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未寒吧 关注:10,415贴子:231,303
  • 1回复贴,共1

浅谈水知寒为何投靠明将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将军系列的时代背景:
江湖上
江湖上豪强并起,夏天雷的裂空帮,江南的五剑盟,四川的擒天堡,云贵的媚云教,海南的落花宫,江西的枉死城,还有静尘斋,无念宗,非常道,华山派等等不一而足。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这些豪强各自拥有不小的武装,影响力,以及经济力,对王朝的威胁是相当大的。
庙堂上
1北城王,北城王能笼络到秦天湖,当时的禁军统领,禁军统领和藩王交往,皇帝也不察觉?也不防范?不管2人搞什么,至少要撤换统领,撤换不了也要尽量削权,居然差点攻破皇宫,北城王当时已经基本要成功了,全靠魏南焰力挽狂澜。皇宫才没失守,由此可见皇帝其实昏庸的很。(PS北城王笼络秦天湖应该说比较成功,秦天湖即使失败逃亡也要杀了魏南焰,虽然也有为自己报仇的原因在内,也从侧面反应了皇帝的无能)
2泰亲王,泰亲王是先帝正宫之子(这点在封建社会很重要)爵位名称也彰显了他的特殊,泰,泰山的泰,泰山是什么地方,皇帝封禅的地方!
由此是否可以得出,在江湖上朝廷的影响不够,各地都有豪强削弱朝廷影响力,当地官府无法约束各地豪强。在庙堂上有藩王怀有异心(其中一个还有嫡子身份,并且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整个国家都不是很太平(或许正是因此,皇帝才会封魏南焰为太平公子)
是否感觉这有些像清朝晚期呢?国家千疮百孔,但是还没有完全倒塌。中央勉强还能控制住局势。而皇帝有点像咸丰,有点小聪明知道要制衡权臣,但是也仅止于此,根本无法有治本之法,只能享乐逃避。泰亲王像咸丰的兄弟恭亲王奕。(奕的母亲虽只是贵妃,但是得道光宠爱居摄六宫之事,也算是准皇后了)颇有才干,心生不满怀有异心。
水知寒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下的人,水知寒是文士打扮,文士的通常都有几个理想:
1得遇明主,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一般都是投靠一个势力当二把手,而不是自己独力扯起一股势力。这可能也是水知寒投靠明宗越的原因之一。
2功成名遂身退(道家的)水知寒一直当二把手,可能就是为了方便身退,高处不胜寒,名知寒,知道的或许就是这种高处之上的寒。
3侠以武犯禁,需要剿灭(法家的)所以水知寒协助明将军整合江湖,解决这些王朝的隐患。
但是文士做这些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是为明主服务,若不是明主,或者明主有其他想法,他们心里难免有点疙疙瘩瘩,心里多少有些不爽,生出异心。历史上的名臣可以说没几个是真正忠心于皇帝的,而是忠心于自己的抱负。比如说张居正,他有个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他敢挂这样的对联说明是没怎么把皇帝放眼里。而明宗越老是想挑战武道巅峰,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万一败了不仅自己死掉还拖累将军府的势力。水知寒对这点大概是有些复杂的态度的。明宗越挂了他就可以当老大了,但是真挂了,将军府的势力也要受损。
所以,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水知寒才没有像其他宗师,自己独立。



1楼2011-02-25 17:51回复
    水知寒和君东临有一点还是不同的,水知寒武功很厉害,或许正是因为武功很厉害,心里那种想取代明将军,想独立的念头才更加强烈,所以才和明将军关系这么微妙


    4楼2011-02-25 18: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