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吧 关注:3,767贴子:87,596
  • 6回复贴,共1

揭破东林党的丑化:万历和天启朝施政如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2K4K 转载与补充:玻璃蔷薇


IP属地:辽宁1楼2012-02-10 18:50回复
    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万历天启两朝的事情,并不是给阉党翻案,大概观点是万历年间的矿税太监是有益的税制改革,而东林党是阻扰这一改革的地方利益代表;结党营私对国有百害而无益,阉党再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家奴,比文官好用多了……
    对这段历史不熟的话先别看这文章吧……
    起码要对魏忠贤和东林党有个认识。
    可以先去看下主流观点,比如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或者至少去看看百家讲坛的三大案或者袁腾飞讲的宋史——万历是财迷,天启是木匠,魏忠贤九千岁,阉党祸国,东林党众正盈朝,被掌权的阉党迫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史料证据不足,甚至用了《三朝要典》这样的“秽史”。但是推理(脑补?)还是很合理的,也有一些文献佐证。
    重点用【】标出,相反观点用>>表示。
    


    IP属地:辽宁2楼2012-02-10 18:51
    回复
      说说万历,天启和崇祯三个皇帝的施政水平。首先是万历:
      如果只是说施政水平,万历大概说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了。
      先看看他即位初始时的时代背景:先是权臣勾结宦官把持朝政(张居正施政纲领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这里讲他是权臣是从政治权利构成上考虑的),然后是持续性的灾害,中后期还有边疆去的民乱和外敌(日本)的入侵。加上王朝后期必然性的官员腐圌败问题(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举个例子:清圌官提拔的后圌进总免不了有少量贪腐之人。而贪圌官则几乎只会提拔贪圌官,不然自己的劣迹有可能会成为自己手下的晋身之阶,互相都有把柄制衡才比较保险)。面对这些万历应该如何做?以现代人事后诸葛亮的想法,万历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取消明朝的低税收低福利政策,对富人增加税收来补贴国家在赈灾和军事上的支出。
      如何对富人征税而尽量不波及穷人?首先是【对奢侈品和工商业征税】。
      工业方面万历的做法是从原材料上入手,对本来就在法律上属于皇帝自己的矿山派太监严加监管。这时候被证明是很有效的。太监即使贪污,但数量毕竟有限,涸泽而渔的事太监是不会做的。时候案发是抄家也会挽回一部分损失。而用更加贪婪(可以参考一下崇祯年修河堤的事情)而且【有利害关系的文官】(尤其是南方文官,亲戚家人经商的比比皆是)来监管,往往会一文钱也收不到。其次是“卖圌官”。万历的卖圌官和清朝“圣祖爷”不同,万历买的是官员甚至皇室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圌权(比如衣服的颜色,哪怕您只是个青楼东家,只要花钱就可以身着本来只有官员能用朱,紫色衣服)。而实行这些政策必然与文官阶层的利益产生矛盾。万历的做法几乎完美:
      整个万历朝,皇帝貌似不理事,连朝都不上(内阁票拟制度下,要是天天开政协会我觉得才奇怪)。但是国家的一切始终掌握在皇帝手里,而巧妙的把矛盾转嫁在官员内部党派之间的矛盾,而万历则在幕后搞平衡。朝廷是始终没有能够做大的文官党派集团。最后咱看看【万历的政绩】:
      在经济上:小冰河贯穿整个执政时期的情况下,朝廷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在位时期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民变。
      政治上:政圌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对自己的国家的事情也都能了解通透。朝廷中始终没有强大到可以威胁到皇权的政治集团。
      在军事上:打赢了“万历三大征”。萨尔浒之败后,直接转入反攻一度兵指辽阳。


      IP属地:辽宁3楼2012-02-10 18:53
      回复
        总之,对比明末的皇帝。万历可以称之为“懒惰”的天才。天启则可以称之为勤奋而优秀的政治家。至于崇祯,说他不及格都高看他了。我总觉得如果,一个皇帝想尽一切方法将自己的国家搞垮,或者在政治上充当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大概可以象崇祯同志多学学。凡是历史读物,如果是取材满清统圌治者编写的明史,一般都有如下特征: 1)美化东林党。因为东林党人在明亡后大批卖圌身当汉圌奸。并在后来成了写明史的主力。但是写来写出,除了三大案,看不出东林党干了什么。而且三大案的基本性质就是干涉皇家事务,也没什么光彩的。 2)把明亡的责任归结为万历。因为当年万历对东林党的前身不好,而且万历开矿税相当于从把持矿区的东林党前身口袋里掏钱。东林党人主要攻击万历不上朝。但这不上朝的万历,在小冰河时期那么久的情况下,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还能打赢万历三大征。虽有萨尔浒之败,但万历起用的熊廷弼立刻扳回局面,转入反攻。反倒是万历死后到天启掌权这段“众正盈朝”期间,替换熊廷弼的东林党重臣袁应泰和王化贞,把辽东局势彻底断送。 3)丑化天启是“木匠天子”。因为天启重锤打击东林党。但是这爱打木匠活的天启,却延长了大明的生命。天启亲政后,还是小冰河时期,天启照样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通过“铸币案”打击了东林党蛀虫后还改善了财政。在西南最终平定奢安之乱。在辽东,由于东林党打造和把持的关宁军野圌战一败再败连辽河都过不去,转而扶持由太监直接监军的东江军。毛文龙陈继盛在得到天启后勤支持后发起大规模反攻,一度收复辽南。
        


