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221b吧 关注:391贴子:45,536

赫拉克利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在米利都学派之后,应该讨论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但刚写到一半,突然想到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使我停下笔,转而开始写赫拉克利特。这个问题就是古希腊哲学的脉络。古希腊哲学的终极问题有两个,在那篇讲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的文里说到了第一个:什么是自然,因而什么是人类?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人类,因而什么是自然。所有的希腊哲学流派和哲学家所探讨的,都不外乎这两个问题,或至少其中一个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路径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有三对主要的矛盾,第一,物质和精神的矛盾;第二,运动与静止的矛盾;第三,个别与普遍的矛盾。不过令人挠头的是,几乎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完全倒向一边,而彻底否认另一边。但是,如果抽丝剥茧的话,还是能够梳理出基本的脉络。亚里士多德和第欧根尼•拉尔修曾经先后在著作中把早期希腊哲学分成两大分支,米利都学派开创的伊奥尼亚哲学和毕达哥拉斯开创的意大利哲学。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是物质还是精神、运动还是静止、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IP属地:英国1楼2011-09-01 00:30回复
    当然,必须要指出两点,首先,物质还是精神、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等等都不是自希腊哲学创立之初就出现的对立,而是在不断的哲学思考中,哲学家们慢慢达到的对立,也就是说在早期,物质和精神的对立并不明显、甚至几乎没有;其次,两派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尤其是在个别与普遍的矛盾关系上,而各派内部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物质和精神的本体性差异。


    IP属地:英国2楼2011-09-01 00:30
    回复
      我要做的是脱离一般研究早期希腊哲学史的传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尝试把两条脉络分开,先讨论伊奥尼亚哲学,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然后讨论意大利哲学,毕达哥拉斯——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色诺芬尼——埃利亚学派。当然,由于两大分支之间确实也有互相的影响,所以为了消减不按时间顺序论述的弊端,在讨论完所有这些哲学家们后,我还会借鉴古罗马著名史学家普鲁塔克撰写《希腊罗马名人传》的方法,用合论的形式合并比较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和色诺芬尼——埃利亚学派等等。


      IP属地:英国3楼2011-09-01 00:30
      回复
        赫拉克利特和古希腊早期的绝大多数哲学家不同,他几乎没有多少科学背景,即我们很难看出他在哲学家之外还是个真正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或数学家之类(虽然他有这些学科上的少量论述,但连当时的其他哲学家们都不以为然)。他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个形而上学家,但奇怪的是,他同时又是个辩证法家。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早期哲学家还没有完成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米利都学派是这样,赫拉克利特也是这样。泰勒斯说世界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虽然说本原是非限定物,但也并未明确否定这个非限定物的“质料”,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明确本原到底是物质还是理念;阿那克西米尼说本原是气。而赫拉克利特说本原是火,当然他同样没有明确表示这个“火”到底是物质还是一种理念,米利都学派的模糊性仍在他这里继续。但和米利都学派不同的是,赫拉克利特开始试图将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分开讨论,只不过他最终没有完成这一点,仍然还是局限于用感性阐述理性。当然,这相对于阿那克西曼德来说,还是一个巨大进步。他的这种意图体现在他对世界本原的解释上,“火”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表示的是一种永恒的活火,而且不断变动、也最活跃,这点和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观点很相近。同时,这种火不是神创、当然更不是人创的,而是自生的。这一点是个大胆的宣言,或许可以说它完成了米利都学派可能想到了但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即唯物论。最重要的是,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宇宙秩序,把永恒的活火当作宇宙秩序的象征,而这种统领自然界的秩序、规律,就是逻各斯(这一点后面再说)。可见,他在阐述世界本原这个问题上,和米利都学派一样,具有本体论的要素。


