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的复习过程和初试 下面说下我自己的复习过程,前面的算是一般性,我这个算是个个案吧。 如前所述,5月份时我选好了学校。6月份迫不及待开始复习。但是因为我曾留学一年,回来需要补很多课程,所有的考试都挤在6月,所以复习效果也不好。当时是每个晚上都要上课,弄得身心俱疲。因为我是跨专业考试,从没上过文学方面的课,以为一上来就看参考书目恐怕不太好,就先用朱维之的《外国文学简编》打底。其实这本书充其量可以给爱好文学的人做个普及,达不到教材的水准。这本书基本对我没什么帮助,就是梳理一下,结果是整个6月仿佛什么也没干。 7月我选择回家复习。这就需要背很多书回家。李赋宁版的《欧洲文学史》实在太沉,就带了杨周翰版的,事实证明是个大错误。两个版本之间差异太大,老版用的还是苏联的文艺观,害我不浅。与此同时,我每天在市图书馆攻读以前没看过的世界名著,从《伊利亚特》看到了《浮士德》。 这期间还有一件喜事。我和一个中学时的死党聊天,说起我要报考的学校,他的亲学姐居然也在那里!我大喜过望,于是请二人吃饭,席间得到了不少一手情报,受益非凡。同时学姐建议我看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和孟庆枢的《西方文论》。学姐是保研的,这两本书都不是考研的参考书目,但是内容简明易懂,对于跨专业考研帮助巨大。可惜我回到北京才着手找这两本书,耽误不少时间。 福兮祸之所伏。7月进展非常顺利,8月时惰性就来了,不仅复习没有进展,名著也没看多少,每天吃喝玩乐,这就是呆在家里的坏处。9月回到学校傻眼了,还有海量的文学名著没有看,4个月内断断是看不完的。 考文学的都知道,如果看过原文,答题是非常有底气的。但这时也顾不得了,我果断决定不再看名著。有人提议看节选,我并不认同。 9月一开始,买了红宝书,又报了补习班,红宝书就没怎么看,一心等着辅导班总结。前面说了,上了大当。同时开始做未来4个月的规划,决定专业课用6分力,政治用3分,外语用1分,并列出每日的时间表。实际上是专业课用了7分多,政治不到2分,外语不到1分。 专业课有两门:世界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假期一直在看文学史,因此9月一开始先把李赋宁的《欧洲文学史》过了一遍,做出一本比较详尽的笔记。这个非常管用,以后都靠着笔记复习,不用翻书了。东方文学方面参考书给的太厚,自己选了一些杂书。 10月份集中复习文学理论。其实外院主要考的是西方文论,中国文论和基础理论只涉及一点。但是参考书给的是胡经之的那本和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是勉强看完了胡的上册,做了笔记,实在是看不动了;张隆溪的那本书是顶级宝典,一定要看,建议在第二轮复习看,要先有个知识储备再说。 我选书时也迷茫了很久,一开始用刘象愚的《外国文论简史》,黄皮的那个,那套书都不错,后来还是觉得《西方文论》更适合跨考的,说的更简单明白。刘象愚的那本还包括东方文论,目前有东方文论的好像只有这本。复习的方法和文学史一样,做笔记,列重点,这个就靠平时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了。 同时,我看录取名单,发现其中一个学姐是和我还是老乡。我马上给原先认识的学姐打电话,约出来一起吃饭。到底还是东北人实在,关键时刻还是学姐最亲,这回我是深切感受到了。学姐是考研上来的,人非常非常nice,传授了我很多答题技巧,老师的出题风格,以及我一直弄不到的几年真题。后来发现这次谈话至少让我多了35-50分。 11月再回头做文学史的第二轮复习。《欧洲文学史》平时上厕所都带着,差不多吃透了。这次用的一个是同学给的资料,非常全面,名词解释和简答应有尽有;一个是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这本小书很有意思,才几百页,却言简意赅,补充了很多《欧洲文学史》讲不清楚的地方,还有很多名词解释,甚至我觉得外院有些题就是从里面出的。 这期间,一直给老师和学姐发邮件。老师们有的回复的积极,有的干脆不回,主要是让老师知道我这个人。学姐则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还有很多答题技巧。外院的题偏、难、怪,没有这些技巧真不知如何下笔。 鉴于美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非洲文学的欠缺,学姐还建议我看一个北大的《东西方比较文学史》。我还看了孟昭毅的《简明东方文学史》(也是那套黄皮的),确实很“简”,也管点用。我还看了杨仁敬的《美国文学史》和李明滨的《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也都不错。 12月又回来做第二轮的文学理论复习。我还是抓着那两本书看。前面忘了说了,我在选学校的时候同时找了许多北师、南大的比较文学试题,对照着看,有很多相同的,那就是重点,我就用这个参考文学理论会出什么题,做到有的放矢。还有看看中国文论,因为不是重点,看了参考书目的重点篇章,《典论》之类的。同时反复看了几次张隆溪的那本宝书。 12月份也是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时间。所以我索性买了本八级考试的练习题当做日语复习资料,之后做了历年真题,我的外语就复习了这些。政治方面一直在看,专业课看累了就看政治,但实在提不起兴趣,做了2000题,没什么起色。 1月份只有8天,基本上就是总结一下,调整心态。初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水到渠成,两天转瞬而过。本来想订个房间,结果下手晚了,北大旁边的房子被抢订一空,最后无奈找了个有点远还不太好的旅店。 考政治时还没太进入状态,大题反正全写上了,但第一题全错,客观33左右,做的时候也不是很有把握。外语相对简单。专业课的题发下来我就倒抽一口凉气,见都没见过,还有纯英文的题。待稳定了心绪,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记着学姐说的“无论如何要全写上”,在收卷前5秒写完了。上下午写了1万个字,手都麻了。回来后上网一查,好多还写对了,稍稍放心。 临发成绩的时候和大家一样紧张。最终看见自己的成绩,总算石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