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吧 关注:187贴子:1,992

回复:上古音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您的支持!


IP属地:湖北689楼2012-05-02 22:13
回复
    白狼歌中汉语与白狼语词汇或词组对应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汉:堤官、是汉‖是治:隗构‖与:魏‖意合:逾糟‖吏:罔‖平端 :刘脾‖从:旁‖我来:支留‖向:随‖化:旅‖所:知/支‖奇异:桑艾‖多:邪‖蛮夷:偻让‖愿:阳‖‖主:雒‖长寿:僧鳞‖厚:度‖深:诺‖恩:诺‖人:菌‖富:洗‖霜雪:流籓‖和雨:寻螺‖有:推‖心:仍‖归:路‖外:仪‖远:受‖风:微‖抱:稾‖帛:漏‖告:室‖种人:呼敕‖父:捕‖子:茝‖同:菌‖到:髭‖百:理‖宿: 歴‖薄:落‖发:服‖缘:扶‖崖:路‖高山:伦狼‖岐峻:藏幢‖陕:龙‖触:雷‖冒:折‖安乐:夜拒‖携负:踪优‖衣皮:邪犁‖土地:犁籍‖墝埆:怜怜‖闻风:徵衣‖甘美:推潭‖酒食:仆远‖昌乐:拓拒‖屈:局‖申:后‖悉备:仍离‖贫薄:龙洞‖报:度‖嗣:由‖子孙:莫穉‖昌炽:角存‖所处:皮尼‖入:交‖之部(民族?):陵悟‖慕义(仰慕?):绳动‖日:且‖出:㨂‖寒:藐‖温:浔‖时适:泸漓‖涉:辟‖歴:归‖去俗(易俗):术叠‖
    来:流;里:柳;缯布:[纟甚][纟甫];慈母:孳摸;外:仪;部:补....之类是典型的同源关系词或借词。
    将白狼语与藏文、缅文、嘉绒语比较:
    天:冒 缅文mo‖
    见:唐、砀 藏文mthoŋ/lta、嘉绒语ka-mtho‖
    肉:苏 缅文sa、藏文ɕa‖
    飞:便 缅文pjam、嘉绒语bjam、藏文ɦpur‖
    食:阻 缅文tsa、藏文za、嘉绒语ka-za‖
    长:陵 缅文hraŋ、藏文riŋ、嘉绒语kə-skrᴇn‖
    盐:麤 藏文tshwa、缅文tsha、嘉绒语tshɐ‖
    谷:沐 藏文rmo“庄稼”‖
    木:息 嘉绒语ʃək-phu/ʃᴇ、藏文ɕiŋ‖
    家:淫 缅文im、藏文khjim、嘉绒语tə-tʃim‖
    石:禄 缅文klɔk、嘉绒语ɟi-lək、藏文rdo‖
    夏:莋 嘉绒语pə-tsar‖
    冬:综 嘉绒语kə-rtsu、缅文hsɔŋ‖
    崖:路 藏文brag、嘉绒语prak‖
    不:莫 藏文ma、缅文ma、嘉绒语ma‖
    赐:毗 缅文pe、藏文sbjin/sprad‖
    处:尼 藏文gnas‖
    深:诺 缅文nak、嘉绒语kə-rnaks(均由“黑色”派生而来)‖
    雪:潘 嘉绒语ta-jpa(其方言有rpam/jpɣom/lvam等形式)、古藏文brom‖
    雨:螺 缅文rwa‖
    心:仍 藏文sȵiŋ、嘉绒语tə-ʃnᴇ‖
    山:狼 藏文la/ri‖
    父:捕 藏文pha、缅文ba‖
    ......
    对于白狼语与今天的哪一种藏缅语最接近,专家意见不一,认为属于古代藏语、缅语、嘉绒语、彝语、景颇语的都有。通过比较,本人发现没有一种现今藏缅语言能完整对应白狼语,但白狼语在今各藏缅语中多少可以寻到不少踪迹,这可能与古代民族及语言的分化、扩散、融合有关。各藏缅语均同源于原始汉藏语,白狼语亦然,这种语言亦有其独特特点,不能类比任何一种现代语言。(如“人”读菌,在现代藏缅语没有一例)
    郑张认为“白狼人”是今缅族的先祖,此说未必可靠。藏缅语民族之先民本是中国西北(青海甘肃)一带的古羌人,他们一路南迁时,在途经地域均有滞留支系、并与当地土著融合,从而分化出不同的藏缅语民族来。故此,白狼语的语音特征,在各藏缅语民族中或多或少有所残存,且各民族舍取情况不一,上述与白狼语对应的藏缅语,许多就是缅语无法对上、藏语或嘉绒语能对上的。


