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吧 关注:446,091贴子:94,727,311

【分享】诗词格律简讲(转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度受+《开元讲坛》


1楼2011-10-06 14:45回复

    诗词格律简讲 (何不同编写)
    格律诗的格律,由六朝齐梁时期的“永明体”开始萌芽,形成于唐朝初年,至盛唐成熟完备。
    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唐人把这种新的诗体称之为“近体诗”“今体诗”,以区别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或称古风、古诗)。
    古体诗(不入律的古体)除了押韵,没有什么限制,在形式上比较自由:
    【1】从句的字数上看,每句从二、三言到九、十言都可以。一首诗中,也可以由不同字数的句子组成,称为杂言诗。
    【2】从诗的句数上看,一首诗由二句组成,三、四句,七、八句,直至数百句都有。例如二句的:《易水歌》,数百句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
    【3】从诗的押韵上看,虽然古体诗也要押韵,但是非常自由。可以句句都押韵(柏梁体)、可以押邻韵、可以转韵、可以奇 句押韵,可以平仄相押,等等。
    【4】另外,古体诗没有平仄的要求,也没有对仗的要求。虽然古体诗中已经有了少许对仗的句子,如“胡马倚北风,越鸟巢 南枝”,但那是偶然的现象,或诗人自己的兴趣所致,不是诗体本身所要求必须遵循的规定。
    而古体诗的这些,是近体诗所不允许的。
    提示:记住古体诗与近体诗名称的由来,他们原来在形式上是不同的。记住古体诗的几个特点。
    


    3楼2011-10-06 14:46
    回复

      下面着重谈近体诗。
      ————————————
      二.近体诗诗律
      1.体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每句字数上,也只有五言和七言的两种形式。
      律诗:
      五言律诗(五律)五字一句,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0字。
      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首联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颔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尾联
      七言律诗(七律)七字一句,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56字。
      例: 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首联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颔联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颈联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尾联
      排 律(长律)有五言、七言两种,八句以上不限,句数必须偶数。
      例: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绝句:
      五言绝句(五绝)五字一句,四句,20字。
      例: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七言绝句(七绝)七言一句,四句,28字。
      例: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提示:记住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记住五律、七律各联的名称。
      


      4楼2011-10-06 14:46
      回复

        2.对仗
        前面说过,律诗由八句组成(指五律、七律,下同),每二句为一联,一首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每联中的前句称为出句,后句称为对句。即:在一首律诗中1,3,5,7句为出句,2,4,6,8句为对句。
        对仗亦称对偶,所谓对仗,就是一联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形成一种修辞上的对称美。这是汉语文学在世界上独有的形式。对仗是律诗格律规定之一,绝句没有对仗要求。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余必须对仗。
        例:以下五律、七律中红色字体的两联(颔、颈)就是对仗。
        五律 李白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七律 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当然,古人诗中也三联、四联对仗的,但这是变体,并非诗律规定非这样做不可。唐代还有一联对仗的律诗,甚至绝无仅有四联都不对仗的,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例:一联对仗的
        孟浩然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三联对仗的
        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四联全对仗的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四联全不对仗的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但必须指出:这不足为据。我们初学者学诗还是要遵守颔、颈两联对仗的规则。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李白,你不是李白。等你以后成了李白,再这样写不迟。
        


        5楼2011-10-06 14:46
        回复
          对仗根据其性质,主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 。另还有借对、交错对、扇对等。初学者只要先了解前面的三种对仗就可以了,后面的暂不讨论,等以后学诗长进,自会知道。
          工对:就是要求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词组和词性对得工整。上句是某种词组构成的句式,下句也要用同样的词组句子相对。从词性上来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等。请看下面晚唐诗人韦庄的七律《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先看颔联,出句词组结构是:两岸、严风、吹玉树。对句的词组结构是:一滩、明月、晒银砂。都是二 二 三结构,词性上“两岸”与“一滩”都是数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古汉语一般一字即为一词)。“严风”与“明月”都是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的词组。“吹玉树”与“晒银砂”都是动宾结构词组。
          再看颈联,出句“因寻”对下句的“更泊”都是副词修饰动词的词组。“野渡”对下句的“前湾”都是形容词修饰名词。“逢渔舍”对“上酒家”都是动宾结构词组。
          这两联不论从词组或词性来看,都对得特别工整,无懈可击。这就是所谓工对。
          宽对:凡一联之中,词性、词组对得不那么工整,不十分严格,这种对联称为宽对。请看下面的例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颔联是工对,但颈联是宽对。
          颈联中的前两个词组“三山”“半落”对“二水”“中分”是十分工整的。但“青天外”这个词组,严格讲是不能对“白鹭洲”的,因为“青天”虽然可以对“白鹭”,但方位词的“外”字,是不能与名词“洲”相对的。而这里主要是从“青天”能对“白鹭”着眼的,类似这种情况,就叫宽对。
          流水对:所谓流水对,是指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话说。请看下面的几对联句,都是流水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秋兴其二》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流水对最适宜于尾联,这种对仗最能收得住全诗。上面的后三例都是用于尾联。这种对仗显得比较自然,痕迹较小,如行云流水,故称流水对。
          


