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吧 关注:166贴子:5,283

李广父子死于卫青漠北不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广父子之死无它,神仙打架殃及无辜。
李家也算得官身和世家,但在那种掌天下或谋求掌天下的斗争中还是完全无知,卫氏是想抓住兵权却没有如愿,最终以卫太子倒台收场。而李家,恐怕从头至尾都想着这种事与将士征战无关,笑话,这种事害死的将士甚至比战死的更多。
卫青漠北不败,实际和本质的是技术处理之后,在功劳本上记的是不败。
至于迷路,这里面的曲折李广是在面对要上呈皇帝战报时揽下了全部责任。而不是之前面对卫青时无话可说。只是他的话,在当时无法公开说。原因不过是:第一,战事机密不宜公开说。这一点卫青故意,而长史是为吏的迎逢上司。第二,战事的实际进程才是最后责任认定的依据。不能说你杀了几个敌人就从战场上跑了,这个时候就要给你数人头记功过了,你是所谓的统率呢又不是一个听命的小兵。
从当时的情境看,明显是因为战事没有结束,卫青急于责任认定,这是很异常的事件,之前,卫青都是把责任认定的事交出去的。现在,卫青却因为自身的过失需要人顶罪,急于把罪名定下来,如此而已。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即使李广也不够份量给卫青顶罪,卫青的目标本来不在李广,这话,卫青是步步为营,李广有口难言。但李广坚持了原则,卫青也没料到,因为霍部及配合霍部的将士们浴血而战,终于大胜,他所做的一切,由于李广之死,不可能引来皇帝对霍部的直接处置(这才是卫青急的原因),而且最终这些技俩也都敌不过战功。回过头来看,李广算是白死了,连个声响都没有。
卫青打了败仗想找替死鬼罢了,李广之死天下人都说他冤,
可惜司马迁知道匈奴内乱,却不知道匈奴内乱与李广之死的关系——卫青撤兵后追击单于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是卫青的部队,霍去病在人马不够的时候,硬是分兵追击单于追到匈奴兵另外找人领头来对抗汉军,同时,霍去病把倾全国之力准备的辎重都不要了来换得骑兵的速度,与追击单于都是因为卫青吃了大败仗逃了,原来的打法全作废,有的是硬仗要打!
而卫青的败军之姿司马迁也是看到了的。就这样,一个蠢书生还是记下了漠北之战卫青打下万九战绩,居然不知道查一下他损失了多少,起码损失了二万汉军呀!
右谷蠡王一听说单于没被汉军杀死就不再称单于,说明不是匈奴内部争权。
卫青以放弃权力为代价换的不被追究责任罢了,否则卫氏就该不再争军权,自己放弃了又用阴毒手段争说明放弃是多么不情愿,又多么不得已罢了。
卫青回军时的败相,司马迁有记录,说是不足三万人,哼哼,卫霍回军时间相差很多,司马迁大笔一挥,卫霍总共回军不足三万,可能吗——霍去病部回来的人马是七成以上(损不足三成)三万五千人!卫青才是那个惨败而回的,丢了二万多人,战功马马虎虎算万九,而且卫青对阵的单于是霍去病的人在顶着,真正是丢到家了 ——还有人罩着呢,就先逃得象丧家犬一样了。
李敢为什么喊冤,卫青败了就败了,拿李广做文章李敢当然要喊冤,问题是霍去病还要再征匈奴,不能把卫青的事全抖出来让兵将们寒了心,反正李敢身上也补偿了,卫青也不带兵了,可是有人却看到李敢好骗,反正李广的事里有文章好做,就拿李敢当枪使了。
李广与卫青不是一个量级,只能说,李广不是卫青的政敌,不能说卫青不能算计李广。问题在于,卫青不会凭白无辜地算计一个将军,他算计李广的原因,虽然很隐秘,但还是有迹象的。即,卫青实际算计的是霍去病。
第一,是辎重。霍去病历次出征,从来没有取食于敌这么一回事,不相信的自己细查去。而偏偏这次倾全国之力准备了几十万步卒维护后勤的大战中,需要取食于敌。只能是一种情况,即,霍去病遇到了需要把辎重丢开的险境。而这个险境,是因为卫青过早地撤军(卫青几乎是在到漠北三天以内撤军的)造成的。霍去病完全来不及全面调整,只能给出细部地应对。
第二,是追击单于的军队,竟然要比卫青撤军晚很多。一直号称是卫青对阵单于,根本是假的,是霍去病的军队。这在匈奴列传中有记录,由于汉军追击,单于逃了很久,而同时,没跟着单于的匈奴人都看出来汉军已经撤了而单于却被小股汉军困住不敢露面,右谷蠡王错估形势以为单于必定已死,竟然敢于自称单于。这样,汉军追击原来的单于已没有意义,于是,单于脱困,右谷蠡王撤了单于号。这场胡闹,为霍去病调整布署赢得了时间。而李广,恰恰是死在此时。



