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xx1990吧 关注:601贴子:50,048

回复:转帖:【用三国志11来说说三国吧】缩水版--BY:九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大家族之---------张家。
张家,有一个在演义中颇为出彩的人物,有关他有一个情节,就是和蜀国秦宓开辩论会。
张温:“天有头吗?”
秦宓说:“在西方。《诗经·大雅·皇矣》篇中说:上帝‘乃眷西
顾’,据此推论天的头在西方。”
张温:“天有耳吗?”
秦宓:“上天居高而听低。《诗经·小雅·鹤鸣》篇说:‘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天若是没有耳朵怎么能听见鹤叫?”
张温:“天有脚吗?”
秦宓说:“有脚。《诗经·小雅·白华》篇说:‘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行步?”
张温:“天有姓吗?”
秦宓回答说:“姓刘。”
张温“你怎么知道的?”
秦宓说:“天子姓刘,据此知道。”
张温:“太阳是出在东方吧?”
秦宓:“太阳是出在东方,可到西方就落下去了。
很精采的一段辩论,当然,主要是对方精采。
相比其他三家,张是差了一点。但也算是才智之士,文人还是有余的,更何况他还是上大家族之一。
不过最初进孙家,不是张温。那时张温还小,首进孙家的他爹。之所以先说说张温,主要是因为,他爹比他还没名气。
他爹叫张允。。。注意,不是蔡瑁张允那个张允。。而是张温他爹张允
“张允,以轻财重士,名显州郡,为孙权东曹掾”
这就欧了,四大家族,全部征召完毕,与四大家族的关系彻底改善。这就是周张共掌众事时期,做的第一件事。
不过,还没做完,开源节流这件事,还有另外一半要做。


457楼2011-11-28 16:40
回复
    刚才在改善和四大家族关系的同时,征召了人才,一举而两得,很好。但也不能光从四大家族召。
    人才嘛,还是要全方位的,还是要越多越好。
    周瑜这个时候,又想起来了一个人。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东吴五督”以时间顺序排列第二人。
    作为一个战略级别的人物,他就是由周瑜引见给孙权的。说起来两人的认识,其实是一番心理战的相识。
    当年,“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侯肃,并求资粮”
    又是“将XX”
    周瑜“将兵迎策”“将数百人过”“将兵赴丧”……三国志里,光是周瑜非战争时期的“将xx”就是三次,由此可见,周瑜这个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僻好,他身边就从来没离开过军队,他也特别喜欢把兵带到对方门口,然后笑嘻嘻的问“您看这事儿…………”
    刚猛十足,痞味十足。
    不过这次,周痞子遇到了一次与以前不同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见到这种情形,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老子不给!”,于是周痞子直接带兵“拿”----周痞子说了,带兵人的事,怎么能叫“抢”,叫“拿”。
    第二:被迫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情愿的拿出来,完事儿抱头痛哭-----这时候周痞子可以安慰他一下“不要哭,我给打借条,欢迎随时到我军队里来拿。”
    然而鲁老板,却作出了第三种反应。


    458楼2011-11-28 16:41
    回复
      周瑜把兵开到鲁肃家门口,刚刚提出了要借几百斛米当军粮的时候,
      鲁肃立马表现出十分愤怒的样子,拍案而起。
      这时候周痞子笑嘻嘻的脸上划过一丝阴险,要准备带兵开“拿”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鲁肃说话了,说出了他愤怒的原因。
      “笑话,几百斛怎么能够?我家里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这一囷三千斛,全部拿走!”
      轮到周瑜一楞了。
      等到反映过来,周瑜立马感觉到,这个人,不简单。
      兵临家下,他的反应一不是拿鸡蛋碰石头,二不是哭哭啼啼的哀求,
      而是作出一个对自己更有为利的决定---反正米要拿出去了,我索性拿个大的,交个朋友!
      人才,真是人才。他这种思维,完全不计一时利益,长远打算,这是一个军国人才!
      所谓英雄重英雄,周瑜立马改色,郑重与他交下朋友。
      “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不过这样的一个人才,想要他的,不只江东。袁术也想要,不过这个也就罢了。他完全没当回事。
      真正对他有诱惑力的,是曹魏公司的邀请。


      459楼2011-11-28 16:44
      回复
        这个诱惑,来自于刘晔的一封信。
        就是那个在演义中,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献投石车之计的重要谋士。
        他将来还会为曹操献上一个足够改变时代的决定,可惜没有被采纳。这件事以后再说。
        现在,刘晔给鲁肃写来了一封信。他们都是安徽人,又都是名士,之前就认识。
        信的内容如下。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咱一块去投郑宝吧。
        到这里可能十分疑问,不是投郑宝么?这和曹魏公司有什么关系?
        只能说,如果你以一个普通人的书信去思考三国顶尖谋士们的书信,
        那就大错特错了。