          6楼2011-10-06 14:47
          回复

            3. 押韵
            古典汉诗,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诗词中某一部分句子的末一字用同一个韵母的字,使诗歌具备音乐感。读起来既顺口,又悦耳动听,借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同韵母的字用在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做押韵。又因其是末尾,所以又叫韵脚。
            例:
            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第二句末一字“寒”和第四句末一字“弹”两字韵母都是平声的 an 。这种韵母相同的字用在一首诗中句子的末尾,就叫押韵,也即韵脚。
            


            7楼2011-10-06 14:47
            回复

              近体诗的押韵标准依据《诗韵》(平水韵)
              诗韵又称平水韵。是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共同遵循的标准韵书。隋代陆法言以四声分为206韵,遍为《切韵》一书,成为千古韵书权威。继《切韵》之后,唐代开元时期孙愐奉命编撰《唐韵》。北宋初年陈彭年等编撰《广韵》。稍后的丁度等编撰《集韵》。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206韵合并为107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已佚失,在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韵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107韵,改并为106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
              因为206韵分得过细,作诗多有不便,所以唐人作诗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同用”的韵与以后《平水韵》将206韵合并为106韵大致相同。所以,《平水韵》不仅可以说明刊行以后历代律诗的用韵,也可以说明刊行以前唐宋律诗的用韵。
              《平水韵》106韵目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韵目30个,上声韵目29个,去声韵目30个,入声韵目17个。
              


              8楼2011-10-06 14:47
              回复

                关于提倡用平水韵的几点看法:
                写近体诗用平水韵本来这不是个问题,只是近几十年来,要用所谓普通话新韵取代平水韵的论调甚嚣尘上,所以不得不就这个问题讲几句:
                ----平水韵是自古至今公认的权威性诗韵。自唐以降,一直是诗人和官方认定写诗唯一的用韵标准。有大量的传世名作奠定了基础。如果想学古典诗词,而又放弃平水韵,这又有什么意义,不如干脆写新诗算了。
                ----平水韵属于广韵系统,反映的是唐宋中原雅音,是更纯的汉音。作为以汉文化为号召的汉网,更应该提倡写古典汉诗用平水韵。
                ----普通话已经推广全国,占尽语言优势,没有要保护的问题。为了传承祖先的文化,不使祖先的文化到我们这一代消亡,变成古典诗词的文盲,因此有责任提倡平水韵。
                ----千百年来,诗人用平水韵写的古典汉诗,有一种特别醇厚的韵味。这是文化的积淀使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它。
                


                9楼2011-10-06 14:47
                回复

                  近体诗的押韵:
                  近体诗与古体诗虽然都要押韵,但近体诗的押韵不象古体诗那样宽松,而比较严格,概括起来有以下规定:
                  a. 一首诗第一句如入韵,可以押邻韵。其余限押一个韵,即:押一个韵目里的字。
                  b. 一般必须押平声韵,以押平声韵为正格。
                  c. 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其余偶数句必须押韵。
                  d. 押韵的字不能相同,重复出现在同一首诗里
                  e. 不是押韵句子的末一字声调,不能与押韵句子末一字的声调相同,即平仄要相对。
                  


                  10楼2011-10-06 14:48
                  回复

                    现结合下面两首诗作具体分析: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王维《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林逋的《 山园小梅》是首句入韵,押韵字“研”字在一先韵目,“园”“昏”“魂”“尊”均在十三元韵目,“研”字押的是邻韵。王维《汉江临眺》是首句不入韵,押韵字“通”“中”“空”“翁”,均在一东韵目。符合了上述【 a 】规定。
                    两首诗的押韵字均是平声字,符合上述【 b 】规定。
                    两首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押韵,其余都是偶句押韵。 王维《汉江临眺》首句不押韵,其余都是偶句押韵。符合上述【 c 】规定。
                    两首诗押韵字没有一个相同重复,符合上述【 d 】规定。
                    两首诗中不押韵句子的末一字:“浅”“眼”“狎”,“接”“外”“浦”“日”声调均为仄声字,与押韵的平声字声调不同而相对,符合上述【 e 】规定。
                    