IP属地:上海1楼2011-11-23 11:22回复
    至于霍去病在大战前突然死了,司马迁不记一个病字,而在霍光口中却有一个病字(即官方的说法是病死,司马迁偏偏不记一个病字)其中,只能说,霍去病之死与李敢之死在明面上是关联的,司马迁认定这一点又说不清楚原因,因为他看问题,只看到表面,只看到李广与卫青之间一个失期,只看到霍去病与李敢之间的一箭。
    至于说什么宫斗,那是附丽于战场的。
    漠南,卫青战损太多,又失了赵信,但他把损失算在赵信头上,自认是领导责任。汉武就没把他怎么样。
    漠北,卫青故技重施,同样战损多于战功,有个李广顶缸,但是从全局看,他等于把汉武倾全国之力准备的东西全扔了(虽然霍去病手里的一半是霍去病下令扔的,但原因也是卫青)所以,汉武就从此不再用卫青了。
    李广死时,漠北大战刚刚正式开始,远远看不到漠北大战最终大胜的可能性,相反,卫青大军损失过两万战功不过一万九,霍去病部尽弃辎重,深入敌后,战局与预先设定相差极大,而能为战局负全责的是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陷害的对象,是不得不面对双倍匈奴兵力的霍去病部和最终负全责的领兵的霍去病。
    当然,不过数月,战局逆转,卫青的动作全部没有必要了。局外人或者不知,参战的卫霍两部可是心知肚明。
    只要不是太过分,汉武还用钱堆出李广利的功劳呢,他好不好说话,还真要看他的得失喜好,并不只是看做事的这个人做得如何呢。
    汉武是做皇帝的,卫青是做官的,他们共同的一位后辈,卫氏太子,就很明白做皇帝和做官的会不会说真话办实事。
    我实在不是很清楚这个卫氏太子有没有谋反
    如果他没有谋反,又不敢相信汉武派出的官,那就是卫氏太子对官说真话没信心。
    如果他谋反了,又不肯说真话,那就是卫氏太子很明白做官做皇帝可以说假话。
    我就不明白,这个与卫青如此象的外甥值不值得卫氏损失那么大了。表面柔顺实则权力欲与能力不相配,为官厚黑学的天份够高,会不露声色地逼近目标。
    只是,从这样的卫氏品性,我相信汉武不是废物,而是喜欢这套做官的套套,不要问我为什么做官就是昧良心,我只知道做官实质是去偷去抢,不昧良心的太少。
    卫青为战败付出了代价,彻底失去兵权,甚至也因此让卫氏再不能得意,也种下了卫氏太子必死的前因,但是,这代价不包括史书明记。战功战损人人可以细查,但就是人人看到卫青战功远低于战损仍然说卫青是不败,事实如此,只能说权力还是有影响力的。
    


    IP属地:上海3楼2011-11-23 11:22
    回复

      125楼
      引用 酱油瓶子路人甲 (123楼)
      酱油自说自话,大将军追了单于二百余里,之后单于还与汉兵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请上史料记载,合着单于玩失踪十多天是被霍去病部追着打,霍将军真乃神人也,隔着好几千里地知道自己舅舅打了败仗,特特分兵出来帮舅舅抓单于
      无耻无知
      单于失踪了吗?是匈奴人以为汉军都撤走了,单于却仍不出现,很可能已死。即
      第一,没有大队汉军;第二,单于没有和大队匈奴人在一起。
      汉军的目的是捉单于吗?
      第一,匈奴人中出现一个掌握匈奴大权的单于并不困难,右谷蠡王就是一个例子;第二,汉军的目的是保卫家园,不是某个具体的匈奴人;第三,卫青需要这个单于吗?不,他逃得飞快,根本没打算捉单于。
      汉军大队之间没有联系吗?

