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城吧 关注:20贴子:3,562
  • 4回复贴,共1

历史上的那些著名方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王玉德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因此,对方士的评价不可偏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1楼2006-05-11 11:57回复
      (一)西汉方士 

      汉武帝迷恋仙道,重用术士,先后宠信李少翁、李少君、奕大、董仲舒等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新垣平,赵人,文帝时以望气见闻。《史记·封禅书》: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阳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出其乎’。” 

      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的望气术都是伪诈,新垣平被诛。 

      李少君,西汉汉武帝时方士,齐(在今山东)人。他极力劝导汉武帝求仙,受到汉武帝宠信。《史记·封禅书》: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其生之属,而事化丹少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 

      传闻李少君有不死之方,尸解为仙。《抱朴子·论仙》: 

      “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于汉,以假途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 

      少翁,不知其姓,齐人。能玩弄幻术,使汉武帝从樵中看见死去的王夫人。又劝汉武帝在宫室画天、地、太一诸神,置祭具以致天神。《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少翁伪造帛书放进牛腹,又诈言牛腹有奇,此事被人揭发,少翁被诛。 

      奕大,自称与少翁同师,常往来海中,见到过仙人安期和羡门。汉武帝拜他为五利将军,佩六印,贵振天下。后被诛。 

      (二)新朝王莽时方士 

      西汉末年,王莽改汉朝为新朝。王莽借用术数为改朝换代服务大造符命,举行神秘的祭祀,声称要学黄帝成仙。方士苏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在宫中修建八风台,酿仙液,敬鬼神,当王莽被农民起义军围困时,有数千朝臣到南郊哭天,乞求上苍显灵。 

      方士刘守,精通星历、谶记,为王莽出谋划策,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企图在新朝捞一把。其后,又见风使舵,投奔刘秀。 

      (三)东汉方士 

      东汉光武帝刘秀迷恋方术,身边有不少专门研究谶记和王气的术士,并且四处笼络术士。如公孙述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认为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汉代至平帝有十二代,历数已尽。刘秀写信给公孙述,劝他归顺汉室,不可造次。术士为刘秀登基及稳定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淮南王刘安的门下有一批术士,其中有八人被称为八公,他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录异记》说他们八人“各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 

      《后汉书·方术列传》称“张衡为阴阳之宗,郎凯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张衡精通阴阳学,擅长占星术。 

      张角等人本是术士,为人请祷咒符水以疗病,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教。道、术不分。后来,道徒起义,波及全国,形成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给东汉统治以沉重打击。 

      东汉的荆州刺史谢夷吾从小就受到术数文献的熏陶,《后汉书·谢夷吾传》记载他“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术士樊英在壶山传授术数,《后汉书·樊英传》记载他“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郎宗,字仲绥,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曾推测某日某时京师有大火,后果如其言。其子郎少传父业,昼研精义,夜占象度,闻名州郡。 

      张楷,汉桓帝时人,《后汉书·张霸传》记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 

      甘始,精通长生之术,老而有少容,自言曾在南海作金,投数万斤金于海。 

      封君达,陇西人。传闻他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举山修炼,服水银百余年。常乘青牛,号青牛道士。为人治病,以腰间竹管中药给人服用,或下针,应手皆愈。 

      孟节,上党(今山西长县西)人。能辟谷不食,含枣核,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 

    于吉,又称干吉,干室。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人。传闻他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道教以他为创始人之一,把《太平经》托名于他。


    3楼2006-05-11 11:57
    回复
      2025-05-20 21:43:40
      广告
        三国时期,方士受到各国重视。《三国志·吴范传》记载吴国“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 

        曹魏方士如云。曹操搜罗了许多擅长养生术的方士,如甘始、左慈、郄俭名噪一时。华佗不愿意依附曹操,竟被杀害。 

        左慈,字元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人。在天柱山修道,得金丹仙经。《后汉书·左慈传》记载左慈有幻术,“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顺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左慈还变出了生姜等物,宾客哗然。 

        曹魏名声最大的方士有管辂,他是山东人,据《三国志》本传,他多次为人算命,一次,广平刘奉林妇病困,已习棺器。时正月也,使辂占,曰:“命在八月辛卯日日中时,林谓必不然,而妇渐差,至秋发动,一如辂言”。这是预测女命的死期。又有一次,吏部尚书保晏请管辂算命,管辂面对权贵,没有阿谀,而是指出:“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未有损已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后来,这两位大臣都受诛连。 

