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bs吧 关注:22贴子:10,823

咱们组的研学太恐怖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求3000左右
我们少说两万五~


IP属地:北京1楼2006-05-10 20:16回复
    ................
    删吧,否则他肯定认为是当的,不是自己研究


    2楼2006-05-10 20:49
    回复
      33282~
      我把它弄上来~
      你们看看删哪~


      IP属地:北京3楼2006-05-10 21:21
      回复
        中国文化~字数:33282 预期字数:15000


        IP属地:北京4楼2006-05-10 21:27
        回复
          酒文化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酒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酒本身所带有的文化色彩;一是饮酒(包括用酒)所形成的文化意义。关于酒本身,包括酒的历史研究、酿酒技术以及酒在流传中形成的文化系列,如酒器(酒具)、酒经、酒旗、酒楼(包括酒馆)及酒令、酒筹等。
          中国酒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大致分为:
          1、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2、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3、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酿造酒
          ˙蒸馏酒
          ˙配制酒
          4、按商品类型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果酒
          ˙药酒
          ˙仿洋酒



          原著:
          桃根仙、桃干仙二人捧起两坛酒来,拍去泥封,倒在碗中,果然香气扑鼻。六人也不和令狐冲客气,便即骨嘟嘟的喝酒。令狐冲也去倒了一碗,捧在岳不群面前,道:“师父,你请尝尝,这酒着实不错。”岳不群微微皱眉,“嗯”的一声。劳德诺道:“师父,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酒不知是谁送来,焉知酒中没有古怪。”岳不群点点头,道:“冲儿,还是小心些儿的好。”令狐冲一闻到醇美的酒香,哪里还忍耐得住,笑道:“弟子已命不久长,这酒中有毒无毒,也没多大分别。”双手捧碗,几口喝了个干净,赞道:“好酒,好酒!”只听得岸上也有人大声赞道:“好酒,好酒!”令狐冲举目往声音来处望去,只见柳树下有个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右手摇着一柄破扇,仰头用力嗅着从船上飘去的酒香,说道:“果然是好酒!”令狐冲笑道:“这位兄台,你并没品尝,怎知此酒美恶?”那书生道:“你一闻酒气,便该知道这是藏了六十二年的三锅头汾酒,岂有不好之理?”令狐冲自得绿竹翁悉心指点,于酒道上的学问已着实不凡,早知这是六十年左右的三锅头汾酒,但要辨出不多不少恰好是六十二年,却所难能,料想这书生多半是夸张其辞,笑道:“兄台若是不嫌,便请过来喝几杯如何?”那书生摇头晃脑的道:“你我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一闻酒香,已是干扰,如何再敢叨兄美酒,那是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令狐冲笑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闻兄之言,知是酒国前辈,在下正要请教,便请下舟,不必客气。”
          酒器~
          你对酒具如此马虎,于饮酒之道,显是未明其中三味。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
          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
          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
          


