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眷吧
关注: 209 贴子: 22,244

禅宗修习吧

  • 目录:
  • 佛教
  • 6
    吉州禾山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杉树子。”问:“文殊以何为师?”师曰:“风筝有韵真堪听,听得由来曲不成。”
  • 1
    师问僧:“眼界无光,如何得见?”曰:“北斗东转,南斗西移。”
  • 4
    洪州泐潭神党禅师,僧问:“四威仪中如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 2
    泐潭明禅师一日下到客位,众请师归方丈。师曰:“道得即去。”时牟和尚对曰:“大众请师乃上法堂。僧问:“非思量处识情难测时如何?”师曰:“我不欲违古人。”曰:“不违古人意作么生?”师曰:“也合消得汝三拜。”僧问:“碓捣磨磨,不得忘却,此意如何?”师曰:“虎口里活雀儿。”问:“定慧不生时如何?”师曰:“铁牛草上卧,昏昏不举头。”问:“如何是道者?”师曰:“毛毵毵地。”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师曰:“佛殿
  • 5
    惠能大师真正见自性 是听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 重新提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后 彻悟的 之前的 本来无一物 是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的经文 有所启发 还不算亲见自性 但是方向和道理是对路的
  • 9
    径山杲云:“ 若也先照后用,则瞎一切人眼。若也先用后照,则开一切人眼。若也照用同时,则半瞎半开。若也照用不同时,则全开全瞎。此四则语,有一则有宾无主,有一则有主无宾,有一则宾主俱无,有一则全具宾主。即今众中,或有个不受人瞒底汉来道,者里是甚么所在?说有说无,说虚说实,说照说用,说主说宾,拦胸搊住,拽下禅床,痛椎一顿,也怪伊不得。”
  • 5
    很多学佛法的人 心地不仁慈 道德素质很差 我执我慢我见习气很重 对人对事缺乏慈悲心 没有正直和善良 都只会无师自通得粉饰自己 抹黑他人 不懂得谦下 仁和 因为自己有那么点福报 信了佛法 修行了 有的方面有点效果了 就习惯性给自己贴金 当遇到看法和自己不同 做法不符合自己的胃口时 只会指手画脚 傲慢无礼 得 进行 诋毁 轻慢 攻击 嘲讽 从不会反省自己的过错 非常 背道而驰 有的人升天了 但是成了魔 无理伤害乃至杀害别的善良的天人 有的人
    凸逗 1-3
  • 5
    袁州南源行修慧观禅师,僧问:“如何是南源境?”师曰:“几处峰峦猿鸟叫,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南源深深处?”师曰:“众人皆见。”曰:“恁么则浅也。”师曰:“也是两头摇。”问:“有口谈不得,无心未见伊时如何?”师曰:“古洞有龙吟不出,岩前木马喊无形。”  
  • 3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故悟人分上虽有客尘烦恼俱成醍醐。 但照惑无本。空华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汤消冰。 若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持。则爱恶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烦恼尽时生死即绝。 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亿化身于十方国中。 赴感应机似月现九霄影分万水。应用无穷度有缘众生快乐无忧。名之为大觉世尊。
  • 2
    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F。 修六度万行。欲求成F,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F。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F,F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 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 明暗之境自相凌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
