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阳漫吧 关注:382贴子:26,408
  • 21回复贴,共1

精神分裂症与理性之光----笛卡尔的身世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信吗?最具理性的笛卡尔的理性灵感来源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非理性的梦境?


1楼2011-06-11 22:07回复
    楼主在故弄玄虚?


    2楼2011-06-11 22:16
    回复
      楼上,我并非故弄玄虚,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知觉,情感严重分离出现的思维障碍,患者是不能把知情意作为一个整合体进行加工的,其情感可能与知觉分离,知觉可能与现实分离。
      我对于哲学只是略知一二,但是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在我读大学接触到时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他能够把自己比喻为他自己理性的思想,显然他的知觉与现实是分离的,因为思想与肉体之间的通常联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毫无疑问地真实的,笛卡儿关于精神肉体之间的绝对分裂说式的思维来自何处?除非他是或者具有精神分裂症病人个性思维才有可能,因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选择了与外部现实世界隔绝的生活,这种思想与肉体的平常联系对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来说,很少是时间上的巧合,因此容易怀疑自己意识的真实性。不由得对于他的生平有了心理学上的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他这种思想来源与他的童年家庭环境及性格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彻底的怀疑一切的思想?直到今天怀疑一切的思想甚至成了科学品德,因为怀疑一切直到它被科学证明,这已经成了科学界的时尚了。这在事实上导致了人们抛弃了可以作为觉悟方式的感知觉求知方法(宗教类真理)。
      精神分裂症病人倾向于把对世界中社会关系和物质客体的体验当成是虚的。他们与别人关系疏远,不易动感情,不喜欢参与社会事务,没有感到对于任何人任何事的依恋需要,显得对其同辈冷酷无情。所以他们经常主动疏远社会,性格内向,还常常伴有狂躁抑郁类的心境失调,喜欢独居,生活在充满想象的个人世界,他以自己理解的做事,对人类生活中的平常事件没有任何情感,是流浪人和隐士。
      笛卡儿在童年时期究竟被剥夺了什么?


      3楼2011-06-12 20:03
      回复
        &失去母亲和离开家:
        笛卡儿出生后的次年母亲就因为分娩难产而死。他的父亲不久之后再婚,他是在一大帮吵吵闹闹的姑姨奶奶们的世界里长大的,父亲每年只能见到他几个月。他继承了母亲心脏虚弱和不停的咳嗽的柔弱体质,虽然父亲为他的天资聪颖高兴,但是更为他柔弱的体质及孤僻的性格而恼怒。因此8岁时就将他送到了皇家耶稣学院,在那里呆到了16岁。由于健康问题,在学院他受到了特殊照顾,他拥有自己的房间,在那里养成了一生都保持的习惯:数小时躺在床上进行沉思。当时他的同学取笑他是“瞌睡虫”。
        孩子在出生不到一年就离开母亲是最糟糕的事情了。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大创伤。母亲对于孩子而言,是温暖而充满关爱的母亲的持续存在,她能够给予孩子一个无价之宝,那就是基本信任!既可以信任和依赖母亲、世界和生活的那种安全感。母亲是孩子的安全基石,孩子在此基础上开拓环境,不断跑回母亲那里寻求安慰。就好像孩子每一次的探险都把母亲带在自己的身边,通过母亲与世界交往,用跟母亲联系起来的已经增长的情感对环境进行投资。孩子就像喜欢母亲一样喜爱这个世界,整个童年母亲都为我们而存在。
        不幸的是,笛卡儿被剥夺了这些东西,8岁时被父亲送离家庭寄宿学校,又使得他更加逃避进“沉思”和陶醉于思想的个人世界里。因为当孩子和安全的家分离,那么压抑自己那脆弱的情感是必要的,这是产生坚强不屈---不暴露情感,有礼貌但冷漠的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使得他缺乏理解人们的能力,而且明显的超然于所有物质世界甚至他的肉体之外。他在后来成人之后躲避与亲人的亲密关系,没有参加兄弟姐妹的婚礼,父亲和妹妹死亡时他也仅仅是表示遗憾。


