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杨铁柳吧 关注:239贴子:5,098

回复:【展昭同人】君问归期(坑,慎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谢含烟捧场~~


81楼2011-07-19 14:51
回复
    第十七章 人影难觅 行踪扑朔
    三日后。赵爵府邸。
    “打听得怎么样了?”
    “王爷,这人还真有些身份。”
    闻听此言,赵爵眉尖一挑,侧目肃声道:“什么身份?”
    “此人自称萧君笙,实为慕容君笙,乃慕容千客之子。”
    “慕容千客?”赵爵一愣,口中念叨着:“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哦,早年的一个闲散王爷。”
    “早年的闲散王爷?”
    “嗯,死了多时了。”赵爵冷淡道:“对了,这个消息来得确实可靠吗?”
    “是我们的探子多方打探查证而来,绝对可靠。”
    “好,你先去吧。”赵爵点头吩咐道,心中暗松了口气。对于慕容千客,他是有所耳闻的,是早年封的一个异姓王,虽有爵位因袭,却无实职在身,且与朝堂中人皆无太多往来。这样的背景,便好办多了。
    好一个慕容君笙!原来他竟是慕容千客家的世子,无怪乎眉宇间颇见几分贵气,且言谈举止滴水不漏。赵爵暗忖着,眼中掠过一丝笑意。
    邓城。院落中。
    “东方先生,东方先生。”一连几日没在府苑中看到慕容君笙的踪影,艾虎终是按捺不住地在院子里抓住了东方奕。
    “艾小侠有何事?”东方奕微微蹙眉,停下了脚步,望着艾虎道。
    “东方先生您别见怪。”看到东方奕的目光,艾虎微微缩了一下,接着满面笑容道:“我这连着好几天都没有见着君笙大哥,您,有没有见过他啊?”
    “没有。”东方奕语调平淡,且很是干脆地回答了她两个字,让她一时间愣在原地。
    见她半晌没有动静,东方奕转身打算离去,背后却偏又传来了艾虎的声音:“哎,东方先生,您先别走。您可知道他去了哪里?”
    “不知。”依旧是两个字,让艾虎颇为头大。其实,她与东方奕虽平日里交谈不多,但论起相识相交也不是一两日了,对其脾性早就有所了解,只是今日觉得格外无语。
    “他,他可是您的徒弟,您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去向呢!若是您都不知道,那还有谁知道呢!”艾虎急道。
    “我只是他的师父,但不是看管他的人。慕容他并非三岁孩童,他有手有脚,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去了哪里又与我有何干,我又何必多问。”东方奕看着他,语气依旧平平淡淡,一番话回答得理所当然。
    “可、可是。。。。。。”艾虎分明是不服气的,对着他,却又不知再如何开口,只能眼睁睁地望着东方奕悠然离去的背影。
    两日后。书房中。
    “公孙先生,”包拯端坐桌前,案几上摆着一些公文,他眼看着公文,头也没抬地向公孙策道:“劳烦将各县呈上来的县志递与本府。”
    “是,大人。”公孙策应了声,转身来到书架前,正欲拣出,眼前突然一片眩晕,竟似目难视物。他心中一怔,手扶架子定了定神,眼前终于渐渐恢复清明。这样的状况,近来似乎较为频繁。是没有休息好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有劳。”包拯伸手接过公孙策递来的书卷,抬眼间正好瞥到公孙策颇有些失神怔忪的模样,心中有惑,不由地蹙眉相询道:“公孙先生,可是有事?”
    “哦,没有、没有。。。。。。。学生、学生只是突然想到,好像接连数日没有见到那慕容君笙了。”闻言,公孙策笑着掩饰道。
    “听尔这般说来,倒真是。”包拯闻言,点了点头。
    “大人,您看。。。。。。”
    “那日我们摆开场面,欲延揽他,却事前疏于与他的沟通,结果造成那般局面,想必是有些难堪吧。是本府虑事不周。”思及此,包拯索性放下了手中案牍,站起身,在书房中慢慢踱步。
    “大人的意思是,慕容君笙有意避着我等?”
    “大概如此吧。当然,或许是别的原因也未可知。”包拯沉吟道。
    “那。。。。。。”公孙策正欲说话,门外突然传来声响,由远及近,转瞬便到眼前——
    “大人、大人!”艾虎风风火火地奔进了书房,一脸的急迫。
    “何事如此着慌?不要急,慢慢说。”包拯趋近两步,沉声问道。
    一旁的公孙策见她一脸是汗的模样,倒了盏茶递了过去。
    “那个,我看到君笙大哥了。”艾虎接过茶盏,喘了口气道。
    