    IP属地:湖北690楼2012-05-03 00:29
    回复
      7世纪藏语(藏文)之复辅音声母有200多种类型,嘉绒语的复辅音声母类型更多更为复杂、且有弱读音节前缀与复辅音声母并存,代表了更原始的音节形式。
      前述、中古汉语之韵类按有无颚介音可分为两大类,这种对称的分化可能来自上古汉语松紧元音之对立,而松紧元音又是复辅音声母弱化后的产物,可见上古汉语(周代)可能只有一些弱化后的基本复辅音和特殊单辅音声母,如:Cr-/Cl-、sC-/hC-、清鼻音/清边音/鼻冠音、小舌音等等,Cr-/Cl-、sC-/hC-等基本复辅音可能还分松紧,即:Cr-、C.r-、Cl-、C.l-、sC-、s.C-、hC-、h.C-等。不过,在谐声时代(商初),可能存在一些三合复辅音(如谐声【坴】【翏】【里】的*m-kr)


      IP属地:湖北693楼2012-05-04 00:10
      回复
        上古汉语松紧元音和松紧复辅音是何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备忘)。


        IP属地:湖北694楼2012-05-04 00:13
        回复
          郑张-潘通过充分解析谐声字,认为上古汉语可能有紧l'(部分定纽)、紧 r'(部分澄纽)、ʔs(部分精纽)、sh(部分清纽,送气化s)等松紧对立的辅音,但他们未从系统平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是为特殊的谐声关系所作的特殊语音处理。
          实际上,可以从系统平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松紧辅音、松紧复辅音、松紧元音的关系。


          IP属地:湖北695楼2012-05-04 00:31
          回复
            藏缅语的“房屋、家”:
            藏文 khyim [名] 家,住所
            错那门巴语 chem 53
            梭磨嘉绒语 tə-tʃəm
            福贡怒语 tɕhim 31
            独龙语 cɯm(短元音) 53
            缅文 im (2调)
            阿昌语 in 55
            载瓦语 jum(紧元音) 51
            浪速语 jam(紧元音) 31
            彝语支 *hi
            羌语支 *tɕe~
            藏缅语的“房子、家”无疑来自*qim,缅语支的零声母(实际为ʔ-,省)是q的后化、藏文、错那门巴语、独龙语的形式是轻度颚化(舌面中音),错那门巴与和嘉绒语则是重度颚化。载瓦语、浪速语的紧元音和独龙语的短元音,来源于小舌塞音声母音部位高度紧张所伴随的紧喉作用,在载瓦语和浪速语中紧元音已裂化并滋生出颚介音。
            由藏缅语的情况看来,小舌音q比舌根音k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颚化(c、tɕ、tʃ)、擦化(h、χ、x)或后化(ʔ)。
            从藏缅语的“家舍”、“针”、“锅”等词汇同源对应情况来看,原始汉藏语无疑存在小舌音声母,这种语音在羌语支和嘉绒语方言等藏缅语中仍存在(但并不稳定,擦化、颚化等音变仍在进行中)。
            原始汉藏语小舌音在不同语音、不同层次上的演变形式非常丰富,可涵盖国际音标表上70%以上的辅音。上古汉语 影、见、端、知、精、庄等声母的来源,就有拟为小舌音或小舌复辅音的。


