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吧 关注:187贴子:1,992

回复:上古音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部的【毎】【敏】、【在】【存】是明显的例子,诗经中【敏】与之部字押韵而不与文部字押韵,说明上古应在之部,其谐声符【毎】亦是证明。藏文myur“快速、敏捷”与之对应,我们可藏文认为是*myul演变而来,这种形式不难理解为何【敏】摇摆在之部-ɯ与文部-ɯn之间(我们可拟作“之2部”)。藏文音节尾-l~-r交替的例子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ul [名] (敬)颈,咽喉
mgur [名] 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hyol pa [动] 见 skyel 携带,送,到达
skyel ba [动] 送,遣送,运送,寄送
'khyer ba [动] 拿走,取去,携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部的【弱】-awk和幽部的【柔】-uk、侯部的【需】部字-o(【嬬】【懦】【糯】【蠕】等等),皆与元部的【耎】部字-on(【媆】【愞】【輭】【蝡】等等)构成同根词族,可见【弱】和上述的藏文【乐】rol一样,来源于*nyol,藏文:
nyar nyor [形] 松软,虚软
snyi ba [名] 侏儒;[形] 嫩,柔软
snyi bo [形] 软,嫩;温和,温柔
nar [形] 细长柔软


IP属地:湖北750楼2012-07-14 01:32
回复
    谐声时代的商代汉语或有-ilk、-olk、-ulk、-elk、-alk之类的音节,否则我们不好解释上述的语音现象。以这种形式看来,商代汉语受阿尔泰影响不小。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三】【攴部】敦
    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从攴掫声。都昆切。又,丁回切
    【敦】-un与【孰】-uk谐声可以假借,亦是*-ulk构拟的有力支持;
    【攒】-on、【聚】【凑】-o、【簇】-ok ,可见*-olk


    IP属地:湖北751楼2012-07-14 01:43
    回复
      假设:
      宵、药部可能有-al~-aøɫ、-alk~-aøɫk来源;
      幽、觉部可能有-ul~-uøɬ、-ulk~-uøɬk来源;
      侯、屋部可能有-ol~-oøɬ、-olk~-oøɬk来源;
      之、职部可能有-il~-iøɬ、-ilk~-iøɬk来源;
      支、锡部可能有-el~-eøɬ、-elk~-eøɬk来源。
      作为这些韵部的第2类。


      IP属地:湖北752楼2012-07-14 01:56
      收起回复
        载瓦语就已经由*smul演变为so-mau了,而浪速ʃɔ-muk的-k尾类似汉语 药韵,因为边近音(即“暗l",模糊音)-ɫ发音时需要隆起舌根,这一特征演变为-k完全是可能的,现勘正如下(最终版)
        **************************************************************************
        宵部、药部的上古来源:
        al→aøɫ→au、auk
        **************************************************************************


        IP属地:湖北754楼2012-07-14 09:38
        收起回复
          mkhal ma [名] 肾 【腰】(缅文“腰”kha)
          mgal ba [名] 牙床 【齩】(啮骨也)
          thal ba [动] 经到,抵 【到】
          thel ba [动] 抵,到 【至】


          IP属地:湖北755楼2012-07-14 10:55
          回复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三】【攴部】敦
            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从攴掫声。都昆切。又,丁回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皆责问之意。邶风。王事敦我。毛曰。敦厚也。按心部敦,厚也。然则凡云敦厚者,皆假敦为敦。此字本义训责问。故从攵。谁何见言部。从攴。控声。都昆切。十三部。
            【敦】敦,淳厚
            【孰】笃,厚
            


            IP属地:湖北756楼2012-07-14 11:18
            回复
              我们假设除了鱼部外,之-ɯ、宵-aw、幽-əw、侯-o、支-e均有一部分来自殷商谐声时代的-il、-al、-ul、-ol、-el(幽/侯可能是由同一音位交替-ul~-ol而来),其中宵-aw、幽-əw在诗经时代已变为复合元音。