          IP属地:北京5楼2006-05-10 21:29
          回复
            2 福建龙岩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历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笔记文学中,多有记载。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这是一种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总糖可达22。5-25%。内销酒一般储存两年,外销酒需储存三年。该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荣茯国家名酒称号。龙岩沉缸酒的酿法集我国黄酒酿造的各项传统精堪技术于一体。比如说,龙岩酒用曲多达4种,有当地祖传的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药村;有散曲,这是我国最为传统的散曲,作为糖化用曲。此外还有白曲,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红曲更是龙岩酒酿造必加之曲。酿造时,先加入药曲,散曲和白曲,先酿成甜酒娘,再分别投入著名的古田红曲及特制的米白酒。长期陈酿。龙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
            白酒类名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贵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酱香型名白酒有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贵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虽产于两个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产地贵州仁怀和郎酒的产地四川古蔺在地理位置上却是非常接近的。这两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于黔北,后者位于川南。赤水河经贵州仁怀,习水,再流经四川古蔺等县,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酱香型名白酒中以贵州茅台酒最为著名,有国酒之美称。
              在清代,由于川盐入黔,赤水河是川盐从长江经泸州,合江等地的一条水上通道。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贵州茅台酒的美名开始流传开来。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殊风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闻之沁人心脾,入口荡气回肠,饮后余香绵绵。茅台酒最大的特点是"空杯留香好",即酒尽杯空后,酒杯内仍余香绵绵,经久不散。茅台酒在历次国家名酒评选中,都荣获名酒称号。茅台酒厂在赤水河之畔,该水系受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保护,周围不允许建有污染源的工厂。更为独特的是,川黔这一带的湿润,闷热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酒曲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复杂的生物代谢机理,使茅台酒的风味成份更加复杂,协调。这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模拟的。在贵州茅台以外的地区建厂,即使严格按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也无法酿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晋中盆地西沿的汾阳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书的<<镜花缘>>中所列的数十种全国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笔记文学中,曾多次盛赞山西汾酒。汾酒属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国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产的占的数量最多。原有五种国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称,后又增加到六个。在第五次全国名白酒评比中,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四川沱牌曲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除郎酒属酱香型白酒外,其余都属于浓香型白酒。
              五粮液,原名为"杂粮酒",产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该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酿制而成,相传创始于明代。现在该厂还有明代一直留传下来的酿酒老窖,宜宾市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杂粮酒"的技术秘方。1929年定名为"五粮液。五粮液酒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被认为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称。该酒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IP属地:北京8楼2006-05-10 21:29
            回复
                泸州老窖特曲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历届国家评酒均获"国家名酒"的称号。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当然,当时所指的剑南,是指剑门关之南,唐代所谓的"剑南道"之省称,绵竹作为当时剑南道属下的一个县。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4 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5 江苏名白酒:洋河大曲与双沟大曲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洋县洋河镇洋河酒厂。洋河镇地外白洋河和黄河之间,距南北大运河很近,在古代时,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重要的产酒和产曲之乡。洋河大曲属于浓香型白酒。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双沟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6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酒名
              中国酒的名称历来是以产地、原料、水源、配方、香型及名人典故确定的。上下数千年,历经演变,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酒名王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酒文化的渊远流长。 
              宋朝人何剜所着《酒尔雅》所释的酒名: 醪,重醒酒也;酌,醒酒也;酷,末凉之酒也;醪,汁滓酒也;醋,厚酒也,醣 ,落酒也;醴,一宿酒也;醮,酒微清而浊也,瞟,清酒也;她,清而甜也;酴,浊酒也;醒,红酒也;曦,绿酒也;磋,白酒也;元,醇酒也。
              从周秦的酒名来看,酒的名称以直接表现和区别酒的酿造原料、品味、色泽为特征,酒的命名尚没有显现出更多的想象。汉魏南北朝,酒名已不再仅是区分不同酒类品种的符号,而是比较讲求艺术效果,注入了美的想象,广告色彩也日渐浓厚。汉朝人称稻米酒为上等,稷米酒为中等,黍米酒为下等。武帝时东方朔好饮酒,他把喜爱的枣酒称作仙藏酒,还有桐到酒、肋酒、恬酒、柏酒、桂酒、菊花酒、百未旨酒(一名兰生)、椒酒、斋中酒、听事酒、猥酒、香酒、甘醴、甘拨等。南北朝时酒则有金浆(即蔗酒)、千里醉、骑蟹酒、白坠春酒、缥绞酒、桃花酒(亦称美人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除百病、好容色”)梨花春、驻颜酒、榴花酒、巴乡清、桑落酒等。唐宋时代,就像发达的唐宋诗词所表现出的无穷魅力一样,酒名也带有很浓的诗情和词意,驰骋着美的想象。唐宋时期有多少种酒,现己很难统计,从李肇《唐国史补》和宋朝人张能臣《酒名记》及放见于其它一些诗词、文集来看,至少有三百余种。明清两代的酒名,在现存的文献中亦无完整的记载,据《道生八陆》、《本草纲目》所载,明代约有近百种酒。 
              《道生八陆》中的酒名有:桃源酒、香言酒、碧香酒、脑酒、建昌红酒、五香烧酒、山芋酒、萄萄酒、黄精酒、白术酒、地黄酒、莒蒲酒、羊羔酒、天门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三骰酒。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险园食单》所载酒名有:金坛于酒、德奶虑酒、四川郎筒酒、绍兴酒、潮州浔酒、常州兰陵酒、溧阳乌饭酒、苏州陈三白酒、金华酒、山西汾酒、山东膏梁娆、苏州女贞、福贞、无燥、宣州豆酒、通州枣儿红、扬州木瓜。
              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载有清代广东的酒名:阳江春、醴泉、龙漳清、严树酒、荔支酒、倒捻酒、甜娘酒、七香酒、龙眼之 、杏之冻、蒲桃之冬白、仙茅之春红、桂之月月黄、荔支之烧春、龙江烧、百花酒等。
              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和《情秆类钞》载有北京的酒名:中国公、黄连液、茵陈线、桔豆青、潜酒、徕酒、易酒、冬酒、木瓜、千榨、良乡酒、玫瑰雷、苹果露、山植雷、莲花白等。 
                《镜花缘》一书的第九十六回列举的五十余种酒,大致是清朝中期的名酒:山西汾酒、江南沛酒、页定煮酒、潮洲濒酒、湖南衔酒、饶州米酒、霉州甲酒、陕西权酒、湖南浔酒、巴显咋酒、贵州苗、无锡恶泉酒、苏州福贞酒、杭州三白酒、直隶东路酒、卫辉明流酒、和州苦雷酒、大名滴溜酒、济宁金波酒、云南包裹酒、四川路江酒、潮南砂仁酒、冀俐衡水酒、海宁香害酒、淮安延寿酒、乍浦郁金酒、福建枭香酒、海州辣黄酒、乐城羊羔酒、河南柿子酒、泰州枯陈酒、茂州锅疤酒、山西路安酒、芜湖五毒酒、成都薛涛酒、山阳陈坛酒、清河双辣酒、高邮 签酒、嘉兴十月白酒、盐城草艳浆酒、山东谷辊子酒、广东翁头春酒、流球蜜林酊酒、长沙洞庭春色酒、太平府延春益酒。 
                元人宋伯仁《酒小史》所例的一百余种酒,大致是从春秋至元代的历代名酒。 

