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中吧 关注:89,774贴子:1,190,719

回复:【原创】未完成的肖像(长篇,卫国战争背景,露中,少许立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表示白桦这学期只有一场考试~昨晚写论文写到HIGH没工夫更新……于是今天下午会放更新的


292楼2011-06-12 10:31
回复
    TO:路过的小耀:原来姑娘就是肥肥啊,之前还一直以为是两个人哪~其实写那一段时心里很难过,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夺去了亲爱的青春生命,还在于活着的人常常会用一生去追忆,把自己的痛苦当做糖块儿一样咀嚼……
    TO:猫熊:没关系的~白桦自己也很爱笔下的这些人,也很希望给他们安排快乐的结局,所以有时写起来会有些伤心,好像他们的幸福与否全在我的掌控之中,但是这是战争,战争是残酷的,也许幸福不能在结局中实现,但至少可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TO:毛子:抱抱~那一段我写起来的时候自己也不好过呢
    TO:阿漾:谢谢~
    TO:71:让你等得好辛苦~


    294楼2011-06-12 17:06
    回复
                                     (二十七)
          “她在爱着,只是她自己还不知道。”伊万若有所思地目送着妹妹的背影。
          “也许她是知道的,只是她自己不愿承认……”
          他一直放在王耀掌心下的那只手,轻轻地捏成了拳头:
          “为什么?”
          王耀一直扣在他手腕上的那只手,慢慢地舒展了开去:
          “在战争的岁月里,爱情给人带来的痛苦,也许远远大于它所能给予的幸福。”
          “战争是不请自来的,爱情也是。”他的目光依旧越过人群,停留在熊熊的篝火上,“它们想要来的时候,没人阻挡得了。”
          “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对它反抗到底。”王耀忽然挣脱开他的手,起身走开了,“……可是对爱情呢?”
          身旁突如其来的空虚感迫使他跟着王耀一直走到营地边上。当黑黝黝的杨树林就在眼前的时候,王耀蓦然转回身来。他一时收不住脚步,差点迎面撞了上去。借着漫天的星辉,而非已经遗落在身后很远的篝火,这天夜晚伊万终于第一次细细端详着王耀的面孔。
          这不是白天在杨树林里,无可奈何地任他取笑的王耀;也不是在罗迦切沃——别廖扎的林海雪原中,温顺羞涩地任他爱怜的王耀;甚至也不是互诉衷肠之前他所欣赏的“好朋友”王耀。一种异乎寻常的气质几乎让这张脸判若两人。直到一年以后,当伊万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手脚齐全地活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他才明白过来:只有硬从鬼门关被拉回来、刚刚回到生活中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神情。
          可是现在他能做的,只是将两手放在王耀的肩上,沉声说:“别这样!”
      


      295楼2011-06-12 17:07
      收起回复
            “也许等我回到故乡的时候……”
            直到这时伊万才忽然反应过来:有一件事情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直被他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给有意无意地忽视掉了——
            王耀是从遥远的异国他乡来到这里——来到自己身边的。有一天,王耀将回到祖国去。
            “……是啊,你将来是要回自己的祖国去的。”他好半天才找出一句话来,“而且谁也不能阻拦你!”
            伊万一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因为他想做什么,全都能称心如意地做成。可如今他怀着几乎是孩子般的妒忌和痛苦,认识到令他骄傲不已的这句话要用来形容另一个人了。
            他的肩膀感觉到王耀的脸庞轻轻地埋了上去。
            “请原谅。”
            他托着王耀的下巴,将这张苍白的东方人的面孔抬了起来,尽量用最自然的声音说道:
            “为什么要说这个……在我的祖国最艰难的时候,你和她站到了一起……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应该感谢你才对……”他再也抑制不住热烈的感情,声音激动得几乎变了调,“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要是我当时没能把你救出来,套你的话来说,难道将来要让别人质问我:‘你是俄/罗/斯母亲的儿子,为什么竟让这个年轻的中/国/人为她去牺牲,你自己反而活下来了?’”
            王耀的脸庞在他手上微微颤抖了一下,而他神/经质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说来我还要感谢你的祖国……她把她的儿子中最美好的一个送到我的身边来。将来她比我更需要你的时候,你以为我会忘恩负义地霸着不还给她吗……”
            王耀挣脱开他的手,用自己的手蒙住了眼睛。
            “万尼亚……万涅奇卡!让我说一句和祖国无关的事情,就只说一句。”王耀猛地把手拿开,从那双夜一样的眸子里骤然发出白昼般的光辉来,“你读过《战争与和平》吧。你还记得皮埃尔对罗斯托娃说的话吗?‘如果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好的人,并且是完全自/由的,那么此刻我就发誓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这个比喻应该让我来打。”伊万摇了摇头,“我才是不幸的皮埃尔,而你是罗斯托娃。”
            “别把我比成姑娘家。我是近卫军侦察兵王耀!”
            这句话王耀完全是以嗔怪的口气说出来的,就好像白天在杨树林里那无所顾忌的对话一样。伊万甚至觉到了某种轻/松,尽管他清楚现在的气氛跟那时完全是两码事。
            “我从来没有把你当成姑娘家,从来没有!”伊万郑/重其事地说,“天底下有哪一个姑娘能像你这么好啊!”
        