    82楼2011-07-19 15:43
    回复
      “哦。”包拯点头一笑,道:“看到了你君笙大哥又有何为奇。”
      “当然奇了。我不是在咱们府苑中看到的,也不是在邓城看到的。”看到包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艾虎心中更急,一扬眉,喧声道:“我居然是在襄州看到的,而且,他竟然是和襄阳王在一起!”
      襄阳王?闻得这个人,包拯与公孙策不约而同地相视对望了一眼。
      “怎么回事?”包拯回到桌案旁,落了座,正言相询道。
      “大人,前日我偶去襄州,没想到竟然会在襄阳王府附近看到君笙大哥和襄阳王一起走出来。”
      “艾虎,你只身一人去襄州作甚?”
      “我,我这不是刚到京西没多久,想四处逛逛嘛。”艾虎挠了挠头,嘟囔道:“咦,不是说君笙哥嘛,怎么说到我身上了。”
      “难怪这几日都没见到他。”公孙策道。
      “包大人,公孙先生,你们说,那君笙大哥怎么会和襄阳王赵爵在一起呢。难道说,他,他已经投靠了襄阳王?!二人勾结在了一起?”思及此,话及此,艾虎满目愕然。
      “没弄清楚前,不得妄言!”包拯闻言,浓眉一皱,肃颜吩咐道。
      艾虎低头应了声,一脸狐疑地退下了。
      “公孙先生,依你之见。。。。。。?”看着艾虎离去的背影,包拯转过身道。
      “依照艾虎方才所言,至少那慕容君笙是与襄阳王赵爵有所接触。”公孙策上前半步,眯起凤目沉吟道:“至于是否已经投靠,还未可知。不过,慕容君笙这个人,就学生来看。。。。。。”
      说到这里,公孙策微微蹙眉,停了下来。
      “如何?”
      “眸清神正,并非是不明事理之人。”公孙策顿了顿,接道,头脑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仿佛是一种远比事理证据更有力的东西让他去相信慕容君笙的人品为人。那,是直觉吗?想到这里,公孙策自己也有些诧异。
      “嗯,”包拯听闻他的话,亦赞同道:“就本府日前的观察,那慕容君笙虽言语不多,却也不似是非不明的奸邪之人。不过,就艾虎所说的来看,此事也的确是令人有些疑惑啊。毕竟,对于慕容君笙此人的一切,我们都不是那么了解。就连他上次曝露出的身份,也不能不让人惊讶。”
      “大人所言甚是。”公孙策点点头:“那,慕容君笙的事情。。。。。。”
      “无妨。”包拯微微一笑道:“过两日本府有公事在身,要到襄州一趟,自然能见到赵爵。若是慕容君笙在侧,到时一切自有分晓。”
      襄阳王府。
      来到王府已有几日光景。自那日面见赵爵表露心迹之后,一连几天再未见到他的人,也未听他吩咐人前来传话,而他,也并不心急。王府里,一切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呼着,还有下人专门照应着,管家等其他人见到他,亦是恭恭敬敬的,此时慕容君笙在王府所享受的的确是座上宾的待遇。但他同时也很明白,纵是赵爵有三分好感,三分赏识,但心中并未真正信任他。以赵爵的身份地位、性格阅历等,纵是他并非来自包拯那边,也不会不在他的心中留下怀疑。
      月夜中。
      远处不知从哪儿似乎传来一阵低婉却不乏清丽的乐音。穿过院中林子,伴着徐徐清风传入耳中,让人在这盛夏之夜,多了几许清凉之意。
      想不到这襄阳王府中竟也会有如此梵音?慕容君笙闻声而动,移步院中,望着朗朗夜空,心中不免微微有些诧异。他循声而动,向着那声音的方向而去。远远地,在别院的湖边似乎看到有一妙人正在抚琴的背影,因着距离尚远,在夜色下看不太分明,斑驳的月影漏过湖边的丛丛阴翳点点渗透映照着她的身形,泛起一层清泠的晖晕。
      音色曼妙,佳人月白色的衣袖似在湖畔随柳轻舞。慕容君笙远观着她的背影,仿佛想到了什么,一时间有些怔忪,下意识停住了脚步。本欲提步上前,暗暗思忖,终不忍惊扰,没有移步,只是静静地聆听着这天籁之音。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不绝于耳。那一袭素赏的女子已然起身,一时却并未离去,而是在湖畔静静地徘徊着,远闻似乎犹能听到一声叹息。
      他遥望着,想了想,提气快步而上,欲一探究竟。孰料,仿佛是有所觉察,那女子没有回头,然而以着慕容的脚程,竟一时半会儿没有撵上。那女子若远若近地,始终与他保持着那样的距离。
      那女子是谁?看身量,虽不甚明晰,冥冥之中,心中却恍觉是个故人。思及此,慕容君笙心头讶异不已。
      又过了一盏茶工夫,那女子似是不耐,身子一轻,腾空而起,摇曳而去。慕容君笙又是一愣,略一思量,不便相追,便索性停下了脚步,遥望着那身影越来越远。。。。。。
      (第十七章完)
      -----------------------
      这一章算是个过渡吧。
      另外,最后这段,我临时起意加的,也许不太合适~~~各位见谅。
      


      83楼2011-07-19 15:43
      回复
        坛子里我怎么进都进不了了。。。
        我上网不太方便,如果能进去了的话,如果你方便,麻烦你帮我转一下吧。谢谢


        87楼2011-07-25 15:39
        回复
          过两天就回了.