      一,汉军的准备充分,同样表现在侦察上,包括卫青没追到单于反而去赵信城,李广反对走东路因为乏水草(也就是缺少标志物和缺少大队通行的保障)都是有情报
      支持的。第二,卫霍两队换出击地点,是有情报的(当然这个情报是错的)而且是及时和有及时反应支持的情报。第三,就是这队明显不是卫青部队的汉军,也充分
      表明,霍部的军队和情报可以达到单于部与卫青部交战的附近。
      至于什么自己舅舅,笑话,卫青要是需要保姆,不要上战场就可以了,在长安别出来祸害汉军将士,对人对卫青自己都好。


      IP属地:上海4楼2011-11-23 21:36
      回复
        迷路确实不应由李广负全责,卫青应承担在路况不明地区军事行动的风险,因为他是主帅。不是不能在路况不明的地区布置军事行动,而是应当按具体的情况决定责任权力。
        但,李广之死也未必是因为迷路。
        当时并不是卫青大胜,更不是汉军大胜。卫青撤军的同时,有汉军接替卫青追击单于(要知道卫青是把缴获的粮食全烧了,这支汉军显然卫青是不管他们的 死活的,那是霍部的兵),而这支汉军明明兵力并不很强(强得过卫青部五万军吗)却打得单于所部乱了套,大小匈奴贵族各怀鬼胎,单于长时间不能回到单于卫 队,也不能公开露面,右谷蠡王趁机自称单于。
        李广之死,往小里说,是卫青要李广承担失期全责甚至没抓住单于的全责,但这不足以替卫青脱罪(如果汉军战败的话),往大里说,替卫青脱罪,就是把责任推给霍去病,因为卫青、霍去病是漠北大战的统帅,他们才是对全局负责的人。
        迷路,具体到迷路本身,那只是有没有向导,有没有好向导的问题,但对于战局,要问失期的责任,那是在未知路况地区行军的将军的责任(主帅担分配任务的责任),要问战局胜败,那就不是可以由李广这个级别的将军负的责任了。
        从史料,只看到卫青丢下正在追击单于的汉军,丢下以少打多的霍部,匆忙撤军。只看到卫青作为主帅向李广问具体的情况。要说是卫青问李广是不是李广 的责任没抓到单于,是不是漠北战争的胜负(卫青急撤那是他以为败了)该霍去病负责,这样具体的问题,卫青可能问,但史迁确实没有这样记,而且这样的假设卫 青就是一个十足十的小人。所以这样,只能是假设。结果也看到了,霍部大胜,李广不肯面对司笔小吏自杀了。
        作者: 瑜玥 2008-8-26 09:22   回复此发言
        --------------------------------------------------------------------------------
        33 回复:迷路真的是李广的责任吗?
        李陵五千汉军远征时,到达一地,就画好地图送回,这就是一件大功劳,由此也可见当时军政规则承认“路况明了与否”是很不同的。
        作者: 瑜玥 2008-8-26 09:27   回复此发言


        IP属地:上海7楼2012-06-28 15:50
        回复
          卫青在漠北之战前,不可能想要推卸责任,这是最基本的逻辑,不知从哪里得出让李广迷路是为了陷害霍去病的结论?
          李广的自杀存疑,有可能卫青对李广有其它要求,那是对卫青来说已撤军的时候的事,李广也早就迷路失期过了。在卫青布置任务的时候,他没有针对霍去 病,但当他火速撤军,以为必败的时候,他很有可能针对霍去病,是因为霍去病是唯一与他一样,应该对全局负责的人。换句话说,卫青的撤军,就是把霍去病扔火 坑里了,再加块石头是很可能的。只是,这块石头要人证物证,李广正有把柄在卫青手里,就是这么回事。
          卫青针对霍去病,唯一的原因是他判断漠北战局不妙,先撤了,然后要把他自己的责任全推干净。
          说什么谁的功劳靠谁之类的话,根本不沾边。漠南之战,卫青的军功和战损都上万,霍去病的两千级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同样,漠北之战,李广的兵力和作用根本和卫青不是一个等级的,卫青再怎么针对李广也没用,他要脱罪,唯一的替罪羊只能是霍去病。


