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吧 关注:218,485贴子:2,266,076

(转)古龙传奇——风流飘逸处处留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


1楼2011-04-23 15:13回复
    (一)中国的007
                     一个中西合璧的“超人”
                         有盛唐的古风,
                        也有当代的智慧。
         楚留香是谁?
         名动天下,江湖中入人传诵。虽是一介大盗,却是每一个少女的梦中情人,每一个少年崇拜的偶像,每一个未嫁女儿的母亲心目中最想要的女婿,每一个江湖好汉最愿意结交的朋友,每一个销魂销金场所的老板最愿意热诚拉拢的主顾,每一个穷光蛋最喜欢见到的人,每一个好朋友都喜欢跟他喝酒的好朋友。
         他当然还是世上所有名厨心目中最懂吃的吃客,世上所有最好的裁缝心目中最懂穿的玩家,世上所有赌场主人心目中最大的豪客……
         不管是谁,黑道白道的人,都承认他是一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没有谁能代替的英雄。即使是关东马场的大老板,长白山里的大参商,名山名寨名道名帮派的总舵主、总瓢把子,平日左拥红,右簇绿,一掷万金,杀人如麻,面不改色的,可是只要看见他,人人的脸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改变的。
           ——这是楚留香的书中形象。
         古龙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在《楚留香传奇》的八个系列故事中,把楚留香推上了近乎极端的“高峰”。《血海飘香》中,楚留香一出场便雄姿神勇,从两个好朋友——丐帮帮主南宫灵和妙僧无花身上,破获了“天一神水,案。日本武士天枫十四郎情场失意后心灰意冷,进入南中国专门找少林掌门和丐帮帮主比武,为的是临终托孤。两子无花和南宫灵却恩将仇报,长大后学得武功绝艺,心中不忘为父报仇,夺取中国武林最大帮派的掌门地位,闹出了一桩轰动江湖的离奇血案,楚留香深入虎穴,几遭叵测,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发掘出了真凶。
         《大沙漠》写得最精彩,无边无垠的大沙漠的冷酷与人性的残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疯狂的世界”。先是楚留香破获“天一神水案”后,回到海边船上,又赫然发现人去船空——他的红粉知己苏蓉蓉、宋甜儿、李红袖三人已失踪,只在椅子上留下一堆黄沙与一颗黑珍珠。原来是那位由大漠而来的少女,爱上了楚留香,为了再见到他,不惜把他的女伴劫持而去。谁知楚留香追到大沙漠,却连她们的影子都没见到,而落进了已然变态的石观音的魔窟。楚留香经过艰难的周旋,以心攻心,终于在朋友的协助下,击败了石观音。
         《画眉鸟》是另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石观音人虽死,她的势力却仍在中原武林苟延残喘,并且由此引出了另一大魔头——水母阴姬。一个又一个悬念,造成一个又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奇,使人陷入一个又一个迷恫。楚留香在左右夹攻中,却屡屡成功地把危险一一化解,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沉着和高超的武功,以及对人性透彻的了解。
    


