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吧 关注:1,207贴子:15,430

电影《秋之白华》与“多余的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个月前,无意间发现了百度上有“瞿秋白吧”,便时常上来看看,只是静静地阅读,无论大家的观点与自己内心对瞿秋白的认识和感悟有多少整体和细节上的差异,都微笑视之……内心是充满了感激和欣慰的,看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越来越多的人从《多余的话》和《觅渡觅渡渡何处》入手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并在社会阅历逐渐累积和扩展的当下不断省视着世事、人事和自我,瞿秋白人性的光芒和对事业的执着浸润着每一位仰慕者的心灵……
对lierre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和钦佩,是她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瞿秋白吧”地运转和更新,让更多有思想有层次有历史使命感的好学青年源源不断加入进来。
今天下午我陪同父母和妻子去上海影城看了《秋之白华》,去时想好了不是去参加瞿秋白的研讨会,想到了一部105分钟而且着眼于爱情的电影触及不深他的完整人生,可失望仍是如此尖利和持续,所以从今天开始,我来了,我将用我掌握的史料和大家尽最大努力客观地诉说和讨论我们共同崇敬着的瞿秋白的种种……


1楼2011-07-02 22:24回复
    嗯,这两天心情不好,准备潜水潜一段时间的。楼主表客气,这个吧里平时反正没什么太多事情,呆呆也简单的。欢迎谈谈您的看法,尤其是史料,这个是我个人最大的缺陷,就搬个凳子坐听了~~~~~
    至于历史使命感,还是算了吧,我个人是木有滴喔。我不看好这个社会,连整个世界都不看好,哎,越来越悲观


    IP属地:浙江2楼2011-07-02 23:38
    收起回复
      好青年注定人生多坚,非物质,乃精神。不适合这个时代。想做好青年的须慎重决定~~~~~


      IP属地:浙江3楼2011-07-02 23:44
      收起回复
        二、沈剑龙的笔墨太多。
        在电影中,沈剑龙俨然成了二号男主角。他能留下名号一是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开明士绅,资助过革命,在共产党内交友甚多;二是那3则传为佳话的同天同版的启事。
        有一个状况可能大家不知道,尽管他长相尚可,但他天生是个残疾,他的左手是畸形的,当地人称“猪手”。杨家是个大户人家,相当有钱,所以杨之华有依傍才能跑出来读书。
        那么瞿秋白和沈剑龙相比,已经不单纯是才气和社会地位的落差,还有正常人(肺病毕竟不算残疾)和残疾人的区别。
        沈剑龙为人确实还豁达,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后和他还有书信往来,确实做到了启事中的承诺。
        影片中沈杨尚未离婚之时就称女儿为“独伊”,这是瞿沈结婚后才改的名,这个就是没啥好说的硬伤了。
        其实电影倒是可以拍瞿杨怎么谋划把独伊从沈家偷出来,可以强化瞿秋白和妻子、继女间的亲情。
        


        6楼2011-07-03 00:34
        收起回复
          其他可商榷的细节明天接着写,为什么从电影《秋之白华》开始参与进来,是因为由于编、导审的不负责任或者是无能,把这样一个出众和内涵深厚的人刻画成一个如此苍白单薄的人。
          更因为瞿秋白1932年6月召集夏衍、郑伯奇、钱杏邨开会时说:“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电影是最富群众性的艺术,将来我们取得了天下之后,一定要大力发展电影事业……”
          1933年《母性之光》《春蚕》《女性的呐喊》《盐潮》《时代的儿女》等进步电影陆续上映。揭开中国电影史上光辉一页。而之前,中国的电影多为武侠、恋爱、旧伦理。
          可惜啊,那么多年过去了,秋白怎么就被塑造成了这么个苍白的形象。
          


          7楼2011-07-03 01:01
          回复
            完全同意楼主的见解!瞿秋白被低水平的编、导、演演绎得没有一点个性和魅力,这样的电影,还不如不拍。


            8楼2011-07-03 09:24
            回复
              请问楼主,沈剑龙是残疾的史料出处是?


