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伤寒多有变证,温病虽久,在一经不移”与“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两句条文所述内容是否冲突?为什么? 虚心请教
-
6现在温病症应比伤寒症多,二人却太少了
-
5学医不学伤寒,就是浮萍,无根之草。
-
16作为中医的一朵奇葩,温病在防治热性病方面取得了不容质疑的成果,温病方剂成为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剂,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热诚欢迎爱好中医药的同仁参与进来,共建此吧,共创中医药辉煌的明天!
-
15各位老师好! 因不想让小孩和家人吃西药打针输液,自己自学中医伤寒和温病条辨一年左右,平时感冒基本辨别风寒风热后,买回相应银翘解毒颗粒或风寒感冒颗粒,吃一次立即退烧病缓,在吃一两天药基本就好 。偶尔加银黄颗粒和清热解毒液。 而有时总会遇到,高热,和这次遭遇类似,喝药,热并不立即退的现象,到底为啥?想请我各位老师一下,深表感谢! 小儿7岁,下午6点左右忽然发烧,估计37.5°左右,舌红苔少粘滑,手足心和前心后背灼热,口
-
0现在的温病派就是西医和资本的走狗,仅此而已!
-
0现在的温病派啊,看看这几句词条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用药也不敢用,细辛不过钱?根本治不了病,李时珍是历史罪人!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看到狗肚子里了?
-
0
-
5
-
3请问各位大神,《赵绍琴温病讲座》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在各个网上都没有卖了,为什么这么好的书会没
-
11要写论文 还寻思上这找点东西。。
-
0有所独到之处,由寒生湿,由湿蕴热,寒湿热俱存,唯叶天士与薛生白领悟其旨。叶天士所学驳杂,有些方子开的很妙,但也有不少垃圾。王孟英就悟不到这一层。
-
0有懂得吗?来聊聊
-
2慢性病属于温病吗
-
6麻烦老师帮我看看。 老师。您好。想咨询您一下。病史如下:男19岁。1年前曾患焦虑症,精神情绪差,多思虑,压力颇大,睡眠差,大便1天1至2次。焦虑期间有梅核气病史,且右侧颈部出现淋巴结1枚(外科随访1年有余)。早上起床舌苔厚,平日舌苔易厚。面部座疮散见。求诊于中医处:刻下:舌暗红,苔薄黄(有时为苔薄白或苔白腻或薄黄腻)。脉细(有时带弦)。医生中药拟方如下:炙黄芪30党参10柴胡12黄芩10法半夏10赤芍10丹皮10地黄10当归10蒲公
-
06希望温病派去死??1有时很郁闷,有伤害论吧,却无温病吧。25请问,王氏连朴汤与霍朴夏苓汤、三仁汤的区别,病证治法与方药,另外,其与半夏泻心汤、栀子豆豉汤,或其两者合方的区别在哪?4荆芥穗怎么药典中都查不到呢??我在中医世家里三本药典都没有载录过芥穗。只有荆芥和荆芥根??0【摘要】 通过分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引用“金匮玉函”、“玉函”11条条文,结合未经宋改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日本《医心方》引文特点,确认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篇当出自张仲景,推测在宋臣校书之前就有包含《金匮玉函经》内容在内的仲景医书流传本,宋臣所参考的仲景医书与《新雕宋真人千金方》、《医心方》传本源流不一。同时指出,成无己存在凭含糊记忆改变前人原文之倾向,对其功过是非应予正确评价。 【关010向爱我中华,振兴中医的大侠致敬 ! 谢谢您。2温病学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病学是中医学发展的高峰。1希望他们去死已经害死多少人??94这个内容被赵先生写在韩一斋的一篇学术报告里,有没有谁见过的,或者有这个资源的?有的话劳烦给发下,不胜感激13有书共享14温病伤寒是诊疗外感病的两种理论。210请问要学习温病,看什么参考书比较好啊,谁的讲义比较好? 我们温病老师实在死讲课有点不着边际……6谁能上传?0从温病当中 找一个切入点 写一篇短论文5以后会常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