            IP属地:湖北699楼2012-05-08 11:25
            回复

              没有哪种语言,比藏文更接近上古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a [代] 我 【吾】(同根字:【我】【昂】)
              lnga [数] 五 【五】(同根字:【午】【伍】)
              nya / nya mo [名] 鱼 【鱼】(见缅文“鱼”ng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gag pa [动] 派,派遣,调动,委任,使役 【御】(异体字:【驭】)
              mngas [名] 使役 【御】(异体字:【驭】)
              mnga ba [动] 获得,占有,所有 【御】(异体字:【驭】)
              mnga' ba [动] 获得,占有,所有 【御】(异体字:【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ag [名] 语言,声调 【语】(同根字:【言】【议】)
              sngag pa [动] 称赞,赞颂,褒扬 【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mag [名] 军队,士兵 【武】
              dpa' [形] 勇敢,勇猛;英武;坚定 【武】
              dpya [名] 税,贡,税赋 【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上述确证无疑的同源词来看,藏文某些-g尾弱化为-'[ɦ]后,进一步弱化即可能产生颚介音-y-[j],而-ɦ尾为紧喉浊擦尾,从音理上讲应是产生元音紧化。
              以此,可证本人所倡“上古汉语存在松紧元音的对立,紧元音裂化滋生颚介音”之理论。
              本人认为上古汉语如藏文般是浊塞音尾,其弱化形式是浊喉擦音-ɦ(由于发音部位的关系,-g尾更早更容易弱化为-ɦ),其舒引的紧喉作用最易产生紧元音,而紧元音舒化则容易裂变出颚介音、与松元音继续保持音位对立。
              当然,如果认为上古汉语是清塞音尾,则其弱化形式必然是喉塞尾-ʔ,其急止的紧喉作用则更容易产生短元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根字:
              【无】 mạ ←*maɦ←*mag
              【毋】 mạs←*maɦs←*mags
              【莫】 mags
              【亡】 mạŋ←*mag
              注:元音字母下加短横线(上述音标以下加点代替)为紧元音。
              注意上述同根词【无】【毋】【莫】【亡】阴/阳/入、平/去/入对转。【无】本是【舞】之本字,本读上声类mạɦ无疑、假借为【毋】义后作为常用字而丢失掉-ɦ,转入平声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注意鱼部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谐声【与】的字,藏文为
              kyag [动] 抬 【举】【舁】
              khyogs [名] 轿,担架 【舆】
              khyogs pa [名] 乘具,载具 【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莽】:汉语谐声【莫】*mag,浊塞尾mag与maŋ甚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谐声符【予】常通假【与】,另【序】【庠】同根字(均表示学堂)“殷曰庠,周曰序。”*zạɦ~*zạ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此字与【莫】【莽】谐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中古去、入两读。(今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谐声【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这些字与-g尾均有密切关系。


              IP属地:湖北700楼2012-05-13 21:19
              回复
                前述,我们通过一些汉藏同源词比较,认为上古汉语存在-ɦ尾、形成中古的上声类。(今普通话及某些方言的上声呈现曲折调,仍是紧元音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见上古这个弱化成分-ɦ如果早早丢掉的话,代偿之的即是紧元音,该紧元音到中古裂化出颚介音-j-来。
                这两种语音现象有不同的发生条件,故不相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语音现象出现 平声类/去声类、阴声韵/阳声韵 与-g(入声类)的谐声的关系,其 调类、韵尾、等呼 之演变结构,则需进一步分析。
                


                IP属地:湖北701楼2012-05-13 22:21
                回复
                  【巳集上】【水字部】瀼 ·康熙笔画:21 ·部外笔画:17
                  《唐韵》汝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如阳切,$音穰。露浓貌。《诗·小雅》零露瀼瀼。通作醶。 又《集韵》奴当切,音囊。义同。 又《集韵》汝两切,音壤。水淤也。《前汉·沟恤志》杜钦曰:来春必羡溢,有塡淤反瀼之害。或从土作䅑。 又《集韵》《韵会》乃朗切《正韵》乃党切,$音曩。水流貌。《木华·海赋》涓流泱瀼。
                  藏文:
                  rnang [名] 田地,水渠,渠沟 【壤】【瀼】
                  na bun [名] 雾 【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nang ba [动] 赐,给;允诺,准许;作,做 【譲】
                  snang [动] 驱逐 【攘】
                  nang rtsi [名] 果核,瓤 【瓤】
                  gna' / gna' ba [名] 古昔 【曩】
                  gna' bo [名] 古昔,古代,以前 【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见藏文:
                  g.yang [名] 福,福气,吉利 【祥】
                  g.yang dkar / g.yang mo [名] 绵羊 【羊】
                  g.ya' [名] 痒 【痒】
                  g.ya' ba [名动] 痒,发痒;发抖 【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二例汉藏同源系列词,藏文呈现 -ŋ尾/-'[ɦ]尾 的交替,而交替成-'[ɦ]尾的均对应汉语上声同源字(【曩】【痒】),这不应是巧合,而应有合乎音理的解释。
                  金理新首倡提出上古汉语上声类为-ɦ尾,这一点有大量汉藏同源词及历史演变结果的确信材料支持,应无疑义。(此二例亦可作其证据)
                  *************************************************************
                  问题是,如何理清如下关系?
                  -g、 -ŋ、 -ɦ、 -Ǿ、紧元音、颚介音
                  *************************************************************
                  a元音 是音系学的基础音位,只要将 a元音所在的韵部及音节 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研究清楚,整个音系之结构即可大体确定。因而,必须花更多功夫发掘出 上古汉语 a元音韵部及音节 的可能形式,以及中古汉语 相关韵部及音节 的历史成因。
                  