              总之,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金泳先生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看金庸小说~了解中国酒文化~


              IP属地:北京9楼2006-05-10 21:29
              回复
                云南名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祖籍地。在思茅、西双版纳境内,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茶树,高达32.12米,主干均径达1.38米,树龄估计在1700年左右,可算得当今世界茶树王了。全世界约有制茶植物380种,云南就有260种之多。 
                云南茶树的人式栽培,据载始于东汉,已是1700多年前了,而作为大宗商品,唐宋时期贸易兴盛,尤以向西北换马为传统。在国外,近代以印度加尔各答为云南茶叶行销世界的中转站。 
                云南茶叶中,以普洱茶最为驰名。《红楼梦》中“女儿茶”的描写仅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也写到喝中国普洱茶,在日本,知道普洱茶的人更不少。普洱茶的原料多来自思茅和西双版纳,这些地方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湿度又大,阳光普照,雨水充沛,茶叶品质为其他地方难以比肩。在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普洱茶曾因茶叶的品质纯净有减肥抗癌功效而评为金奖。 
                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两种,紧压茶可制为砖茶、方茶、饼茶等,特具传统,并有不同一般之处:人都知“新茶老酒”,茶越年久则味逊,但普洱茶的紧压茶中则有如酒之陈愈香的特点,另具个性。 
                普洱茶汤色褐红,口味醇酽回甜,香气郁郁而茶性温和。除普洱茶外,凤庆红茶、滇绿、大理沱茶、昆明十里香茶、新工艺的蒸酶茶、大理雪茶等等云南名茶都是上品。 
                昆明十里香茶“白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叶绿汤清”,名茶要素都具备了。昆明人流传“吃茶要吃十里香,吃水里吃吴井水”。十里香茶产量很少,往往数步之外虽同种茶树就味道、香气有变,因此得之不易。
                兰溪毛峰茶 
                兰溪毛峰茶产于兰溪市的下陈、新宅、蟠山等地。特征是:外形硕壮成条,银毫遍布全身,色泽黄绿隐翠;叶底嫩绿呈黄,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浙江主要名茶之一。该茶吸收花香能力特强,经金华茶厂加工窨制的茉莉花茶,被命名为金华茉莉毛峰,享有极高声誉。
                黄山也像庐山般有云雾茶,不及后者醇,但是毛峰茶则为极品,延至清代光绪期间始出现。 黄山毛峰茶其形,细扁稍卷曲,犹雀舌披银毫;其色,明澈清爽呈杏黄;其香,香气持久白兰,可谓清秀脱俗,不愧是茶中仙子! 其芽叶细嫩多毫,叶醇甘厚,正式名山秀水出香茗。泡好的黄山毛峰茶,芽叶竖直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清明节采摘者特香。 白兰般的香气直沁心底,阵阵茶香,可消人间苦恼!
                云雾茶 
                 云雾茶因常年生长在云台山云雾之处而得名。云雾茶以宿城悟正庵产者最佳,具有“条索紧圆,形似眉状,润绿多毫,锋苗挺秀,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等特点,与“碧螺春”、“雨花茶”并列为江苏三大名茶。 
                天目云雾茶:中国名茶之一,曾获国家、国际金奖。天目云雾茶用高山茶为原料,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成,明代就以其“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醇爽口”而被列为“贡茶”。主要产品有天目山峰、正路烘青、特级珍眉,以天目青顶为最佳。天目青顶茶的品质特色是叶质肥厚,芽毫显著,色泽深绿,油润有光。 
                西樵云雾茶 
                此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又名“苦登茶”,其叶比普通茶叶大,颜色乌黑发亮,一经开水冲泡,全叶张开,色淡青,清香袭人心肺,入口涩味,但回味清适。多在日出之前采摘,因而得名。游西樵山,用无叶井水泡茶,更添风韵。