        管辂在世时,受到很多士大夫的崇敬,安平人赵孔曜荐管辂做官,说:“辂雅性宽大,与世无忌,仰观于文则同妙甘公、石申,俯览《周易》则齐思季主。今明君方垂神幽薮,留精九皋,辂宜蒙阴和之应,得及羽仪之时。”然而,管辂并没有受重用,只当了个治中别驾。他谈自己的命说:“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行讳,但人不知耳。”后来他果然在48岁死了。 

        据《梁书·刘峻传》,梁高祖萧衍曾经为管辂可惜,认为他“有其才而位不达”。刘峻则认为命不可知:“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璋特秀,实海内之髦杰,岂日者卜祝之流。而官止少府臣,年终四十八,天之极施,何其寡欤?然而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焉独公明(管辂字)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阏纷论,莫知其辨。”管辂确实有才,但他是什么才?以预测为业的人,这种才到底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何况,他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么?有谁能证明这些道听途说? 

        传说诸葛亮相信命理。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蜀吴联合抗魏,诸葛亮屡次出兵都不利,久劳成疾,他夜观天象,大呼:“吾命在旦夕矣!”并对姜维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以变其色,足知吾命矣!”诸葛亮祈禳以避凶,命令姜维率领49个士兵环绕帐外,自于帐中设得花祭物,中布7盏大灯,顺布49盏小灯,内安1盏本命灯。每天祝告天帝,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不料,魏延鲁莽地进入帐内,碰灭了主灯。诸葛亮长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吾岂能存乎?不可得而禳也!”不久,诸葛亮长辞于世。 

        这段描述,反映了明代的星命习俗。在诸葛亮所在的那个时代,虽有命理观念,但还没有完备的星命法式,文学作品有夸张和神化的成分。


      4楼2006-05-11 11:57
      回复
          晋代一百多年,方术盛行,出现了不少方士。按方士数量比较,东晋多于西晋,南方多于北方。这时的方士出现一个新动向,即方士形成一个个群体。以葛洪的传承为例。 

          葛洪从祖父师葛玄师承三国初年的左慈,葛玄常服气饵术,能用符,每醉则潜入水底,经日方出,被道教尊奉为“太极左仙公”、“冲应真人”。葛玄传业给郑隐。 




          郑隐从小研习儒学,明辨五经,对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均有涉猎。他从葛玄学习方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年80而体力充沛,后隐居霍山,不知所终。 

          郑隐把方术传给葛洪。葛洪得到《金银液经》等书。郑隐有弟子50余人,壮大了左慈一派。 

          葛洪还向岳父鲍靓学习。鲍靓担任南海太守时,结识了在罗浮山修炼的葛洪,以女妻洪。鲍靓的方术源于汉末阴长生,阴长生传给魏伯阳,魏伯阳传给淳于叔通和徐从事。鲍靓将阴长生的授道诀和尸解法传给葛洪,并授给他与世不同的《三皇文》,使葛洪大长见识。 

          葛洪以方术传给侄子葛望、葛世,弟子滕升、黄野人等。 

          由于晋代以派别承传方术,使得有名望的方士增多,史书上也作了大量记载。以下简要介绍一些方士的事迹。 

          陈训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善风角,以望气推测朝代兴替,以相术判断人之祸福。 

          步熊精通卜筮,为成都王颖射覆,无所不中。他有众多门徒。 

          韩友也善于易占,能图宅相冢,行厌胜之术。 

          萦明习阴阳天文,尤善术数占候,能以占梦预测吉凶。 

          幸灵少言寡语,有痴态,自称能以水治人病,并能驱鬼怪。 

          魏华存学辟谷,服胡麻散和茯苓丸,被后世上清派奉为宗师。传闻她是司徒魏舒之女。 

          单道开能吞食细石,治疗眼疾,起居无常,晚年隐于罗浮山。 

          以上,单道开和萦都是敦煌人,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加强了交流,魏华存既是道人,也是方士,方士和道士没有明显的区别。


        5楼2006-05-11 11:58
        回复
            五代至宋时,陈抟隐于华山,擅长预测术、黄白术、飞升术,被后世术士推崇为宗师。《旧五代史·周书十》记载:“陈抟,陕西人,能为诗,数举不第,慨然有尘外之趣,隐居华山,自是其名大振,世宗之在位也,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拜左拾遗。抟不就,坚乞归山,世宗许之。未几,赐之书,敕陈抟:‘朕以汝高放射夫寰,栖心物外,养太浩自然之气,应少微处士之星,既不屈于王侯,遂甘隐天岩壑,乐我中和之化,庆乎下武之期。’”可见,陈抟在世时,就受 