                  IP属地:湖北702楼2012-05-13 23:17
                  回复
                    藏文:
                    g.yul [名] 战争,战事,战斗 【军】
                    g.yul ba [名动] 作战,战斗
                    ga-yul [名] 军 【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 *klun→kjun→kjun
                    【屯】聚也,勒兵而守曰屯。徒浑切。*glun→ɦlun→ɦdun→dun
                    【军】【屯】【团】同根字,【浑】分音节为【囫囵】【浑沌】,由ɦlun(囫囵)塞化为ɦdun(浑沌),可证本人所倡之原则:“首辅音弱化、擦化后,其后的边音才强化、塞化”
                    【浑】【团】don【浑沌】*ɦdun)【囫囵】*ɦlun为同根词,表“物未分之浑然一团”。
                    按【浑】【团】亦有“圆、环”之义,似有glon~gron交替。另,可将其拟为小舌复辅音*ɢlun(暂作如此修订,以代替前述定类ɦl)。庄子寓言之“浑沌如鸡子”即是glun、【卵】g.ron近音谐声之关系。
                    该同根系列(“圆形、回旋、环围”)相当庞大:【圆】【环】【圜】【圈】【团】【浑】【转】【困】【围】【回】【还】【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P属地:湖北706楼2012-05-20 10:17
                    回复
                      谐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 郑张尚芳:rɯʔ________潘悟云:[g]rɯʔ___之部______反切:良士
                      【埋】 郑张尚芳:mrɯɯ_______潘悟云:mgrɯɯ____之部______反切:莫皆
                      【悝】 郑张尚芳:k-mhlɯɯ____潘悟云:khmlɯɯ___之部______反切:苦回(/良士)
                      【梩】 郑张尚芳:rɯ__________潘悟云:[g]rɯ____之部______反切:里之(/口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之郑张,潘悟云显然注意到【里】与溪纽字【悝】【梩】只谐声关系,但其共同谐声基显然无有拟定,特别是k-mhl或khml之类的怪诞拟音不可思议(可能是为了解释【悝】读合口)。
                      【里】之谐声基应定为*grɯ,【悝】(苦回切)【梩】(口己切)正是谐声基之清化,【悝】读合口亦不是问题,另如【街】【佳】(kr)与【圭】【奎】(kw/khw)之谐声,无需搞个k-mhl来以m→w解释合口来源。
                      【里】【闾】同根字,上古可换用。同谐声“吕”的【莒】读(居许切)*krạɦ,可见【吕】【闾】是*g.rạɦ,而【里】是*g.rɯɦ(紧元音),且二者均是上声类字,故可之鱼谐声同根。
                      如以“前缀夺谐声基首辅音位”之原则,【霾】【埋】为m-grɯ→mr,而【悝】【梩】即是谐声基之清化演变(r变w),而【里】【闾】同根、【里】(来)~【悝】【梩】(溪) 谐声、【闾】(来)~【莒】(见)之谐声亦妥善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谐声,音理相若:
                      g.r-__________kr-;k(h)w-________m-g(r)-
                      【里】__________【悝】__________【埋】
                      【坴】__________【逵】__________【睦】
                      【翏】__________【胶】__________【缪】
                      