  • 5
    善是青松恶是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 2
    月轮禅师上堂:“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荐,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梁殿不施功,魏邦绝心迹。”问:“如何是道?”师曰:“石牛频吐三春雾,木马嘶声满道途。”问:“如何得见本来面目?”师曰:“不劳悬石镜,天晓自鸡鸣。”问:“宗乘一句,请师商量。”师曰:“黄峰独脱物外秀,年来月往冷飕飕。”问:“不辨
  • 12
    幽州盘山禅师,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师曰:“在里头来多少时邪?”曰:“如何出得?”师曰:“青山不碍白云飞。”问:“承教有言,如化人烦恼,如石女儿,此理如何?”师曰:“阇黎直如石女儿去。”
  • 1
    禅师曾示众云:“全体是个解脱大海,全体是个涅槃妙心。无起灭可求,无生死可出。百骸溃散,卓而独存;四大分离,湛然常寂。正与么时,身里出门即不问,门里出身作么生?毗卢顶上从来往,安乐邦中任去留。”
  • 3
    袁州蟠龙山可文禅师,僧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石牛沿古路,日里夜明灯。”问:“如何是佛?”师曰:“痴儿舍父逃。”
  • 3
    僧问:“诸佛所说法,种种皆方便,是否?”师曰:“是。”曰:“为甚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师曰:“且莫错会。”僧以坐具一画,师喝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今之学者,方见道不可以言宣,便拟绝虑忘缘,杜塞视听。如斯见解,未有自在分。诸人要会寂灭相么?出门不见一纤毫,满目白云与青嶂。”师坐而不卧,余三十年。示寂,塔全身于岘山。
  • 6
    吉州道场普明慧琳禅师,福州人。上堂:“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庭白牡丹,槛红芍药。因思九年面壁人,到头不识这一著。且道作么生是这一著?”以拄杖击禅床下座。上堂:“一即多,多即一。毗卢顶上明如日。也无一,也无多,现成公案没讹。拈起旧来毡拍板,明时共唱太平歌。”
  • 3
    禅师常德府德山无诤慧初禅师,静江府人也。上堂,顾视大众曰:“见么?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日月为晦为朔,在四时为寒为暑。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且道在衲僧分上,又作么生?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渔笛汨罗湾。”
  • 1
    楞严有何不可研究,但须以净土为主。则一切经,皆发明净土利益之经也。楞严开首征心如此之难,则知末世众生,犹欲以禅了事者,其为自误误人也,大矣。而况廿五圆通,列势至于观音之前,其主持净土也,大矣。其发明五阴磨境处,破色受二阴之人,尚有著磨之事。足见自力了生死之难,亻弗力了生死之易。能如是研究,则其利大矣。凡研究时,必须息心静虑,凝神详阅。则如入大宝洲,必有所得。倘如赶路只图快速,恨不得一下看完。则不但
  • 3
    收之一切不立  散之普遍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  正觅绝于修行 灭则不见其怀  生则不见其成 大道寂号无相  万像窈号无名 如斯运用自在  总是无心之精
  • 4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日月并轮辉,谁家别有路。”
  • 2
    七处征心八还辩见,阿难几乎是刨根狡问,亻弗也没说阿难错,亻弗只是说阿难颠倒了,阿难看见的只是月边,用月边来寻找主体是很愚蠢的,亻弗说颠倒,无有是处,但是月边看见的东西也是真的,并非虚妄,而虚妄,是你把这个边当主体了,才是虚妄,以此颠倒众生。
  • 19
    “保持当下”即是妄。 什么是当下? 三心不得时,即是当下。 故当下并不是个时间概念, 是个心行无住,无住心行 时的境地。 故说 无住 际,本无处开口,更 无可示人,故谓之“如来密行”处。 此之际,此之刻,无住二字尽以道尽, 稍加思议,即是妄想。 何况作“保持”之念呢, 早堕三心轮回中了!
  • 4
    应无所住,无黏也。而生其心,无滞也。可否?