              IP属地:湖北757楼2012-07-14 12:09
              回复
                sbram [名] 毒蛇 【蟒】
                sbrul [名] 蛇 【蜦】【蜧】
                【蜧】《唐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玉篇》神蛇也。《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沈游。《张景阳诗》黑蜧跃重渊。《注》《淮南子》曰:牺牛騂毛,宜於庙牲。其於致雨,不若黑蜧。高诱曰:黑蜧,蛇也,潜於神泉,能致云雨。《柳宗元·祈晴文》诛黑蜧,抶隂蜧。
                【蜦】蛇属,黑色,潜于神渊,能兴风雨。从虫仑声。读若戾艸。蜧,蜦或从戾。力屯切
                值得注意的是,藏缅语的【泪】是*brwi
                


                IP属地:湖北758楼2012-07-15 01:55
                回复
                  宵药部与元月部的同根、谐声关系词(补充中):
                  【秆】【稿】
                  【健】【矫】
                  【栏】【牢】
                  【面】【貌】
                  【缅】【邈】
                  【鲜】【少】【小】
                  【讪】【笑】
                  【煎】【焦】
                  【唤】【号】
                  【截】【雀】
                  【乐】【悦】


                  IP属地:湖北759楼2012-07-21 18:45
                  收起回复
                    【银】:藏文dŋul与独龙语ŋǔl、ŋun显然与之对应。
                    【蟮】:“上演切”。《说文》蜿蟮也。《玉篇》蚯蚓也。《嵆康·琴赋》蜿蟮相纠。
                    独龙语“蚯蚓”bɯ-dǎn、pɯ-dǎl显然对应汉语【蟮】。
                    【洗】广韵“苏典切”、“先礼切”。藏文gɕal-ba、gsel-ba、bsel-ba与独龙语dʑǎl、ʑǎn显然与之对应。或可对应【涮】。
                    藏缅语的-l尾可能是-n尾弱化而来,藏文-l尾一般对应汉语-n尾同源词亦可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古文部转微部:
                    【斤】【祈】、【军】【挥】、【茜】【西】、【先】【洗】、【敦】【憝】...
                    上古元部转歌部:
                    【番】【播】、【淉】【果】、【难】【傩】、【单】【磾】....
                    郑张-潘 认为,元部、文部转歌部、微部即是-n→-l,从藏缅语来看,这种演变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还可能继续演变(见于藏、羌、嘉绒语某些方言): -n→-l→-r/-j
                    【银】,藏文及一些藏缅语为Cŋul,还有ŋun、ŋoi、ŋwe等形式,尔苏语银子为ŋuar。
                    毕竟,从-n演变而来的-r是少数,大部分词汇的-r应是原生的(或某种形态后缀),以上音变链只针对上述几个特例而言。对于藏文、羌语、嘉绒语来说,-r尾远比-l尾更常见;即使放眼整个藏缅语,有-r尾的语言也远比有-l尾的语言多。如果我们认为上古音系中只有-l尾而无-r尾,而且如今-i尾的半数以上字在上古均是-l尾,且有大量ClVl类的双l音节,这种音系拟音是很怪异的。
                    在拉萨话中,藏文-al一般演变为[ɛ:],而ar则演变为[aɹ]或[ɑ:],前者类似歌部转支部,后者则类似中古歌部。
                    藏文的-al演变为[ɛ:],与-an演变为[ɛ~],-ad/-as演变为[ɛʔ]相平行,可见是经历过aj的阶段的(al→aj→ai→ɛ:),不过,上古歌部字无论是转入中古(一等)歌部类还是(三等)支部类,均是单元音韵,而从未经历过复合元音的阶段(转入二等麻、佳、皆的有不同的音变,不计),否则应留下不少一等复合元音字。
                    我们可作如下设想:
                    -ar→ -ɑ 歌
                    -ạr→-je 支
                    -rar→ra 麻
                    -rạr→re 佳(/皆)