                兰贵人 
                选用海南五指山绿茶为原料,加入海南岛特产--香兰草和美国花旗参,以先进的方法精心配制而成,其口感香醇持久,外形紧结,参味溶于茶中,饮后更具有生津止渴、神清气爽,美颜护肝的作用。
                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 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IP属地:北京16楼2006-05-10 21:30
                回复
                  龙井属炒青绿茶,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西湖龙井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西湖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书与画
                  书(1) 
                  金大侠小说中以书法为武功,当数张三丰所创的这一路“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境界最高。《倚天屠龙记》中,这路书法武功,从由来到实战,讲解得十分清楚。张三丰文武全才,不仅武学上是一派大宗师,其文才书法都有很深的造诣。张三丰写了24个字:“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24个字中,不仅包含一套上佳的书法,而且包含了一套极高明的剑法。张三丰初时写了一遍又是一遍,那24个字翻来覆去地书写,笔画越来越长,手势却越来越慢,到后来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一般。每一字包含数招,便有数般变化。“龙”字和“锋”字笔画甚多,“刀”字和“下”字笔画甚少,但笔画多的不觉其繁,笔画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俊逸处如风飘,如雪舞。厚重处如虎蹲,如象步。这24个字中共有两个“不”字,两个“天”字,但两字写来形同而意不同,气似而神不似,变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这一套拳法,张三丰一遍又一遍地演示,足足打了两个多时辰,待到月涌中天,他长啸一声,右掌直划下来,当真是星剑光芒,如矢应机,这一直乃是“锋”字的最后一笔。张翠山的拿手兵器是银钩和判官笔,与张三丰所创武学正好相配。张三丰第一次向张翠山演示和传授这一套书法武功时,张翠山修为未到,尚不能深切体会到其中博大精深之处。后来,张翠山多经磨难,终于能和张三丰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体会到那种遭丧乱而悲愤,以遇荼毒而拂郁的奇特心境,将张三丰这套书法武功领会得相当透彻。 
                   这套书法,其意境、其实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都可推为“武林至尊” 
                  秃笔翁的书法武技在金大侠的小说中确实不算高明,但他的痴心,当数第一 
                  令狐冲于书法不甚了了,秃笔翁为令狐冲从头细致解说。如他使用一套《裴将军诗》笔法时,告诉令狐冲此是从颜真卿所书诗帖中变化出来的,一共23个字:“裴将军!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这套书法每字3招至16招不等。秃笔翁一上手便给对方连封二式,自己一套十分得意的笔无法使出,甚感不耐,便如一个善书之人,提笔刚写了几笔旁边便有一名顽童来捉他笔杆,拉他手臂,教他始终无法好好写一个字。秃笔翁心想:“我将这首《裴将军诗》先念给他听,他知道我的笔路,制我机先,以后各招可不能顺着次序来。”
                  他大喝一声,笔法登变,不再如适才那么恣肆流动,而是劲贯中锋,笔致凝重,但锋芒角出,剑拔弩张,大有磊落波磔意态。令狐冲看出此时笔路与先前已大不相同。他不理对方使的是什么招式,总之见他判官笔一动,便攻其虚隙。秃笔翁哇哇大叫,不论如何腾挪变化,总是只使得半招,无论如何使不全一招。此后秃笔翁笔法又变,大书《怀素自叙帖》中的草书,纵横飘忽,流转无方,心想:“怀素的草书本已十分难以辨认,我草中加草,谅你这小子识不得我这自创的狂草。”他哪知令狐冲别说草书,便是端端正正的真楷也识不了多少,他秃笔翁这路狂草每一招仍然只能使出半招,心中郁怒越积越甚,突然大叫:“不打了,不打了!”向后纵开,提起丹青生那桶酒来,在石几上倒了一滩,大笔往酒中一蘸,便在白墙上写了起来,写的正是那首《裴将军诗》。23个字笔笔精神饱满,尤其那个“如”字直犹破壁飞去。他写完之后,才松了口气,哈哈大笑,侧头欣赏壁上殷红如血的大字,说道:“好极!我生平书法,以这幅字最佳。” 
                  


