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2
-
2
-
3
-
3
-
4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表示,今年将会推出国家战略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中更好地加快加强人才培养。其中一部分提到了: 要加快加强围绕国家战略及技术发展中重要的学科设计,以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养,进一步借科技转型产业变革的规律来加大人才培养,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 要优化现有的学科,并适度增强新的学科。同时稳妥扎实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大
-
5
-
2
-
4一直以来,教育都被看作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而随着时代的改变,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风险投资”。 一方面,受扩招的影响,教育的含金量开始“缩水”。比如,在2024年以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部分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即研究生人数远超本科生现象。录取比例放宽,导致研究生数量激增,学历的“稀有性”显著降低。并且,部分行业更看重实践经验而非学历,硕士毕业生起薪甚至低于部分本科生。 另一方面,教育服
-
6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工程专业成为了当下的热门专业之一。智能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种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壮大,智能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不仅需求量大,而且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智能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
2人生从来都不只有一条路,限制我们发展的也从来不是大环境。我们需要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打破边界,不让自己被惯性思维所局限,人生将破局而出,迎来属于自己的光!
-
5龟兔赛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那么兔子为什么最后输掉了比赛?有人说,它不是败给了速度,而是败给了对重复的蔑视。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愿意走向成功的日复一日地累积。“1万小时定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所有站在顶尖的成就者其实都是有效的重复者。曾经的郎朗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而科比每天凌晨4点便起来练习投篮,他们的卓越并非因为拥有超凡的天赋,而是因为重复到了极致。
-
3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相关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增长态势。据麦可思数据显示,2023年本科毕业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中表现出色,月收入达6802元,其次是计算机类,收入达6771元/月,仪器类紧随其后,月收入为6753元,位列第三。2025年,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数字经济领域成“薪资高地”。据悉,2025年数字经济领域应届生的平均起薪普遍在8000-12000元区间,其中一些高技能岗位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和
-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行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在计算机行业抓住机遇: 学习编程语言和技术:计算机行业的基础是编程,因此学习编程语言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自学或参加计算机编程培训课程来学习。 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开源社区是计算机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参与开源项目可以学习如何协作、开发和维护代码,同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声誉和网络。 持续学习和更新
-
6当传统工厂还在通过人力组装汽车的时候,小米工厂每76秒就有一台小米汽车从工厂中下线,生产线上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车身车间的关键工艺100%自动化,而这也只是众多新技术应用场景中的一隅。技术的革新,创造了大批新岗位,高校的专业自然要跟随革新。新技术打破了原本的专业壁垒,将技能普遍化。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你不需要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就能干过去专业人士的事。所以,平面设计师、出纳员、行政助理等职位加速消失;人工智
-
3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未来十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保持年均1000万以上的高位,就业竞争持续加剧。然而,另一组数据却又让众多学子看到希望:根据有关行业薪酬报告,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应届生的起薪普遍在8000-12000元区间,其中一些高技能岗位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金融科技产品经理等年薪可达20万以上。此外,工作3-5年后,具备跨领域经验的人才薪资涨幅可达150%,远超传统经济类专业。
-
3哈佛大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追踪发现,那些能忍受重复延迟满足的孩子,成年后事业成功率高出300%。这印证了《道德经》的古老智慧:“大器晚成”的观点。这“晚”其实也不全是时间,而是必要的重复积累。司马迁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42岁正式动笔撰写《史记》。即便遭遇宫刑之辱,他仍在狱中坚持写作,耗时13年完成这部52万字的巨著。十多年来,他每天对着竹简笔墨枯燥地对话,却在作品中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4000多个人物,并实
-
5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表示,今年将会推出国家战略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中更好地加快加强人才培养。其中一部分提到了: 要加快加强围绕国家战略及技术发展中重要的学科设计,以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养,进一步借科技转型产业变革的规律来加大人才培养,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 要优化现有的学科,并适度增强新的学科。同时稳妥扎实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大
-
3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渗透产业的当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已成为高薪的又一代名词。那么,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分别包括哪些专业呢?这两大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月薪为什么能名列前茅?电子信息类产业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战场,它的相关专业自然而然成了人才的“吸铁石”。电子信息类的核心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通信工程;其他包括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测控工程等。随着5G基站的建设加速,对相
-
