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貌在我所见过的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同性当中,属于尚可中的尚可,这个世道,因人口本就不多,我所见过的年轻女性自然也不会很多,且大多出身王候官宦之家,若要拿相貌说事,着实有些不好品评,人人都是锦衣华服,涂脂敷粉,高下论不出,且只能说评说每个姑娘的风格不同。
而那位红衣的张姓婵娟姑娘便是个风格异于大多官家女子的美人,平心而论,她长得比我好看。
婵娟姑娘生于五原郡九原县城外一个张姓人家,与那吕奉先、徐凤沅还算老乡,但那时候的她似乎还没跟这两人攀上关系,当然或许进城赶集的时候见面相逢不相识倒也未可知。只是这些小细节,张辽那两位夫人实在掌握不到那么清楚。
那张庄上的人家大多不识字,张家夫妇自然也想不出来婵娟这般美妙的名字。婴儿时期的婵娟,因生在了一个月亮既不圆也不弓的半夜,所以名唤月半,无表字。
张月半顶着一张饿得发绿的婴儿脸,远没有长成姑娘时的倾城之色,故也没有对自己的名字有半分的异议,未成年的她与张庄上所有的人一样,还从来没有体会过吃饱穿暖是什么感觉,她的企盼不过是阿娘熬的糠糊能够少掺一瓢水。
张家夫妇将她养到十岁时遇着了北方绵延几千里的大旱,便只得带了月半以及兄长们跟着乡人外出乞讨,途中兵匪作乱,月半跟着乡人乱窜时才发现自己的父母兄长不见了踪影,为了避免被人抓去煮着吃掉,月半便跟着乡人四处乱走,在找到活路之前,甚好的是,逃难的人群中有比自己更小的缺爹少娘的小孩,她可以抢他们的东西吃。
这个世道,贩卖人口这个行当在灾年并不好做,世家大族根本不缺仆役,寻常人家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有余钱买卖人口。
或许青楼,也会成为一条出路,月半这样想过,可这时代这个行当并未发展壮大,微微冒出些的勾栏院差不多都倒闭了,大族里妻妾养得多,外面流民做乱,贵族子弟不大出来打野食,寻常人家也消费不起妙龄或者少龄女子。
被乡人弃在路边的月半命不该绝,居然被宫里采选的人给拣了回去,进宫的当天晚上就得了一件整齐的衣服来蔽体,而且还进了些米食,月半觉得如此甚好。
北方大旱,自然却没有旱到天子居临的皇宫,这里依旧锦衣玉食、夜夜笙歌,她怀着感恩的心熟悉着宫中的一切,并没有埋怨宫里的贵人不开仓赈灾,而是小小翼翼的守着宫里的规矩,同时跟着那姓任的常侍学着识字、女红、舞蹈,以及吟唱。
宫里规矩多,教习的女官觉得月半的名字听起来不吉利,给改了名字叫月红,之前的月半那两个字还让人觉得大俗至雅,可改了月红,雅没了,就只剩下俗。甚好的是,由于她乖巧伶俐,宫中伏氏点了她去管理长庆殿的娟衣婵冠,久之,大家便都唤她婵娟了,这名字听起来好听,婵娟姑娘每每听到这个词总是应得很快。
长到十五的婵娟的美貌在一群乖顺的宫女中显得非常出挑,随着婵娟个子一天天长高,眉眼一天天的长开,让原本提携了她的伏氏心里不乐意了。
这里又要说要相貌了,类似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问郭奉孝与荀文若谁的才情更高,甲说郭嘉胸中存灼见,乙说荀彧腹内藏经史,难分高下;皮相这东西,大抵也是这样,若两者相当,自然不好品评高下,就比如婵娟姑娘与唐玉,一个艳丽夺人,一个温婉可亲,高文昌自然觉得婵娟美,荀文若却肯定认为唐玉最好,可是若两者差别甚大,比如说让郭嘉与许褚比武力、婵娟与春华拼美色,不需旁人多言,高下立现。
而宫女的姿色,大多还是春华这类的中人之姿,婵娟的美太难掩藏,逢着一个大赦的机遇,可怜婵娟还未谨见过龙颜,便被伏氏拟进了出宫的名单。
初出宫时,婵娟与一群啼哭不止的小宫女挤在一处,担忧着自己的命运,虽说深宫奢糜,可那也是主子们的生活状态,她们这群宫女,并不是为自己逝去的往昔啼哭,而是恐惧当前未知的命运。
被领到宅子里时,榻前的长须老者一眼看到身材高挑、樱唇深目的婵娟,信手招上前来:“姑娘至宫室而出,缘何并未哭泣?”