    2楼2011-04-23 15:23
    回复
      (二)人间的游侠
                         要是有一天,
                     在一条简陋的小道上,
                         你见到了一个
                 如同在宽阔大街上施然漫步的人,
                       那一定是楚留香。
           如果把楚留香比作一幅画,那么他绝对是中国画而不是西洋画。
           没有西洋油画中必定要有的明朗的五官,浓重的色彩,强烈的光线,呼之欲出的情绪。
           即使是中国画,也属于意在笔先的那种,淡淡的几笔勾勒,绝没有枝枝节节的缠绕。
           所以,我们看完了有关他的八个故事,也不太知道他的年龄,他的样貌。
           直到在第八个故事《午夜兰花》里,才通过一个女孩子的眼睛,稍为“画”了一下他的外部特征:
               这个人穿一件蓝色的长衫,非常非常蓝,式样非常非常简单。
               这个人很瘦,脸色是一种海浪翻起时那种泡沫的颜色。又好像是初夏蓝天中飘过的那种浮云。
               一一谁也不知道那是种什么样的颜色,谁也无法形容。
               这个人的神态气质和风度是无法形容的。
               一一那么飘逸灵动秀丽,坐在那里却像一座山。
             所以,这个女孩子一看见这个人:
             她心里就会觉得有一杆枪。枪尖在心。心如火。
             不是这种可以烧及人的火,而是一团暖暖的、温温的火,好像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里的那种火一样。
             就好像有好朋友在将雪的寒夜要来饮小火炉上的酒时的那种心情一样。
             就好像初恋而失恋,再一次有了恋情时那种心情一样。
             这样的描写,仍是含蓄膝陇。
           所以,江湖中关于楚留香的传说才很多,有的传说甚至已接近神话。
             有人说他:驻颜有术已长生不老;有人说他:化身千万能飞天遁地;有人说他: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未来;有人说他:瞬间能偷心却兵不刃血;有人说他:有女无数,风流却不下流;那阵子,楚留香真是名满台湾,甚至变成理发厅的招牌,化成各种各样的广告。即使在小酒馆里,厨师们和顾客们也在为他打赌而争论不休。
             一群人说:楚留香会和苏蓉蓉结婚。
             一群人说:楚留香会和宋甜儿生儿育女。
           古龙呢,正在旁边哈哈大笑,一碗一碗地往嘴里倒酒。
           几乎所有看过《楚留香传奇》的人,都进了他预先设好的圈套,他能不乐吗?
      


      6楼2011-04-23 15:40
      回复
        “能够让大家都大吃一惊,岂非正是一个作家的最大目的之一?”
             这是古龙的名言。
             但这个大吃一惊,是有着古龙对武侠小说的独特见解之所在的。
             小说里一定有人物,人物中一定有主角。无论写什么小说,大概也不能例外,就算天地一沙鸥中的那只鸥,也是拟人化的,也有思想和情感。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无疑是要比较特殊一点,无论形象和性格都比较特殊,因为武侠小说写的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人和社会。小说中人物的遭遇通常都不是一般人会遭遇到的,而且常常被“推”入一个极尖锐的“极端”中。让他在一种极困难的情况下作选择,生死胜负,成败荣辱,往往就决定在他的一念间。
             是舍生取义?还是舍义求荣?这其间往往根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因为武侠小说的作者一定要让他的主角,在这种磨练和考验中表现出真正的侠义精神,表现出他的正直坚强的勇气。
               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这种考验,就好像一块铁被投入洪炉中,经过千锤百炼后,自然会化凡铁成精钢的。
               所以武侠小说中的主角,通常都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一身武功,一腔正气,义之所在百折不回。无论他们的外表看来像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决心和勇气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就算他们的躯壳因愁苦、伤痛、疾病而被损害,这一点也不会改变,否则他就根本不会出现在武侠小说中,根本就不值一提了。
             但他们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百感情,所以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有些冷如岩石,有些热情如火,有些木钠沉着,有些潇洒风流。还有些平时看来虽然平凡懦弱,可是在他们面临大节大事时,却能表现出一种非常人所能企及的决心和勇气。
             人本来就有很多种,在创造小说中的人物时,当然也应该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否则这种小说也根本不值得写了。
             楚留香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问世的。在新派武侠小说家创造的侠义形象中,他无疑是一个异数。
             因为他冷静而不冷酷,正直而不严肃,从不伪充道学,从不矫揉做作,既不会板起脸来教训别人,也不会摆起架子来故作大侠。
               梁羽生写了许多大侠,但他的大侠道德色彩浓烈,是非感强,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容易流向概念化,公式化的寞臼。
             金庸也写了不少侠之大者,他们干了许多惊天动地,匡扶正义的大事情。非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还能“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怨所动,不为面子所动”,很接近作者与读者心目中的正义侠士的理想观念。
             古龙创作的楚留香却只是一个江湖游侠的形象。
             能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我也是江湖人”这六个字就不简单。
             江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们也许根本上是另一类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和常人不同的。
             他们的身世如飘云,更像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什么都抓不住,什么都没有,连根都没有。
             他们有的只是一腔血,很热的血。
             他们轻生死,重义气,为了一句承诺,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
             他们不是可以随意“安装”的,他们总有一些不可把握的事情,如酒、如侠、如义气、如豪情、如知耻,如忍耐和勇气。
        