1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包括面对面会议、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话等。这些渠道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和需要,以及更好地协调工作。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需要尊重彼此、信任彼此、支持彼此,并且愿意为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团队
-
4在当前的招聘市场中,复合型人才也成为了企业的新宠。这类人才不仅精通技术,还深谙行业业务流程,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特别是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复合型人才更是成为企业间竞相争抢的“香饽饽”。以AI领域为例。据《2025中国人才市场招聘趋势》报告显示,从招聘需求规模来看,增长态势极为显著。据有关数据揭示,近三成企业AI相关人才的招聘数量占总数的10%至20%,超四成企业招聘占比达20%至30%,还有12.45%的企业招聘占比突破30%
-
6人们总爱宣传牛顿被苹果砸中顿悟之后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却选择性忽略在此之前,他已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重复演算了二十年天体运动数据。那些被浪漫化的“灵光一闪”,不过是长期重复积累到临界点的必然爆发。齐白石晚年刻“废画三千”印章自警,85岁仍坚持“日课三幅”。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重复训练,让他在衰年变法:重复画虾四十年,终得“一笔现透明”的绝技;持续临摹《芥子园画谱》到七十岁,突然悟出“妙在似与不似之
-
5从上文数据中也能看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较2020年显著增长,职业教育招生占比提升,体现政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斜。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变得至关重要。个人兴趣、职业技能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都成为影响教育选择的关键因素。
-
0201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这一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增加职业需求量:随着政府对云计算发展的支持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将转向云计算技术,从而增加了云计算相关职位的需求量。包括云架构设计、云安全、数据分析、容器管理、DevOps 等专业人才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多样化的职业选择:云计算涉及的技术和领域非常
-
1还有很多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比如空乘类专业、轨道交通类专业等,这类专业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形象要求高,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和资源,未来同样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即使就业后,发展空间也非常受限。30岁以后面临转岗,你是否准备好二次就业? 再说会计类专业,看似吃香的“万金油”,其实很多底层工作已经被AI取代,而且基础会计从业人员每月薪资只有3k-5k,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所以,综合对比来看,计算机相关专业才是专业中的“性
-
0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的情感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那就是心存善意。善意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它可以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让我们的社会充满阳光和和谐。 心存善意,就是要学会关爱他人。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当他们痛苦无助时,给予慰藉。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也能让彼此感受到善意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关爱,而付出关爱的人,也会在善意的传递中收获喜悦和满足。 心存
-
0抗压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心态和行动能力。抗压能力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逆境,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 抗压能力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如果一个人缺乏抗压能力,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具有抗压能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个人的
-
2坚持是引领学习之舟穿越风浪的灯塔。学习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此时,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马云在创业初期,四处碰壁,多次遭遇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打造出了阿里巴巴这一商业帝国。坚持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轻易言败,在迷茫时找到前进的方向。它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
2勤奋是推动学习之舟前行的风帆。“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学习的基石。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日夜钻研,纸张写满了一本又一本,草稿堆满了一间又一间屋子。正是这种废寝忘食的勤奋精神,让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勤奋意味着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浪费光阴,用汗水浇灌知识的花朵,让它在勤奋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
3随着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众呼吁要继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吸引力,并通过改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这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与高技术制造业岗位实现高度契合的深切希望。
-
3经历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人都清楚,科技的创新会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思考方式等,这就如同一场大雨,当我们听到雷声的时候,距离暴雨倾盆而下,也就在一瞬之间。当科技创新的潮水袭来,会水的自然能及时上岸,不会水的就要面临生存的问题。
-
1以努力为楫,凭勤奋作帆,借坚持破浪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航。我们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宝藏,收获成长与智慧,而努力、勤奋与坚持,便是我们驶向成功彼岸不可或缺的船桨、风帆与破浪之力。
-
1努力、勤奋与坚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努力是勤奋的动力源泉,勤奋是坚持的具体体现,坚持是努力和勤奋的最终保障。只有将三者紧密结合,我们才能在学习的大海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让我们以努力为楫,凭勤奋作帆,借坚持破浪,在学习的海洋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
