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太空吧 关注:617贴子:111,862

英雄 《明朝那些事儿》观感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写了观感1和2之后就想放弃了,毕竟关心生活的人比较多,关心历史的人比较少。
但是刚才“盐池羔羊”吧友说我是个正派人士,受到了不小的鼓舞。
近日来,因为对某人的争执,很多人对我存在一定的负面印象,他们肯定认为我不但外表猥琐,内心会更猥亵。借此机会,写一写一位历史值得一书的大英雄。也给自己洗脱一些不良的影响。


1楼2011-12-05 21:04回复
    [序]
    混吧的人都有点人模狗样,我来了也难免入乡随俗,我也人模狗样了,就发一烂帖,也要弄个什么《序》,老街啊,你TM你就装吧。
    嗯,装就装吧,让自己拼命装,让别人堵去吧。
    先百度百科下什么是英雄。
    英雄百度百科: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蓦然回首,才发现,英雄实在是一个太笼统的概念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相应的标准,就比如说每个人心中美女的标准不一样,算了,算了,看了一本书,也来谈谈我心目中的英雄吧。


    2楼2011-12-05 21:19
    回复
      建议兄弟你抽空研究一下经国先生,开放党禁报禁,华夏近代,迄今为止,无人能出其右!


      3楼2011-12-05 22:19
      回复
        半夜授精,以示鼓励。


        4楼2011-12-06 00:54
        回复
          【1】英雄的志向
          公元1398年4月27日,一个小小的生命在杭州清河坊附近的太平里呱呱坠地。历史充满着偶然,当时可能谁也不曾想到,日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却是一位大明帝国的拯救者。这个人就是我写这个帖子的主角--于谦,6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普通人能为这个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写上一个帖子,也算是我的一种幸福吧。
          跟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一样,于谦也是从四书五经开始他的读书生涯的,当然,他还喜欢看点兵法这类的课外书籍,显然,课外书籍有时候对人的影响也是挺大的。
          于谦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日夜膜拜。有一次,教他读书的先生发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于谦闻言,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画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除此之外,于谦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作为对文天祥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于谦十七岁(也有说是十二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进了现在的小学生课本,而恰恰是这首诗,成为了于谦一生的写照。
          要成为英雄,志向是必不可少的。


          5楼2011-12-06 09:08
          回复



            6楼2011-12-06 09:11
            回复
              以前读历史书少,现在想补补
              支持老街


              7楼2011-12-06 09:14
              回复
                我也要听老街说历史


                8楼2011-12-06 09:20
                回复
                  呵呵,工科男,对历史了解甚少,主要是被这位大英雄折服了,七拼八凑就来献丑了。
                  献丑也不要紧,我动机是好滴嘛


                  10楼2011-12-06 10:22
                  回复
                    蒋先生,中华几千年以来“还权于民”第一人,功高卓著啊。


                    11楼2011-12-06 10:23
                    回复
                      哦我充其量就是勇士嘛,属于一点就爆就完结的


                      13楼2011-12-06 11:01
                      回复
                        一个小小的生命在杭州清河坊附近的太平里呱呱坠地
                        芳芳也是那的人,难怪嘴刁


                        14楼2011-12-06 11:02
                        回复
                          【3】英雄的品德
                          《明朝那些事儿》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话,有一句话,很是吸引我:“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差不多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现在也流行一句话“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践证明,光有志向光有才华还是不够的,也许可以做个枭雄,搞不好是个大害虫,所以,英雄是需要品德的,这于谦是个品德及其高尚的人。
                          32岁,正三品,副部级,巡抚山西、河南一代。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十九年里,他忧国忧民,勤政不懈,时时以百姓生计为念,轻徭役薄赋税。
                            当人民遇上灾难的时候,他一面据实向朝廷奏报灾情,免收受灾地区的历年税粮,一面轻骑简从,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奔走在太行山区和黄河两岸。(当时不配进口小车)他督促州县官员查看灾情,计口发给钱粮。在各地建立药局,免费给灾民赠医送药。他在自己的署衙前立起“求通民情”、“愿闻利弊”两块木牌(虚怀若谷),认真倾听民意。他果断地推行两种粮仓储粮的办法,平仓在粮食丰年以平价购进,荒年仍以平价卖出。义仓由当地贤良捐助,无偿发给饥民。这些善举,拯救了两省无数百姓的性命。。。。。。。
                          他是个清廉的典范,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权,地方官进京报告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带点东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来者不拒,让人哭笑不得。可是于谦却大不相同,他是巡抚,权力很大,却能够做到不贪一针一线。不但自己不贪,也不让别人贪。
                          于是正统六年(1441),一直看于谦不顺眼的王振找了个借口,把这位巡抚关了起来,结果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王振完全没有估计到于谦的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杀掉这个人,后果可能会极其严重。(当时上到藩王重臣、下到黎民百姓,都为于谦抱不平。)于是王振退让了,他放出了于谦。
                            这件事情也让王振了解到,于谦这个人是不能得罪的。在牢里仍然大骂王振的于谦出狱后仍然坚持了他的原则,清廉如故。
                          曾经有人劝于谦多少送点东西做人情,对于这样的劝解,于谦做了一首诗来回答。估计他本人也想不到,这个无意间的回答竟然变成了千古名句,为人们所传颂。
                          〖绢帕蘑菇及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成语“两袖清风”即来源于此,于谦先生版权所有,特此注明。
                          1457年,于谦被杀之后(冤案啊),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皇帝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你妹啊,做人不显摆,感动得一塌糊涂,这种品质比不贪污还要难啊。)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15楼2011-12-06 11:20
                          回复
                            好帖


                            16楼2011-12-06 12:43
                            回复
                              大哥,你到底有没有认真读啊??


                              17楼2011-12-06 14: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