          93楼2011-08-02 20:01
          回复
            第十九章 今夕何夕 难言情休
            掌灯时分。王府别院。
            有一人独立于院中林间,默默望着那渐渐铺展开来的夜色,背影萧然。
            夏风拂过林子,带来“沙沙”的声响,伴着树上的蝉鸣与塘边的蛙叫,让人的心中更添几分燥热的暑意。
            今日一席不过是个小小的引子罢了。慕容君笙暗想。昨日他便已经知晓包拯一行人来到了王府中。赵爵甚至早在昨晚便已差人告知与他,问他是否要前去与旧日熟人一叙。他自是婉言谢绝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姑且不论是否是赵爵有心试探,既是自己早已经决定离开,又何必再去徒增他人的困扰和烦恼呢。
            今日筵席之上,对于众人,既不可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又不可失了礼数;既不可表现得神色热切,又不可目光闪烁。当然,对着他们这群人,这样的伪装对他来说,本就不是第一次了,因此原也算不得什么难事,也曾料到他们或许会惊讶,或许会有些失望,只是,没有料到艾虎会有那般强烈的反应。
            难道在不经意时,早就已经不是那个人的自己竟已然不知不觉间又一次深入他们之中了吗?牵引了他们的目光,左右了他们的心绪——激愤如艾虎,那么包拯和公孙策他们呢?他望着远方不知何处,脑海中忆起了四大护卫明显透着失望和责问的目光,忆起公孙策那于平和中暗隐着的探寻和关切的目光,忆起方才席间包拯那沉静的目光深处潜藏着的一丝期待。。。。。。
            想到这些,他的心中不由地又是一惊。若非他不是他,至少可以让他们少承受一次这样的失望吧;若非他偏就是他,便不会让自己有如此熟悉的默契来细敏地察觉出至亲至信之人哪怕是压抑暗藏着的一切。
            而纵是察觉到了,此时的自己又能如何?
            虽然会有痛苦,但,既是决定了,便不会后悔。他这般告诉自己,思绪随风飘回到了那一日——
            ==================== 时间场景的分割线=====================
            那日夤夜。
            “先生的这个麻烦,不如就交给我吧。”慕容君笙淡笑道。
            “交给你?”东方奕闻言,微一愣,扬着的手将酒盏自唇边挪开,正色道:“如何个交法?难道。。。。。。?”
            “不错,在下正有此意。”知其已明白,慕容君笙点点头。
            “我不同意。”东方奕放下了一直把玩在掌中的酒盏,正色肃然道:“你可知道这样的后果吗?”
            “自然清楚。可这是个一举数得的好机会。”暗夜中,烛火下的那一刻,慕容君笙眼中闪现着明洞的笑意,而那耀目的光亮竟是让东方奕看得心惊。
            “我知道你心中所想。可即使是这样,也该是我。正好他们找的便是我。以你现在的身体都不定能活着看到。”东方奕心中暗叹,微缓了缓颜色道。
            “身体是我自己的,我自然清楚。再者,其实这本来也便是我的事。”听出东方奕欲以身相易,慕容君笙瞬时便敛去了眸中的笑意,断然否决了他的提议。
            “那你对包拯他们又该如何交代?”东方奕望着烛火,道。
            “他们?”闻其言,仿佛有一丝极清浅的怅然自他眸中划过,却迅疾得没有留下半点痕迹。慕容君笙右手重拾起桌上的酒盏,微举起仰首饮了口,似漫不经心地淡淡道:“正好日前我才刚刚拒绝了大人收我为义子的心意,已经犯了众怒吧,加之有金牌遗落在他们那里,如今若是再出了这样的事情,想必也不会太让人诧异吧。让他们失望、愤怒,这也正是我所想。否则就此下去,我还担心会违背了自己本来的初衷。”
            “你当真这样想?”
            慕容点了点头,目中满是不容动摇的坚决。
            东方奕摇了摇头,叹息道:“我虽是不愿,但我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你的决定和你的计划。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大人这边,劳烦你再照料一段时日,相信也不会太久。另外,”慕容君笙沉吟道:“如果他们问起,恐怕还需要你帮忙暂且隐瞒。”
            “我自会配合你。另外,包拯和公孙策这边,你且放心。”东方奕无奈应道。
            “有劳了。”慕容君笙冲他抱拳拱手一笑。
            既是相知,又何须再多言。
            