        7楼2011-04-23 15:42
        回复
          楚留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独一无二的。
               他做事很有原则。虽然是江湖中人,但他并不好武,所以他的招式不多,枝节也少。
               也许,要做到“武”字并不是难事,只要有几膀力气,几手工夫,也就是了。但若只是以武逞强,白刀杀人,那就简直和野兽差不多了,又怎配来说这个“侠”字。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是楚留香传奇一生的基础。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一些不寻常的人,遇到一些不平常的事。
               他经常在间不容发的时候能全身而退,就算败,也要在败中求胜,永不妥协,永不退让一寸一分。
               永生不可得,不败却可求。
               因为他已把“武”变作了一门艺术,就如同他把“盗”也变作一门艺术一样。
               在作品中,楚留香“盗”的本领是很高强的。“如果楚留香要在今天晚上偷光你的裤子,那么明天早上你大概就再也找不到一寸可以穿在你腿上的绸缎丝棉毛皮布料了。甚至可能连一张不透光的纸都找不到。”但他偏偏要把这种本领公诸于众,他要取一样东西,一定会先通知对方,要对方好好防备。
               正如故事一开端,就是一张很奇特的短笺出现在我们面前: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他认为你已不配拥有这件东西了,他要劫富济贫。到了这个份上,他的“盗”还是一般的“盗”吗?
               何况这还只偷天下大多数人都希望他去偷的东西,譬如说,好佞的坏心,盗匪的恶胆。
               楚留香免不了暴力,却从不杀人。他只是让他的对头们“多行不义必自毙”。
               对付石观音,他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方法。石观音的武功太强,他本已没有招架之力,所以在石观音已胜券在握的时候,他却一拳击中了映着石观音的镜子。
               因为石观音实在太美太强了,这么多年来,她已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镜子上,她已爱上了自己。镜子里的人和她已结成一体,真真切切,连她自己都分不清了。楚留香一拳下去,别人尤自可,石观音如何受得了?就在她一怔之下,楚留香已点了她几下穴道。
               无敌的石观音败了,没有人能杀死她,她自己杀死了自己。
               对付水母阴姬,他用的是攻心法,他只不过用言语,用行动去挑开已被遮蔽多时的“人性”,把水母阴姬还原成一个相对正常的女人。他是败中求胜,水母阴姬是良心发现,她只能无可奈何地也自愿地将自己关进了自己早已掘好的坟墓中。
               还有蝙蝠公子、薛笑人、妙僧无花、……他们都是世间罕有的高手,但都无一例外地败在楚留香的手下。
               但楚留香每一次战胜他们,都会有说不出的悲痛,说不出的萧索,说不出的茫然,说不出的伤感,说不出的黯然,说不出的遗憾。
               他总会不停地问着自己:“我胜了吗?我真的胜了么?”
               活人和枯骨之间的距离,相隔也只有一线而已,胜和败之间,又怎能差得了多少呢?
               因为活下去,不但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一个人的责任。没有人有权杀死别人,也没有人有权杀死自己。
               但杀人者,都必得接受法律制裁。这规律谁也不能逃避。
               “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这是真正的侠士的处世原则。
          


          8楼2011-04-23 15:42
          回复
            蔡志忠在他的漫画释经典里,有一则《禅说》,读之让人心里一动:
                       有一个人,高高地爬到山顶,动也不动地站
                   了很长的时间。
                       来来往往的行人奇怪了,有人就跑去问他:
                       “你在这里看山吗?”
                       他摇摇头。
                       “你在这里观云吗?”
                       他还是摇摇头。
                       “你在这里等人吗?”
                       他仍是摇摇头。
                       “那你到底在干什么?”
                       旁人问来问去,那人一径摇头,未了,才答
                   了一句:
                       “不为什么。我只是站在这里。不为什么。”
                   这很能比喻楚留香和胡铁花和姬冰雁和左轻侯的关系:不为什么,朋友就是朋友。
                


