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吧 关注:2,215贴子:36,325
  • 0回复贴,共1

【史料整理】高顺的两次谏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
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布知其忠而不能从。——《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第二次
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评:第一次上谏针对了吕布的性格缺陷:“布性决易,所为无常”来切入提醒吕布,但结局却是“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短短数言就指出了吕布刚愎自用、不用贤臣的性格缺陷,毫无避讳,和上文的“少言辞”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那些上谏处处避讳、马屁大于实用性的所谓忠臣着实自惭形愧(例如费诗、诸葛亮谏关羽)。高顺是有一些政治眼光并懂得性格决定大事的。
第二次上谏是劝阻吕布使用武力手段来处理与臧霸的这次冲突,又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吕布不懂得怀柔手段处理事情,战败反而会损折名声,果不其然,“布不能拔,引还下邳。”好在这是件小冲突,“霸后复与布和。”这次上谏可做高顺对战略及外交的见解精华。
也正如司马光所言:“或问陈登、髙顺皆有过人之才,俱事吕布。而登输心魏祖,亲为反间;顺尽力於布,与之偕死。意者顺贤登欤。应之曰:不然,古者列国并立,同事王室。“
但不忠吕布的高顺,还是高顺吗?
end


1楼2011-12-02 00: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