          IP属地:上海8楼2012-06-28 15:57
          回复
            李广之死,可能是卫青要通过李广的供词对付霍去病,而李敢会被牵连。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逼做父母的伪证害其子女,
            但卫青例外,卫青曾经在生父身边,被当成奴仆对待,最终卫青逃回为奴的母亲身边。
            卫青的三个儿子在很小时同时得侯,但似乎他并没有比这三子更尊贵的继承人。也就是说这个赏赐对于他的三个儿子的另一重意义就是这三子都是庶子,因为他的妻子的位置要空给汉武帝想改嫁的姐姐。则卫青本人也没有通常为人父母的那种慈爱。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卫青不能理解常人父母对子女的维护之情,才会逼迫李广牵连到李敢。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7-11 15:04
            回复

              第一问,汉武帝的安排,究竟是让霍去病部对阵单于还是让卫青部对单于部?明显,阵前的安排是霍去病部对单于。
              第二问,战前的安排,究竟是李广是卫青部的前将军,还是别的将军?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李广是前将军。
              第三问,所谓汉武帝偷着对卫青说的李广数奇,不让李广对单于,这样的一种说法,或者干脆就是谣言,说的时间地点是什么?非常明显,当时汉武帝没有卫星电话,也没有千里传书,都没有,这种说法所说的汉武对卫青说的时间地点,只能是在出发之前,在长安。
              三问之下,我要再问了,为什么汉武帝要在战前,对卫青说出与实际安排非常不同的话。或者,这话是不是汉武帝说的。如果不是汉武帝的意思,又是谁那么大胆又无聊地造卫青和汉武帝的谣。而且,谣言四起,无权小民们信以为真,那么是谁乐见其成???
              所谓的李粉看清楚了,不是太笨或者脑子奇葩的都能看明白。
              所谓的卫粉又有什么话说,卫青无耻地造谣想掩盖的是什么——害李广的是卫青,而且,不是在战前想起来害李广,是因为战事发生了对卫青不利的事,他才造谣的。如果第三问所指是战前就知道的事,李广没有机会做前将军!!!不要说什么因为战事变化,之前的安排做调整,汉武帝没有随军,那武帝说李广数奇的说法,不能用战事变化解释,只能是武帝战前没说过这种话,卫青造谣的时候已经发生战事变化了,这个变化,这种安排,武帝真插不上手。
              变化没发生时,武帝能安排时,李广是前将军。那种武帝要求怎样安排李广的悄悄话不成立。要根据变化做出安排的,只能是卫青,不可能是武帝。所以,把这种安排栽到武帝头上,呵呵,而且武帝还认了,只能说明这谣言造得好造得妙,有重大意义。可是,说白了,造谣的人还就只能是卫青,没第二个可能了。


              IP属地:上海13楼2013-09-12 21:35
              回复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战河西,一次受降。时间分别是“元狩二年春”、“其夏”和“其秋……(单于)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河西平定“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徭。”
                部下:高不识正月乙亥封宜冠侯;仆多的记录是一战得侯二战益封,得侯时间二月乙丑;第一战在正月就结束了
                赵破奴是第二战后得侯,时间是五月丁丑;第二战在五月也结束了,时间是夏。
                六月乙亥呼毒尼得侯;七月壬午浑邪王得侯;其余小王是在三年得侯,也是七月壬午,裨王呼毒尼是在其秋单于动了杀心之后封侯的,六月七月是秋。
                这一年事比较多,时间可以排一排,
                元狩二年正月乙亥12、二月乙丑2(50)、五月丁丑14(72)、六月乙亥12(58)、七月壬午19(7)
                正月乙亥到二月乙丑间隔50天,二月乙丑2 到五月丁丑14隔72天,
                五月丁丑14、六月乙亥12(58)、七月壬午19(7或67),比较合理的情况是六月乙亥是月末,七月壬午是月初,五月丁丑是月初。再回过来,三、四两个月合58天左右,二月乙丑大约是在月中,于是,似乎那一年闰了正月,那么,高不识与仆多都是一战封的侯却相差近两个月,挺奇怪的。当时以十月为一年之初,元狩二年到正月已过了三个月,第一战开始时可能在正月之前。