                    IP属地:湖北762楼2012-07-24 16:11
                    收起回复
                      越南语声调及汉越音与中古汉语调类对应:
                      1 ngang____平声(阴平)_____44,平,长,似普通话阴平声
                      2 huyền____玄声(阳平)____ 31,中降,长,似普通话去声
                      3 hỏi______问声(阴上)____ 21(4),低降或低降后升,长,紧喉,似普通话上声
                      4 ngã______跌声(阳上)_____32/4,中,紧喉且中断
                      5 sắc______锐声(阴去/阴入)45,高升,短
                      6 nặng_____重声(阳去/阳入)21,低降,短
                      越南语问声、跌声明明对应中古汉语上声类,专家何以咬定其对应汉语去声类?
                      越南语问声、跌声类为中折紧喉音,和亲族孟语的对应是-h尾,可见越南语问声(214)、跌声(324)本身亦应来自-h尾,而非-s尾或-ʔ尾。
                      如此明显的问题,专家们何以视而不见、闭口不谈?
                      


                      IP属地:湖北764楼2012-07-30 23:29
                      回复
                        越南语问声字(相当于汉语上声字)“七”Bảy 对应孟语 tpah。汉藏同源词有类似情况,如汉语上声字【武】在藏文中即是-ɦ尾:
                        dmag [名] 军队,士兵 【武】
                        dpaɦ [形] 勇敢,勇猛;英武;坚定 【武】
                        dpja [名] 税,贡,税赋 【赋】


                        IP属地:湖北765楼2012-07-30 23:38
                        回复
                          偶尔浏览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乡语,发现许多词可能与汉语和藏缅语有关联:
                          ɢoron 圆圈 【圆】【环】(藏文“圆”gor、sgor、ɦkhor、skor)
                          ɢura 雨 【雨】
                          ɢoləi 咽喉 【喉】(藏文“咽喉”mgul)
                          ɢolo 远 【远】
                          kao 苦 【苦】(藏文“苦”khag)
                          qɯʂun 酸的 【酸】(藏文“酸”skyur)
                          sura 松的 【疏】(*sra)
                          taolei 兔子【兔】(拖雷)
                          dawa 越过 【渡】(藏文“渡越”ɦdaɦ、dwags)
                          naita 旱獭 【獭】
                          amin 生命 【命】
                          tɕiəmu 铁 【铁】(铁木尔temur)
                          qan 火 【火】
                          dalan 山岭 【峦】
                          giədʑiə 纸 【纸】
                          tʂɯɣu 塞 【塞】
                          lugo 鹿 【鹿】
                          mori 马 【马】
                          tura 土 【土】
                          sunɢu 挑选 【选】
                          dunda 中间 【中】
                          tuɢun 牛犊 【犊】
                          ɢuɣan 羊羔 【羔】
                          muri 牛叫 【牟】
                          ula 山 (藏文“山”la、ri)
                          ʂɯra 黄色 (藏文“黄”gser,维吾尔语“黄”sera)
                          naran 太阳(藏文“日”nyi-ma,缅文ne)
                          sara 月亮 (藏文“月”zla,独龙语sɯ-la)
                          sana 想念(藏文“想念”bsam)
                          dolon 七(藏文“七”bdun,其他藏缅语大多为*s-nit,藏文“七”是个异类、可能借自阿尔泰语,而其他藏缅语和汉语的【七】同源)


                          IP属地:湖北766楼2012-08-04 00:02
                          收起回复
                            上古汉语可能是以藏缅语为基础的混成语,毕竟汉语与藏缅语同源的成分有限,另外与其他各邻近民族的语言亦有普遍的关联。
                            例如郑张坚持认为蒙古语“河流”ɣool~gool(郭勒)与汉语【河】(郑张拟*gaal)严整对应。蒙古语中,ula(“乌拉”这个与满语同源)或müren(/moren“沐涟”)指大河流,ghorkhan或ɣool指“小溪流、沟渠”(可能与汉语【沟】【浍】【畎】有关)。上古【河】的专指黄河,在蒙古语中是“喀喇沐涟”(Κара-Мурэн;Kara-muren,黑河),而不是“喀喇郭勒、喀喇豁尔坎”。
                            


                            IP属地:湖北767楼2012-08-04 00:35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770楼2012-08-07 0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