            94楼2011-08-05 16:23
            回复
              窗外月华已弱,东方露出微白;室内光亮渐暗,残烛泪已凝。
              ======================完结的分割线======================
              不知何时,林间传来一声蝉鸣,打断了慕容君笙的回忆,将他拉回了现实中。
              “咳、咳。”胸腹间一阵窒闷的痛感,慕容君笙掩口低咳,有腥热的东西立时涌上喉头,他咽了下去,苦笑着叹了口气。眼下,还有太多的事情等待着自己去做,而自己所能做的便是与生命争分夺秒。看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知道一切是否来得及,至少,还当尽力而为吧。
              云翳的月影下,那个修长的身影似是仰首微微阖目,终是收回了心绪,举步而返。
              一日后。
              王府别院。傍晚时分。
              “慕容公子可在房中?”一个王府下人正站在慕容君笙门外轻叩。
              “何事?”他出言道,却不是自房中而出,竟是吓了吓人一跳。
              “可是惊到你了?”他和颜一笑,安抚道。
              “没有、没有。是小的没眼力,竟没看到公子你就在旁边,还只顾着等门开嘞。嘿嘿。”听了他的话,下人赶紧躬身道。
              “对了,你来寻我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哦,瞧小的这记性,险些忘了。”那下人拍了拍头,恭谨道:“是这样。包大人一行明日便要离去返回邓城了。王爷已命人备好了一桌家宴,打算为他们辞行。特遣小的前来通告您一声,请您到时过去。”
              “我就不过去了。”慕容并未多想,目望着远处的竹林,随意道:“劳烦你告诉王爷一声。在下这两日不慎感染了风寒,身体抱恙,因此不便过去,若是让王爷千金之躯或是客人沾染到了可就不好了。还请他见谅。”
              “哦,小的定然帮公子把话带到。公子既是身体不爽,可需要延请大夫?”下人闻言,问道。
              “那倒也不用了,些许小病,歇息歇息便好。”慕容摇头道,想了想又问道:“你方才说,他们是明日走是吧?”
              “是。王爷本欲多留贵客几日叙谈,奈何包大人说有事在身,另外也不便叨扰太久,故早早请辞了,明日一早便要离开。”下人应道,看了眼他,又问:“公子可是打算相送?明日小的可以来。。。。。。”
              “倒也不必了。我只是随口问问罢了。你去吧。”慕容君笙吩咐道。下人悄抬头望了眼他,见他一脸的平淡,眸中看不出任何神色。
              “是,那小的先去回复王爷了。”
              “嗯,你去吧。”
              下人躬身而退,余了他望尽那天边的落日残霞。
              “大人,咱们这就走吗?”清晨,艾虎道。
              “事情既已办完,不走更待何时?”包拯点点头。
              “艾虎,你可还有什么事?”公孙策见状,踱至她的身旁。
              “没、没有。”艾虎摇摇头,颇有些不甘地随着包拯一行出了襄阳王府,却在回去的途中一直再未吭声,后来竟在马车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公孙先生,你看如何?可有何异状?”包拯低声问道。
              “暂时倒没看出来。他的神色很是平常,看不出丝毫被胁迫的痕迹。再言,他那样的人,又有谁能够威胁得到?只不过。。。”说到这里,公孙策迟疑了一下。
              “不过什么?”
              “不过,学生发现他身藏药腥。”
              “药腥?”包拯轩眉一扬:“本府记得早先时候先生便曾经说过他身上带着药味。当时,说他因长期跟随在东方奕身边理药,自然身上会有。”
              “不,这一回的似乎又有所不同。”公孙策摇摇头:“比起那一次,这回的药味更为奇怪,我竟难以分辨出是什么药。”
              “说来也怪,先生说嗅到药味,本府却没有发现。”
              “那是因为,他的身上另有较为浓烈的香味,掩盖了药味,一般人自然不会发现。若非学生常年与药有接触,对其较一般人敏感些,大抵也不会发现吧。”公孙策沉吟道:“说来,这也是奇怪之处——何要用香气掩盖。另外,他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大好,那晚廊外我看到他悄悄地掩口低咳。”
              “他。。。。。。”
              “谁的身体不大好?”包拯正欲说话,艾虎不知何时醒了过来,闻言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问道。
              “正说你的身体不大好,看你这几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公孙策望了眼包拯,止了话头,回过头对艾虎应道。
              “谁说我身体不好。要说不好也是心情不好,到了那赵爵的地方,看他那幅模样,若是心里舒服才是奇怪呢。”艾虎皱眉道。
              “好了、好了,大家这不都已经离开了。”公孙策笑着劝道。
              车外道上马蹄声响,车内众人愁思满肠。
              (第十九回 完)
              