            12楼2011-04-23 16:04
            回复
              这些早已成了昨日之昨日黄花,荡然无存了。
                   后世的许多文人,就好像领了“尚方宝剑”一样,总认为女性要为社会道德负起责任,而男性则不必。即便有些不乏民主思想的,对女性的态度也是很微妙的。
                   在武侠小说中,这种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早期的写到“侠义”的话本小说中,女性不但没有一点地位,而且往往还是侠者生长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考验和修炼的障碍。
                   如《水浒传》里被逼上梁山的一群好汉,动辄就去杀好夫**,或者杀诱惑他们的女性,如武松的杀嫂和宋江的杀妻均如是。这些“英雄豪杰”从来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她们想想,她们为何会那样做。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屑。
                   而后来的梁红玉、红佛女、穆桂英等人的事迹能留存下来,背后总有一个或一群得力的男性在支撑着。而“花木兰代父从军”所崇尚的,也是“孝义”,而不是“侠义”。
              


              15楼2011-04-23 16:22
              回复
                到了新派武侠小说家这里,梁羽生还显得正气凛然,儿女私情还算循规蹈矩。金庸是一半对一半,有杨过对小龙女的深情,但也有张无忌的三心两意。最可恶的是韦小室的可有可无,七个少女和少妇却一齐跟定了他,有的为他生儿育女,有的为他建功立业打天下,他就悠哉优哉地当他的“通吃侯”。要说他也有义气,而这义气却给了小皇帝与他的江湖朋友,是轮不到这些姑娘少妇的。
                     古龙把这种“好处”更加发扬光大。
                     在《楚留香传奇》中,他的“天使”是女性,如苏蓉蓉、李红袖和宋甜儿,她们三个中,苏蓉蓉温柔体贴,负责照料他的生活衣着起居,是称职的贴身女仆;李红袖博学多闻,对江湖中事如数家珍,是块当秘书的材料;宋甜儿是个女易牙,精干烹调,让他口颊留香,是胜任的厨娘。
                     而他的“对头”,也多是女性,如大沙漠中的石观音、地下层中的水母阴姬,昆仑大山中的兰花先生。她们都曾以最阴毒的招数,想把楚留香置于死地。
                     楚留香周旋在这些“天使”与“魔鬼”中,虽有惊有险,总的来说还是游刃有余,不在他“风流飘逸处处留香”的名号。
                     这本来就是古龙的刻意安排,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男人,哪一个不希望像楚留香那样,处处留情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16楼2011-04-23 16:22
                回复
                  不能不说古龙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女人永远是低人一等的动物。他的动不动让少女在楚留香面前全裸,当然有着情爱的成分在内,但更多的绝不是把她们此类举动当成是自由与平等的象征。明眼人谁都可以看得出的。
                       不过尽管古龙有着明显的和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他是承认入都是有尊严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妓女。
                       这种观念,零零散散地贯穿在《楚留香传奇》的前几个故事里,到了《蝙蝠传奇》来了一个“总爆发”。
                       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洞窟里,惨无人道的蝙蝠公子养了一群妓女,以供来此做交易的“客人们”呷玩。她们都被挖去了双眼,一间窄小的、黑暗的房子,就是她们的全部生命,全部世界。
                       在这里没有年,没有月,也分不出日夜。
                       她们只能永远在黑暗中等着,赤裸裸地等着,直到死。
                       她们已经麻木,已经疲倦,疲倦得什么都不想做,疲倦得连死都懒得去死。
                       但她们还有情感,如同在灰烬的下面,还残留着一点火星。
                       她们中的一个,会为一个“客人”身上带着的鼻烟壶苦苦乞求。
                       男人说:“你不吸鼻烟,为什么一定要这鼻烟壶?”
                       女人轻轻道:“我喜欢它……我喜欢那上面刻的图画”。
                         男人说:“你能看得到么?”
                       女人道:“可是我却能摸得出,我知道上面刻的是山水,就好像我老家那边的山水一样,我摸着它时,就好像又回到了家……”
                       她的声音轻得像是梦呓,忽然拉住男人,哀求着道:“求求你,把它给我吧,我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死人,但摸着它的时候,我就像是又活了……摸着它时,我就好像觉得什么痛苦都可以忍受。我从来没有这么样喜欢过一样东西,求求你给我吧……”
                       但无良的男人不但不答应,还赏了她一记耳光。
                       古龙愤怒了,他笔下的楚留香更愤怒,他一掌向那人挥出。他让那人到死都要记住:她们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尊严和生命。
                       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甚至要他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所以他到处流浪,拼命管闲事,甚至不惜去偷、去抢。
                       因为他不但懂得如何去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也很能理解别人的不幸。他一心想将某些人过剩的快乐分些给另一些太不幸的人。
                       所以他才是楚留香——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盗帅”楚留香。
                       若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心肠,他又怎么有如此多姿多彩,辉煌丰富的一生?
                  


