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可吧 关注:60贴子:1,102
  • 2回复贴,共1

中国绘画独特的“人格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绘画独特的“人格精神”


1楼2011-02-07 15:06回复
    徐志勇
         
    (南通大学艺术设计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纵观绘画的发展史,中国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早已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绘画;意境;表现形式;人格精神
         【中图分类号】 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2-0096-02
             作为一门独立艺术,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审美标准。绘画大师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探索和发展在作画时应遵守的基本法则。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并且异于其他民族,独树一帜!
            一、佛教、道教对中国绘画“人格精神”的影响
             中国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有自己的精神面貌。这种独特的“人格精神”的形成,是有根源的,是特有的,是不可替代的,因而显得珍贵。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中国作为中国画起源的国家,只要谈到画的意境就能引出一大片有关“意境”的理论。例如,什么是“意”;如何“写意”;如何需要再创作,谓之“会意”。但是,若有人继续深究细问,讨个明白时,也许有许多人很难将其说的透彻。原因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意境”是来自佛学及禅学的理论。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释,道,儒三家的影响;而中国画的发展也同样渗透着这三家思想的精髓,尤其是佛教文化。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佛教的势力竟弥漫全国,佛教的信仰竟充满了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各个阶层。佛教及禅学更深得许多文人、画家们的崇拜。受了禅学思想的影响,在唐代形成了对诗画艺术创作的主导思想,认为诗是有意境的画;画是有意境的诗。这种思想到了宋代已经发展到了“诗不入禅意必浅,画无禅意必俗。”的地步。
             中国画自“意境”说出现后,对中国画的构图与画面处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其后的中国画发展中,出现了“空”这一词。它是出自佛教的“笆空”,理论。唐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文字解释的是“色空”之间的关系。“色即是空,”是不空为空;“空即是色”,又是空为不空。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所谓“色空”之美,是运用“色空”之境界而产生的“空寂”之美。画家以此赋予画之灵性,就如同给绘画赋予生命,使其作品不停地诱发着人们心灵的颤动,并以此产生共鸣。又如“知白守黑”,“留白”,“透气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等。就是根据“色空”观而形成的。
             而1000多年来,成为衡量绘画水平优劣的惟一最具权威性的“谢赫六法”精神中的“气韵生动”则是以中国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根据所产生的,道家修炼重于“精”“气”“神”之理,故此才有“炼精化气,以气化神”之说。有神则有韵,故得气韵者,必神气十足,以此助得“神仙”之体。“气韵生动”正是借用道家的神韵之境以表现中国画想表现的理想仙境。
             二、受佛教、道教影响的中国绘画及画家
             艺术史家长期以来一直试图追溯中国绘画的起源。公元九世纪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神话时代,指出那时的形象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近年来在中国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石器时代。岩画,可谓是绘画艺术的萌芽。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先民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图象。又有新石器时代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稷神崇拜图》表明了宗教或巫术信仰的存在。又如《太阳神巫视图》从这两副岩画的内容上分析,先人是相信植物神,谷物神及太阳神的存在。
    


    2楼2011-02-07 15:06
    回复
      2025-05-10 12:09:35
      广告


      4楼2017-07-18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