              95楼2011-08-05 16:23
              回复
                第二十一章 横枝斜影 一石二鸟
                襄阳王府。
                “什么?!是他?”闻下属来报,他扬眉问道:“这消息可确实?”
                “属下已经再三查探过,确定无疑。况且,他似乎也并无刻意遮掩躲藏之心。”来人点头应道。
                “想不到他竟一再坏我大事。”浓眉蹙起,目中浮起了几分凶狠的戾气,冷笑道:“哼。好啊,本王起先敬你,原本以为你置身事外倒也罢了。可如今既是你有为在先,那就休要怪本王不客气了。”
                “王爷,那么下一步您是打算。。。。。。?可需要属下去把他给。。。。。。?”夜幕下的黑衣影卫恭谨问道。
                “嗯,不用,”赵爵摇了摇头,沉吟道:“这件事本王另有安排,你只须继续盯紧那几个人。”
                “是,属下遵命。”
                “你去吧。”赵爵有些心不在焉地随手一挥。
                “属下告退。”
                邓城。包拯官邸。
                “大人,近来京中可有什么消息?”公孙策问道。
                包拯摇了摇头,在屋中踱了两步,道:“最近几日可有看到东方先生?”
                “东方奕?”公孙策略略一愣,应道:“并不常见。大人可是找他有事?”
                “没有。只是这两日没见到他,想他是否已经自行离去了。”
                “依学生看来,应该不会吧。不过,自那日慕容君笙入了襄阳王府,他更是难见踪迹了,纵是在这院中遇到,也是沉默寡言。”
                “他原本不问世事,却因为我们而一路来到这邓城,不想又失了徒弟。”包拯摇头一叹,心中一阵悔意,悔自己在那日眼见着展昭倒在刑台之上时便已决定不再牵扯带累他人,没想到还是。。。。。。
                “大人,事已至此,您也别太自责了。”公孙策观其面,知其心,却不知该用怎样的话来宽慰他。
                “公孙先生,”包拯闻言抬起头来,目光在他面上停驻半晌,而后换了话头,关切道:“最近看你面色愈来愈差,可是身体不适?”
                “大人多虑了,学生无事。可能是最近有些疲累了,休息两日便会好的。”公孙策笑着摇摇头。
                “当真无事?”包拯不放心地追问道,目光流转。
                “大人请放心,学生自己便略通岐黄。”公孙策肯定道。
                其所言,包拯便也点点头:“既是如此,公孙先生这便下去好生歇息吧。”
                出了房,掩上门,公孙策苦笑着叹了口气:自那日发现目力下降,便发现自己身体出了些状况,奈何却苦想无果,也没探出个究竟。也曾经向东方奕相询,他开出了几副少见的方子,药材看起来很是普通,搭配却很奇怪。自己服用了一段时间,却好似并无明显效果。本想着就此算了,谁知后来目力却又渐渐恢复。原本有些欣然,以为是行药后一切有所好转,谁知近几日却常常全身乏力,头晕目眩,昏沉间似有些片段在脑海中浮现,用力去想时,又头痛欲裂。身体有时如在烈火中煅烧,有时又似堕入了寒冰中直打寒颤。平日里虽是竭力掩饰,却还是慢慢叫大人看出了端倪。
                襄阳王府。
                “王爷。”厅上,慕容君笙面见赵爵。平日里他虽是呆在王府中,赵爵却并没有禁锢其自由,也并没有派人监视他,甚至与他见面的时候也不多。“这些日子在王府里呆得可还习惯?”赵爵笑问。“府中一切招呼得都很周到。”慕容君笙点点头:“有劳王爷费心。”“慕容公子你是我王府中的贵宾,自然是要受到该有的礼遇,不必多礼。”赵爵点头一笑,并扬手示意他坐下。
                “王爷今日邀约在下前来,当不只是为了叙谈吧?”慕容君笙瞩目于他,淡淡问道。
                “难道为了叙谈,本王就不能邀你前来吗?”闻言,赵爵笑问:“你既已是我府中幕宾,大家同在檐下,又何必如此见外。不过,你所言倒也不假,的确是有一件事要偏劳于你。”
                “王爷吩咐,在下定当遵从。但不知是何事?”
                “事情是这样的。”赵爵细细讲来。。。。。。。
                (此去略去XXX个字,下一章简要交待~嘻嘻~)
                “怎么样?”赵爵凝眸望着他道:“对于他的身份,本王也知道此事叫你去做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只不过,鉴于你们的关系,本王认为你是最恰当的人选。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他,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然,如果你实在是不愿,本王也不会强迫你去,自当另选他人。”
                


                97楼2011-08-11 15:17
                回复
                  嗯,我是HM,但是是观文的HM,不是写文的,哈哈


