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半夏吧 关注:28贴子:2,339

回复:【燃烧一场大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上网能避免浅薄么?
现在已经没人能看完《战争与和平》了。高质量的读书要把自己沉浸在书中,有的地方反复看,甚至还要记笔记。这种读法似乎有点丧失自我,好像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上网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我们游离在内容之外,面对众多等着被临幸的超链接想点哪篇从心所欲。可是在Nicholas Carr的The Shallows(《浅薄》)这本书看来,上网者才是真正的奴隶。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
。。。
为什么超链接使阅读效果变差?因为我们必须随时对点与不点一个链接做决定。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对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实验表明,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神经科学家发现,网上阅读从硬件层面改变了人的大脑。一个没上过网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网一小时,五天之后他的大脑结构就会发生可观测的改变!
。。。
在Cowen看来,新技术的最重要特性是允许我们定制自己接收的信息。
哪种人最善于对信息定制,整理和排序?有自闭症倾向的人。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而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对人情的不解反而使他们让思想保持冷静客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中,是最极端的信息爱好者。也许自闭症者不怎么了解自己的邻居,但他们往往对某个特定领域了如指掌。一个小男孩爱好火车时刻表,他可以整日在网上看时刻表。
。。。
知识是有等级的。八卦新闻,实效性强的信息,网友对时局的看法,本来就不值得印在纸上浪费树木,在网上看看正好。扫读网页不见得是什么毛病,相反,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是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注意。
~~~~~~~~~~~~~~~~~~~~~~~~~~~~~~~~~~~~~~~~~~~~~~~~~~~~~~~~~~~~~~~~~~~~~~~~~~~~~~~~
【感】
今天来读篇社科文
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职业也开始与电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周不上网,就有可能跟不上信息的更迭。
正式上网还是在上了大学,有了大脑袋之后,开始疯狂地看过韩剧、美剧,看过世界杯、欧洲杯;在寝室看书,即使不上网,也要把电脑打开,疯狂下载,看着驴子跑起来才觉得心安;可以在淘宝上一逛就是一个下午或者一个网上;也傻乎乎地痴迷过连连看游戏,以至于落了冻疮的病根。更重要的还是聊天、下载、查阅资料一类。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的签名变成“少逛论坛,多看新闻”,想如今,网络畅通无阻,共享资源无数,是该认真想想上网这件小事了。
你以为你在上网打渔却一不小心因了别人抛下的鱼饵而成为上钩之鱼



43楼2012-02-15 21:11
回复

    我不会做坏医生的。。。


    45楼2012-02-15 21:17
    回复
      【文】---《渊博的人》
      其实我也企图渊博来着,也时不时挑灯夜战抱着厚厚的历史地理科普书啃啊啃,指望第二天在某场对话中“不经意地”引经据典。后来发现,一般来说,当我看到100页的时候,就会忘了前50页的内容,等我回头去复习前50页的内容,又忘了第100页的内容,于是我转来转去,气喘吁吁,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 100页大致都记住了,过了一个月,却连这本书的作者都忘记。
      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嫉妒,我就开始四处散布“知识智慧无关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题很深刻,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狗屁不通。我甚至发明了一个更邪恶的“知识智慧负相关论”,在目睹一些知识渊博但逻辑比较混乱的人之后,我非常以偏概全地认为: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可以赢得一场辩论,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例证来论证其观点。而大多数不那么渊博的人,都因为无法举出相反的例子而哑口无言,以至于渊博的人的逻辑能力得不到磨练,但事实上,例证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
      ~~~~~~~~~~~~~~~~~~~~~~~~~~~~~~~~~~~~~~~~~~~~~~~~~~~~~~~~~~~~~~~~~~~~~~~~~~~~~~~~【感】
      做不了渊博的人,就做一个渊博的人的朋友吧
      如果连朋友都做不成,旁听说话也可以吧,只要有这样的机会
      总之,这个世界太大,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是所有的人都谢耳朵
      偶尔自嘲之后
      再次加足马力前行总是好的~
      


      47楼2012-02-16 22:23
      回复
        【文】---最大的一场大火
        那年我才十九岁,现在想来,简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无法适应自己曾经是十九岁这个事实,因为我在十九岁时并未像是十九岁那样单纯地生活着,并未像十九岁一样单纯、阳光,对未来充满憧憬。相反,我就像是一个二十九岁的女人,对未来惴惴不安、急不可耐,毫无安全感和游戏心态。而等我真正变成二十九岁时却平静下来,我想找回年轻时的简单纯粹然而它就像是融化的雪花一样已经不可寻觅。
        。。。
