的,永远是有内在联系的。
      知觉改变了所有被知觉的,所有人都可以知觉到相同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假设,所有人知觉的都是自己的意念经由心智的转译内容,但那背后的知觉是同一个,心智是不同的,表面看来似乎每个人都可以知觉到别人所知觉到的东西,其实根本没有别人在感知,也没有一个样子完全相同的东西,那会经由每个心智部分影响而有所不同,因为在所有内容的背后是同一个觉性嘛,只是你处于不同的意识频段透过不同的感官与潜意识心智的转译方式,自然会转译成为与别人不尽相同的形式,所以不同种的意识生命会有其自身的知觉转译方式(感官),不同的感官也对相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转译形式(其实无论你听到、看到、触摸到、嗅到、尝到的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形式,感知到的只是透过不同的感官转译的不同形式的结果),就像蛇可以“看”到红外线,蝙蝠可以“听”到超生波。但红外线与超声波对人的肉体感官来讲就是不可感知的,所以它也不是究竟实相,只是生命个体感官差异造成的,若要见究竟实相就要放弃一切知觉内容而回光返照,返照出一切背后那个恒常不变的不存之存的唯一“觉性”(非任何感官觉知却可以透过一切感官形成觉知的觉性)。所以佛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20楼2012-04-11 08:03
      回复
        别人有没有修你又如何知道呢?你若知道就不是真的知道,知道本身就是妄想了。自己应该只知道自己有修无修才对喔...


        421楼2012-04-11 08:07
        回复
          你怎知别人是在说有性无性之佛性?因此别人所说的佛性并非你以为的“佛性”,别人也未说过”佛性有性无性“,同样别人也从未说过什么“觉之有体”。你说我有思想,你不是我怎知我有思想?还是你看了我的话而你产生了某种思想而认为那是我的?这一切好像都是你在自说自话喔。


          422楼2012-04-11 08:14
          回复
            是呀,执着于不自私仍然是有自私的心理在的,所以看清事实之后你的心智不会执着于必须送或不送。放下了心智内在的矛盾,根据当时的情况你会产生自然的行动。


            424楼2012-04-11 08:21
            回复
              一般人在生活中心智也可以从“过失”中吸取教训,无论是自己或他人都是如此。可以当他们就是自己,因为本质无别。你知觉到了并且定义它为“过失”那么就是你自己心智的转译,但我不知你所说的过失指什么事,不同种类的“过失”可能要不同对待。
              对于修行人来讲其实本质上即便是你以为的自己的过失也不真的就是你的过失,因为本质上并没有一个你在选择,“过失”只是你跟随心智运作的结果,它与事实无关,事实就是事实,你只是认为当心智选择其中一个行为导至了一个结果成为“过失”,而心智选择另一个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为“成功”。但又是谁在做选择呢?还是心智,而心智只是工具。很多生物的行动都是自然发生,没有选择,所以没有过失。所以修行人无论看到自己还是他人的“过失”都是自己头脑分别与判断的运作结果,没有头脑的分别判断便没有“过失”。只是看到事实,之后行动自然会发生,而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是圆满无缺的(当然,前提是在行动时没有经过自我的分别与选择而当下自然的行动)。
              


              426楼2012-04-11 08:47
              回复
                没觉得劳苦呀,活在当下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烦呢~不过的确眼睛很不舒服,浏览器能不能改变背景颜色呀?白花花的眼睛很容易累T T。


                429楼2012-04-11 08:59
                回复
                  IE果然可以~的确眼睛比刚才舒服多了,蛮喜欢这颜色的~
                  之前用的是firefox,还没找到在哪里改,我再自己找看看吧。谢谢啦~


                  433楼2012-04-11 09:24
                  回复
                    的确是相同的心境总会遇到相似心境的人,大而言之就像三界都是处于不同心境的众生一起显化出集体之相似心境的外境一样。所以生活中要当别人是面镜子,从中照见自己,因为众生与我本质无别,当你可以理解别人如此做法的内在理由之后你便不再注意看他们似乎是外在所表现的自私、挑剔、倔强与傲慢的样子,而是注意到这些是由他们内在所引起的,但那些无论内在还是外在的状态并不是它们的本质,而是他们被心智习气左右的结果。当你不再照出别人缺点之时也就是自己缺点消失之时,因为你在理解别人之前一定会首先了解到自己心智的自我限制与习气,否则你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人。当你了解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时你也就开始解放自己的心智,这样你更加容易体谅他人从而原谅他们的外在行为,这样与你交往的人们也会被你的心境所影响,如此你自己心境产生变化随之会带来外在的改变。当一个人喜欢你时自然会与你接近跟随你改变,当一个人不认同你时你又不会与他对立造业而是完全理解接受现在的他而不会与他形成“业”,如此过一段时间他会自然离你而去,善缘会结下,恶缘会消失,随之你的环境就自然改变了。