                  20楼2011-04-23 16:25
                  回复
                    (五)空白的游戏
                                 他开的是哪一扇门呢?
                                     没有人知道。
                         有人开玩笑,说梁羽生的某些小说,实在是“历史小说武侠化,又或者是“武侠小说历史化”。确实,浮现在他笔底下的风云儿女,帝王将相,许多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代表作《白发魔女传》中那位“轻拂了寒霜妩媚生”的绝代佳人,给读者的印象如此深刻,除了角色性格鲜明,经历曲折复杂外,还因为她的经历中充满了凝重真实的历史氛围。
                         曾经有位念英国文学的女孩子,读书时提起中国历史就害怕。有回读《白发魔女传》,看到什么明朝三大怪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青天白日,郑大混子手执枣木棍,硬闯慈庆宫;又有遍布神州,气焰嚣张的特务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东厂特务头子魏忠贤与容氏又有个私生女儿容娉婷……哗,这女孩子看得大乐,竟巴巴地跑到图书馆去,猛翻起明史来。
                         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注重历史环境的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绎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有时还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发挥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和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到了最后,他压根就把历史传奇化,传奇文化化了。
                           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金肩已不再说寓言了,他说历史,说传奇,说文化。韦小宝所做的许多事,包括杀鳌拜,会见罗刹国公主等事,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只不过作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无疑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高明得多。“读来读去,还是金庸”,并不是虚言。
                         古龙和梁羽生、金庸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在这一方面却是自行其路。他从不写“江山”,只写“江湖”。他的小说可以说是没有历史背景的,抛开了所有的束缚,企图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由是,在武侠人物身上,他代入了现代人的许多情感、观念和语言,有时候就容易和读者的看法不谋而合,从而产生亲切感。
                    


                    21楼2011-04-23 16:26
                    回复
                      古龙步入“武坛”,是为生活所迫,并没有梁羽生与金庸执笔之初时相互引荐、相互鼓励的佳话。古龙是“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据他自言: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入《剑青梅香》,
                             《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
                             《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
                             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即
                             《铁血大旗》,《情人剑》(即《怒剑》,《浣花洗
                             剑录》(即《江海英雄》,还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
                             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
                             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蝶•剑》,写
                             《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
                             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
                             月•刀》。
                           第一阶段是古龙初入“江湖”闯荡,为的是赚钱糊口,自然是没有多少创新与责任感,摹仿的痕迹很浓,但从小说的情节布局来看,已可看出古龙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中段的创作可从《武林外史》开始,古龙进入了探索期。从《武林外史》到《铁血大旗》再到《绝代双骄》,可以看出古龙已体验到当代武侠小说不应再走传统武侠小说的老路。
                           古龙后期的作品进步很多,因为这时已不必再时刻为稻粱谋,责任感加强。加上屡屡试笔,多年历练,眼界开阔,自然使他的作品意境深沉、幽远,富有诗意和哲理,语言洒脱不俗,人物塑造偏向“人性”。小说情节更是。“奇”“险”兼备,鬼神莫测,令人喘不过气来,一定要追读下去。所以人称他为“江湖一怪侠”。
                      


