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9,456贴子:6,767,430

有谁看过西游记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我在天涯已经发了一段时间,还在续写中。
刚刚发现这里居然有个‘西游记吧’,贴过来万望高人点拨,提高见识。
----------------------------------------------------------------------------------------------------------------------------------------
     有谁看过西游记吗?
    我指的是原著,不是白痴版的电视剧,不是幼儿看的动画片。最近翻了翻,大跌眼镜,原来不是以前以为的那么回事。西游记内涵之深刻,远胜各种社会行为规则教科书。深深被国学折服,感叹之余,闲聊一二 ,万望高人点拨,提高见识。
     不知从何谈起,先说说孙悟空吧。初看悟空是个没爹美娘的野孩子,苦娃中的苦娃,草根下的草根。
     看着看着,发觉不对啊,悟空行为整个一纨绔子弟,胆大妄为,全然一副高干家庭顽主的派头,对天上地下的神仙领导门也直接呼来唤去。更奇怪众神仙对他的态度,那个毕恭毕敬,读者都会飘飘然。神仙们真是怕悟空的绝世武功吗,后来西天路上发现悟空其实打架一般般的,一身了得的本事原来不过如此而已。众神畏惧谦卑的其实是另外的东西......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儿子会打洞。“血统决定命运,出生决定地位”。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西游记里千奇百怪、神仙帝王、万般生灵莫不如此。悟空当然也不例外!
西游记第一回标题点明悟空“灵根育、大道生”,开篇就强调孙悟空出生高贵、非比寻常。就象所有大人物降世一样,悟空来到这个世界时也是天显金光,并且惊动了另一个大人物――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这位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就是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居然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这个傲来小国的小猴子,而且关心的程度、态度都奇怪得很。
开始,悟空大闹地府,破坏地府公文,胆敢让候类都永留人间不按规定轮回。地府主管人的调动升迁,类似现在的人力资源部、组织人事部。诸位,未经上级组织批准,擅自调整人事安排,这是历朝历代官府都不能容忍的典型的干政乱政的重罪啊。
     然后,孙悟空豪夺龙宫。风水上,雨对应财,龙王降雨其实就是财政拨款,换言之龙宫实际就是天庭的财政部。西游记里有海龙王、河龙王、潭龙王、井龙王等等,就像现在的财政部长、省财政厅长、市财政局长、乡财政所长等等,各有级别。其中四海龙王显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但孙悟空一个小混混向几位财政部长勒索,部长多么大的官啊,龙王们居然居然害怕得连镇家之宝也忍痛割爱。东海龙王敖广献【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北海龙王敖顺献【一双藕丝步云履】,西海龙王敖闰献【一副锁子黄金甲】,南海龙王敖钦献【一顶凤翅紫金冠】。
     四海龙王可都是财政一品大员,居然对个小猴子屁颠屁地,怕什么呢???