        460楼2011-11-28 16:44
        回复
          乱世,兵战,从来都是以权诈为先。
          自从兵家圣典,提出了“兵者,诡道也”之后,这一原则就登堂入室,成为当然的宗旨了。
          武侠江湖,你玩儿个阴招,人家会看不起你,鄙视你,认为你这个不厚道。
          军国战场,则正相反,你不会玩阴招,才会遭看不起和鄙视。具体被鄙视程度参见宋襄公。
          这就是缺心眼儿的象征。
          这个世界,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生于世上,就必须遵守世上的各种规则。而世界不只一个规则。
          江湖有江湖的规则,要的是公平,要的是义侠。
          知已有知已的规则,要的是诚信,要的是推心置腹。
          军国战场,一样有军国战场的规则,拿着对朋友对江湖的规则,放到战场上来使用,那除了这个人缺心眼,没别的好说。
          这世界当然有光明,有正义。然而他们之所以无比可贵,就在于他们不易得到。而得到他们,靠的不是乌托邦似的空想,而是可以战胜魔鬼的利剑。
          而可以战胜魔鬼的,从来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而是化魔的天使。
          三国作为乱世之一,比的就是谁的这份“魔”,更为精道。刘晔的这一封信,就充满着魔,充满着尔虞我诈,充满着乱世规则下的权谋密计。


          461楼2011-11-28 16:44
          回复
            刘晔这封信表面上是这个样子,拉着去投靠郑宝。
            但其实你稍微对刘晔有些了解,就知道他的意思其实是什么了。
            他早在在刘勋手下打工时,就提出过对郑宝此人的评价。
            “宝无法制,其众素以钞略为利,仆宿无资,而整齐之,必怀怨难久,故相与耳。”
            他早就说过这人不行了,哪里会在当下傻乎乎去投靠他?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原因就是,
            避人耳目。
            现在的刘晔,已然和曹操有了关系,搭上了线。但是曹操名声太大,鲁肃现在又被周瑜拉到了曲阿,是因为祖母去世,才来东城下葬的。这种情况下,明里拉着鲁肃去一个江东最大对手那里,两个人是谁活的比较不耐烦了?
            所以刘晔来了这么一手,声东击西,翻译成文言文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拿个郑宝当幌子。
            而鲁肃,能理解到这件事背后的真相么?


            462楼2011-11-28 16:45
            回复
              当然能。
              不然他就不是鲁肃了。
              鲁肃表示,爷们儿这些年不是白混的。
              他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为孙权提出塌上策,那不是一日灵光突现变身而成的。
              现在的鲁肃,就已经是一个老油子了。
              他明白刘晔的真正意思,北上投曹。
              他明白了,那他同不同意呢?
              同意了。
              “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
              已然准备好去了。
              好,一个发出要约,一个承诺,合同成立,并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就应该顺理成章了吧。
              可惜,并非如此。
              令两个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侯,周痞子出手了。


              463楼2011-11-28 16:45
              回复
                周瑜表示,跟我玩阴招,你俩没喝高吧。
                身边永远不离军队的周瑜,有一样事,也永远不会离开他。
                间谍。
                有军队,就必有间谍。孙子兵法第十三章,用间篇讲,“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谍组织是军队的必备要素。
                周瑜作为三国时代的顶尖用兵人物之一,更是深通此道。
                所以,刘晔鲁肃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别看你哥俩谈的欢,小心事后拉清单”,就在刘鲁谈好事情,鲁肃准备要出发的时候,
                周瑜过了来,用非常平静,非常轻松,非常不以为然,非常无所谓的态度和表情,告诉了鲁肃一件令他非常震惊的事。


                464楼2011-11-28 16:45
                回复
                  周瑜过来,淡然的对鲁肃说了一句话。
                  “咱娘(意指鲁肃的娘)已经让我接到吴郡了。”(瑜已徙肃母到吴)
                  鲁肃这个时候,第一反应应是震惊,第二反应应该是在心中说一句,
                  “我靠。”
                  这周瑜,真是心狠手辣啊,一不劝你,二不逼你,直接把你老娘接到自己地盘,剩下的事儿你自已看着办。
                  真tm毒。
                  看着周瑜的笑里藏刀的眼神,鲁老板又该发挥绝技了。


                  465楼2011-11-28 16:46
                  回复
                    建安七看,也就是公元202年,最新的天下第一大诸侯,曹操,写来了一封信。
                    已破袁绍,虎距中原的曹操,现在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威风了,他现在很喜欢写信。
                    他给孙权送来这样一封信,让孙家送质子。
                    孙权接到了这封信,很郁闷,因为这是一个事关江东未来的重大事情。
                    送质子,是外交手段中比较实际的一种。曹操打算用自己的实力,威胁孙权,送来质子,作一个比较实际的称臣。有质子在手,虽然不能说就万无一失了,但起码对方的顾忌会多的多。
                    一旦送了质子,那就要真的事事听命曹操了,孙权有些不甘心。
                    但不送呢?曹操可以就会马上发兵对付自已,孙权有些担心。
                    不甘心,又担心,那怎么办呢?
                    开个会讨论一下吧。
                    在会议上,张昭老同学发挥而是相当稳定的。