                  103楼2011-08-15 09:21
                  回复
                    是还没死。


                    104楼2011-08-15 09:21
                    回复

                      “没有。服了不少药,如今才略有些起色。”
                      “哦。对了,我前日在街上药铺门口碰到了王公子,匆忙之间他告诉我,他家老父也染了重疾。”
                      “啊?怎么会这样。”
                      “谁知道呢。唉。”
                      听到这里,青衣男子放下了手中的酒盏,从身上摸出了几锭银子放在桌上,起身离去了。
                      话说这青衣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到了邓城的慕容君笙。他是清晨到的邓城,没有去府衙见包拯,也没有去立刻去找东方奕,而是不慌不忙地在客栈中先歇上了一会儿,而后待得开市后,又到街上闲转了半日。以他如今的身份,在未思清想明以前,的确不便贸然前往。
                      经过一番打探,慕容君笙了解到,方才隔壁席上几人谈到的有的是这京西邓城当地甚有名望的乡绅,虽非官员,却与京城或是各地上层官员有着各种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关系,而有的则是已经告老还乡居于此地的官员,人虽已不在庙堂,但与朝中还是有着一些联系。而他们中接连几人都已染上了重病,有的失了常性,有的昏迷不醒,久治不愈之下,他们的家人只得在城中四处悬赏求医,在精通医理的高人救助下,终是有所好转。了解这些以后,直觉以及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慕容君笙,这些与他眼下所要办的事情必然有所联系。
                      二更时分。
                      一道黑色的人影闪过,纵跃间已入了邓城府衙。
                      黑衣人轻车熟路地穿过了府衙的前院,过了回廊,来到一众厢房前。他略一犹豫,足下微微一顿,终是忍不住在一间明灭着暖色烛火的房外停下了脚步。他洞穿了窗纸,朝里望去,只见一身着青衣布衫的老者正与身旁立着一个略嫌清瘦凤目含笑的蓝衣人轻声交谈着,老者时而虎目微阖,时而浓眉紧蹙。只一瞬,蒙着面巾的黑衣人便是眼眶微润,望向那二人的目光中亦多了几分贪恋。
                      正待他移步欲离时,也不知是二人谈到了什么,老者起身离座,朝墙上望去。黑衣人的目光顺着屋内两人的视线流转,不经意地瞥到了墙上悬着的一幅字画,再一次停下了脚步,而一时间目光竟是钉在了上面,那是一幅粗线条勾勒而成的水墨画,上面还题着四句诗。这画既非名家手笔,亦非上乘之作,却被屋子的主人用框细细装裱了起来,并端端正正地高悬在书房的墙壁上,足见主人对它的珍视。黑衣人透过窗上的小孔遥望着那画,只觉得那画上漫天的乌云与岸边崖上得青松生生夺去了自己的双目,灼痛了自己的腹心,不由地喉头微动,情难自禁,气血在胸臆间翻腾涌动。
                      眼看着低咳之声便要逸出双唇,黑衣人赶紧收回了视线,一边急急掩口,一边足下疾跃,几步离开了那闪着烛光的屋子,朝另一头的厢房而去。
                      (作者入:完了,写成这样,是不是有些夸张和矫情了啊~~~呃,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细节方面一边写一边幻想,就成了这样,搞得慕容童鞋成了个病美人,有为虐而虐之嫌啊。哎,大家见谅啊~~~)
                      到了那熟悉的屋子外,他伫足凝目看着灯下那人移动的身影,一时间竟是百感交集。想了想,他终没有入屋,而是手指轻弹,将一个纸团包着块碎石一同轻轻打入了屋内的桌案上。
                      而后,返身离开了府衙。
                      ----------------------
                      因为这一章有些长,有五千字,所以分上下两篇来更。
                      


                      106楼2011-08-15 09:44
                      回复
                        第二十三章 噩耗传讯 完命而归
                        “公孙先生、公孙先生,你怎么样?”早间,艾虎奉包拯之命去请公孙策,却发现他躺在榻上,浑身高热,豆大的汗珠沿着额头滚落下来。
                        “没、没事。”公孙策神智清明,却是止不住身体微微的颤抖。
                        “这、这可怎么办。我去叫大人。”艾虎说着,已经飞奔出门。
                        须臾,便闻廊上传来一串焦灼的脚步声。
                        “先生,”包拯向前探去,虽是焦虑却也还沉静。略一沉吟,对艾虎吩咐道:“去西厢将东方先生请来。”
                        “是。”艾虎应声匆匆而去。
                        “大人不必焦虑,学生并无大碍,歇息片刻就没事了。”公孙策安慰道。
                        “唉。”包拯皱着眉叹了口气。
                        “大人,东方先生他不在屋中。”艾虎回报道。
                        “不在房中?”包拯一愣:“这个时辰便已不在房中?院子里可曾找过?”
                        “都找过了,没有。”艾虎道。
                        “这可如何是好。”
                        “大人,要不去请个大夫来吧。”艾虎建议道。
                        “大人,学生自己可不就是?哪儿有另请大夫的道理。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料理。”公孙策急忙道,心中苦笑道,若是请了大夫前来,府中所有的人岂不很快便会得知自己中毒的消息,万万不可。
                        “这。。。。。。”包拯迟疑。
                        “大人、大人!”正在这时,王朝、马汉从外间急急而入,看到床榻上的公孙策一愣,道:“公孙先生这是怎么了?”
                        “公孙先生身体抱恙。”包拯皱了皱眉道:“尔等何事如此慌张?”
                        “大人,出事了,清晨有人在城外东边的竹林中发现一具男尸,报于府衙后,我等二人前去查探,结果发现、发现。。。。。。”说到这里,马汉却蓦地住了口,与王朝对望一眼,又迟疑地看了看包拯和公孙策。
                        “发现什么?”包拯问道,公孙策却是心头没来由地一跳。
                        “发现此人竟是东方奕。”王朝接口道。
                        “什么?!”艾虎忍不住脱口惊呼。
                        “什么?!”包拯亦是一惊。一旁的公孙策虽是未曾出声,却是一脸惊痛,原本白皙的面上更白了几分。
                        “可知是何人所为?”
                        “尚且不知。”二人摇头。
                        “尸体可运回府中?”
                        “是,已然运回。”马汉点点头。
                        “好,尔等随我一同前去。”包拯吩咐道,转而又对公孙先生道:“先生抱病,先且安歇。”
                        接着,便与马汉等人离去。
                        东方奕的遗体刚刚运回,正呈于堂中。尸身周围立着张龙、赵虎等人。
                        是他,熟悉的面庞,一袭布衫,满身清华。只是,因为阖着双目,看不到他那双闪动着平日里看到傲然不羁笑意的眼眸。包拯凝目其身,半晌,仰首一叹。
                        “如何?”包拯问道。
                        “回大人的话,是一剑毙命。”王朝指着前胸处的一个剑伤道:“一剑穿心。除此之外,身上再无其他伤口,也无中毒的迹象。”
                        “东方先生,这,事情怎么会这样,怎会有人要他的性命。”艾虎一直静静地跪立在东方奕身旁,似是不相信眼前躺着的就是与他们相交数月的东方奕。
                        “东方先生身为药圣,一直与世无争。”包拯慨然。
                        “大人,事情有古怪。”赵虎突然道。
                        “嗯的?”
                        “大人,东方先生总是面对强敌,纵是武功再不济,也该与其有所争斗。可您看,他的衣衫整齐,身上亦无挣扎损伤的痕迹。”
                        “所言不错。”包拯闻言上前几步,细细查看了番。
                        “咦,怎么会这样。”艾虎抬起头,疑惑地望向包拯。
                        “难道是歹人乘着东方先生不防之时下的手?”张龙猜道。
                        “不像。”包拯沉吟:“三更天,东方先生因何会独自一人来到这荒郊竹林?”
                        “难道是有熟识之人邀约东方先生,而后那人趁机点了东方先生的穴道再下毒手?”艾虎亦揣测道。
                        “所言不无道理,然到底情形如何尚未可知。”包拯点头:“与其凭空断念,不如看看有无其他线索可循。尔等随我一同到东方先生房中一探。”
                        “是。”于是,一干人等来到了东方奕房中。
                        包拯引人推门而入,房中陈设与平日里无异,却由于门窗的闭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味。
                        