                IP属地:上海16楼2013-10-17 09:26
                收起回复
                  接16楼
                  朔,每月第一日(干支),闰,闰月。查饶尚宽春秋战国秦汉朔闰表,
                  汉武时以十月为一年第一月,九月为最后一月,闰在后九,元朔六年和元狩二年闰之前之后是元光六年元朔三年//元狩五年元鼎二年。
                  元朔六年四月朔日癸未20/五月朔日壬子49)壬申9好象是<5/21>不是四月,好混乱。
                  简记为
                  元朔六年[后九]四月(癸未20/五月壬子49)壬申9<5/21>。
                  其它
                  元狩二年[后九]正月(壬申09)乙亥12<4>、
                  元狩二年二月(壬寅39/三月辛未08)乙丑2<24>、
                  元狩二年五月(庚午7)丁丑14<8>、
                  元狩二年六月(庚子37)乙亥12<7/7>、
                  元狩二年七月(己巳6)壬午19<14>
                  元狩三年七月(癸巳30/六月甲子1)壬午19<6/19>
                  元狩四年六月(戊午55)丁卯4<11>
                  混乱的有:元朔六年四月壬申,元狩二年六月乙亥和元狩三年七月壬午三处。
                  要换公历的话,还不知找什么来查


                  IP属地:上海18楼2013-10-17 16:15
                  回复
                    漠北之战春天发兵,霍部回军受赏是六月丁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赵破奴
                    天子侍中2
                    快速升级神器
                    投诉 霍去病 吧
                    投诉分类: 投诉吧主
                    吧主ID: 钟情仲卿
                    投诉类型: 吧主违规操作
                    投诉理由: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春天发兵,卫青到漠北春游三日,而霍部回军受封是六月丁卯(11日)这是最基本的史实。在霍去病吧,这样的史实讨论竟然删贴封号,说明这位卫粉实在是神精不正常,有大问题了。这种有问题的家伙,不适合做吧主。
                    (0)
                    回复
                    1楼
                    2013-10-17 18:49
                    举报 |


                    IP属地:上海19楼2013-10-17 18:51
                    回复
                      如果不胡说,就很难乱发挥。反过来,乱发挥的,就是胡说。卫霍军功的高潮是漠北之战,绝大的问题也发生在此战。有明确记载但很少有人细看的是:卫霍两路出兵是在春天,卫青部在漠北只停留了三天,而霍部结束战事受封是在6月,是夏末秋初。(霍去病的其它战事征程从没有达到一个月,也从未取食于敌)


                      IP属地:上海20楼2013-10-18 16:13
                      收起回复
                        一般出兵及凯旋或有重要节日,阅兵是重头戏。漠北之战,大胜特胜,封狼居胥,而在史记中却只记为回汉马匹不足三万。大怪异。其一,卫青春天兵败,霍部秋天才奏凯;其二,霍部的大典礼是在匈奴境内办的,很可能在汉境没有办,为了某些人的面子和矛盾,而在匈奴境内反而是需要和没有问题的,在漠北之战后所封侯爵,其中四位确定是在此战中立功的,另三位降侯,也只能是因为此战而降,那么这样的七人是封狼居胥时的重要角色吗?所谓增首失侯的高不识又是怎样的从封狼居胥到失侯落泊的呢?阅兵,封禅,一扬威,另一通鬼神祷太平,似而不似。


                        IP属地:上海21楼2013-10-18 21:50
                        回复
                          其实霍去病的精锐,在史记里有很多称呼。漠北之战,敢深入力战之士尽属去病;天幸——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除了天幸、常选之外,还有一句亦敢深入,与敢深入力战都指的是深入敌阵,万马军中敢出入,真正的精兵勇将。但这样的兵将,不是够水平的将军不配统率。他们有本事能掂出一个将军是什么样的。
                          率领霍去病的精锐尖刀部队的,第一任是霍去病本人,第二任是李敢。
                          收起回复
                          22楼
                          2014-01-02 14:11
                          删除 |
                          瑜玥: 想说有人挑兵将吗——看他配不配有这样的强兵。想说平台吗——看看在真打仗不玩阴的军队中什么人担当尖刀。想说什么都是精兵吗——精兵一定程度也是私兵,没有强将就没有强兵。有一点没说,很多时候,玩阴的人是很厉害,甚至都找不出是谁下的手,阴谋论——我没那个本事猜出真相,但网传版太弱了。 2014-1-2 14:35 回复
                          我也说一句