                  IP属地:北京18楼2006-05-10 21:30
                  回复
                    《射雕英雄传》中,陈玄风和梅超风偷走黄药师的《九阴真经》,黄药师将弟子门人逐出桃花岛,而他那些被赶走的弟子不仅不怨恨他,反而想尽办法讨他的欢心。曲三就是这样,为了讨得黄药师的欢心,曲三冒着生命危险到皇宫中偷得古玩字画,想送给黄药师。《射雕英雄传》开始,曲三从皇宫偷盗书画,曲三道:“今晚大有所获,得到了道君皇帝所画的两幅画,又有他写的一张字。这家伙做皇帝不成,翎毛丹青,瘦金体的书法,却委实是妙绝天下。”曲三为黄药师的弟子,自然对书画也很在行。 
                    书(2) 
                    《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与乾隆相遇,琴棋书画,二人谈了不少,风流儒雅,二人都是大行家。东方耳见他言不由衷,也不再问,看着他手中折扇,说道:“兄台手中折扇是何人墨宝,可否相借一观?”陈家洛把折扇递了过去。东方耳接来一看,见是前朝词人纳兰性德所书的一阕《金缕曲》,词旨峻崎,笔力俊雅,说道:“纳兰容若以相国公子,余力发为词章,逸气直追坡老美成,国朝一人而已。观此书法摹拟褚河南,出入黄庭内景经间。此扇词书可称双璧,然非兄台高士,亦不足以配用,不知兄台从何处得来?”陈家洛道:“小弟在书肆间偶以十金购得。”东方耳道:“即十倍之,以百金购此一扇,亦觉价廉。此类文物多属世家相传,兄台竟能在书肆中轻易购得,真可谓不世奇遇矣!”说罢呵呵大笑。 
                    《倚天屠龙记》中,俞岱岩为*人所伤,骨骸寸断,严重残疾,张三丰目睹这一悲剧之后,既伤心而又愤怒,这种抑郁的情绪,在内心激荡,使他一时兴起,书空咄咄,凭空摹写起王羲之《丧乱帖》来。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张三丰文武全才,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此时情景交融,心与意合,悲愤的意绪升华成艺术的空灵幻美。张三丰这次临摹《丧乱帖》,当然比他任何一次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魅力和高明境界。张翠山有幸在旁边看到张三丰的演示,看到那庄严肃穆,气象万千,笔端万钧,挟风带雨,峭拔清奇,纵横刚毅的笔意,真是受益匪浅,这《丧乱帖》张翠山两年前也曾临过,虽觉其用笔纵逸,清刚峭拔,总觉不及《兰亭诗序帖》、《十七帖》各帖,这时他在柱后见师父以手指凌空连书“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这18个字,一笔一画之中充满了拂郁悲愤之气,登时领悟了王羲之当年书写这《丧乱帖》时的心情。 
                    《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将武功与书法结合起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朱子柳是真正的文人,他原来是大理国的状元,大学士,是云南的书法名家,他既有一种对书法武功的专业热忱,又有主动创意,将书法和武功结合起来,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花哨,而是为了真正让武功达到一种克敌制胜的实效。一阳书指是朱子柳绝顶聪明的创造,他将一阳指的点穴手法,和书法艺术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书卷意味十足的霸道武功。这一武功,银钩铁划,劲峭凌厉,充满了威武雄健的阳刚之气。 
                    朱子柳以一阳书指大战霍都,虽同样是一阳书指,招数上却各有不同。 朱子柳首先是用“房玄龄碑”对敌。“房玄龄”碑比较平常,霍都识得,应对有度,朱子柳因材施教,又换了草书,正是唐代张旭的《自言帖》,这一下霍都便傻了眼:只见朱子柳写到“担夫争道”的那个“道”字,最得一笔钩将上来,直划上了霍都衣衫。群豪轰笑声中,霍都踉跄后退。朱子柳奋袂低昂,高视阔步,和他斗了个旗鼓相当。两人翻翻滚滚拆了百余招,朱子柳一篇《自言帖》将要写完,笔意斗变,出手迟缓,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 
                    画(1) 
                    在太湖陆庄主庄内,黄蓉看见壁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上画的是一个中年书生在月明之夜,中庭伫立,手按剑柄,仰天长吁,神情寂寞。左上角题着一首词:这词黄蓉曾由父亲教过,知道是岳飞所作的《小重山》,又见下款写着“五湖废人病中涂鸦”八字,又知道这“五湖废人”必是那庄主的别号。黄蓉此一番评诗论画,自然是使陆庄主陆乘风大为吃惊和佩服。 
                    


