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骞妍吧 关注:5贴子:1,079
申到了之后留下你的邮箱好吗?


1楼2006-09-09 10:45回复
    hehe


    2楼2006-09-09 11:01
    回复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基础知识精讲】

      1.合成氨反应的理论应用

      合成氨反应原理:

      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特点是:①可逆反应;②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③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根据上述反应特点,从理论上分析:

      (1)使氨生成得快的措施(从反应速率考虑):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大压强;④使用催化剂.

      (2)使氨生成得多的措施(从平衡移动考虑):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

      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在实际生产中,既要考虑氨的产量,又要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措施,得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的选择:

      浓度:一般采用N2和H2的体积比1∶3,同时增大浓度,不加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这是因为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气要循环使用.按1∶3循环的气体体积比,仍会保持1∶3.

      温度: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所以温度不宜太低,在500℃左右为宜,而且此温度也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

      压强: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而且所需的动力也越大,应选择适当的压强,一般采用2×107Pa~5×107Pa.

      催化剂:用铁触媒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

      可将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归纳为:

      ①增大氨气、氢气的浓度,及时将生成的氨分离出来;②温度为500℃左右;③压强为2×107Pa~5×107Pa;④铁触媒作催化剂.


      3楼2006-09-09 11:03
      回复
        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将空气中的O2与碳作用生成CO2,除去CO2后得N2.

        H2:用水和焦炭(或煤、石油、天然气等)在高温下制取,如


        4楼2006-09-09 11:05
        回复
          o


          5楼2006-09-09 11:05
          回复
            (2)制得的N2、H2需净化、除杂,再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因为若有杂质存在可使催化剂失去催化作用,也称使催化剂“中毒”.

            (3)在适宜条件下,在氨合成塔中进行合成.

            (4)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将未反应的H2、N2循环送入合成塔,使其充分利用.


            6楼2006-09-09 11:07
            回复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a/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9A7CD2B/284,11,A201(含Co)与A110(普通)活性比


              7楼2006-09-09 11:22
              回复
                不对不对~应该是http://www.baidu.com/s?wd=%BA%CF%B3%C9%B0%B1%B4%DF%BB%AF%BC%C1&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里的【PPT】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


                8楼2006-09-09 11:23
                回复
                  栗子能找的资料就这些了~
                  下午五点我还会上的~


                  9楼2006-09-09 11:24
                  回复
                    kekekekeke~申安娜去哪了????


                    24楼2006-09-09 20:28
                    回复
                      还有老陈到底是要咱们干什么啊


                      25楼2006-09-09 20:29
                      回复
                        傻赛


                        26楼2006-09-09 20:30
                        回复
                          怎么写?老陈让干什么?


                          28楼2006-09-09 20:31
                          回复
                            喂回答我的问题!


                            34楼2006-09-09 20:34
                            回复
                              其内部设计成蛇形管道,一扩大接触面积。 有依据吗~我怎么觉得


                              37楼2006-09-09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