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送他,总是在晚间,桔黄色的灯光下,清凉的风,离人的心总是有些许的凄然,于是,那风,那灯色,也便显得太冷清,火车来了,又走了,飘零的站台下,剩下我,往回走,好在,宿舍离站台没有几步路,走出出站口,就看到了正对面自己的宿舍。剩下的,还有内心的离别的忧思与离愁。
后来,我再送他,家离车站五分钟的路,依然是在晚间,依然是在清凉的夜,女儿已在深夜中熟睡,下楼,然后到车站,有时候,他便不让我进站,再后来,他自己独自走,甚至不让我起身,真切的听着火车进站的声音,然后,再听到火车离开的汽笛声。心,在那一刻,就感觉到空了。
再后来的后来,已经习惯了在家门口送他,甚至,连楼也不下,不过,大多的时候,我还会送他到大院的门口,看着他打的离开。然后,知道他又将会坐上火车。也知道,过不多久,他就会回来。
之后,他的足迹已经涉身国外,依然是清凉的夜,在院子的大门口,我看到他坐上出租车,离开,要去赶飞机,知道下一次见面,要在半年之后,而在温暖的家中,两个女儿睡的正熟,或许,都没有和爸爸道声再见。心中期待的,只是平安两个字。
昨天,我去送他,本来想开车送他到车站的,结果,正值下班高峰期,而我的车龄仅仅十一天,他担心路上车太多,又怕我回来晚了,在院子里找不到停车的位置,不会停车。所以,还是决定坐公交走,我送他到公交车站,然后,临时决定坐上车,随他一起到火车站去。看着他从进站口走进去,回头冲我摆摆手,然后,看他走到检查行李的那个大机器前面,又回过头,冲我招招手。
我转过身,就往回走,因为我要到公交车站,坐车去。回头看,他已经走了进去,问问自己的心,在这个深秋的傍晚,不惊不喜不忧不惧。一切的离别,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不留一丝的痕迹。
一个家,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在熟悉或者陌生的城市,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
想当初,一分钱没有竟然敢成家,而今,无论如何,有房有车有孩子,虽然生活中从不缺少纠结的事情,但太多的拥有,也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送别的两头,串起了一个家。
后来,我再送他,家离车站五分钟的路,依然是在晚间,依然是在清凉的夜,女儿已在深夜中熟睡,下楼,然后到车站,有时候,他便不让我进站,再后来,他自己独自走,甚至不让我起身,真切的听着火车进站的声音,然后,再听到火车离开的汽笛声。心,在那一刻,就感觉到空了。
再后来的后来,已经习惯了在家门口送他,甚至,连楼也不下,不过,大多的时候,我还会送他到大院的门口,看着他打的离开。然后,知道他又将会坐上火车。也知道,过不多久,他就会回来。
之后,他的足迹已经涉身国外,依然是清凉的夜,在院子的大门口,我看到他坐上出租车,离开,要去赶飞机,知道下一次见面,要在半年之后,而在温暖的家中,两个女儿睡的正熟,或许,都没有和爸爸道声再见。心中期待的,只是平安两个字。
昨天,我去送他,本来想开车送他到车站的,结果,正值下班高峰期,而我的车龄仅仅十一天,他担心路上车太多,又怕我回来晚了,在院子里找不到停车的位置,不会停车。所以,还是决定坐公交走,我送他到公交车站,然后,临时决定坐上车,随他一起到火车站去。看着他从进站口走进去,回头冲我摆摆手,然后,看他走到检查行李的那个大机器前面,又回过头,冲我招招手。
我转过身,就往回走,因为我要到公交车站,坐车去。回头看,他已经走了进去,问问自己的心,在这个深秋的傍晚,不惊不喜不忧不惧。一切的离别,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不留一丝的痕迹。
一个家,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在熟悉或者陌生的城市,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
想当初,一分钱没有竟然敢成家,而今,无论如何,有房有车有孩子,虽然生活中从不缺少纠结的事情,但太多的拥有,也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送别的两头,串起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