                        110楼2011-08-21 10:20
                        回复
                          包拯目光一转,扫了眼房中各物,道:“床边帷幔高挽,且被褥折叠得整整齐齐,没有动过的痕迹。看来东方先生是昨晚一夜未眠。”
                          “一夜未眠?”赵虎问道:“却不知东方先生是何时出的门?”
                          “大约三更时分。”包拯应道。
                          “大人,您是如何得知?”众人疑惑。
                          “尔等且看那盘中的蜡烛。”包拯手指一点,沉声道:“根据那盘中蜡烛燃烧的长度来看,大体可推测他出门的时辰。”
                          “那么如果是东方先生入夜许久都没曾燃烛呢?”艾虎想了想,突然问。
                          “是啊,有这种可能啊。”张龙附和着点点头。
                          “照常理来讲,你所说的本也有道理。不过。。。”一个声音,道。
                          “哎,公孙先生,你怎么来了。”艾虎急忙迎了上去。
                          “先生身体抱恙就该卧床休息,怎地起来了?”包拯语带薄责,而目中却透着深深的关切。
                          “东方先生遭遇横祸,学生又怎可安睡在榻。再者,学生并无大碍,大人尽可放心。大家看看那是什么。”公孙策冲包拯点点头,又指了指那桌上的东西。
                          众人顺着包拯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以及尚未写完的一幅书法,细细看去是东方奕兴起而作的诗词文赋——
                          (作者入:从右自左,竖着看吧。本人随手写的,只是为了情节而已,并未斟酌词牌格律那些东西,大家将就着看看就好。)
                          天青向且薪卧人谁
                          地山心看草行间倚
                          为绿难林成高晴扁
                          鉴水把中眠下雨舟
                          情映志孤梦闻银惟
                          召红来鸿乐箫华系
                          召日展意歌笙舞君
                          “谁倚扁舟惟系君,人间晴雨银华舞。卧行高下闻萧笙,薪草成眠梦乐歌。且看林间孤鸿意,向心难把志来展。青山绿水映红日,天地为鉴情召召。”公孙策自艾虎手中接过纸,自己低声轻吟了一遍,思及逝去的朋友,不忍再看,低头喟然长叹道:“诗文尚在,人却已故。唉,天不假年啊。”
                          “是啊。”包拯点头,转言回归正题道:“据府中下人何二所言,昨日掌灯时分看到东方先生在其房中。根据方才看到的诗文来看,照常青来看,他有何理由不燃烛而于漆黑的暗夜中摸索着写成?”
                          众人闻言,点点头。
                          “因此,就此可大致推论出东方先生在屋中呆的时间。”包拯在屋中踱了几步,又道:“只是,东方先生何以深夜独自一人前往竹林?”
                          “想来是有人相邀。”公孙策来到近前,道。
                          “有人相邀,可是却并未见到相邀的字条留书。”艾虎道。
                          “是啊,或许是东方先生随身带走了吧。”王朝道。
                          “不,”公孙策转了圈,瘦指一扬,道:“在那儿。”
                          众人走近几步,只见盛放蜡烛的银盘中除了有红色的烛泪,还有一些黑灰色的粉末,显是什么东西燃烧后的灰烬。
                          “这。。。。。。”众人无语。
                          “这便是那人的留书。”公孙策道。
                          “东方先生竟然烧了那人的留书字条。”艾虎惊道:“东方先生他为何要烧掉这纸条呢?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出去了?”
                          “不,确切的说,他知道自己十之八九将一去无回,且不想让人知道是谁邀他前去。”久未开口的包拯道。
                          “为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邀他前去的是故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人。”公孙策道,抬头朝包拯看去,看到包拯也正凝眸于他,二人神色皆是了然——是他。
                          “难道是他?!他,他可是东方先生的。。。”艾虎说不下去,似是不相信地瞪着公孙策,目中渐渐浮起悲愤之色。
                          而包拯与公孙策只是望着她,点点头。
                          “我不信!我不信!”艾虎一时间情难自禁,叫喊着冲出了门去。
                          “尔等跟去看看。”包拯赶紧吩咐道,张龙等人随之而去。
                          屋内独剩了包拯与公孙策。
                          “大人,是学生连累了东方奕。要不是为了学生,他也不用出手。是学生害了他。”公孙策沉默片刻,歉然愧疚道。
                          “不,这事其实要怪的人是本府。”包拯摇头一叹,缓缓道:“当初若非本府之故,东方先生不会与我等一起来到这邓城,不会失去了徒弟;说到底,若非为了本府,他也就不用对公孙先生以身相易,且殒命于自己徒弟的手上。本府、本府常言以还世间公理为己任,却有多少人因本府而受到牵累。。。唉。。”
                          