                      22楼2011-04-23 16:27
                      回复
                        《楚留香传奇》就是古龙成熟期的产物。
                             也是他第一部以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书,每个故事却又独立的系列小说。
                             以后才有了《陆小凤传奇》等等。
                             所以它最能体现古龙的创作风格,最能体现古龙的情感路向。
                             这时候的古龙,已经厌倦了武侠小说所落入的固定的形式。
                             他说: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写,才能算正宗?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故事所感动,就是成功的。
                             他还说: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外有内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
                             他再说: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己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这样,我们看到的楚留香,一露面便已名动天下,人所瞩目,我们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知道他的将来,我们只知道他的“现在”。
                        该他出现的地方,他一定出现;不该他出现的地方,他也会出现。
                        古龙喜欢他什么时候出现他就什么时候出现。
                             我们在他的传奇中,绝对见不到如下的语言风格:
                                   漠漠黄沙,骄阳似火……
                                   没有静止的只有流水,一阵狂风过后,流沙
                               四散,恍若惊涛。沙浪跟着风移走,就像水在地
                               面上流过一样。风沙起处,阳光也染成了一片黄。
                               黄沙漫天的迷离于烟雾之中,略略带着一些淡紫
                               的轻盈蓝色,使人远远望去,总好像那遥远的地
                               方是一个浩瀚的美丽的海洋一样!
                                                     梁羽生:《瀚海雄风》
                               这是梁羽生式的文字,纯熟而古雅。
                        


                        23楼2011-04-23 16:27
                        回复
                          但在古龙,更多的是既不古典也不传统的表述,有一股翻译小说的味道,有时候甚至不知所云:
                                     窗子虽然是开着的。
                                     但却看不见窗外的星光月色。
                                     楚留香木立在黑暗中。
                                     他悄悄地来,现在又悄悄地走。
                                     既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带走什么。
                                     可是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如此痛苦?他为什
                                 么痛苦,为谁痛苦?
                                     来的时候只敲门,就这样简单地进来了。
                                     走的时候他连一声“珍重”都没有说,就这
                                 样简简单单地走了。
                                     在这里他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却也没有失去
                                 什么。
                                 还有诸如:
                                     风在呼啸。风是从西面吹来的,啸声如鬼卒
                                 挥鞭,抽冷了归人的心,也抽散了过客的魂魄。
                                     幸好这里没有归人,也没有过客。
                                 这里什么都没有。
                                     夜。今夜。今夜有八,不但有八,而且有灯。
                                     八月,十五,中秋,八圆。
                                     人呢?
                                     人已将流血。
                                     月无血,人有。
                               用的都是片段式的描写,采取的是电影剧本的过场方法。                                   
                               也许,单从一段或数段文字来判断作品好与坏是不公平的,较为合理的是将小说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任何段落都应该是构成这个有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任何部分都有其一定的作用与感染力,而不是断断续续,毫无关联的。
                               问题在于,以这种片段式的断断续续的手法写成的《楚留香传奇》等,往往只可令读者过瘾,但却经不起长时间的阅读。
                               试想想,几大本作品甚至十数本作品都是作者“借人物的口说自己的话”,老是不忘把自己的情绪穿插其问,章章都充满了格言与哲理,都是歌之感之爱之念之的同一个调子,没有起伏,岂非太单调,太少变化了。
                               我们对古龙的才华与突出是毫不怀疑的。但是他太陶醉于自己的叙述了。老是一个腔调,像是在听一个调门不变的人不停地絮絮叨叨、对于读者的阅读耐心,实在是一个考验。          
                               有平地与深谷才有山峰、有轻松才有庄严,有世俗才有崇高。反之亦然。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小说之调,亦然、从头到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一部分作品可以,要是多部作品亦如是,那就会像绷得太紧的弦,在不经意处很容易会一下子就断了。
                               古龙小说中文气接不上的地方并不少,原因也主要在这里。
                          