而那位红衣的张姓婵娟姑娘便是个风格异于大多官家女子的美人,平心而论,她长得比我好看。
婵娟姑娘生于五原郡九原县城外一个张姓人家,与那吕奉先、徐凤沅还算老乡,但那时候的她似乎还没跟这两人攀上关系,当然或许进城赶集的时候见面相逢不相识倒也未可知。只是这些小细节,张辽那两位夫人实在掌握不到那么清楚。
那张庄上的人家大多不识字,张家夫妇自然也想不出来婵娟这般美妙的名字。婴儿时期的婵娟,因生在了一个月亮既不圆也不弓的半夜,所以名唤月半,无表字。
张月半顶着一张饿得发绿的婴儿脸,远没有长成姑娘时的倾城之色,故也没有对自己的名字有半分的异议,未成年的她与张庄上所有的人一样,还从来没有体会过吃饱穿暖是什么感觉,她的企盼不过是阿娘熬的糠糊能够少掺一瓢水。
张家夫妇将她养到十岁时遇着了北方绵延几千里的大旱,便只得带了月半以及兄长们跟着乡人外出乞讨,途中兵匪作乱,月半跟着乡人乱窜时才发现自己的父母兄长不见了踪影,为了避免被人抓去煮着吃掉,月半便跟着乡人四处乱走,在找到活路之前,甚好的是,逃难的人群中有比自己更小的缺爹少娘的小孩,她可以抢他们的东西吃。
这个世道,贩卖人口这个行当在灾年并不好做,世家大族根本不缺仆役,寻常人家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有余钱买卖人口。
或许青楼,也会成为一条出路,月半这样想过,可这时代这个行当并未发展壮大,微微冒出些的勾栏院差不多都倒闭了,大族里妻妾养得多,外面流民做乱,贵族子弟不大出来打野食,寻常人家也消费不起妙龄或者少龄女子。
被乡人弃在路边的月半命不该绝,居然被宫里采选的人给拣了回去,进宫的当天晚上就得了一件整齐的衣服来蔽体,而且还进了些米食,月半觉得如此甚好。
北方大旱,自然却没有旱到天子居临的皇宫,这里依旧锦衣玉食、夜夜笙歌,她怀着感恩的心熟悉着宫中的一切,并没有埋怨宫里的贵人不开仓赈灾,而是小小翼翼的守着宫里的规矩,同时跟着那姓任的常侍学着识字、女红、舞蹈,以及吟唱。
宫里规矩多,教习的女官觉得月半的名字听起来不吉利,给改了名字叫月红,之前的月半那两个字还让人觉得大俗至雅,可改了月红,雅没了,就只剩下俗。甚好的是,由于她乖巧伶俐,宫中伏氏点了她去管理长庆殿的娟衣婵冠,久之,大家便都唤她婵娟了,这名字听起来好听,婵娟姑娘每每听到这个词总是应得很快。
长到十五的婵娟的美貌在一群乖顺的宫女中显得非常出挑,随着婵娟个子一天天长高,眉眼一天天的长开,让原本提携了她的伏氏心里不乐意了。
这里又要说要相貌了,类似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问郭奉孝与荀文若谁的才情更高,甲说郭嘉胸中存灼见,乙说荀彧腹内藏经史,难分高下;皮相这东西,大抵也是这样,若两者相当,自然不好品评高下,就比如婵娟姑娘与唐玉,一个艳丽夺人,一个温婉可亲,高文昌自然觉得婵娟美,荀文若却肯定认为唐玉最好,可是若两者差别甚大,比如说让郭嘉与许褚比武力、婵娟与春华拼美色,不需旁人多言,高下立现。
而宫女的姿色,大多还是春华这类的中人之姿,婵娟的美太难掩藏,逢着一个大赦的机遇,可怜婵娟还未谨见过龙颜,便被伏氏拟进了出宫的名单。
初出宫时,婵娟与一群啼哭不止的小宫女挤在一处,担忧着自己的命运,虽说深宫奢糜,可那也是主子们的生活状态,她们这群宫女,并不是为自己逝去的往昔啼哭,而是恐惧当前未知的命运。
被领到宅子里时,榻前的长须老者一眼看到身材高挑、樱唇深目的婵娟,信手招上前来:“姑娘至宫室而出,缘何并未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