                      IP属地:湖北707楼2012-05-20 10:30
                      回复
                        一曰【狸】为【貉】【貊】之异体字(a/ɯ交替,类似之鱼对转),【貉】【貊】之谐声亦是m-grag→mrag(→mprag)关系。
                        由此看来,周秦上古汉语*mr-,在谐声时代许多可能是*m-gr或*m-br 之“前缀夺谐声基首辅音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从人,京省声”。谐声【京】的另如【凉】【谅】【晾】,上古【亮】常与【凉】【谅】通假:
                        《诗·大雅》“凉彼武王”。传曰。凉,佐也。此假凉为亮也。韩诗正作亮。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此假亮为谅也。
                        藏文【凉】:
                        grang ba / grang bo / grang mo [形] 冷,寒冷
                        汉语【亮】【凉】之类应是g.rạŋ(s),【明】【亮】同根字,【明】之谐声字【盟】【萌】均是二等,故【明】为重三,上古汉语【明】应是:*m-grạŋ→mrạŋ
                        **********************************************************************
                        Questio:这种“前缀夺词核首辅音位”之语音现象,是否征示着词核本是结合松散的复辅音?
                        m-g.rạŋ→mrạŋ,这种词核(谐声基)单独存在时即会弱化、脱落掉首辅音,加前缀时被夺位更是必然。
                        **********************************************************************


                        IP属地:湖北708楼2012-05-20 11:05
                        回复
                          《史记·宋世家·年表》宋景公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宋景公名栾。出土青铜器铭刻:“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殷周金文集成》编号:4589)
                          【栾】【蛮】谐声,故“头曼”*do-mwon 、“兜栾”to-m.ron、“栾”m.ron为同根词
                          朱学渊根据《史记·宋世家》记载的宋景公名头曼与匈奴头曼单于(*Toman)的名号相同,而认为他们有相同的语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四】【子部】孪
                          一乳两子也。从子䜌声。生患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一乳㒳子也。此谓人也。孪之言连也。从子。䜌声。吕患切。十四部。
                          .........................................................................
                          【寅集上】【子字部】孪
                          《唐韵》生患切《集韵》数患切,$音涮。《说文》一乳两子也。《玉篇》变也,又双产也。《扬子·方言》陈楚闲,凡人嘼乳而双产,谓之厘孳,秦晋闲谓之僆子,自关而东谓之孪。 又《玉篇》《广韵》$力员切,恋平声。义同。
                          考证:〔《扬子·方言》东楚闲,凡人嘼乳而双生,谓之厘孖,秦晋闲谓之僆子,自关以东谓之孪。〕 谨照原文东改陈。生改产。孖改孳。以改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人按:景颇语“双生子、孪生子”为 mă-run,与汉语【孪】*s-m.ron→sron 同源。粤语之“孖”maa1虽是借字会意(孖本读孳),但仍可能是次要音节的残余形式(参考景颇语mă-run,景颇语弱读次要音节mă实际音值为[mə])
                          


                          IP属地:湖北709楼2012-05-20 11:37
                          回复
                            rmog [名] 盔 【鍪】
                            《说文》“兜鍪,首铠也。”,按【兜】象人头形(按“白”即【皃】【貌】,有双耳、以下人身衬托),可能即是【头】之初字。
                            藏文rm~dm常常交替:
                            rmus pa 见 dmus byung ba 世故,奸猾;灰心
                            rme ba 即 dme ba [名] 痣,斑点;瑕疵,痕迹
                            rmu 同 dmu;[名] 雾
                            藏文rmog亦可能来自*dmog,如此与【兜鍪】对应更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文dbu [名] (敬)头;起始 可能来自 *dmu(鼻音塞化)【皃】【貌】,藏文鼻音塞化的例子有如:
                            ........................................................................
                            dmangs [名] 庶民,人民 【氓】
                            'bangs [名] 人民,百姓 【氓】
                            ........................................................................
                            dmag [名] 军队,士兵 【武】
                            dpa' [形] 勇敢,勇猛;英武;坚定 【武】
                            dpya [名] 税,贡,税赋 【赋】
                            藏文似乎存在dm→mb→ɦb、dm→dp之塞化音变。
                            


                            IP属地:湖北710楼2012-05-20 12:01
                            回复

                              注意上述藏缅语“吹”,藏文ɦbud对应其他藏缅语*(C)mut,亦可证藏文ɦb来源于m的塞化。
                              


                              IP属地:湖北711楼2012-05-20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