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0智者云:缺乏耐心是脆弱的表现。耐心即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取决于你的能力。
-
0经核实吧主pzmqoo3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十善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
0
-
5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
-
0佛陀所教导的并不只针对出家众,也适合于在家居士,很多在家居士曾到他这里来学习正法。一群人来问
-
3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
-
41.不杀生:谓不杀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非但不杀,还当行放生之善。 2.不偷盗: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偷盗之善。非但不盗,还当行布施之善。
-
2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
-
0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看似复杂,但其根本在于一念至诚之心。若是心不诚,为己作善,与为国为民而作,其效用大不相同
-
1
-
1
-
0十善业经修行大法 1,正道(正见,离痴,离邪见),人生的根本方针:干活活命,无恶安全。 2,离喜离恨(离贪嗔)。不迷贪,不怨恨,使自己的心端正,
-
0念佛经 先祖诸佛,依据事物及规律的客观性,征得了所作所得,不生不灭,善正招福、恶邪招祸之真理。故知善福恶祸,实在不虚,能除一切苦,能得一切福
-
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
0光阴诚易逝。一去不重来。搔首空嗟叹。问心独感怀。 少年如过客。暮景亦堪哀。若不知修早。枉将白骨埋。 世事如春梦。黄梁不久时。无端心感慨。不料意
-
0十善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天天作恶,那他的家庭会幸福么,精神会得到快乐么,继而他的不快乐会造成不论家庭,朋友,同事或者同学对他的疏远,人都
-
0善良是人的天性,想想看,你看到人被骗后,最后流落街头,饥寒交迫,你会幸灾乐祸么?即使不愿意给这些人一点帮助,你会落井下石么?常人在这种情况下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十善吧! 您可以在本吧内发表留言,并与其它来到这里的朋友分享交流。祝您在贴吧玩得愉快~ 贴吧楼委会
-
1不伤害不说谎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婪不嗔不邪见
-
0佛教观点讲解:人生必须要掌握的最重要之道 社会科学是探索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之方法;自然科学是探索消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之方法。人与自然界
-
0大彻大悟 人就是自然界的一个客观组成部分。人所拥有的心理、物质及有关人事关系等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样的,也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但人所拥有
-
0淫乱喜异性会得到什么 基本原则:所作所得,能量守恒。 @性交产生后代,后代生命是一个大能量体,男女双方都得付出能量,损伤身体。因此,无论男女都
-
0新年对佛发誓 善友们,让我们自信不屈地面对人间的恶意诽谤等使坏,让我们自信不屈地面对人间的财色名位等迷惑,让我们自信不屈地面对我们的恶行所造
-
0什么是佛。 佛就是坚持正确生活道路的生命体。其思想明白自身的客观变化规律及与外界的客观联系。以行善得福,行恶得祸为言行意宗旨;其心态正常安和
-
0佛性,菩提心,学佛,成佛。 佛性菩提心就是释迦牟尼思想主义。学佛成佛就是学习释迦牟尼思想主义,并坚持实际使用以达到消除贫困苦,获得富安乐的目
-
0阿弥陀佛
-
0共同宣传本吧
-
1希望有人担任吧主。
-
0十善业经中原则,道理,观点。 @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不同生活)。 含义: 思想控制行动,行动不同,富贵贫贱不同。富贵
-
3大家对善良的定义,看法,什么是善良?
-
1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
0
-
1这个世界太堕落,充斥贪欲、色情、嗔恨,
-
1怎么办啊,谁来帮帮我?
-
1晃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做错太多、太多,每天都再错。 到了今天,5~~~~~~~~~~~ 我终于有胆子,有信心走进你了,十善。。。 今天我终于把烟戒了。。。555
-
0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失败多少次,我都要向着十善不断靠近。 愿过去世无量慈父慈母平安快乐,速证菩提!
-
03「我」代表自己、本人。除了自称「我」,为表示谦虚,也有人用「在下」、「鄙人」、「末学」自称。「我」在社交场合,可能成了别人口中的某经理,某董0000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0有一天,晏子在退朝后,再进见景公,向景公致礼问说:「君王在朝时,态度是否过分威严些了呢?」景公听了,说:「在朝听政,态度威严,有何妨害於治国0【原文】: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0【原文】: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0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急速在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 一个颇负盛0富贵由天未可求,人生何必苦营谋。 逞奸空用千般计,负义难逃罚作牛。 马氏田园归旧主,叶家事业沐新庥。 子孙昌大门庭盛,迁善从来报自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