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普吧 关注:1,322贴子:13,000

【转】炎之骑士——重温派普的照片与记录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1-06 21:32回复
    转自“凯琳的杂物间”
    原帖地址:http://h防吞i.ba防吞idu.c防吞om/kailin0327/bl防吞og/it防吞em/3f5301ad2eb0430d4a36d66f.ht防吞ml


    3楼2012-01-06 21:34
    回复
      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年轻的约亨,十八岁,处在男孩与男人之间,孩子的稚气尚还在眉梢张扬,男人的刚毅已经隐隐在眼里浮现

      


      4楼2012-01-06 21:35
      收起回复

        纵是黑白照片,也能看出照片上的少年有一双绝美的眼眸,那双眼睛一定蓝的令人吃惊,湖水一样明净的湛蓝,否则怎么会呈现波光?
        照片上,少年正习惯性地抿紧了唇角,象是在极力压抑感情的波动,好象他羞于在别人面前表露出内心情感,可是啊,压抑不住的欢乐还是流淌在那张孩子气的漂亮面孔上。
        派普加入SS军官学校是在1935年,1933年十八岁的他还不是SS中一员,那时他应该是中学刚毕业,已经加入了SS骑兵学校吧,那所学校是希姆莱为了吸引上层社会人士加入SS的工具之一,在学校里派普和这些上层人士混的很熟,但少年人追求的却不是贵族风范而是战士的荣耀。
        1935年1月,派普终于如愿加入SS军官学校,虽然与周围魁梧彪悍的同学比起来,派普身材瘦小,但他过人的才智和坚强的意志还是让他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1935年4月,派普得到的评语是“意志坚强,时刻准备以冲刺的方式实现目标”,做评语的人或许不会想到,这完全符合闪电战战术的特性会让这个二十岁的后备军官日后成为二战德军最著名的年轻指挥官之一。也就是在里,派普把 “我的忠诚是我的荣耀”铭刻在心中,从此这句话长伴他左右。
        毕业后,由于能流利使用英语和法语,再加上外貌实在出众,希姆莱任命派普做自己的副官(当摆设么?养鸡的难道不明白越是往自己身边摆美男越是衬的自己原本就不怎么样的长相越发不堪入目?)陪着希姆莱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很快这位英俊潇洒气宇不凡的青年就成了柏林社交界的明星。

        


        5楼2012-01-06 21:36
        回复

          派普在战后曾对采访他记者说自己是纳粹,永远都是。但奇怪的是,信仰归信仰,派普却从来都没戴过纳粹袖标,更从未加入纳粹党。还在骑兵学校训练时,有上级军官责问他为什么不配戴纳粹袖标,他回答自己不想带也不准备带,而当希姆莱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副官居然没有配戴纳粹党徽时,派普的回答是自己不想做一个机会主义者。

          


          6楼2012-01-06 21:37
          收起回复

            派普的父亲是一位陆军上尉,是他让派普加入SS骑兵学校的。派普有两位兄长,他排行第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应该是被家人宠爱大的吧,一般最小的孩子总是最得父母疼惜(看派普军服上的副官肩饰,他此时应该已经是希姆莱的副官了)

            


            7楼2012-01-06 21:37
            收起回复

              也就是在副官位置上,派普认识了西格德,不以貌取人是好事,但看着美男子对着恐龙做一往情深状总会叫人有撞墙的冲动……。派普在党卫军中显得瘦小可以理解,毕竟SS募员标准是身高不低于1米80(有段时间甚至硬性规定不得低于1米84),但他和西格德站在一起时,居然也能给人纤细之感……希姆莱挑选男部下时,眼光还是相当高杆的(星星眼看着局长),但对女人的眼光上,似乎只要金发蓝眼身材高大在他眼里就是美了(养鸡场老板娘也是同样类型)
              或许是派普在社交界时看过太多美女,或许是那些妖艳放荡的交际花让他没有好感,温柔贤淑的西格德让他倾心(不过据说他是对西格德一见钟情从而追的这位大了自己三岁的姐姐……默……约亨你的审美观真是与众不同)

              


              8楼2012-01-06 21:38
              收起回复

                1940年派普随LAH开赴法国前线,这是他第一次实地作战,并由于在战斗中表现杰出得到了一级铁十字勋章,但是希姆莱似乎对年轻帅气的前副官一直念念不忘,战争一结束就把派普又调回SS总部继续当自己的副官(希姆莱对他的战功大加赞赏,并送了他一辆法国轿车,相同待遇的还有温舍,不愧为WSS帅哥双璧……养鸡场主花痴起来颇有水准— —||||||)
                看着自己的老部队LAH不断坐大,看着战友们在战场上出尽风头,憋在总部的派普心急火燎,一再要求回前线,于是希姆莱只好放人。1941年巴巴罗萨战役前后,派普永远告别了希姆莱的司令部,进入了东线主战场。

                