        4楼2011-06-12 21:00
        回复
          有趣,请楼主继续。


          5楼2011-06-15 02:20
          回复
            与2楼同感。


            6楼2011-06-15 22:24
            回复
              这可不是哲学态度,你们看完了再说是不是故弄玄虚不好吗?
              &学院生活--母亲的替代品
              8年的学院生活,对于笛卡儿来说,这些类似家庭的机构消除了他的顾虑,那种处处防范更自由的,更具有威胁性的正常家庭和社会生活关系,他那被剥夺了的母爱被学院替代了,也消弱了他今后体验情感特别是爱的能力,及为生活献身的能力,他情感上的孤立,深深地怀疑态度及智力的过度抽象,使得他不光缺乏理解人们或者动物的能力,而且明显的超然于所有物质世界甚至他的肉体之外,他安然于教堂亲爱的拥抱中。这也使得他后来能够完全把他的肉体与心灵区分开来,对于他来说,把自己比喻为是他自己的理性思想就有了可能。
              &流浪和隐居生活---沉思的圣所
              由于没有感到对任何人任何事有依恋,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欧洲不停游荡了10年,即使后来为了写作不得不定居的20年,他的住所至少变动了18次。在这些游牧生活的动机后面,我们看到他的目的好像只是尽可能使得自己的住所隐秘。他的住所总是被划分为两个,外面是接待室,里面是他称为圣所的解剖动物的实验室,他说在解剖动物时不需要注意它们的惨叫,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没有感觉,它们的尖叫和上油的草车吱吱的叫声没有区别。精神病人人格上的那种冷酷无情在他这里体现无异。精神病人习惯虐待狂的性幻想和对于动物的巨大虐待动机。我们甚至可以说,就笛卡儿,他的全部哲学成就就是其精神分裂品格的丰富而睿智的表达。
              &与外部现实世界隔绝--主观认识的哲学升华
              精神病人怀疑自己意识的真实性,他们看问题总是采取很深的主观主义观点,笛卡儿把这种主观升华为哲学教义,既著名的怀疑方法:人不仅应该怀疑一切,而且应该系统地对它进行怀疑。他在《方法论》中说,“我是一个其整个实质或者本质是思考的生物,我不需要任何地方,不需要任何物质东西”,他使得基督教规则已经确定的思想与肉体的联系走向终结。不过,他也承认肉体与思想有时候会交织在一起,他想象这是一种他个人与恶魔之间的那种联系方法。他从极具主观性的,个人主义立场来看现实,方法是,使得读者怀疑一切,然后一般步步通过逻辑论证使读者信服。他说“不管恶魔的欺骗有多大,只要我想自己是某种东西,恶魔就永远不会使得我变乌有”他得出结论“我是,我就是”“我思故我在”。在一切怀疑之外唯一存在的东西就是“我”,这其实最终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处境,它意味着,他自己的思想过程比物质和他的思想更肯定,他的思想比其他任何人的思想更肯定。一个人会这样豪不担心自相矛盾的如此说,这既是高度精神病人的一种极端疯狂的膨胀。
              &梦与理性
              


              7楼2011-06-17 19:31
              回复
                说笛卡儿有精神分裂症嫌疑,可能让冷吧的哲学达人们不爽了吧?后面关于梦境分析我就省了。笛卡儿要是当时知道一点点禅宗知识,西方的现代哲学估计得是另外一番情景。他把思虑心真可谓发展到了极致,使得世界成了今天这个进步和灾难并举的样子,他利用逻辑和数学的语言编织的思想体系具有的普遍有效性,使得理性和非理性思维的裂痕进一步加大,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越发的不可收拾。他把西方人或者说整个人类集体的推向了精神分裂的方向。
                笛卡儿,这个现代哲学之父,用理性反抗了神学,又被理性压迫了人性。使得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成了神经官能症患者。


                8楼2011-06-23 12:34
                收起回复
                  如此精彩的论述在这个吧里竟然没什么人赏识
                  他把西方人或者说整个人类集体的推向了精神分裂的方向。
                  笛卡儿,这个现代哲学之父,用理性反抗了神学,又被理性压迫了人性。使得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成了神经官能症患者。
                  ---------------------------------
                  精彩


                  IP属地:湖北10楼2012-11-15 19: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