                    11楼2011-10-06 14:48
                    回复

                      大家可以照此练习,体验一下,对入声有个直观认识。
                      【接楼上】


                      13楼2011-10-06 14:49
                      回复
                        近体诗的平仄及几种格式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格律要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1.五言律诗四种基本句型:
                        A 仄仄仄平平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这四类句型可以归成两大类:
                        (1)A和a为一类,开头两个字都是仄声,称做仄起句。A句末字收平声称做“仄起首句入韵”(即押韵)a句收仄声称做“仄起首句不入韵”。
                        (2)B和b为一类,开头两个字都是平声,称做平起句。B句末字收平声称做“平起首句入韵”。b句收仄声,称做“平起首句不入韵”
                        这四种句型一定要记熟,是基础。掌握了这四种句型,以后再学习七律和词的平仄就容易多了。由这四个句型的交替变化,构成了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四种平仄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春望
                        杜甫
                        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白头掻更短
                        仄仄仄平平|浑欲不胜簪
                        (仄起首句入韵)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仄仄仄平平|红叶晚萧萧
                        平平仄仄平|长亭酒一瓢
                        平平平仄仄|残云归太华
                        仄仄仄平平|疏雨过中条
                        仄仄平平仄|树色随山迥
                        平平仄仄平|河声入海遥
                        平平平仄仄|帝乡明日到
                        仄仄仄平平|犹自梦渔樵
                        (平起首句不入韵)
                        山中寄友人 杜荀鹤
                        平平平仄仄|深山多隙地
                        仄仄仄平平|无力及耕桑
                        仄仄平平仄|不是营生拙
                        平平仄仄平|都缘觅句忙
                        平平平仄仄|破窗风翳烛
                        仄仄仄平平|穿屋月侵床
                        仄仄平平仄|吾友应相笑
                        平平仄仄平|辛勤道未光
                        (平起首句入韵)
                        晚晴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深居俯夹城
                        仄仄仄平平|春去夏犹清
                        仄仄平平仄|天意怜幽草
                        平平仄仄平|人间重晚晴
                        平平平仄仄|并添高阁迥
                        仄仄仄平平|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越鸟巢乾后
                        平平仄仄平|归飞体更轻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掌握了五律的平仄规则以后,再学七律的平仄就容易多了。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增加两个字。即五言仄起的,加两个平字改为平起。五言平起的,加两个仄字改为仄起而已。所以初学者学诗宜从五律入手,五律是基础,五律学好了,写其他的就容易了。
                        


                        14楼2011-10-06 14:49
                        回复

                          2. 七言律诗四种基本句型
                          A 平平仄仄仄平平 a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四种平仄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平起首句不入韵)
                          使次安陆寄友人 刘长卿 咸阳怀古 刘沧
                          平平仄仄仄平平|新年草色远萋萋 平平仄仄平平仄|经过此地无穷事
                          仄仄平平仄仄平|久客将归失路蹊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望凄然感废兴
                          仄仄平平平仄仄|暮雨不知涢口处 仄仄平平平仄仄|渭水故都秦二世
                          平平仄仄仄平平|春风只到穆陵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咸原秋草汉诸陵
                          平平仄仄平平仄|城孤尽日空花落 平平仄仄平平仄|天空绝塞闻边雁
                          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户无人白乌啼 仄仄平平仄仄平|叶尽孤村见夜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君在江南相忆否 仄仄平平平仄仄|风景苍苍多少恨
                          平平仄仄仄平平|门前五柳几枝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寒山半出白云层
                          (仄起首句入韵) (仄起首句不入韵)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阁夜 杜甫
                          仄仄平平仄仄平|王浚楼船下益州 仄仄平平平仄仄|岁暮阴阳催短景
                          平平仄仄仄平平|金陵王气黯然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涯霜雪霁寒霄
                          平平仄仄平平仄|千寻铁索沉江底 平平仄仄平平仄|五更鼓角声悲壮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片降幡出石头 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仄平平平仄仄|人世几回伤往事 仄仄平平平仄仄|野哭千家闻战伐
                          平平仄仄仄平平|山形依旧枕寒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夷歌数处起渔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今逢四海为家日 平平仄仄平平仄|卧龙跃马终黄土
                          仄仄平平仄仄平|故垒萧萧芦荻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人事音书漫寂寥
                          


                          15楼2011-10-06 14:49
                          回复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规,这一点正好与五言律诗相反。
                            了解了律诗的平仄规则,绝句(律绝)和长律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绝句的平仄格式,等于半首律诗。绝句也有四种格式,和律诗一样,五绝以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为最常见。七绝以首句入韵的平起式为最常见。


                            16楼2011-10-06 14:49
                            回复

                              五言绝句格式。
                              (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起首句用韵)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和张仆射塞下曲 卢纶
                              仄仄平平仄|绿蚁新醅酒 仄仄仄平平|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红泥小火炉 平平仄仄平|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晚来天欲雪 平平平仄仄|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能饮一杯无 仄仄仄平平|大雪满弓刀
                              (平起首句不用韵) (平起首句用韵)
                              送别 王维 闺人赠远 王涯
                              平平平仄仄|山中相送罢 平平仄仄平|花明绮陌春
                              仄仄仄平平|日暮掩柴扉 仄仄仄平平|柳拂御沟新
                              仄仄平平仄|春草年年绿 仄仄平平仄|为报辽阳客
                              平平仄仄平|王孙归不归 平平仄仄平|流芳不待人
                              


                              17楼2011-10-06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