                    467楼2011-11-28 16:47
                    回复
                      决定性在周瑜手里。
                      这个问题很明显,枪杆子在周瑜手里,做不做打的准备,是他的事,你张昭压根儿说不上话。
                      于是孙权找到了周瑜。
                      周瑜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心里早一团怒火了。
                      “当年要不是孙策发生意外,早袭取你曹操的许昌了,哪还轮的上你今天在这里耀武扬威?一封信就想让江东送质子,三鹿喝多了吧!”
                      不过怒归怒,怒在很多时候可以解决问题,但在有些时候也解决不了问题。
                      比如现在的事情。
                      现在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可能,不是两军即将交战,没必要搞的太过,影响内部团结,所以在这件事上,最好还是采用一些手段。
                      孙权找到周瑜问答案,周瑜只说了一句话。


                      469楼2011-11-28 16:47
                      回复
                        这是家事。
                        孙权一听,明白了,马上带着周瑜去见母亲。
                        这里要说一句,他的母亲,并不是吴国太。吴国太是三国演义所创的角色,设定为孙坚的次妻。实际上,见于记载的孙坚夫人,就是一个,武烈皇后,也称孙破虏吴夫人或吴太夫人。
                        吴夫人的祖父是季札的直系后代吴允承,父亲是吴惴,个弟弟叫吴景。江表传记载她死于202年,资治通鉴载记死于207年。
                        而她,就是周瑜小时侯接孙策到自已家住,有无通共,升堂拜母的那个“母”。
                        这一手玩的很高。
                        一个家事,就把张昭等人全撇外边了。
                        送质子,送的是孙家人,所以当然是人家孙家的家事。周瑜与孙策有拜母通无之情,昆仲之意,所娶的又是一对姐妹,当然的也是宗室之一,比一般外戚还要亲些。
                        这是我们在谈自家的事儿。所以也不伤那些主张送的人的面子。
                        一举两得。
                        周瑜见到了吴夫人,继续发挥文学功底。


                        470楼2011-11-28 16:48
                        回复
                          这次发挥比较多,很长,就不摘录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不送。
                          吴夫人同不同意?
                          当然同意了!
                          一个女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家了。只有说送质子,她会心痛,要人劝。哪有不送,她反倒不同意的道理?
                          吴夫人听了周瑜的话,非常高兴,郑重向孙权表示:“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孙权一面点头称是,一面回头看看周瑜,哥俩儿同时阴险的笑笑。
                          孙弟弟这两年,已经跟着周瑜这个痞子哥哥彻底混出来了。来这一趟,谁都知道结果是什么,但就是为了走这么个别人说不出来不满的过场。
                          于是,江东开始有俩痞子了。
                          结豪族,扩人才,稳内安,拒外威,这大体就是周瑜在这六年共掌政期间做的事情了。
                          周瑜,做为总司令,却在吴郡静静的管了六年的政务,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当兵不怕秀才的精神。
                          而在他终于完成了江东的第一件大事,将孙策死后的烂摊子,基本的回复,并更有盛之的意思之后,他终于可以开始,做现在江东的另外两件大事了。


                          471楼2011-11-28 16:48
                          回复
                            另两件事,南平夷蛮,西讨荆州。
                            夷蛮,和荆州刘表,一直是江东政权的两个最大外患。
                            江东,吴越之地,南方多未开化,一直不服从当地政权的管理,孙策当年居会稽,一方面是不愿意和吴郡豪强打交道,另一方面也是在作讨伐蛮夷,为江东孙氏政权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可惜,还没完成时,死了。
                            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而刘表,则是另一个大问题,四字足概括,“家仇国恨”
                            家仇,刘表,更确切说是刘表的部下黄祖,杀了孙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国恨,则是地理位置问题了。
                            荆州,在长江长游。
                            因此,对于任何起家江东的政权来讲,得到荆州,都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荆州,顺水而下,对江东是致命的威胁。
                            家仇国恨下,刘表问题,也必须解决。
                            谁解决呢?
                            刚刚居吴六年理政,还没放个长假旅旅游来个大休的周瑜,胸脯一拍,计算器一放,战甲一穿-----依然是我来解决!
                            周总司令,要再回战场了!
                            周瑜刚刚当完吴用,这又要去当林冲了。
                            六年前,年放少年,血气方刚,正要有一番大作为的周瑜,却因孙策之死,不得不将他的天下利剑静静雪藏。
                            六年后,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他终于可以再回到他最爱的那片地方。
                            “我回来了!我最爱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
                            建安十一年,周瑜,打破岁月的封印,再度拿回他那把赤焰之剑,继续去实现那孙周当年的梦想。
                            这剑一旦出鞘,便永远不会再收回。
                            它将一路斩将杀敌,血过无存,震天动地,诛魔灭神,划出一道光照整个三国时代的耀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命不止,此剑不休!


                            472楼2011-11-28 16:48
                            回复
                              周瑜领兵出战了。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把江东最强之剑,一旦出手,就不能去搞点小鱼小虾。
                              那去搞什么呢?
                              麻保二屯。
                              单说这么几个字,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觉,毕竟不是北京上海这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名字。
                              然而我们可以用史实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473楼2011-11-28 16: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