1楼2011-06-10 16:57回复
        接下来的事更值得玩味了。龙宫、地府向天庭举报悟空罪行。后面知道去举报其实是走走过场,龙宫、地府对悟空始终毕恭毕敬。后来悟空明白说了:【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龙王们更是常被悟空呼来唤去,象吆喝家奴一样,【行者当头喝道:“敖广,那里去?” 】、【行者道:“你和八戒过来,就在他这堂下随着我做个羽翼 ,等老孙唤龙来行雨。”八戒、沙僧谨依使令。三个人都在堂下。郡侯焚香礼拜。三藏坐着念经。行者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即时见正东上,一朵乌云,渐渐落至堂前,乃是东海老龙王敖广。那敖广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向前,对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唤小龙来,那方使用?” 】、【急纵身跳在空中,念声“甗”字咒语,把那北海龙王唤来:“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髹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行者道:“趁早收了,免打!”那龙王化一阵旋风,到油锅边,将冷龙捉下海去不题。】、【好行者,在空中捻着诀,念一声“络蓝净法界,乾元亨利 贞”的咒语,拘唤得北海龙王早至。只见那云端里一朵乌云, 应声高叫道:“北海小龙敖顺叩头。” 】。更有甚者,悟空叫龙王下雨,龙王就下,要龙王不下时,龙王哪怕有圣旨也不下。【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行者道:“既如此,且都住了,同候老孙行事。”果然雷也不鸣,电也不灼。 那道士愈加着忙,又添香、烧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又有四海龙王,一齐拥至。行者当头喝道:“敖广,那里去?”那敖广、敖顺、敖钦、敖闰上前施礼。行者又将前项事说了一遍,道:“向日有劳,未曾成功;今日之事,望为助力。”龙王道:“遵命,遵命!”行者又谢了敖顺道:“前日亏令郎缚怪,搭救师父。”龙王道:“那厮还锁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请大圣发落。”行者道:“凭你怎么处治了罢,如今且助我一功。那道士四声令牌已毕,却轮到老孙下去干事了。但我不会发符烧檄,打甚令牌,你列位却要助我行行。”邓天君道:“大圣吩咐,谁敢不从!但只是得一个号令,方敢依令而行;不然,雷雨乱了,显得大圣无款也。”行者道:“我将棍子为号罢。”那雷公大惊道:“爷爷呀!我们怎吃得这棍子?”行者道:“不是打你们,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后面知道有个泾河龙王因为没有按圣旨降雨,是被砍了头的。那么四海龙王们为什么敢违抗圣旨,甘心听悟空调遣呢?这个后面再详解。起码我们可以明白,悟空是个大人物了。
        说到这里,各位多少看出孙悟空不可能是石头迸出的野孩子了吧。也隐约可以感到悟空父辈绝对是顶天的大人物,地位极其显赫。不但李天王和众多天将不敢伤其身,甚至连玉帝也似乎结交讨好。很多读者注意到这个奇怪现象,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的齐天大圣,西天路上居然连普通小妖小怪也斗不过。究其根本,并不是孙悟空的武功让神仙们忌惮,而是悟空身份让神仙们忌惮。众神得“按规矩办事”,而妖怪“无法无天”。【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
    


    3楼2011-06-10 17:10
    回复
          再说玉帝接到龙宫、地府举报,读者一看即知悟空犯下滔天大罪了。不过奇怪,玉帝非但不责罚孙悟空,还大度地招募其成为天庭正式编内干部。诸位想想,一个普通野猴子从妖成为仙,由平头百姓变成官府老爷,谈何容易,西游记里多少普通妖精修炼万年也成不了仙啊!不通过科举,当官只有一种可能,爹老子是王侯公爵的。
           再者,玉帝有那么仁慈和善吗?对比一下玉帝对待沙僧的手段:【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沙僧仅仅打破一个玻璃瓶就被打下凡,还要受飞剑穿心的没完没了的惩罚。悟空罪不可赦,玉帝却不罚反抚,为什么玉帝独独就对孙悟空那么好啊?
           再后来,悟空嫌官小,大逆不道号称“齐天大圣”,各位,这是明目张胆对玉皇大帝的大不敬啊!玉帝还是忍气吞声,竟然给了他齐天大圣的名号。【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玉帝对悟空可谓百般忍让,精心呵护,待遇之高,让我等读者瞠目结舌。
           还有,玉帝很快又让孙悟空管理王母自栽培的皇家果园。如果唤作你,你会因为什么原因让一个小混混来家里保管金银珠宝?只有一种可能,这个孩子父母有钱赔得起。
          关于悟空进蟠桃园前前后后的故事,蹊跷太多,以后细侃,其实是个天大阴谋。
          还是回到前面谈论悟空身世,我们都知道蟠桃系王母心肝宝贝,“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是人都得哗哗流口水,王公贵族能尝个仙桃也是倍大的面子,赔得起这种宫廷秘藏的人不可能太多(而且赔的代价还不小,后面再分析玉帝放这个贷还真划算,悟空其实也真还了玉帝这个天大人情债。)。
          模模糊糊直觉,悟空身世应在普通贵族之上。
      


      7楼2011-06-10 17:33
      回复
        楼主,这你原创么?不是的话请加个转字
        -----------------------------------------------
        当然是本人原创,是不是需要加【原创】二字呢?
        唉!这世界,假作真时真亦假!