                          111楼2011-08-21 10:20
                          回复
                            “大人。。。。。。”公孙策闻言欲劝,却不知从何开口。
                            一日后,襄阳王府。
                            “王爷。”慕容君笙对赵爵拱手致礼。
                            赵爵细细凝目于眼前的人,只见他依旧青衫一袭,不惹风尘;依旧温文清雅,一派高华,然轩眉间却淡染着萧索,明眸中亦隐现着深刻的倦意。
                            “慕容公子回来了。此行可还顺利?”赵爵直接问道。
                            “在下幸不辱命,已完成王爷所交托的任务。”慕容君笙点点头,恭谨答道。
                            “好、好。”赵爵抚掌而笑:“本王知道,你定不会让本王失望的。”
                            “承王爷看得起在下。”慕容君笙应道,恭谨的语气有着疏离的漠然。
                            “你此次一行想必也辛苦了。先下去好好休息。”赵爵上前两步,拍了拍慕容君笙的肩头,关怀道。
                            慕容点点头,拱拱手,转身离去。
                            “吕小姐。”正要出门的慕容君笙看到了进门的吕祺澈,淡笑着问候道。
                            “慕容公子,你回来了。”看到慕容,吕祺澈略一愣,仿佛没料到他会这么迅速归来。接着,目光在他面上微一凝定,似是想从他眸中看出些什么。
                            终究,二人不过只这一句话,便擦肩而过了。
                            “义父。”目送慕容君笙离去的背景,片刻,吕祺澈转过头来,走向赵爵:“他回来了。那件事情。。。。。。?”
                            “他说办完了。”赵爵亦望着慕容离去的方向。
                            “是吗。”吕祺澈似问非问地淡淡应道,又低声自语道:“没想到,他当真下得了手。”
                            “怎么?觉得自己看错了他?”听着吕祺澈的话,赵爵收回目光,挑眉玩味地一笑。
                            “难道义父原本早就这么笃定他一定能行?”吕祺澈问道。
                            “对于本王来说,这世上许多事情早就无所谓对错之分,而只有成败之别。”赵爵立于窗前,背负双手,傲然道。
                            “是吗?”吕祺澈抬起头,定定地注视着赵爵:“慕容此行达成了义父所愿,然其行径却悖逆礼法,为世人所不齿,那么在义父眼中,这,是失败还是成功?倘若连这种背师弃祖的行为都算得上是值得称道的成功之举,那么还有什么当真值得信赖?”
                            “人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衡量的无非是这世间的礼法道德与是非对错。若说慕容此举,对他自己而言,许是违背原则良心,抛弃情义恩德。但于本王而言,却的确是忠心不二的表现,自然算是成功。至于此前如何选择,这是他要面对的考验,而非本王的问题。成大事者须不拘小节,个人的小义小德在全局面前,自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正如自古帝王之家便是倾轧无数,前朝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除掉了自己的手足至亲。他平息了混乱纷争,但你难道能说他的所为就是仁义之举?而你又能明断其行止究竟是对还是错?”
                            一番话说得吕祺澈颇有些愕然地圆瞪双目,一时间竟不能驳,颦眉低头而思。
                            (第二十三章 完)
                            


                            112楼2011-08-21 10:20
                            回复

                              第二十五章 庭宴斗技 祸兮福兮(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至赵爵的寿辰。在操办的期间,赵显一次也没有找过慕容君笙,慕容对其心思十分清楚,便也乐得自在。而自那一日在湖心亭与吕祺澈有过一番交谈后,他们也再未单独相处过。
                              虽说参与的人并不算很多,不过是些平日里交好的一些朋友,但加起来数目倒也不少。而这次的庆贺寿辰的并未安排在正厅中,反而选在了后(百度)庭的院落中。比起正式的宴会少了些庄严却也因此而多了不少随性自在的感觉。
                              


                              115楼2011-10-05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