                    IP属地:北京19楼2006-05-10 21:30
                    回复
                      《金石萃编》载:涿州李氏藏宋拓有贾似道印记,碑下截已残。有影印本行世。
                      范宽, 中国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中立。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北宋初。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性疏放,爱山水。画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后又长期在华山、终南山观察、体验云烟雾霭,风月阴晴之变幻。作品多画气势雄强、老树密林的重山峻岭,其特点为以雨点皴画山石,山顶好作密林,水际突兀大石,气氛荒寒苍凉。作品笔墨雄健老硬,构图饱满,大山巍然矗立,深厚壮观,气势逼人。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传世。
                      送子天王图》 此图描绘了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起伏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礼拜诸神的故事。此图是全画中最精彩的两部分,第一幅图为原画第一段,描写天王召见送子之神。天王端坐中间,庄严肃穆;第二图为原画的最后一段,表现净饭王抱子谒神,摩耶夫人及其侍从紧随其后,迎面则是仓皇跪迎的天神。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IP属地:北京21楼2006-05-10 21:30
                      回复
                        汗~
                        怎么这么多字


                        IP属地:北京26楼2006-05-10 21:31
                        回复
                          人物性格~


                          IP属地:北京27楼2006-05-10 21:32
                          回复
                            令狐冲
                            令狐冲的性格小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郭靖,中国文化中的仁义,在他身上得到体现~直到他殉了襄阳城~
                            杨过最后达到“英 雄”的地位,他“为国为民”,虽然是反叛英雄的造型,但到最后,反而接受了 郭靖典范,在郭靖的典范之内超胜郭靖。 因此,杨过是一个意念不连贯的角色。《神雕》后记中提到的意念,到了《笑傲江湖》,才在令狐冲身上成功地表达出来。

                            社会规范
                            《笑傲江湖》表达了社会规范可以怎样虚伪和霸道,而纯真的感情怎样比表面上大公无私的行为高贵百倍。可以说令狐冲根本没明白什么叫规范~他只知道按他想的去做~ 虽然从小就受师傅的熏陶~但在令狐冲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循规蹈矩一词~不,其实令狐冲根本没有字典~令狐冲的“侠行”其实寥寥可数,令读者印象深刻的,完全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的情操。他大部分时间身受重伤,失去武功,也绝对没有“为国为民”的机会和倾向,而且他完全没有领导才能,但是他令人感动,叫人敬重,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感情完全没有一丝卑劣的地方,他宁愿付出最大的代价,也不在这方面作出任何妥协。社会规范绝对狂不住他~他娶魔教圣姑,当尼姑派的掌门~ 与邪门歪道广交~不守俗礼的人,照例招人物议,对令狐冲而言,别人批评他,他不在意,但为师门惹上麻烦,却十分内疚,在这方面他与杨过不同,他不是故意反叛,而是真真正正的漠视,常常忘记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世俗常规。 

