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月吧 关注:1,924贴子:48,716
  • 4回复贴,共1

中国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1楼2011-07-17 09:31回复
    的确,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绝对不能用普通意义上的好人来衡量。尤其一个帝王,如果是个谦谦君子,只能是误国误天下。政治要用谋利,君子只能是敦厚诚实怎么能够驾驭群臣统治天下?


    3楼2011-07-17 09:35
    回复
      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唐太宗纳谏图》
      


      6楼2011-07-17 09:44
      回复
        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①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②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③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④?“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称益尔。”
        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骏马,非常喜欢它,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数①:计算,一一列举。
        轻②:轻视,看不起。
        释③:取消、解除。
        邪④:语气词,相当于“吗”。
        昔:从前,以前


        7楼2011-07-17 09:49
        回复
          辽城望月
          李世民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注释
          ①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玄菟郡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②花,《初学记》作“光”③驻跸(bi4):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④丸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⑤伫(zhu4):长时间站着。
          全诗慷慨激昂,格调积极愉快,借望月表达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抒发了作者收复辽东的博大胸怀。诗人登上辽城,明月初辉,月色明净,光照辽碣。雄才大略的诗人驻跸辽城,借望月抒怀,表达了“伫观妖氛灭”的愉快心情。
          时代背景
          隋朝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后改高丽),三次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均未成功。直至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始克辽东城。得胜之余,李世民于城头做《辽城望月》诗以贺胜利。


          10楼2013-08-28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