        那个时候,爱情对年轻的心简直有一种摧残作用,现在想来已经遥不可及。那个时候,每个人好像都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痛苦悲伤那么真真切切,现在却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我们更懂得保护自己了,更懂得忘记,更懂得如何变得无所谓,我们不伤害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我们变成了无害的人。
        当然,也未必见得是有益的人。
        只不过更无趣罢了。
        ~~~~~~~~~~~~~~~~~~~~~~~~~~~~~~~~~~~~~~~~~~~~~~~~~~~~~~~~~~~~~~~~~~~~~~~~~~~~~~~~
        【感】
        前两天,写那封给两年后自己的信的时候,进行了各种揣测与琢磨,才写下一些句子,毫无章法,随心所想所写。
        也许,两年之后的同一日,当我拆开牛皮纸信封看到那熟悉又陌生的笔体,有一种可能是感动的眼睛湿润,涕泪满衣裳?!也有一种不小的可能则是自我怀疑,我与自己的期许渐行渐远,背道而驰,早已经不能够体会写信时的心情。
        两年的事情尚不能拳测,十年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于是,一本书,栗子小姐十年生活的缩影,成为了我打量未来的最好参考,与此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触发我伤时情绪的扳机点。
        那些潜藏着的悲观情绪,总会时不时发出些声音:“原来我们离死亡愈来愈趋近”,“即使没有人事物的打磨,时光也会耗竭我们的心力,皱纹就是那么顷刻而至,不打一声招呼啊”,“似乎失去年轻容颜,头鬓斑白,皮肤松弛,血液粘稠,器官衰竭,大脑萎缩是让人很心酸很心酸的事情,一切都似乎在朝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局势发展着”
        以上,今日此时,伴着些轻音乐的调调,某种情绪的支流不安分地翻涌
        所有的故事,总还是会有结局
        有一则规律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最后必定还是要分。
        从小的时候那次书画比赛我就已经被看透,我对于任何事物的高昂状态基本上都只是一次性的,那卷“高山流水”四个字,我到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我跪在地上写完,并认认真真地写下落款,印章。老妈说再写一张评比,选好的交为作品,我跪在地上重新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怎么也找不到感觉,结果写的同样四个字,难看难堪。老爸看着我很久,说了这样的话:这孩子吧,一件事就只能办漂亮那么一次。
        如今把这话再回锅,极有味道。
        


        49楼2012-02-17 23:12
        回复
          是哪样?
          请详问。。。


          54楼2012-02-18 13:02
          回复
            必须的
            我还不想抄经书呢


            55楼2012-02-18 13:02
            回复


              58楼2012-02-18 20:40
              回复
                是。。。


                59楼2012-02-18 20:42
                回复
                  【文】---记忆迷宫
                   “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象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
                  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真实,只能看到想象中他们的样子,随着我的想象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这另一种明亮,是不真实的么?
                  当黑暗隐藏了某些落叶,你仍然能够想象它们,因为你的想象可以照亮黑暗可以照亮它们,但想象照亮的它们并不就是黑暗隐藏起的它们,可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实。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们,它们的真实又是什么呢?也只是我印象中的真实吧,或者说仅仅是我真实的印象。
                  往事,和敌人,也是这样,无论他们飘转进明亮还是逃遁进黑暗,他们都只能在我的印象里成为真实。
                  真实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作真实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儿。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而且,它们在雕铸我的印象时,顺便雕铸了我。否则我的真实又是什么呢,又能是什么呢?这些印象的累积和编织,那便是我了。”
                  ~~~~~~~~~~~~~~~~~~~~~~~~~~~~~~~~~~~~~~~~~~~~~~~~~~~~~~~~~~~~~~~~~~~~~~~~~~~~~
                  【感】
                  这段文字,反复读了三遍,才发觉读出了些什么,只是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想到哪里说哪里吧,懂在心中,却给表达出了难题。
                  这是一位长年与轮椅相伴,为疾病所困囿,却始终坚持对生命进行思考的伟大作家的文字,
                  欲在讨论记忆与印象,印象与真实的关系。说着说着,就用文字围起了一个迷宫,不要个反复思量,恐怕是寻不到它的出口的。
                  曾经一度流行的话“认真,你就输了”,似乎也应该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生活态度。
                  这个世界认真较真的人太多,于是大家都匆匆忙忙地赶路,为了能更早的出名,更快的赚钱,更好地享受生活,一个“更”字,便要了命。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魔法师,因为思考力使我们有了魔力。总有人尝试用印象中的片段来肢解现实,并说服他人以为这就是水晶球里真实的未来。骗子!!!有时候,你所看到的未必可信,你说听到的未必为真,就连你所记忆的也可能是一种哄骗。
                  这个世界,我们还应该相信什么,相信谁?
