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砂金矿选矿方法
砂金矿选矿原则:先用重选法最大限度的从原矿砂中回收金及其伴生的各种重矿物,用重选、浮选、混汞、磁选和静电选等联合作业将金和各种重矿物彼此分离,以达到综合回收的目的。砂金矿选别一般分为碎解与筛分、脱泥和选别等过程。
4.1破碎筛分
碎解与筛分很多砂金矿含有胶结泥团,其粒径有的大于100毫米,这种泥团如不碎解,将在筛分过程中随废石一起排除,造成金的损失。另外,胶泥还能胶结在砾石或卵石上,如不碎解也要在筛分过程中造成金的损失。
4.2脱泥
砂金矿中小于0.1毫米的物料一般不含金或含金甚微。小于0.1毫米的金俗称飘浮金,在选别过程中很难回收,而同一粒级的矿泥却对选别过程,特别是机械选别过程起干扰作用。所以,在砂金矿机械选矿厂内,总是设法将小于0.1毫米的矿泥脱掉。生产上常用的脱泥设备为各种规格的脱泥斗。而溜槽选金允许的物料粒级宽,且处理量大,因而溜槽选别之前多不脱泥。
4.3选别
实践证明,重选法是处理砂金矿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由于砂金矿中金的粒度组成不同,各种重选设备处理物料的有效粒度界限也不同,所以合理的砂金矿选别流程应是几种重选设备的联合作业。
4.4木制固定溜槽技术参数
溜槽倾角为5°~7°(最大不超过14°)。根据现场情况槽体直接放置在砂砾或岩土上。进入溜槽的砂砾需预选筛分,筛出大于10毫米的巨砾。溜槽做成叁组,两组工作,一组清溜,轮换作业。也可只用一组,间断作业。一组溜槽分两段,每段6米,段与段之间靠搭接实现砂浆流动,6米长的溜槽也方便调坡。第一段坡度比第二段略小。溜槽两侧挡板高30-50cm。叁组长12米宽0.9米的溜槽日处理原矿量为1000-1200立方。一般清溜时间为16-24小时一次,每次耗时约2个小时。
塑料毛毡在国外一般都用来铺体育场地,或装饰室内外草坪因此也叫人造草坪,借用到溜槽选金。使用这种草皮选金效果很好。溜槽底宽由所铺捕金毛毡宽度决定。一般把毛毡的幅宽作为溜槽的宽度。市场所售毛毡一般幢宽为~0.91―1米宽、~长16米一卷。。剪切毛毡长度为100-150cm,各毛毡之间接头用搭接方式连接。毛毡太长时清毡不方便。毛毡边缘用活动木条压紧。清溜时松开木条,把含砂毛毡卷成筒移出,清洗毛毡所获得的含金砂由摇床处理或人工淘洗。摇床精矿最终仍需人工淘洗得到砂金。
溜槽的矿浆液固比为10:1,矿浆流速为1-1.6m/s,矿浆深度约20mm。溜槽的单位负荷0.5-1.3米立方/米平方。
借助在溜槽中流动的水流进行选矿的方法叫溜槽选矿。它可以处理粒径差别很大的物料。矿浆给入溜槽后,在水流作用力、矿粒重力(或离心力)、矿粒与槽底间摩擦力等力联合作用下,不同比重的矿粒松散分层和分离。当然比重大着在槽底成为精矿,比重小者为尾矿。
矿粒在溜槽中的运动状况很复杂,影响溜槽选效果的因别素主要有:
①上升水流的分层作用
水流在溜槽中的运动属紊流作用,该作用会造成垂直于槽底的涡流和水跃现象。这种上升水流可松动床层,有助于矿粒按比重分层。
②倾斜水流的分选作用
矿粒在溜槽的倾斜水流推动下,粒度大、比重大的矿粒首先沉降到距给料点较近之处,并成为最底层;粒度小、比重小的矿粒则沉降到距给矿点较远的地方,成为最上层。
③析离分层作用
沉降到槽底的矿粒在水流推动下继续沿槽底运动,上层的比重大的细矿粒,受重力作用将穿过大矿粒间的缝隙转入下层。在溜槽选矿中这种析离作用较弱。
④摩擦力的影响
矿粒在溜槽中运动时受槽底、其它矿粒的作用,产生摩擦力。矿粒的比重、形状等会产生不同的摩擦阻力,则矿粒运动的加速度产生了差异,有了速度差。这种差异有利于溜槽的选别。
目前砂金选矿量最大的是固定溜槽,但缺点是回收率低,劳动强度大。如果有一种连续出重砂的溜槽,将重砂全部回收溜槽将是重大突破。胶带溜槽在理论上是可以,但投入大,效果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