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宫为后
第一次知道大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有这么一个姓赫舍里的皇后,大概是二年级时 ——具体我也记不清楚——那时候《康熙王朝》热播,对这种历史剧从小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喜爱的我一集不漏地追着看。或许因为到如今已近十年,具体情节我亦忘得差不多了,但是那个日后生了大清朝唯一一个受册封太子的女子的身影,却再也无法从我心头抹去。
先稍微介绍一下孝诚仁皇后即康熙朝首位中宫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是孝诚仁皇后的姓氏,拜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所赐,“赫舍里”如今成了皇后的代名词。不过赫舍里通常也用来指代在太祖征战时被俘而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满洲部族。
因为是战俘,因此在以骁勇善战为傲的马上将军满洲贵族来说,赫舍里家族的成员即便爬的再高,也只会被视为“皇帝的奴才”、“满洲的下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孝庄选择索尼的外孙女赫舍里氏为康熙皇后时候,其余三大辅政大臣如此恼怒的原因。论家世,遏必隆之女钮钴禄氏和康熙生母的亲侄女佟佳氏(这二者在仁孝皇后逝世后被先后封为皇后)身份地位自不用说,论势力,军功显赫的鳌拜之女也比赫舍里氏更占优势,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比因为辅政而突然达到政治巅峰的索尼一家来得高贵。
但是你辅政大臣再怎么反对,宫里那些主子考虑的可还是自己的利益。顺治临终前为儿子挑选的四大辅政大臣瓜尔佳鳌拜、钮钴禄遏必隆、纳喇苏克萨哈、赫舍里索尼,每一个都曾在顺治榻前起誓终于大清皇室,为大清谋福谋运,但每一个都心怀鬼胎。鳌拜专权,他的女儿瓜尔佳氏断断不得入宫为后;遏必隆又是个墙头草,选择他的女儿也不是个明智之举。苏克萨哈的女儿不当龄,因此排除下来唯一的选择就是索尼长子喀布拉之女,赫舍里氏。
当然当时孝庄还有另外的选择——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们,但最后赫舍里氏还是成为了被十六抬大轿从正宫门抬进紫禁城的胜利者,其原因何在?就我个人认为,赫舍里氏之所以会被孝庄文皇后选中,除了想让索尼理所应当地帮助少年皇帝亲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孙子玄烨会像儿子福临一样,冷落两个博尔济吉特皇后。
顺治帝福临与其后来追封为孝献皇后的宠妃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一般有提及顺治帝的影视作品都会大肆渲染甚至加以夸张化,因此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对此都不陌生。关于他与两位博尔济吉特皇后——废后静妃和孝惠皇后的关系,大体都是以“非常恶劣”这个设定来展开。当然,影视作品偶尔也会贴近史实,这位6岁登基的皇帝,独宠董鄂鄂硕之女董鄂氏的确是真事,至于后来还因董鄂氏母子的逝世而郁郁寡欢最终也离开人世这一点就难以证实了——关于顺治帝到底是出家了还是因天花而死业界仍有争论,何况死因乎?但与此文无大关联,就此略过。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顺治帝对大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的憎恶及对董鄂氏的专宠究竟只是因为前者骄横跋扈、好妒泼辣而后者温婉贤淑、知书达礼还是纯粹是想跟他额娘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对着干,其实所有人心中都自有一番看法。这是后话,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