              9楼2011-07-03 09:25
              回复
                瞿氏家人所说,家人中有数人见过沈剑龙,并非道听途说。


                10楼2011-07-03 09:38
                回复
                  多谢!看得出来您掌握的史料很多,请接着写,我们都爱看。


                  11楼2011-07-03 09:39
                  回复
                    沈玄庐曾是中共党员。


                    12楼2011-07-03 09:45
                    回复
                      关于沈剑龙的残疾情况,似乎尚未见于有关文献,一是他并不是党内要人;二在当时这样的细节只有瞿氏家人更注重些。旧时的婚姻哪怕是再婚,毕竟双方家人还是要谋面、议论的,即便是革命者也不是对上眼就住一块去了。
                      我只能说,我发帖是热爱瞿秋白,但不会刻意传谣,毫无意义,况且这里也是公众场合,看看日后有无其他史料跟进


                      13楼2011-07-03 09:59
                      回复
                        很好,就欢迎这种言之有物的反调和冷水,热烈欢迎
                        我反正不报希望,所以没失望。
                        所以,只要言之有理,楼上各位的讨论是非常有价值的。


                        IP属地:浙江14楼2011-07-03 11:34
                        回复
                          三、瞿秋白的两段婚姻,编剧选择了后一段,可能考虑到了与王剑虹的时间比较短;与杨之华的有友好分手的颇具故事情节的桥段,有“秋白之华 秋之白华”印章的浪漫细节,同时杨之华的党内地位较高(影片没有反映出来)……
                          实际上从流传下来的史料和家人口述中看,瞿秋白与王剑虹的恋爱婚姻倒是轰轰烈烈、柔肠缱绻;与杨之华的偏重于亲情。杨长得较黑,相貌一般,而且由于是二婚还带着个女儿过来,瞿家人颇有些不以为然;相反瞿见杨家人,他的热情和潇洒得到了交口称赞。电影的取材或许值得商榷,似乎更该沿用二十多年前的经典电视连续剧《秋白之死》的片名,尽管无论从哪方面讲,两者根本不值比较。


                          15楼2011-07-03 11:35
                          回复
                            中国电影,解放后基本上就是17年的繁荣,之后刚改革开放时还有几个真诚的电影人认真创作了一下,之后就严重堕落了。大环境如此,没办法的。广电总局,基本上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


                            IP属地:浙江16楼2011-07-03 11:36
                            回复
                              风之自嘲系列小品第一篇·无韵 ---读《多余的话》,思秋白先生
                              怀抱“一切皆可能”,
                              胸中所愿无不成。
                              埋头温故知新意,
                              视尽情困沉浮心。
                              泪水是人知其咸,
                              汗水罕有知之甜。
                              漫漫修远求索路,
                              青春淀基死不悔。
                              奈何把酒临风处,
                              对影空酌数几杯。
                              嘤嘤鸟鸣求友声,
                              日日思君君已故。
                              分久必合大势去,
                              合久必分马太知。
                              沧浪清浊一水出,
                              雁雀鸿鹄志可辨。
                              石头打天今仍在,
                              干柴成器遇贵知。
                              良驹伯乐遍地有,
                              千里擦肩由缘定。
                              才情兼具不足惜,
                              舍生取义快乐真。
                              《多余的话》不多余,
                              儒雅坦诚率性俱。
                              秋之白华我中你,
                              感而敬之心动之。
                              今生再得之华聚,
                              执子之手偕子老。
                              才佳性情自然风,
                              唯吾自嘲不须懂。
                              仰天大笑笑吾辈,
                              吾辈努力为何求!
                              灵魂躯壳何其重,
                              景仰先生引共鸣。
                              生死自当明吾志,
                              为谁辛苦为谁修!
                              后记:
                              为纪念瞿秋白先生,感其与杨之华爱情,向其好友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等先辈们致敬,愿吾党…此处省略一些多余的话…
                              最后一句写给看到此篇的有缘人:吾辈努力!!!­
                              


                              17楼2011-07-03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