        IP属地:英国5楼2011-09-01 00:31
        回复
          而刚才说的赫拉克利特试图将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分开的想法,也体现在“火”本身上。虽然和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说的“水”和“气”一样,“火”也是物质性的,但其实还是有分别。因为火并非一种实体,不如说火就是一种燃烧、或者说一种运动(这一点米利都学派在讨论世界本原的时候倒是也注意到了,所以他们提出的本原“水”、“气”都是十分活跃的东西)。如果没有金、木、土、气这样的实体,火是无法凭空烧起来的。火的燃烧改造了这些实体,使它们运动起来,所以火既是运动本身,又是运动的原因。而即使古希腊人把火当作一种实体,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和水、气的不同。至少,它接近于没有形体,而这一点是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最大的分歧,即本原有没有形体。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在选择“火”作为宇宙本原的思考,火既是具体的、物质的实体(虽然需要载体才能存在),但火作为一种运动也可能代表抽象的、带有理念性质的实在。黑格尔就是根据这后一部分,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论证为唯心的。但实际上,更有可能是赫拉克利特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倾向,他最终也没有把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完全分开,不然黑格尔可能也不会如此阐述他的理论了。


          IP属地:英国6楼2011-09-01 00:31
          回复
            另一方面,赫拉克利特又认为虽然火产生万物,但火和万物其实是相互转化的。他讨论了一些物体互相转化的具体步骤,而我认为,从赫拉克利特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即“火”虽然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东西,但既然作为宇宙本原,它又如何能从由它而生的万物再转化而来?所以我想不如说,“火”作为本原的具体化、物质化,可以是万物循环发展的起始和终结,而作为本原的抽象化、概念化,也可以是绝对的本质。这和黑格尔的阐述虽然类似但截然不同,因为黑格尔强调的是“火的运动”是一种理念,而我觉得赫拉克利特对于“火”的思考表现出了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客观和理念的统一,又将自然看作是无限循环、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完全的唯心。赫拉克利特还说火的燃烧遵照一定的“尺度”(这个词很有可能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我会在以后的合论里谈到),即带有必然性的逻各斯,但每一处燃烧着的火的尺度又不是完全相同。也就是说,那个一定的“尺度”、必然的逻各斯相对于每个具体的燃烧,是一般性的,而相对于作为本原的永恒活火,又是具体的。这几点已经可以说明,他确实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建立了辩证法体系的哲学家。


            IP属地:英国7楼2011-09-01 00:31
            回复
              但因为赫拉克利特并没有最终将物质和精神区分开,所以有一个问题我们很难用单纯的“唯物”或“唯心”解释,那就是他对于“火”和“灵魂”关系的论述。他说“本原——火(他的原话似乎是‘热的呼气’——就是灵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现在流行的观点——灵魂不是实体——说赫拉克利特认为火就不是实体。恰恰相反,赫拉克利特的顺序是“火是灵魂”,而“火”在赫拉克利特那里的性质仍然比较模糊,它一般来说应该是一种没有形体的实体,那么“灵魂”也应该使类似的东西。但他还没有区分开物质和精神,所以我们也不能说把他的“灵魂”和“火”解释成智慧或理性就是错误的。这个难解的问题其实再一次说明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体系已经远远超出当时其他哲学家所能达到的范畴。


              IP属地:英国8楼2011-09-01 00:32
              回复
                另外,赫拉克利特也曾说过作为本原的“火”是神,但这个神显然和各种神创论中的神有所不同,因为赫拉克利特在其流传下来的残篇中提到“神”的时候,多数都是和燃烧着的火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赫拉克利特也就是曾用“神”这个字眼表示过“永恒的活火”,结合他说过的本原是自生的、不是任何神创或人创的观点,我认为可以说赫拉克利特提到的这个“神”只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理性神,并不包含什么宗教意义,顶多是他受到了米利都学派泛神论的某些影响。


                IP属地:英国9楼2011-09-01 00:32
                回复
                  前面说到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创立者,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前面也都涉及到了,简单来说就是三点:第一,万物在不断变化;第二,这些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逻各斯;第三,他注意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问题,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第一个要点是由赫拉克利特最著名的一个命题体现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还曾经说过,“不死的是有死的,有死的是不死的”。后世很多人,包括亚里士多德,略带怀疑地把“存在又不存在”当作赫拉克利特的理论,显然也是化自这句话。那么“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不死的是有死的,有死的是不死的”有什么内在关系呢?很明显,“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因为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河水——或者他用河水表示的万物——是变动不居的,这一瞬间和下一瞬间之间,河水就有了变化,也就不是同一条河了。那么,因为万物变动不居,即使是一瞬间后,一个物体就已经变化,也就不是它本身了,这便是“不死的是有死的,有死的是不死的”。这些观点和中国的公孙龙子以及老子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公孙龙子和老子共同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极为朴素的辩证法中,还没有注意到“对立统一”的存在(后面会说到赫拉克利特在这方面的努力)。