        297楼2011-06-12 17:10
        收起回复
          未完待续
          贴个视频吧,就是298楼引用的那支骑兵的歌谣《弟兄们呐,弟兄们》。前两天意外发现的,觉得歌词和文章还是比较贴合的
          


          299楼2011-06-12 17:14
          收起回复
            71看着这一章想笑……(其实我这一章本来想写出一个很纠结的效果的……)
            看着这两人白天和晚上那么不和谐的表现,可能会有点突兀,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在下一章的王耀主场才能交代清楚……


            304楼2011-06-12 21:38
            回复
              姑娘谢谢你这么喜欢
              但白桦写到后面发现很郁闷的一点:
              耀成长起来之后,相比之下伊万的性格被我弄得有点不明不白……


              305楼2011-06-12 21:41
              回复
                其实今天我也不能更了……于是姑娘其实没什么可遗憾的~


                310楼2011-06-13 21:16
                回复
                  姑娘谢谢你这么喜欢~那就勾搭一下吧,关于音乐和历史,不能说是研究,只能说是基于爱好之上的一点小小了解吧。
                  嗯,其实与其说这些二十岁左右的主角们是革命者,不如说他们是革命的产儿。这里的伊万是20世纪20年代初出生在苏熊家的那一代人。他们的父辈在经历一/战、革/命、内/战之后,将对和平与建设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就在他们刚刚长大成人的时候,战争直接冲着他们来了。作为从课堂直接走向战场的一代,他们的战斗与其说是革命行为,倒不如说是基于对和平、对故乡的热爱之上所生发出来的、青年人的勇敢高尚的精神。
                  耀的祖国此时正在革命的进程中,在他的战斗行为中也更多带有他自认为的革命激情。但他在苏家度过三年和平时光后,他的精神气质其实和他们已经很贴近了……
                  白桦想写的不是革命,而是在战火中一直热爱美好事物的青春~
                  


                  312楼2011-06-13 21:46
                  收起回复
                    听着姑娘那凄婉的木鱼声,我觉得自己好有负罪感TAT


                    313楼2011-06-13 21:48
                    收起回复
                      呀看过姑娘在黑吧的各种图,可美了~~
                      谢谢姑娘支持,于是白桦也会努力更文的,今天写论文,所以就偷个懒~


                      315楼2011-06-13 22:24
                      回复
                        姑娘干嘛要这么客气~说这么谦虚的话会折损我的,只要有人来看,并且写点只言片语的感想,我都很高兴的~
                        关于交流的事情当然可以啦~就周末吧~


                        320楼2011-06-14 20:25
                        回复
                          TO:豆蔻:当然记得姑娘。本来这篇文章的写作初衷就是纪念为了和平而献出青春生命的那一代青年人
                          TO:阿漾:必然是雪。小胡子在1941年6月计划的就是闪电战拿下露家,因为如果三个月拿不下来,拖到秋天就麻烦了(露家秋季多雨,道路泥泞,军曹家的装甲车悲剧了),更不要说他们的军队被温带海洋性气候宠坏了,到了冬天就见鬼去吧
                          其实我一直在写雪地啊~至于下雪的情景,后面会有的


