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半夏吧 关注:28贴子:2,339

回复:【燃烧一场大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来晚了。。。先自己悔过个,主要这几天连着耍,太嗨了。。。。。。整个处于亢奋状态~
亲们,情人节快乐哦~
坑姐的课表啊,以为今天下午和晚上要上专业课,结果结果。。。。。抑郁了。。。。我还大清早的赶回来。各种累。桑不起。
休整一下下,下午继续过节



IP属地:四川32楼2012-02-14 13:37
回复
    @芝士半夏 @zilazer
    你们的任务太那个啥了有莫有,整的我都不敢写了,额,额,肿么办?
    等我这周上了正轨我再来写任务好了。
    猴哥我要向您看齐。


    IP属地:四川33楼2012-02-14 13:44
    回复
      吧主!!!!是
      @zilazer


      IP属地:四川34楼2012-02-14 16:22
      回复
        fighting!


        35楼2012-02-14 21:48
        回复


          37楼2012-02-14 23:46
          回复
            感觉科室都快变成小剧场了,等你实习归来,会不会也成了“见惯生死”的人了呢。
            关于爱情话题在电视剧,文章中讨论的太多,以后也会一直讨论下去,但大多时候,这个都不能用理论来解释。虽然现在不会傻傻的相信,爱你,是一辈子的唯一,但是,会不会闪婚,应不应该裸婚,想想结婚的时候我们都会宣誓啊,不论贫穷还是疾病。。。。。这样
            昨天没有爱情的情人节,至少还有自由,也不错
            


            39楼2012-02-15 08:58
            回复
              我在跟进。。。


              40楼2012-02-15 14:10
              回复
                此为仁兄
                心情无溢于言表了么


                41楼2012-02-15 14:10
                回复
                  是的,科室是小剧场,医院是大剧场,我觉得我现在就有几成对生死司空见惯了,但仍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我很喜欢“人们对爱情的要求很多时候远远大过了爱情本身”这句话,也许是因为我们把它想象的过于美好了,所以才觉得它不应该被理论化,被教条。也许,它很简单,仅仅是为人们魔幻化了。
                  爱情的理论,并不能够普世,具体人具体分析,但又有共通之处,经历过的人,可能重蹈覆辙,可能看破其中拗懊,未经历的人未必比前者愚钝,相反,思维或许更加灵光,更可能在趟一回浑水后变得失去原则。只是未经历的freshman或许缺少些许理论与实践的重合体验。
                  偶尔大叹“爱情还真是个不是东西的东西”
                  仅止于此
                  它就是百慕大三角,如果能从中平安地走出来,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42楼2012-02-15 14:23
                  回复
                    【文】---上网能避免浅薄么?
                    现在已经没人能看完《战争与和平》了。高质量的读书要把自己沉浸在书中,有的地方反复看,甚至还要记笔记。这种读法似乎有点丧失自我,好像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上网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我们游离在内容之外,面对众多等着被临幸的超链接想点哪篇从心所欲。可是在Nicholas Carr的The Shallows(《浅薄》)这本书看来,上网者才是真正的奴隶。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
                    。。。
                    为什么超链接使阅读效果变差?因为我们必须随时对点与不点一个链接做决定。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对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实验表明,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神经科学家发现,网上阅读从硬件层面改变了人的大脑。一个没上过网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网一小时,五天之后他的大脑结构就会发生可观测的改变!
                    。。。
                    在Cowen看来,新技术的最重要特性是允许我们定制自己接收的信息。
                    哪种人最善于对信息定制,整理和排序?有自闭症倾向的人。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而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对人情的不解反而使他们让思想保持冷静客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中,是最极端的信息爱好者。也许自闭症者不怎么了解自己的邻居,但他们往往对某个特定领域了如指掌。一个小男孩爱好火车时刻表,他可以整日在网上看时刻表。
                    。。。
                    知识是有等级的。八卦新闻,实效性强的信息,网友对时局的看法,本来就不值得印在纸上浪费树木,在网上看看正好。扫读网页不见得是什么毛病,相反,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是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注意。
                    ~~~~~~~~~~~~~~~~~~~~~~~~~~~~~~~~~~~~~~~~~~~~~~~~~~~~~~~~~~~~~~~~~~~~~~~~~~~~~~~~
                    【感】
                    今天来读篇社科文
                    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职业也开始与电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周不上网,就有可能跟不上信息的更迭。
                    正式上网还是在上了大学,有了大脑袋之后,开始疯狂地看过韩剧、美剧,看过世界杯、欧洲杯;在寝室看书,即使不上网,也要把电脑打开,疯狂下载,看着驴子跑起来才觉得心安;可以在淘宝上一逛就是一个下午或者一个网上;也傻乎乎地痴迷过连连看游戏,以至于落了冻疮的病根。更重要的还是聊天、下载、查阅资料一类。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的签名变成“少逛论坛,多看新闻”,想如今,网络畅通无阻,共享资源无数,是该认真想想上网这件小事了。
                    你以为你在上网打渔却一不小心因了别人抛下的鱼饵而成为上钩之鱼
                    


                    43楼2012-02-15 21:11
                    回复
                      感觉,无论用多少现实,看多少文章来让自己保持一种清醒的对爱情的态度,当他来的时候,到底是深陷其中,还是保持冷静,这都没法预先知道,从理论里要是能找到共鸣,也是一种感情的发泄,要是与自己想法不同,也不必太在意~~
                      我在校内看到一句话,喜欢: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在一起,最终他们总会找到方法找回彼此。
                      敬畏生命,这个好,说句很土的话,要做好医生哦~~


                      44楼2012-02-15 21:14
                      回复

                        我不会做坏医生的。。。


                        45楼2012-02-15 21:17
                        回复
                          吼吼~~


                          46楼2012-02-15 21:52
                          回复
                            【文】---《渊博的人》
                            其实我也企图渊博来着,也时不时挑灯夜战抱着厚厚的历史地理科普书啃啊啃,指望第二天在某场对话中“不经意地”引经据典。后来发现,一般来说,当我看到100页的时候,就会忘了前50页的内容,等我回头去复习前50页的内容,又忘了第100页的内容,于是我转来转去,气喘吁吁,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 100页大致都记住了,过了一个月,却连这本书的作者都忘记。
                            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嫉妒,我就开始四处散布“知识智慧无关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题很深刻,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狗屁不通。我甚至发明了一个更邪恶的“知识智慧负相关论”,在目睹一些知识渊博但逻辑比较混乱的人之后,我非常以偏概全地认为: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可以赢得一场辩论,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例证来论证其观点。而大多数不那么渊博的人,都因为无法举出相反的例子而哑口无言,以至于渊博的人的逻辑能力得不到磨练,但事实上,例证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
                            ~~~~~~~~~~~~~~~~~~~~~~~~~~~~~~~~~~~~~~~~~~~~~~~~~~~~~~~~~~~~~~~~~~~~~~~~~~~~~~~~【感】
                            做不了渊博的人,就做一个渊博的人的朋友吧
                            如果连朋友都做不成,旁听说话也可以吧,只要有这样的机会
                            总之,这个世界太大,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是所有的人都谢耳朵
                            偶尔自嘲之后
                            再次加足马力前行总是好的~
                            


                            47楼2012-02-16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