                  IP属地:英国10楼2011-09-01 00:32
                  回复
                    赫拉克利特之后曾经有过一个赫拉克利特学派,但因为赫拉克利特本人十分孤傲、自负、蔑视其他哲学家,从不承认自己曾有任何老师,和他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一样,他觉得他的思想也是自生的。既然不认为自己有老师,他本人似乎也没有当过谁的老师。所以显然这个赫拉克利特学派并非他本人建立的,这个学派最有名的代表叫克拉底鲁,他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推向了极端。他连这个结论都不同意,认为不光是一瞬间后,河水就不是原来的河水了,而是就在那一瞬间,河水就不是原来的河水了。结果就成了“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根本否认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这和埃利亚学派著名的哲学家芝诺的观点截然相反,以后我会提到。但这样一来,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就“退化”(或许也可以说是“进化”)成了克拉底鲁的形而上学。并且克拉底鲁也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否认对于运动的事物也能有真正的知识(因为它在不断变化中,当你在思议它的一刹那,它已经不是它了),至少这个观点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是没有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很难证明赫拉克利特就完全不否认相对静止,因为他虽然说了“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这是严谨的论述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法,我们无法证实。也就是说,赫拉克利特可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否认相对静止,只不过没有用严谨的说法明确提出。


                    IP属地:英国11楼2011-09-01 00:33
                    回复
                      然后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第二个要点——逻各斯。这个词恐怕是很多人在接触古希腊哲学时最感到恐惧的东西,因为它的含义范畴太大了。我也曾经遵照一些哲学史家给读者的建议去查阅了希英辞典以及希汉辞典,发现这个词在希腊语中至少有十种主要含义,几乎每个含义下面还包含若干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我们中文读者千万不要把这个词局限在“逻辑”这个意思上(很多人因为这两个词里都有一个“逻”字而把它们搞混),因为“逻辑”这个意思顶多可以算是“逻各斯”其中一个含义的引申义,即“表述的方式”中的“理性的表述方式”(大约可以等同于“逻辑”)。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语境中,逻各斯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的是自然界的尺度,有人指出也可以表示宇宙的一般规律,但普遍认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还是处在相对比较具象的阶段,即自然界带有一定规律性质的数量上的尺度、比例。当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也在个别时候表达了别的意思,比如“声望”、“思考”、“理性”等。一般说来,赫拉克利特是最早系统使用“逻各斯”这个词的哲学家。


                      IP属地:英国12楼2011-09-01 00:33
                      回复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赫拉克利特虽然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完全区分开,但从他的哲学体系中,还是能够发现他在认识论上可能的成就。赫拉克利特说万物变动不居,这是从感觉和经验中得来的,那么他的哲学体系的根基就是客观世界。而与此同时,他又认为万物的变化遵循逻各斯。虽然这种逻各斯仍然是以客观世界为根基,但赫拉克利特显然不满足于就此结束,他认为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宇宙的终极原则,那就必须要有更高级的认识能力,这便是理性。可以说,赫拉克利特把他的前辈——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开创的事业,即在哲学研究和思考中注入人的理性,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IP属地:英国14楼2011-09-01 00:33
                        回复


                          15楼2011-09-01 08:57
                          回复


                            IP属地:四川16楼2011-09-01 12:09
                            回复
                              “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语境中,逻各斯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的是自然界的尺度,有人指出也可以表示宇宙的一般规律,但普遍认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还是处在相对比较具象的阶段,即自然界带有一定规律性质的数量上的尺度、比例。”
                              ——这一点“尺度”写得非常好。


                              17楼2011-09-01 1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