                            出世
                            在武功方面,他有两次奇遇,一次是在思过崖上遇到风清扬,学了“独孤九剑”,一次是在西湖底黑牢,无意学得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但令狐冲绝对谈不上武功第一,这两项武功,在危急关头,时灵时不灵地救他一下,大部分时间,令狐大侠都不是重病便重伤。在聪明才智方面,令狐冲当然不是笨人,但是他被人欺骗的次数,多得数不清,皆因他太信任人,太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安危。 他这个华山首徒本来已经不怎么样权威,到后来甚至变了弃徒,糊里糊涂当了恒山掌门一阵,又糊里糊涂领导一批乌合之众上少林寺救“圣姑”,但两处都是短暂权宜之事,他很快又回复自己“无职一身轻”。 令狐冲是个最自然而不掩饰自己的人。他从不道貌岸然、从不自以为是、从不自大自尊,甚至毫不自我中心。连莫大先生也教训他说,他想到做什么便做什么,丝毫没有想过会起惹起什么话柄,他毫无机心,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重要,从来没有使命感,没有名利心,是个最难得的恬淡人物。他心地坦诚,因其坦然,获得了爱情;因其磊落,获得了友情;因其洒脱,重获了生命。令狐冲最后的坦然是淡薄一切功名利禄,携爱人之手,带着昔日生活中体验的欢欣归于山野,抚琴弄箫,。非看破红尘,只是回归,回归到一个更开阔、更圆满的生活状态之中。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侠义
                            令狐冲最令人敬佩及欣赏的是他的侠义精神。他救向问天,为任我行不平,杀左冷禅,这些事迹都很了得。但最好的例子是他舍命救仪琳。他一来未见过仪琳的样子,二来与她素不相识,三来田伯光是个劲敌,他根本没把握打赢他,但是他仍是毫不犹豫地出面救人。他的侠义心肠,别开生面地以嬉皮笑脸的姿态表现出来,什么“一见尼姑、逢赌必输”,似乎没半点正经,绝对不肯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道义与原则
                            令狐冲不守俗礼,非常不顾面子,衣服破;日也不在意,跟无赖泼皮赌钱,输了让人揍也不在意,但是他却重视原则,甚至重于自己的生命。方证大师要他投入少林门下,以便教他易筋经,救他性命,他宁愿不救自己性命,也不肯改投少林。同样,他在朝阳峰上。身受真气乱窜煎熬,痛苦难当,明明听命入教,便可得任我行教他化解,但他坚持不肯入教,至于将来怎样,将来再算。就算是师傅最后多次想至他于死地,他也依然对师傅恭恭敬敬~
                            很多人说这是一种愚忠~怎么说呢?或许,这是令狐冲的另一种痴吧~
                            正邪之分
                            令狐冲所受的最重责备是正邪不分,乱交魔教中人,但是令狐冲其实在正邪之间,分得清清楚楚,只不过他的标准,与世俗的标准不同。他尊敬的是高洁诚挚之士,鄙视虚伪而野心大之辈,受不了虚伪奸诈的人。 所以他能与田伯光结交,却忍受不得所谓正派的青城子弟。他看人完全是从精神的尺度而漠视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他大刺刺地不睬金刀黄元霸,却对绿竹巷的一个老蔑匠敬礼有加。令狐冲凭良知分出善恶,宁遭放逐也不肯接受世俗的所谓正邪。
                            


                            IP属地:北京28楼2006-05-10 21:32
                            回复
                              爱令狐冲一辈子~


                              杨过
                              (一)杨过的人格基调 
                              首先,其实杨过谈不上是位侠,反倒是在一般印象中更像一个普通的、具有强烈逆反心理和叛逆性格(主要是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这是杨过的基本人格基调,而正是这种色彩使得杨过具有一种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光辉的人格形象。 
                              杨过的三个人格基调: 
                              一、恩仇:他最开始是嫉恨郭靖身怀绝技而不肯亲自教他武功,包括嫉恨黄蓉始终以心机对他,在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所要求的不是是否存在不公平,而是“我”想要做什么而“他们”不让“我”做,这于“我”是不能接受的。 
                              二、父仇:他后来实际上已经不太相信郭靖与他有什么“杀父之仇”,他之所以要杀郭靖,竟然是有很多细小的侧面原因在刺激他,而他心底里最想要做的竟然是像郭靖那样的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这令他极度困惑,而同时郭靖一再表现出他的宏大胸襟气度,令他自惭形秽,这于他是一种极大的恩惠,他很清楚。 
                              三、礼法观念阻挠他与小龙女的结合:这使他再一次强烈感觉到“我想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我去做”的情绪,而另一方面郭靖又要斩断郭芙的手臂来补偿他的手臂,又一次令这个敢想敢做的狂妄小子不知所措。在这些过程当中,“我想做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这两个题目形成了一对强烈的矛盾,而事实上是后者站了上风,是郭靖对他的影响站了上风,使他后来在人格上逐步接近于另一个郭靖。
                              (二)杨过的处世哲学 
                              一、杨过与道义 
                              杨过自幼父母双亡,他只有对其父的英雄式幻想(而这一幻想也最终被打破)和回忆中母亲的一张泪盈盈的脸。他无以为生,只得行乞,过偷鸡摸狗的日子。在他的心里,善恶、公理不是有人教的,而是他在人生的坎坷中一步步感受而来。 
                              再说说他的成长。他上了桃花岛,以为可以有人疼有人教了,可不成想,他父亲的罪过也要他来承担。黄蓉对他的排斥,只教他念书而不教武功,害他受尽欺负,让他的自卑感日益深重,在这样的境遇下,要他去学习什么是道义,我不认为杨过的智商有够高到这种程度!也难怪他会认为疯颠的欧阳锋才是好人,他也不会单一的凭什么道义去区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可是杨过天生的傲骨,少有的赤子情怀,你对他坏,他便偏不在你面前示弱,你对他好,便掏心窝子的对你好。这样的孩子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当然是偏激得要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杨过从来不曾自以为多了不起,从来不曾自以为孤高绝世,他在世上要寻找的,只不过是别人平等、坦诚的相对。 
                              我碍着谁了,我又害了谁了?这种质问便是杨过的处世基础;我既没害人,我做什么都是我的自由,这就是他狂的所在。杨过对小龙女的至情至性不仅来源于他本性,更是他的际遇造成的,偌大的世界,只有姑姑一人对他是真正的好,而且跟姑姑的结合还意味着跟抛弃他,鄙视他的那个世界作彻底对立,狂傲如杨过,当然要至死坚持。 
                                 