                          24楼2011-04-23 16:28
                          回复
                            丰富的想象力,是古龙小说的一大长处,也为他的《楚留香传奇》增色不少,但在另一方面,却大大地削弱了小说本身的说服力。
                                 一是人物“生”“死”莫测。
                                 我们承认《楚留香传奇》中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万千,但总归要有一点事实根据才妥。
                                 就像妙僧无花,本来在《血海飘香》中是当着楚留香的面自杀的,虽然名捕神鹰等人一再追问他是如何死的,遭到楚留香的暴喝:“他既已死了,无论是怎么死的,岂非都是一样么?”但我们和楚留香一样,都已确信无花已死了,而在《大沙漠》的后半段,他却又突兀地出现,并且还是石观音的儿子,再与楚留香决一死战,这也太过让人匪夷所思了。虽然有楚留香的一句轻轻带过,说有些人可以控制自己假死,但来龙去脉还是没有交代清楚,当然会令人一片嘘声。
                                 二是“武功”夸张过分。
                                 早期的还珠楼主就有飞剑出现,相信人神都会共惊叹,尘世间竟有这等“高人”:
                                 身剑合一,驾起道光,在两山交界之间,急急赶去。
                                                
                                                                 《蜀山剑侠传》
                                 古龙也不逞多让,他的“招式”既古怪又虚无:
                                 只见一点红霎时间已刺出七剑,他的剑法仍是犀利而独行,时以上纹风不动,剑光却已如雨点般洒出。
                                                                   《血海飘香》
                                     他的轻功绝对是第一流……到了必要时,地还可以解     开缠身的丝网,化鹤飞去。
                                                                   《午夜兰花》
                                 有许多还是“无招之招”,极尽想象之能事,这等神怪武功的出现,把正统的技击武术推向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步。到得后来,《楚留香传奇》已成了奇情小说甚至是公案小说了:“侦探、推理、冒险、言情••…•洋洋大观。
                            


                            25楼2011-04-23 16:29
                            回复
                              古龙很推崇日本的小说,认为它能保持自己的悠久传统和独有趣味,还能吸收别国的特色。
                                   因此他慨慷激昂地发问:日本作者能将外来文学作品的精华融汇贯通,创造出一种新的民族风格的文学,中国武侠小说的作者为什么不能?
                                   《楚留香传奇》就是他融汇复合的尝试。
                                   首先,他把英国作家柯南道尔所塑造的福尔摩斯探案法和克里斯蒂所创造的波洛探案法引进了作品之中。
                                   楚留香才干非凡,料事如神,观察力及分析推理能力之强,处处都有福尔摩斯的“遗风”。
                                   楚留香善于运用心理学和逻辑学,十分注意搜集和积累知识,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以“攻心为上,各个击破”的方法,很容易使人想起波洛所破解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惨案》
                                   古龙还直接借用西方古老相传的故事入书,以收方便快捷之效。
                                   有一个故事,是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说的是外邦某国的一种刑法,是让犯了过错的人,面向两扇门,作选择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一扇门后有着美女,一扇门后藏着猛虎。走对了,他可以携美女而去;走错了,他便会成为猛虎佳肴。
                                   在《桃花传奇》的结尾,古龙开的也是这种“玩笑”,他让楚留香要不永远留在那个神秘家族中,永远蛰伏在黑暗的地底下,要不就是走过天梯,回到充满烦恼也充满希望的红尘。
                                   那么,楚留香在左右两扇门之前,他会开哪一扇呢?
                                   古龙很狡猾,他不揭开谜底,只轻描淡写他说:
                                         他开的是哪一扇门呢?
                                         没有人知道。
                                         但这已不重要,因为他已来过,活过,爱过
                                     ——无论对任何人说来,这都已足够。
                                   对这个结尾,许多人取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小说一点悬念都没有并不一定自然,但仅仅依靠悬念也是没有意思的。
                                   有的则说:缜密无隙并不是古龙的擅长,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漓藻,笑做江湖,才是他的本色。
                                   想想也是,在今天,还有哪一种写作态度与写作技巧值得作家单纯依赖与执迷不悟的呢?什么样的尝试不可能?
                                   写作又不是偷尝人类智慧的禁果,它只是为热爱它们的人们的存在和看世界打开方便之门,所以,什么样的血液里流淌着什么样的文字,重要的是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以及文化沧桑的独特体验和领悟罢了。
                              


                              26楼2011-04-23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