        11楼2011-06-10 19:06
        回复
              再看看玉帝一脉,玉皇大帝对悟空可谓宠爱有加(至少表面上),悟空会不会是玉帝的子嗣或至亲呢?天庭神仙称呼时悟空都叫“大圣”,却叫二郎神“小圣”,众所周知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后来战九头虫,悟空巧遇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六兄弟中有个叫康姚郭,【康姚郭直道:“大哥莫忙,那厮家眷在此,料无处去。孙二哥也是贵客,猪刚鬣又归了正果,我们营内,有随带的酒肴,教小的们取火,就此铺设。一则与二位贺喜,二来也当叙情。】听听,六兄弟称二郎神大哥、孙悟空二哥,却叫八戒叫猪刚鬣。他们如此尊称悟空,是不是二郎君和悟空是亲戚关系啊?
              细细分析之下,悟空也不会是玉帝一脉。
              原因一,天庭捉悟空时有两个情节值得玩味,一是观音出场帮天庭出主意抓悟空,看来看去,抓不抓悟空这不管观音什么事啊,悟空得罪的是玉帝和老君,和观音何干?另一点是佛家头头如来出场,按理以太上老君的本事,拿捏个把悟空小妖岂不是手到擒来,玉帝要真想抓这个毛孩其实也易如反掌的,何须劳师动众,依靠西方的外人动手呢?其实,只有唯一的可能,因为,“谁家的孩子谁管教”。
          谁家的孩子谁管教这是西游记里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血统决定地位’算着西游记规则第一条,那么‘谁的队伍谁来管’可算作西游记规则第二条。西游舞台神仙们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违反过这个规则,这点后面详谈。
              原因二,还是回头看看如来收服悟空一节,悟空见如来,【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悟空话里明明白白,皇帝轮流,今年玉帝家,明年我家,‘我家’和玉帝家当然不是一家啦!
          


          13楼2011-06-10 19:17
          回复
                再来看看佛家与悟空的亲密关系吧。第二回题目是“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是说悟空终于悟彻菩提真妙理。我们知道,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二者渊源不言自明啦。还有两个字“归本”,也不用多说了吧。另,有文献证明,须菩提是释迦牟尼即如来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关系深着了。
                再有,一见面,须菩提祖师就告诉悟空,你是一个“猢狲”,念来念去就是“佛孙”啊。进一步分析,悟空两次进天庭,都是太白金星的建议。那么太白金星何许人也,原来是西方太白金星,和菩提一样也是西方的啊。 同样关心悟空的还有观音菩萨,他推荐的二郎神武艺尚不能伤及悟空,其实是在保护悟空!(这个后面细聊)。西天路上,观音和太白金星时不时出场援救,精心呵护。最后,如来擒悟空,也意味深长。儿子蹦得再高,也蹦不出老子的手掌心。
                悟空纵然罪孽深重,多少人想千刀万剐,【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如来将悟空暂时禁锢,名为惩罚,实是保护!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管叫他立地成佛。
                这才有了西天取经的计划,请记住,【打破顽空须悟空】【五行山下定心猿】,这是西游记一切一切的源头!!!
            


            14楼2011-06-10 19:22
            回复
                  顺便聊聊孙悟空名字来历,【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
                  后来发现,孙悟空的‘孙’字是有含义的。原来唐僧是如来第二弟子,是为‘佛子’,悟空以唐僧为师,自是‘孙’辈,是为‘佛孙’。而且,孙悟空的‘悟’字也有规定的,看唐僧收悟空章节【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 】   大伙明白了吗?孙悟空的宗派字辈‘悟’字先定的,唐僧这个师傅是后定的!换句话说,先有定悟空取经的计划,五百年后才有派唐僧下凡做师傅的故事,然后才是悟字辈的师弟们出现。与其说是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如说是唐僧监督悟空去西天取经,而八戒、沙僧恰似赔太子读书。
                  这里提提西天取经目的,原著写得很明白取经本身只是个幌子,是走过场,是形式而已。看后来,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如来只给其白字而已,然后就算补给也不过三分取其一的残本,而且唐僧回到东土最后连宣讲经书的时间都省去了,直接就回西天交了差。有兴趣大家看看最后一回即明白。
                  西天取经实质我以为是一箭三雕的,一是历练太子、封官赏爵,二是扬佛抑道、扩大势力,三是整顿吏制、巩固皇权。里面太多道道,后面慢慢详谈。
              