        IP属地:辽宁4楼2012-02-10 18:53
        回复
          ==============
          从米价看施政的争论: >>明代米价表年号(20圌年为一期) 每石价格(两)
          洪武元年——洪武二圌十圌年 0.65
          洪武二圌十圌一圌年——永乐五年 0.39
          永乐六年——宣德二年 0.28
          宣德三年——景泰四年 0.32
          景泰五年——成化三年 0.46
          成化四年——成化二十三年 0.57
          弘治元年——正德二年 0.67
          正德三年——嘉靖六年 0.77
          嘉靖七年——嘉靖二十六年 0.78
          嘉靖二十七年——隆庆元年 0.59
          隆庆二年——万历十五年 1.11
          万历十六年——万历三十五年 1.23
          万历三十六年——天启七年 1.53
          崇祯元年——崇祯十六年 2.09 粮价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看天气
          万历朝就开始小冰河,华北只能一季了,东北更差,经常绝收,明史里这个倒是没放过,不过归结到天人感应上去了别再“小冰河”了,还小紫龙呢,拿这个道听途说还表述错误的地质学名词当万灵丹了怎么着
          那个叫小冰期——Little Ice Age,这个“明清小冰期”长达数百年(15-20世纪),最冷的时候也不在明清之交,而在清朝初期(1680-1730)


          IP属地:辽宁8楼2012-02-10 18:58
          回复
            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是:
            “矿监税使的搜刮掠夺加速了各阶层的贫困化,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苛重的税收使手工业作坊主和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日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全国城镇的商业也由于税收的苛敛肆虐遭到破坏”[③]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田口宏二朗说“近十年以来,矿税问题屡次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但是这些前辈学者们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倾向性,都强调了其‘非法’、‘不合理’剥削的一面,把那个‘祸’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万历皇帝和宦官们的个人素质上;然而作为政策问题的‘矿、税’,却很少有人言及。……还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学者们的研究都仅仅依据明末东林系文人言论而已,关键的问题不是对明末官员们阐述的矿税问题如何进行考察而是要考察矿税本身的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以及其具体运作的问题”[④] 前面部分提过,【万历矿税大约在每年40万到50万两白银之间】。一个国家的统圌治者据说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据说让各地的工商业者和百姓遭到了一场少有的浩圌劫,据说是让“手工业作坊主和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日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然而如此掠夺的结果却仅仅是每年最多五十万两白银,甚至可能还不如几个商人做生意时一次动用的资金数量之和!有些明朝文人对此的解释是大部分的钱到了那些矿税太监的腰包里去了,真正交上去的是少数,甚至有说没有交上去的,比交上去的十倍还多。但似乎缺乏足够事实佐证他们的观点,倒有反证。万历时期有一些说是侵吞巨额矿税收入的太监被抄家,但结果是【这些太监家里的财产实在有限】,没有一些人宣称的那么富裕。当然文官们对此的说辞,就是在抄家之前,已经把财产转移了。这是老一套了,过去嘉靖时期严嵩被抄家时他们这么说,后来张居正抄家的时候他们这么说,但这就没有办法查实了。 田口宏二朗说“宦官们在征收各样税目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暴戾恣睢,不如说是作为官僚的负责努力”,这种说法和传统观点当然相差很远,但也是有其根据的。
            按照那些竭力妖魔化矿税者的说法,万历时期在矿税掠夺摧残之下真是商业残破,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一片凄凉景象。那些文官们向皇帝的上疏中的更是把情形描述的极端可怕。
            然而,根据大量的事实资料,万历时期不但不是所谓的商业残破经济萧条的时期,恰恰是明朝商业最为繁荣,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 宋应星《野议.盐政论》云:“万历盛时,(盐商)资本在广凌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
            写过“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的吴梅村有诗:“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
            清初的明遗民顾梦游说“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⑤]
            还有写于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义》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圌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相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圌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以上这些人追忆的万历时期一片旺圌盛繁荣的景象,或许有夸大之处,但与一些人说描绘的万历时期暗无天日的景象,显然是存在很大的出入。
            文官集团竭力丑化贬低矿税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田口宏二朗转述新宫学教授的观点认为:
            “商税在州县等地方机关里逐渐成为重要的财源,各个牙行承包征收商税业务以后,各地争先恐后滥立牙行。………岩井茂树教授强调了以下观点:在各个州县里,以宝钞表示的原额一直制约着商税收入,并且,16世纪开始折银交纳商税的现象普及以后,地方官们都把这项收入编入定额条鞭,这就更加减少了这项税目的伸缩性。…… 皇帝、宦官和武官们尽力谋求扩大帝室财源,……虽然武官和宦官们相当仔细地指定收入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成了地方gov的重要财源。也就是说,当时帝室、户部和地方gov集中于同一个‘不明确’的权益范畴(即商业、手工业剩余),呈现着好象拔河比赛一样的状况,……宦官们自己也没有建立恒久专管帝室财政的制度的意图和能力”[⑥] 也就是在说在反对矿税的声音背后,【实际上是地方和中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不过我的看法是,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在反对矿税的浪潮中,确实有一部分因素是地方和中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按照明朝的制度,任何地方官都是从别的地区调过来的,而且任职时间也有限,没有太大的必要为了地方的利益去和中央作对。
            我认为原因还是文官集团本身即为商业集团的利益代言人,自然对任何有可能损害商人集团利益的政策竭力反对。篇幅所限,这里只是提出这个观点供参考,而无法详细展开论证。阎教授关于矿税的观点也只是遵循传统的看法,而并非他个人的发明,这里只是说这种观点可能还不足以成为定论,还有一定争议,这个问题不必严格的看成他的错误。
            


            IP属地:辽宁13楼2012-02-10 19:03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1030900459


              IP属地:辽宁14楼2012-02-10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