                  哈哈
                  这也是个终极的问题
                  “我们对终极的发文,并不能赢得终极的解答和解决。。。要点在于:这样的问题,有,还是没有?有何没有,即使神的存在,即使心灵的醒悟或者迷途。这差不多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的理由了。。。记忆给了我们这样的方便。”
                  悖论什么的应该是比数独还有趣的存在吧。
                  


                  61楼2012-02-18 21:42
                  回复
                    咳咳,我不是吧主,不过我时刻准备着。。。
                    要来挖坑么?热烈欢迎啊~这可是一块自由之地~


                    62楼2012-02-18 21:43
                    回复
                      回来鸟,已经~~
                      大火贴被置顶了~~~
                      做任务的同志些要努力哦
                      晚安~


                      64楼2012-02-18 23:35
                      回复
                        陈建斌。。。这名字。。。


                        67楼2012-02-19 22:42
                        回复
                          【文】----《最大的一场大火》
                          如果一九九九年便是末世,那么我们便无需分离,无需变老,我将永远十九岁。而他将永远二十岁。我将永远面对现实,而他则永远理想主义。
                          而现在,二零零九年都早已飘忽而过了。这十年一梦,就像庄周梦蝶,似幻似真。在这十年里,我竟然为曾有机会参加过任何一个葬礼,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婚礼。我只是独自存在于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无数次深思往返于一九九九年。
                          唯一的一场葬礼,在我内心悄然举行。
                          我所能埋葬的,只不过是这微小的十年,而已。
                          ~~~~~~~~~~~~~~~~~~~~~~~~~~~~~~~~~~~~~~~~~~~~~~~~~~~~~~~~~~~~~~~~~~~~~~~~~~~~~~~~~
                          【感】
                          终于把《大火》看完了,最后一半是用了小半个下午以及小半个晚上,不知道是自己的读书速度提高了,还是确实是字数少,才这么速度。
                          越继续读下去,越入境,跟着栗子回顾那些年,就算是人生没有太多波折,也因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各种波折,一年一年地在内心里划下了相应的符号。
                          从文章的末尾回望文初,大学时光的描写,都已经觉得好遥远,难以想象,十年一梦,我这一梦醒来的时候,是不是都会失忆了。
                          总之,荞麦的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冲动,晚饭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都在淘宝上找江南布衣的裙子,以及相类似的裙子,未果。。。我只是更加想念夏天。。。
                          我也想看《二十三十四十》,想看《立春》,想看《小团圆》
                          她并未交代出苏砺的结局,只是一笔带过地说“不在了”,尽管你能从中体会,她的意思是说他真的不在了,只是不想相信,这样也太狗血了,有木有?!
                          如今,新的末日到了
                          日子仍要继续
                          于是想到了《西瓜》
                          尽管末日要来,怕什么,我还想要轰轰烈烈地过这个夏天。
                          半夏。夏。
                          


                          69楼2012-02-19 23:15
                          回复
                            【蝴蝶结·1】
                            截止到现在为止,共有三位吧友参加大火活动,【2.12-2.19】期间,@芝士半夏、@zilazer 已经自觉完成了任务,@卧等和谐 ,进度不详。。。
                            新的一周即将开始,加油哦。
                            虽然我还是时有拖延,但是总有些进步的。
                            The End


                            71楼2012-02-19 23:25
                            回复
                              你是说我?
                              真心木有激动。。。


                              72楼2012-02-19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