              15楼2011-06-10 19:23
              回复
                二、套中套
                    西天取经过程计划周密,滴水不漏。下面,先从比较一目了然的部分,即圈杀龙王、恐吓太宗、引出唐僧聊起。
                    “梦斩龙王、恐吓太宗、引出唐僧”的故事比较经典,局中有局,套内有套,一个圈套接一个圈套,环环相扣。
                    下面,请欣赏《西游记》九回到十二回,瞧瞧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西游逻辑,悟悟国学的深度。
                    就象所有惊心动魄的大片一样,大骗局的出场总是波澜不惊的。是从两个草民漫不经心的瞎扯开始,一个打渔的,一个是砍柴的。作者生怕各位读者不晓得他们在搞阴谋诡计,有意打个伏笔,点拨我们这两人是‘不登科的进士’(自古以来秀才就是各种阴谋诡计的源泉)。他们先卖弄学问、故弄玄虚一般,忽悠听众视线。吃饱撑了讲废话,然后才到正题,【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说的是有个卖卦的专门跟泾河这家人过不去,故意把人家金库钥匙透露给盗贼。
                    不巧(其实当然是故意的)让泾河家里人听到了,赶忙报给家长,家长叫泾河龙王。【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龙王问:“有甚祸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 】
                    这还了得!被个鸟人在头上拉屎拉尿,是个人都受不了,何况龙王。龙王火冒三丈,龟儿子,敢在龙头上动土,提刀就冲。【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
                


                16楼2011-06-10 19:24
                回复
                      幸亏属下们都还没糊涂,哪有当领导大张旗鼓杀人的?于是都劝龙王,先踩点,再动手。【龙王依奏,遂弃宝剑,也不兴云雨,出岸上,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白衣秀士】。
                      一会,找到这个大冤家,什么啊,不过是个卖狗皮膏药的算命先生。【龙王入门来,与先生相见。礼毕,请龙上坐,童子献茶。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这时龙王已经控制了情绪,估摸先给卖狗皮膏药的下个套,要算天气预报。【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呵呵,下雨归就我老龙管,老子整死你。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嘻嘻!龙王心里乐开了花,这匹夫真容易上钩啊。这个臭卖嘴皮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张口就胡扯,还什么几尺几寸,精确到零点几个点。(记住,凡高手出招,一开始总是打消你顾虑,诱你轻敌)。
                      哈哈哈,龙王忍不住笑了。【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
                      龙王哼着小曲,轻飘飘、美滋滋,得胜回朝。【大小水神接着,问曰:“大王访那卖卦的如何?”龙王道:“有,有,有!但是一个掉嘴口讨春的先生。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什么时辰,什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果如他言,送他谢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门面,赶他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虾兵海将也都乐呵呵、飘飘然。【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 】。
                  


                  17楼2011-06-10 20:07
                  回复
                       这么多散脑壳啊!可怜啊,可悲啊!一群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废物。干嘛就不多想想呢?勤于思考没坏处的,他一个卖卖狗皮膏药的,为啥子敢跟龙王作对呢??
                       【正欢笑谈此事未毕,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一身冷汗,从头凉到脚,发现不对劲,大事不妙,龙王直接就晕了。【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彻地,却不输与他呵!” 】。
                       哪曾想下面的散脑壳废物点心又出馊主意。【鲥军师奏曰:“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扌卒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 】。干嘛就不多想想呢?勤于思考没坏处的,他一个卖卖狗皮膏药的,为啥子敢跟龙王作对,为啥子能预知天机呢???
                       看龙王如何一步步入套,步入深渊。【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前面说过,龙王降雨即财政拨款。一般情况下,按红头文件规定办理,不一定得那么死板,晚点发、克扣点,也是常有合理的。
                       办完公事,头脑发热,按耐不住,龙王直接莽匆匆找算命先生茬子去了。【雨后发放众将班师。他又按落云头,还变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门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扌卒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动。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骂道:“这妄言祸福的妖人,擅惑众心的泼汉!你卦又不灵,言又狂谬!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还危然高坐,趁早去,饶你死罪!” 】。大难临头,未丝毫警觉。
                    人   家正等着呢,【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 】。换平时,拨款扣一点拖一下,是规矩惯例。但是,上面真要较真,那就是重罪,罪不可赎!
                    