                9楼2012-01-06 21:39
                回复

                  德国人天生刻板,而派普在天性聪慧之外极富想象力,纵使在德军多不胜数的优秀指挥官里,也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把军事理论、个人心得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派普率领的团队有极灵活的流动能力,每每能在困境中扭转局势,在全军都以赌博心态参与作战计划时,他却对“不可能”有异常敏锐的辨识力,这种先知先觉的能力无数次体现在他作出的种种生死攸关的决定中,让他的传记作者都感到惊讶。第三帝国最年轻的上校军衔获得者,如果不是毁灭的如此迅速,那么在派普三十岁时绝对会成为纳粹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
                  美国传记作家瓦特宁感叹道派普的军装照简直就是纳粹的征兵海报,派普确实英俊,俊美的足以让好莱坞黄金时代很多明星都自惭形秽,但与他的才华和领导能力相比,他的容貌又不足以让人惊讶叹息了。

                  


                  10楼2012-01-06 21:40
                  回复

                    据说如果一个德国士兵犯了错误,对他最大的惩罚便是将他从西线调到东线.
                    实话实说,东线上的两方都不是什么好鸟,如果西线上对战的双方还能保有一些骑士风度话,东线就是不折不扣修罗场,一切建筑在人类良识上的道德观念全部崩溃了,只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赤裸裸杀戮。德军在东线上的罪行不用我多说,经过这么多年来的舆论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可是苏军虐杀俘虏的事情一直少有人提,甚至对于被攻占的德军医院里的伤员都不会给一个痛快,零下三十度的气温里将那些伤员的衣服全部脱光推到院子里,把水泼在他们身上,等到德军反击后,看到的是无数冻僵的伤员尸体……
                    我不知道派普在东线战斗中对于苏军是什么态度,是否有过杀俘的事,我只知道1944年12月美军少校麦考恩被派普俘虏时曾问过他打算如何对待被俘虏的美军,并问他在东线如何对待俘虏的,据麦考恩少校的回忆,派普的回答是“我真应该带你去东线看看,你就会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违反战争规则。在苏联前线,苏联人首先违**内瓦公约,德国人则进行报复,双方军队都把对方当作野兽来对待,但对于美军,我会用不同的规则对待。”(顺便一提,派普当时对麦考恩少校要求一个协议,他可以在撤退中放弃美军俘虏,但是麦考恩少校必须保证留在此地的德国伤兵的安全)
                    象野兽一样战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类所应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已经渐渐远离了记忆,以至于布雷默(装甲迈尔的得力干将)常向同僚戏言道:“我们在俄国呆了太长时间,回德国整修前必须进行一次文明社会再教育,每次再教育的训话总要以“ponemyu?”(俄语“听懂了么?”)做结束,否则大家对德语无法理解”
                    真是战死倒比较幸福,至少不会再忍受似乎永远看不见尽头的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的搏杀、能把身体和心灵都一起冻结的严寒、还有饥饿……
                    食品短缺到让前线官兵很长时间都看不到面包和肉食,大家随时随地都处在饥饿的状态,每周的配给只有三两!
                    三两,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数字还不能满足一个幼童一天的饭量,而前线拼杀的汉子们,每星期只能拿到三两……
                    或许是因为一直处在饥饿中,德军官兵把德意志金质十字勋章叫做“煎蛋”,把骑士勋章的橡叶饰叫成卷心菜,把双剑饰叫做刀叉
                    后世的人们看到这样的称呼而不禁发笑时,可曾想过在这种好笑称呼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
                    派普和战友们在东线雪地中嬉闹的这组照片,每个人都笑的那么快乐,然而却让看着他们的我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11楼2012-01-06 21:41
                    回复
                      那瓶酒对他们来说想必非常宝贵,激战过后,喝下烈酒,是庆功也是驱寒,可是连吃都吃不饱,一瓶劣酒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得了的奢侈品了

                      


                      12楼2012-01-06 21:41
                      回复

                        1943年,派普被调配到意大利,抵抗在西西里着陆的盟军部队,他往讨厌的高官门口扔手榴弹、叫想报答自己的拉比半夜里跑到纳粹官僚楼下唱犹太歌的事儿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
                        二十八岁的大男人,经历了多年前线上的血雨腥风后,却依然能做出那么孩子气的事来

                        


                        13楼2012-01-06 21:42
                        收起回复

                          (率领部下唱着歌通过意大利城区)

                          


                          14楼2012-01-06 21:43
                          回复
                            记录片中这个镜头是派普和部下走过意大利街头的情景。
                            派普右边的人是他的副官沃尔夫,一个喜欢文学,非常崇拜自己长官的青年(连在写给未婚妻的每一封信里都要表达一番对上司的景仰之情),派普也把沃尔夫看成亲弟弟一般。

                            


                            15楼2012-01-06 21:44
                            收起回复
                              不止是沃尔夫,每一个部下他都当成家人来看顾,小里宾特洛浦在自己的日记里就提到过,只要认识派普的人都知道派普绝不会放弃自己任何一个部下。无庸置疑,他在自己的部下身上倾注了很多感情,然而正是如此,他的痛苦才更深。
                              (为部下举行葬礼的派普)

                              


                              16楼2012-01-06 2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