                          321楼2011-06-14 20:44
                          回复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俩是恰好赶上了前线天空的片刻宁静。当王耀刚走进树林的时候,他就小心地绕过那些被炮火轰倒在地的树干,也绕过树下一座座战士的新坟。作为被收复的土地的一部分,杨树林里不久前也发生过殊死的战斗,如今却平静得好像暌违已久的战前时光。
                                 同时他也明白:他们只是暂时驻扎在这里。当行军作战的命令重新下达的时候,他们就要重新投入那隆隆作响、有节奏地碾压人类生命的战争磨盘中去了。
                                 这些事情他早在卫生营里就想过了。这些日子,他不仅知道自己现在爱着谁,同时也知道自己现在是谁。
                                 他是一名军人。
                                 只有白天在杨树林里,以及那一夜在雪原中的时候——那时他在伊万的怀抱里;那时人间苦难离他有千里之遥;那时他没有身份也没有责任;那时他并不因爱情而害羞或恐惧;那时无论是谁——包括他自己,都不能将他责备。那时他是完全自/由的。
                                 “如果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好的人,并且是完全自/由的,那么此刻我就发誓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1812年冬天,当一次失败的恋爱让娜塔莎•罗斯托娃痛不欲生的时候,皮埃尔•别祖霍夫就是这样对她说的。就在两卷本《战争与和平》上卷的最后一页。王耀记得很清楚,因为他只来得及读完上卷,就匆忙把书还给图书馆,上前线去了。
                                 所以他并不知道:罗斯托娃最后还是和皮埃尔在一起了。
                            


                            323楼2011-06-14 20:45
                            收起回复
                                   第二天一大早,王耀就到师长的掩蔽部里去了。他必须就五天前的一件事情作出答复。当他还在卫生营里的时候,那位给他颁发奖章的首/长和他谈过一次。按首/长的说法:作为前来苏/联学习的、异国革/命者的后代,王耀完全有权利——或者说是有义务留在后方。
                                   “别以为我在侮辱您的军人荣誉,年轻人。”首/长这么跟他说,“您应该留在后方,继续学习。您想考哪所学校,就考哪所学校。将来好回去建设你的祖国。”
                                    当时他这样回答:他的父亲是牺牲在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上的,如今他身在苏/联,与德/国/法/西/斯战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况且在这里累积的军事经验,也可以让他回国后致力于祖国解/放的战场上。可是首/长的食指却不以为然地敲了敲桌子:“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您的祖国需要建设,然后您打算干什么呢?”
                                   “以后有的是时间学习。”那时他还在嘴硬,“在战争结束之前,我决不背叛军人的职责。”
                                   “那我们就送您去军事学校。共/产/国/际要求为您这样的革/命后代提供各种便利。很快您就可以获得中尉军衔。然后您还可以回到苏/联/红/军的部/队里继续战斗,将来回国战斗时也更有经验。您想进什么兵种的学校都行。航空学校、坦/克学校、炮兵学校都可以。”首/长离开前这样说道,“我建议您还是不要在步兵了。您自己也知道,前线上再苦苦不过步兵,死起来简直像嗑瓜子一样容易……我给您五天的考虑时间。”
                                    五天来王耀常常在想这件事情。回到后方继续学习,难道这对他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吗?组/织上送他赴苏前讲得很清楚:就是让他学习去的。不然他们早就放任他去东北,参加父亲生前的队伍去了。当他在莫/斯/科的中学学科竞赛中拿了生物学第一名,却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理想是成为父亲那样的军人时,班主任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因为我的祖国需要这样。”
                                   “那是责任,不是理想!王,你自己有真正想做的事情吗?”
                                   就在那时他开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是一位生物学家……可是现在,他还是坚持认为,战争的时候一个人不应该有别的选择。前线上多少人是直接从教室的板凳上来到这里的啊……那么进军事学校呢?如果把个人发展和将来报效祖国相结合,这无疑是最有利的。
                                   ——等上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当他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部/队里来了。
                                   “就让我为自己考虑一下吧……”
                              


                              324楼2011-06-14 2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