                              二、杨过的“自私” 
                              杨过没有一个形成他忧国忧民大侠胸怀的环境,而他自小也不曾感受到国家的存在,祖国是个什么概念,他很难理解,十六年的行侠仗义和最后的襄阳血战,于他而言,他对社会的责任也到此为止,单以贡献索取来讲,他既不曾从这社会得到多少关爱,他做多做少也就无可非议。 
                              杨过的经历使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没有人怜惜我们,关心我们,那我们干嘛还要顾及世人?”于是,他对于世俗中的人自有一种距离感,他没有什么民族观念,他不认为各个民族有什么不同,所以对于战争,他没有什么与自己有关的感觉。 
                              大宋朝何其有幸,最后有了一个“神雕大侠”,杨过终于认识到了爱国胜于爱家,他的这种胸怀的最后的形成是因为在襄阳亲眼看到双方交战的现实而萌发的,他的犹豫,在于是舍“情”还是舍“侠”。其实,以杨过的经历与由此而产生的性格与人生观,他能在襄阳萌发出那种胸怀已属不易。相对于郭靖的侠义而言,杨过的侠义其实更加难能可贵。因为前者是从小就有的环境造成的,而杨过却是自发的,而且是在生命与侠义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以他这种从小一切是非标准与人情事故均靠自己学习和体会而形成的性格与人生观而言,他的选择无疑是更难得的。 
                              (三)杨过与自由主义 
                                一、杨过是个自由主义者者 
                                 杨过天生是个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的含义是尊重个体自由,以一种理智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如果杨过会写诗,这就是他的心里话。乱世出英雄,可杨过不想做什么英雄,他只想做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够在世上自由的活着的人。然而,他不知道,适合英雄生长的年代,并不适合做人。 
                              所以与人生与社会与专制的抗争,充满了杨过的一生。杨过有一腔悲楚,是个孤臣孽子的形象,追逐自由而自由不可得,追逐个性解放而被世人当成狂悖。他的人生在悲苦中度过。杨过有两把大刀,这两把大刀也是他能够活下去的两大精神支柱,一把叫做复仇,一把叫做爱情。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所具有“天赋的人权”,是他最充分也是唯一的个人权利。 
                                 二、复仇的那把刀断了 
                                 无论是复仇还是爱情,郭靖始终是杨过心理上的最大障碍。郭靖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思想上专制保守,但是富有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自由主义者杨过内心深处受到震撼以后,放弃了复仇的理念。在耳闻目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行为后,产生了第二次转变,可以说完成了一次人格上的涅盘,但这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断臂,他的一把大刀断了。精神上的代价和肉体上的代价都付出了。天地间留给杨过的,只有爱情了。 
                                 三、杨过回归传统 
                              杨过曾经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是个性情中人,是个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的人,从山谷里面出来以后,彻底变了。神雕大侠放弃了自己曾经追求的自由和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干涉他人的“自由”。因为他老人家最恨负心薄幸之人,所以煞神鬼多娶了几个老婆,就被他老人家割了耳朵。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杨过已经变了成了神雕侠,如同专制的郭靖一样,不但一定要别人容忍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这其实是一种妥协,妥协之后杨过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还有强大的武力支持。由此可见,杨过彻底放弃了朴素的自由主义立场,回归了传统。


                              IP属地:北京29楼2006-05-10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