                    434楼2012-04-11 09:40
                    回复
                      从过失中吸取教训与了悟诸法实相关系不大喔,吸取教训的是个体心智的改变,每个人都会吸取教训,但却很少有人从中了悟实相。比如一个人从小到大为人处事的方式会发生改变,但改变与解放是两回事,改变可能仍是在限制中,就像是从记忆中吸取教训从而改变下次相似境遇的行动选择,这是世间法,当然如果从中学会放下我执而解放心智对出世间法也是很有益的。


                      436楼2012-04-11 09:48
                      回复
                        我觉得绝大多数答案都在问者的心里,只要自己有心去找就可以找得到,我们可以自问自答看看,把问题提出来,之后自己试着回答一下贴上来,我所说的不一定就是答案喔,只是我自己的罢了,每个人真正的答案总要自己去寻找,别人说的只能作为参考,不算数的~
                        先下了,天大地大比不了众生的内在无限广大,还有什么连天地都能容得下呢?祝大家早日解放个体心智束缚认识到自己本来无限的自由~


                        438楼2012-04-11 10:05
                        回复
                          正因为我不知道别人修与不修所以才问你“别人修与不修你又如何知道呢?”。我没有肯定的说你不知道呀,我只是说你的“知道”本身就是妄想,因为知道必然是来自头脑的自以为是。你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我你是如何“知道”的呢?凭什么出口就可以断定别人没有实修呢?评断别人时首先反观一下自己吧,总是梦游一样跟着自己的心智观念与头脑妄想走何时才能得大自在呢.
                          另外“人生导师”与“修行导师”这些名词还是不要胡乱给别人往头上戴了吧,我可顶不动这么大一顶帽子~ 其实“修行导师”就是臭狗屎~!当然啦,我不是说人们使用这个词所指代的某个人,另外臭狗屎也没有什么不好,“人生导师”也是没有什么好。你可以说我写的东西是“臭狗屎”,没关系的,因为那只是“你的心智自以为”而已。而是这个词本身就与“臭狗屎”一样的无意义,它们都是自己头脑中的好、恶、高、低、美、丑的二元性概念创造的词汇罢了,而事实与这些二元性概念一点关系也没有,希望你自己先放下自己心智中的好恶观念再来回贴讨论比较好。
                          而我可以告诉你我在这里发贴的唯一理由是:我认为自己应该将修行所了悟的某些东西讲出来,我不求任何东西,喜欢的人可以看,不喜欢的人不要看就好了,就像看电影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看与不看的权利,但没有强制别人看与不看的权利,另外也没有不让人家拍电影的权利喔。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自己看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之后再对电影进行一通恶评呢,这不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嘛~


                          457楼2012-04-16 06:25
                          回复
                            呼~,要知道疑惑是永远解不完的,是什么在疑?只有头脑心智自己在疑惑~
                            让我想起小时候总缠着老爸给我讲故事,所有故事都讲完了,没得讲了,老爸也懒得讲了,然后他给我讲了最后一个没完没了的故事,之后让我自己去想故事的结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
                            一开始我就想:究竟有多少个老和尚在讲故事呀...最后我明白了,其实只有一个人老和尚在讲故事,其它所有的老和尚其实都是这一个老和尚妄想出来的,但无论故事里面讲了多少个老和尚,其中任何一个老和尚本质上都是那个唯一在讲故事的老和尚~
                            


                            458楼2012-04-16 06:38
                            回复
                              其实没关系的,当你认识到自身的究竟实相之后你会知道于一切虚妄的境相都不可能真正迷失掉自性,无论多么虚妄的境相中必然是有自性的,否则“虚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用二元性(本质是非二元的)的比喻来讲就像你看一部电影,无论你多么投入,若没有那看者的话任何电影都是不可能独自“存在”的。一个更加接近的比喻:这又像清明梦,那时你时时刻刻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但你还是可以享受自己的梦境,而梦与醒便没有本质的差别了,因为你永远是清醒的~。
                              报歉,我不记得用佛家用语是怎么讲的了,只能用自己所理解的白话讲了。但这里的认识不是单单知道就可以的,要真的彻底体悟自己的本性才行,那样才可以随性的享受一切虚妄的游戏而不迷失掉自性。否则你仍然只能努力去做到“外离相、心不动”才能不被境转。


                              460楼2012-04-16 0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