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根据其性质,主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 。另还有借对、交错对、扇对等。初学者只要先了解前面的三种对仗就可以了,后面的暂不讨论,等以后学诗长进,自会知道。
工对:就是要求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词组和词性对得工整。上句是某种词组构成的句式,下句也要用同样的词组句子相对。从词性上来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等。请看下面晚唐诗人韦庄的七律《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先看颔联,出句词组结构是:两岸、严风、吹玉树。对句的词组结构是:一滩、明月、晒银砂。都是二 二 三结构,词性上“两岸”与“一滩”都是数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古汉语一般一字即为一词)。“严风”与“明月”都是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的词组。“吹玉树”与“晒银砂”都是动宾结构词组。
再看颈联,出句“因寻”对下句的“更泊”都是副词修饰动词的词组。“野渡”对下句的“前湾”都是形容词修饰名词。“逢渔舍”对“上酒家”都是动宾结构词组。
这两联不论从词组或词性来看,都对得特别工整,无懈可击。这就是所谓工对。
宽对:凡一联之中,词性、词组对得不那么工整,不十分严格,这种对联称为宽对。请看下面的例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颔联是工对,但颈联是宽对。
颈联中的前两个词组“三山”“半落”对“二水”“中分”是十分工整的。但“青天外”这个词组,严格讲是不能对“白鹭洲”的,因为“青天”虽然可以对“白鹭”,但方位词的“外”字,是不能与名词“洲”相对的。而这里主要是从“青天”能对“白鹭”着眼的,类似这种情况,就叫宽对。
流水对:所谓流水对,是指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话说。请看下面的几对联句,都是流水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秋兴其二》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流水对最适宜于尾联,这种对仗最能收得住全诗。上面的后三例都是用于尾联。这种对仗显得比较自然,痕迹较小,如行云流水,故称流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