          到周世宗重视,使之名声大振。考证史籍,陈抟的事迹愈传愈神,诸如《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图》都归功于陈抟的创造,宋代学者在这些图式基础上,把《周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北宋徐子平是算命术的宗师。徐子平,名居易,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 子赋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致于八字法称为子平法。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清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港台流行的《渊海子平》,就是以“子平”为名的算命术名著。历代相信算命的人都把徐子平奉为神灵,崇拜之至。实际上,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惟一的“功劳”是把算命复杂化了。 

            宋代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创立了理学的象数学派。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宋史·邵雍传》记载他“探赜索隐,妙吾神契,洞彻蕴奥……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解矣。”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对邵雍执教师之礼。现存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演绎之书,书中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有数,象数是最高准则。邵雍是一位杰出的术数大师,但很少有人研究他。 

            张行成,人称“观物先生”,他根据邵雍的《先天图》和《观物外篇》,参考扬雄的《太玄》、司马光的《潜虚》,写成《述衍》一书。他以象数解释世界的图式,以理作为宇宙的本源。象数学的发展使术数由浅层次走向深化,哲学的内涵增多了。 

            宋代周克明精于数术,凡律历、天官、五行、谶纬及三式、风云、龟筮之书,靡不究其指要。一次,有大星出氏西,群臣莫能辨,或言凶兆,周克明据《天文录》、《荆州占》断言,其星名曰周伯,是德星,见之则国大昌。 

            楚衍,开封人,对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谙熟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星历之数,谈论休咎无不中。 

            王仔昔,洪州人,自称遇仙人许逊,得《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游嵩山,能道人未来事,徽宗赐他为冲隐处士。 

            孙守荣是个盲人,擅长风角、鸟占之术,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与人交谈片刻,就知道休咎。类似于他这样的盲人术士还很多,俗语说“盲人心静”,盲人算命比明眼人更能揣摩对方心理。 

            宋朝有不少算命师,各有神通。 

            王讷——宋太宗时人,王赞宁任史馆编修,王讷推算王赞宁命孤薄、无贵寿。 

            马处谦——因病失明,其父使学《易经》以赡衣食。又跟随隐士学星算之诀,为赵匡胤推测寿命。 

            程惟象——以占算游京师,言人贵贱祸福。宋英宗在潜邸,请程惟象预言其兆,后来又赐御书给他。他给张宣徽算命,竟然说中了张的死期。 

            张衍——以算命术游历于士大夫中间,认为古有命格,今不可用,古者贵人少,福人多,今贵人多,福人少。昔之命出格者作宰执,今之士大夫自朝官便作两制,忽罢去,不能荫袭于子孙,贫约如初,所以贵而不福。 

            邹元佐——涉猎群籍,以人之年月日时分配金木水火土而推其生旺休囚,附以官贵禄马刑杀,考其寿夭祸福贵贱贫富。京师的贵人争相登门求他算命,遂成大富。邹元佐曾说:凡看命,须随所见即谈,无不言中,若稍涉思虑则相去遂远。著有《洪范福极彝伦奥旨》五卷,《贵命四十九格》行于世。 

            孙黯——擅长命理术。何文缜在太学时请孙黯算命,孙黯说他命极贵,位极人臣,但当死于异域。后来,何文缜廷试第一,又拜为少宰,随皇帝北狩,死于边塞。边塞即异域,在家乡之外的地方都是异域,何文缜走上仕途就意味着要客死异域,孙黯说出的不过是常理。 

            刘童子——四川人,以年月日时推测命运,强调天地合德,曾为韩平原算命,推测其财禄和气数。 

            宋代有不少名医,如:庞安时,钱乙、刘翰、王怀隐等。有些医家精于方术,以察脉预测人的祸福,如“僧智缘,随州人,善医。嘉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与王安石在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诊脉而断他人吉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进步的思想家王安石却相信诊脉的奇效,说明神秘观念普及人心。 

          方士参与国政。苏澄隐以养生之术而著称,他告诉太祖赵匡胤:“臣之养生,不过精思练气尔,帝王养生即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亨国永年,得此道也。” 

            以上史料出自《宋史·方技传》。此外,宋代其他文献也记载了方士的事迹。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云:“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炼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 


          宝轮’。知常言其法以录炼成金。” 

            宋代方士还有丁少微、陈崇政、陈楠、甄栖真等。


          8楼2006-05-11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