                          瑜玥
                          漠北之战,有半点求实能力,有半点担当肯说真话的。先去查一下,出兵时间和霍部诸将封赏的时间。再看看卫青三日漠北春游。
                          收起回复
                          23楼
                          2014-01-02 14:14
                          删除 |
                          瑜玥: 主要的史实:追击单于的汉军不是卫部,是配合霍部的军事行动。霍部的战斗从春到秋六个月而卫部只是漠北三日春游。回军不足三万马的卫部惨败。双司马而卫青完全不参与军事行动。 2014-1-2 14:21回复


                          IP属地:上海24楼2014-01-02 14:37
                          收起回复
                            好大一个卫粉,你,就你
                            “纯粹不满有些卫霍粉为抬高自己的偶像而黑飞将军。”
                            你也穿个马甲呀。
                            收起回复
                            5楼
                            2013-07-14 22:24
                            删除 |
                            诗晗i: 你是那个发起阴谋论的愉悦吗?挑起卫霍两吧矛盾! 2014-1-2 10:56回复
                            瑜玥: 回复 诗晗i :这个阴谋论还真不是我的,我是单干户,我的功劳是指出卫青在漠南两战及漠北一战皆败,而且,漠北一败卫青自知事大想要陷害霍去病,矛头直指当时霍部尖刀部队的负责人,即司马迁所说的以李敢等为大校当副将,李广之死说白了就是替李敢挡灾,因为卫青陷害霍部才自杀的。 2014-1-2 11:17回复
                            易知易行: 回复 瑜玥 :这个不成立。卫青所部与霍去病部相距甚远,卫青部是往西北方向,霍去病部往东北方向。 2014-1-2 13:13回复
                            诗晗i: 回复 瑜玥 :晕死,人家舅甥关系好得很!你说卫青陷害霍去病?哈哈,等着被卫粉喷吧!! 2014-1-2 14:05回复
                            瑜玥: 回复 诗晗i :就说你糊涂。我弄出这些事有五年都不止了,你现在当新闻么? 2014-1-2 14:17回复
                            瑜玥: 回复 易知易行 :卫青所部漠北之战的方向在北方,不在西北。 2014-1-2 14:22回复
                            我也说一句


                            IP属地:上海25楼2014-01-02 14:37
                            收起回复
                              其实霍去病的精锐,在史记里有很多称呼。漠北之战,敢深入力战之士尽属去病;天幸——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除了天幸、常选之外,还有一句亦敢深入,与敢深入力战都指的是深入敌阵,万马军中敢出入,真正的精兵勇将。但这样的兵将,不是够水平的将军不配统率。他们有本事能掂出一个将军是什么样的。
                              率领霍去病的精锐尖刀部队的,第一任是霍去病本人,第二任是李敢。接替李敢的是徐自为,而十多年后七百轻骑取楼兰的赵破奴,很可能是这支部队的坚守。
                              至于这支部队的来源,最初霍去病首战冠军,参与者是兄弟一样的关系,诏予壮士的八百骑中,赵破奴等已列其中,征河西第一战在皋兰山血战中这支尖刀保留了建制,在征河西第二战同时出击的李广、张骞部中的李敢数透敌阵。到了漠北之战,敢深入力战之士尽属去病——有人说这是直接拿别人练成的兵,不对,这是选卒,不是成建制的拿军队,是从军中选出强兵,与李陵练兵不同。
                              在前117年前后,汉收士马,黑甲军入京,而霍去病的尖刀部队的第二任领导身死,还是死在霍去病手下,真是好一个计谋。 司马迁没看出是怎么回事,我也没看出。网传卫系争权与这些事同时,这话不错,但也只是同时。卫系在军中无权恐怕才是事实,不管争没争,他没争到。
                              顺便说一下,李陵的兵强,更多是强在武器先进,那些兵没有敢深入力战的能力。


                              IP属地:上海26楼2014-01-02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