                    18楼2011-06-10 20:09
                    回复
                      【唐王召徐世绩上殿道:“朕夜间得一怪梦,梦见一人迎面拜谒,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绩对曰:“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 】。咋一听还是蛮个合理的。但那是人间之术,何应天之谴。
                      于是李世民就叫来魏征下棋。【至此,却命卷帘散朝,独留魏征,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弈。】。
                      下着下着,做臣子的居然睡着了,太宗也不以为然。【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
                      接着,天谴到了。【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龙头,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是臣才一梦斩的。” 】。
                      然后,祸事来了【当夜二更时分,只听得宫门外有号泣之声,太宗愈加惊恐。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
                      这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到了前台,摆个POSE,和老龙留个合影,借机面授机宜,闪了。这边,【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
                      


                      22楼2011-06-10 21:45
                      回复
                            太宗尝到了苦果,但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却说太宗苏醒回来,只叫“有鬼,有鬼!”慌得那三宫皇后,六院嫔妃,与近侍太监,战兢兢一夜无眠。不觉五更三点,那满朝文武多官,都在朝门外候朝。等到天明,犹不见临朝,唬得一个个惊惧踌躇。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不觉倏五七日,众官忧惶】。
                            然后,秦叔宝、尉迟恭出场,一炮而红,成就了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superstar,一千年后他们的粉丝还遍布大江南北,家家门上都满挂他两的大头贴。但即使门神的画帖也仍解不了天谴,对太宗无济于事。李世民日子快到头了,【只是身体渐重。一日,太后又传旨,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
                            魏征于是把恐吓太宗的接力棒传给崔判官,【旁闪魏征,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吧太宗道:“崔吧是谁?”征云:“崔吧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
                            以唐太宗的千古圣君的成就,本不可能有下地狱的经历。他的地位修为应该和汉武帝相当,也就是烟霞第一神仙眷东华大帝君身份差不多,是天堂享福的主。没有靠谱的理由,以李世民的身份,阎王哪敢取其去地狱。于是才有上文大费周折,再搭上一颗血淋淋龙头,使框得李世民来地狱的。


                        23楼2011-06-10 22:00
                        回复
                              三曹对案彻头彻尾是幌子,根本就没人试图为龙王伸冤的。那么,究竟图个啥子,上面引路铺路半天,搭一颗血淋淋龙头,要使李世民下地狱呢?其实说白了目的就一个,恐吓! 恐吓威胁让太宗屈服。上面只是序言,下面才是正文,看判官如何大展才华,使出独门绝技――恐吓之术。
                              世人难过鬼门关,纵是英雄也枉然。【太宗举目而看,不是旧路,问判官曰:“此路差矣?”判官道:“不差。阴司里是这般,有去路,无来路。如今送陛下自转轮藏出身,一则请陛下游观地府,一则教陛下转托超生。”】。
                              各位天南地北的朋友,欢迎到地狱来旅游,地狱旅游玩的是心跳。莫非你不拍,不怕你不怕。【形多凸凹,势更崎岖。峻如蜀岭,高似庐岩。非阳世之名山,实阴司之险地。荆棘丛丛藏鬼怪,石崖磷磷隐邪魔。耳畔不闻兽鸟噪,眼前惟见鬼妖行。阴风飒飒,黑雾漫漫。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一望高低无景色,相看左右尽猖亡。那里山也有,峰也有,岭也有,洞也有,涧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岸前皆魍魉,岭下尽神魔。洞中收野鬼,涧底隐邪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半掩半藏,饿鬼穷魂时对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传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趱公文。急脚子旋风滚滚,勾司人黑雾纷纷。】。
                              【过了阴山。前进,又历了许多衙门,一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太宗又道:“此是何处?”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那种极度心跳的感觉,撕肺心裂。愈跳越跳,逃也逃不掉。一心惶惶,两腿颤颤,惊惨!【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
                          


                          26楼2011-06-10 22:09
                          回复
                                【太宗听说,心中惊惨。进前又走不多时,见一伙鬼卒,各执幢幡,路旁跪下道:“桥梁使者来接。”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着太宗,从金桥而过。太宗又见那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几个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厢又有一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太宗问道:“那座桥是何名色?”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桥。】。判官导游很敬业,不断渲染配合恐怖气。别在意,咱玩得就是心跳,唯怕你不够怕,伤口撒盐、火中浇油,一步接一步,步步紧逼,【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
                                游客开始尖叫,唇紫面白,屁滚尿流。玩不下去了,缴枪,举手,投降。【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
                                终于,唐王胆破,崔先生倒出正题,【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
                            


                            28楼2011-06-10 22:10
                            回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反对的声音总是有益的,欢迎拍砖。


                              30楼2011-06-10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