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相关调研数据,到202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0亿元,而目前国内数据分析师从业者仅有50万左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人才缺口将达到150万。这表明数据分析师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这一岗位所在的应用领域也极其广泛,比如数据挖掘、业务决策支持、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处理等等,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如数据
-
1努力是开启学习之门的钥匙。每一份知识的积累,每一次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努力的身影。古有匡衡凿壁偷光,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不懈努力,努力捕捉每一丝微弱的光线去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今有全红婵,为了在跳水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无数次的努力与付出,让她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出耀眼光芒。努力,让我们跨越重重困难,离目标更近一步。
-
0比如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想学“电竞”专业,但实际就业方向非常狭窄,而且作为职业选手淘汰率也非常高,如果你选择与游戏相关的其他技术研发类专业,可能就业空间就会好很多;如果你喜欢画画,就可以学习设计、视频剪辑、直播运营等,这些既能结合兴趣,就业面又广,而且薪资收入也不错。
-
0很多家长和孩子在选择职高的专业时,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凭兴趣,选了“听起来光鲜亮丽的职业”,其实就业比较困难;要么就是盲目跟风,扎堆报考所谓的“热门方向”,其实很多学校未必有“真材实料”能给到学生,结果毕业时才发现竞争激烈,反而更难找工作。 职高阶段的专业选择,必须兼顾兴趣、就业现实和家庭资源,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更要优先考虑技能为主,以后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也能实现完美逆袭。
-
0作为职高生,一定要找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并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比如当下,国家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AI技术的加持下,很多传统的岗位已被AI取代,许多新兴领域崛起,因此而衍生的很多新职业更是层出不穷。
-
0中考即将来临,在普职分流的压力下,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选学校。那么如何选择一所靠谱的学校呢?这可能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最真实的困惑。因为很多职业教育本应是技能成才的跳板,但现实中,不少学生却因为选错专业,或误入虚假宣传的不正规学校,而导致“学历不被承认”或者“毕业即失业”的状态,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说到底,择校本质上还是一场“信息战”!选对专业和学校不仅就业无忧,未来还能成功逆袭专科
-
0《2024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94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约674万,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约421万,且就业率维持在高位。 2022至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九成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也在九成以上,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除去职业教育学生强实践的特殊就业属性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等因素外,职业教育的高专业覆盖率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
0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浅显易懂,劝诫世人要好好学习文化,才能成为自由的人,主宰自己的命运。1830年的巴尔的摩船坞,12岁的黑奴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用偷藏的面包换取字母课程。他在自传《我的枷锁与自由》中回忆:"当我能拼写'abolition(废奴)'这个词时,突然看清镣铐上刻着的是主人的恐惧。"这位后来成为美国最伟大演说家的奴隶,每晚借着码头灯笼研读《哥伦比亚演说家》,将西塞罗的雄辩
-
0技术的发展永远是为提升效率、解放双手服务。一些传统岗位被新技术取代,本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为时代的巨轮必定会永远向前,技术也一定会不断创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国家才不会落后。而新兴技术的赋能,不仅让传统行业紧跟技术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兴技术的普及与落地,行业革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
-
0放眼大环境,尽管各行业都充满了挑战,但互联网行业却始终充满了机会,具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IT行业的年平均薪资已经超过了23万元,达到了231810元。它不仅远超其他行业,也是唯一一个平均工资突破20万元的行业。近年来,数字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与产业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据测算,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与此同
-
3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的教育数据颇为亮眼。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在校生3891.3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75.4万人,在校生1659.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036.2万人,在校生2922.3万人等。 这些数据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不同教育类型的发展情况。受国家政策、产业升级等众多因素影响,职业赛道多元化,技能类型面临升级,与人才
-
3一直以来,教育都被看作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而随着时代的改变,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风险投资”。 受扩招的影响,教育的含金量开始“缩水”。比如,在2024年以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部分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即研究生人数远超本科生现象。录取比例放宽,导致研究生数量激增,学历的“稀有性”显著降低。并且,部分行业更看重实践经验而非学历,硕士毕业生起薪甚至低于部分本科生。
-
3教育服务的产业在重构。很大一部分教育“产品”陈旧,培养出来的“产品”是无效投资。 比如,最近几年高校专业正迎来大规模的更迭,为了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一大批不符合市场发展的专业被撤销、停招,转而一些新兴技能型专业备受青睐,甚至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实习生月入过万”的现象。 这其实源自时代背景下,支柱型产业变更导致的专业兴衰。这就要求学生及家长要擦亮双眼,选择时代背景下的专业,从长远出发。
-
3在知识的浩瀚宇宙中,有这样一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箴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无数在求知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指引着方向。然而,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娱乐方式的诱惑,让很多人难以静下心来勤奋学习。有人渴望不劳而获,有人害怕吃苦受累,于是选择了放弃。但我们要明白,只有经历过勤奋的磨砺和苦学的考验,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