  • 12
    这种现象可谓是遍地不曾藏 随手皆俯拾
  • 3
    明心,因悟本而说,其心非心,缘起而说心。
  • 3
    与禅修吧这几天热议的“怎么从门匙孔进入门内”是紧紧地咬合的
  • 2
    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 1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你不会死在相里面也就是你眼睛所现的 一切食衣住行这些你的亲戚朋友 兄弟姊妹 不管他怎么样子的忤逆或者顺境、逆境、 有钱、没钱 你都是这样子的超越都不起烦恼,就是佛!但是,这个可不简单了 可是,我们这个物就是转不了 就认为那个物是实在的我们认为有一种东西 在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业力之身 我们有种种的病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欲望 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家庭 会困扰着我们 我们有种种的道德舆论
  • 1
    世出世诸法。皆无自性。亦无生性。但有空名。名字亦空。你秪么认他闲名为实。大错了也。 设有。皆是依变之境。有个菩提依.涅盘依.解脱依.三身依.境智依.菩萨依.亻弗依。你向依变国土中觅甚么物。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佛是幻化身。祖***丘。你还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亻弗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缚。你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
  • 1
    万法唯心现量,本来就是你的清净自性显露出来。为什么你会活得这么烦恼?因为不知道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没有悟到万法不可得的真理,在缘起缘灭里面完全迷失如来藏性。就是有摩尼宝珠不会用,有清净自性没有开采出来。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起信、起正解,当契入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真如是体,用就是真如的妙用。
  • 3
    抚州逍遥山怀忠禅师,僧问:“不似之句还有人道得否?”师曰:“或即五日斋前,或即五日斋后。”问:“剑镜明利,毫毛何惑?”师曰:“不空罥索。”问:“洪炉猛焰,烹锻何物?”师曰:“烹佛烹祖。”曰:“佛祖作么生烹?”师曰:“业在其中。”曰:“唤作甚么业?”师曰:“佛力不如。”问:“四十九年不说一句,如何是不说底句?”师曰:“只履西行,道人不顾。”曰:“莫便是和尚消停处也无!”师曰:“马是官马不用印。”问:
  • 2
    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者。谓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
  • 3
    《金刚经》中的这句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理解为“凡所有相”就是空的。其实空并不是没有相,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空的理解有很多种:凡夫认为是相对空,也叫顽空;外道认为是断灭空;二乘认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门菩萨认为是体法真空;而善逝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
  • 22
    偈颂 释宗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
  • 4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
  • 1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 3
    《六祖坛经》中五祖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如果不能明心,那学佛又有什么益处呢?天天也就是会流于形式、外相,以及徒增些我慢知见.. 对于实际修为的提高、自我障碍的突破都没有实质的好处..所以能不能明心在修学中至关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历代的祖师大德都对明心见性非常推崇.. 很多人觉得说:那我不明心见性,行点善、积点福总行了吧,怎么就说没好处了呢? 不明心就不能明理,不明理就不能明因果,不见性就不能恢复真如佛
  • 2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弗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真心”亦不过因有妄物对待而立之假名。究其实,所谓真心亦非是。譬如大海,心是水,万法是波浪,平静者称为水,汹涌者称波浪,波浪平静时仍是水,水汹涌时又成波浪。又因有汹涌之波浪,故称不汹涌者为平静之水;假使根本不有汹涌之相,波浪之假名固不能立,平静之假名亦何由生?立亦不过吾人随意立之假名,相
  • 8
    陕府天福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黄河无滴水,华岳总平沉。”
  • 10
    人天眼目 皎月隐西 当代缁门禅宗高僧绍云长老 于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时示寂 世寿85载 僧腊66载 惟愿长老不舍众生 法舟再来 广度人天
  • 3
    掴你一掌,将如何?
  • 6
    就在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明心见性者,可我们却全然不知。就在当下,我们没有妄念,妄念起于遗失当下。
  • 13
    禅宗初祖摩诃迦叶尊者,是位修苦行的头陀最具代表人物。佛在世时,迦叶尊者入城乞食间,专挑那些贫民人家,久而久之,尊者见惯了最底层那种日夜操劳只为三餐甚至于两餐乃至一餐,那种以岭南俗语所称的手停口停埋头做事之事事无碍境界,是尊者在长久以来耳熏目染下禅宗的萌芽雏形的因地显现。话说回来,那些贫民人家的专注自身糊口的事事无碍境界时,当事者不一定能领悟到已是宗门家风的上上境界。所以才会在际缘成熟时有了灵山会上
  • 13
    闲暇时便读几篇宗镜录,甚得法味,常不忍释卷,每见自以为精彩之处便摘抄下来。今日突发奇想,将摘抄之段句,贴於网上,以飨众位大德莲友,共沾法益。
  • 4
    “念起即觉,觉之即空”此言大谬误也!有赞同的吗?
  • 19
    玩笑一下。 图形不动时候为“现量识”起作用 图形动的时候为“比量识”起作用 逗逗开个玩笑,某当真!
    凸逗 1-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