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8贴子:669,552

回复:三野旧事---卫叔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故意等你出来顶贴的。


IP属地:广东271楼2011-03-05 13:56
回复
    承蒙你的鼓励,我尽量建完这个楼,但草木辞职后,吧务太乱,我分心不少。
    有些慢,见谅。


    IP属地:广东273楼2011-03-05 19:23
    回复
      知道了。


      IP属地:广东275楼2011-03-05 20:27
      回复
        泗县攻坚失利是9日,华中野打李堡则正好是就在其后的10日至11日。
        差不多就是前后揭着。
        两重天:
        泗县攻坚的八师伤亡两千多,据说杀伤敌3000多,按说是胜仗,但连陈毅都认为是一个“败仗”,这数字怎么统计出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是泗县没有拿下,八师很郁闷,陈毅自己写信承担责任,但另一个没听说要求被承担责任的宋时轮不久就被解除了山野参谋长职务到渤海去挂职锻炼去了。
        华中野这边呢?
        利用李默庵在占领海安后忙着调整部署换防的机会,打了个时间差,乘对方俩建制旅换防一顿猛揍,伤亡九百多,俘虏一个旅长,一个副旅长等五千多人,毙伤三千多。
        就此再休整。


        IP属地:广东277楼2011-03-05 21:33
        回复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看这几日的电报。


          IP属地:广东278楼2011-03-05 21:50
          回复
            粟裕部再在苏中作战 一时期更为有利〔1〕
            (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二日)
            陈宋:
                 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2〕,不但使苏中蒋军 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 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 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 切断蚌浦路〔3〕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 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 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
            军   委
            未文
            


            IP属地:广东279楼2011-03-05 21:52
            回复
              望苏中再布置几次作战〔1〕
              (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三日)
              粟谭,并告陈宋〔2〕:
                   十二日电〔3〕悉。部署歼灭九十九旅及六十五师一部, 甚好甚慰。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 作战。即如交通总队〔4〕,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 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惟希 注意:(一)告诫部属,切勿骄傲,每次作战,均须精心计 划,充分准备,不要轻敌。(二)适当休整部队,恢复疲劳, 保存元气。
              军   委
              未元亥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继续在苏中歼敌〔1〕
              (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五日)
              粟谭:
                   未寒午电〔2〕悉。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 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 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
              军   委
              未删
              


              IP属地:广东280楼2011-03-05 21:53
              回复
                可以看出,军委已从原来勉强答应留苏中主力主要任务为西出淮南改成了在苏中歼敌完成任务后再说了,这在19日一份电报里说的更明显:
                粟谭主力留在苏中作战,暂时不要西移。待苏中作战任务完成后,而淮南方面十分必要时,再行考虑西移。
                陈宋的“指示”则是:你部继续胜利,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
                如果没错,陈宋自此后似乎没有再在西出淮南的议题上给粟谭出题目,直到58年。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在战争年代的现实勉强,唯一在实打实的胜败勉强,才能避免被压死,当然到了和平年代就另论。


                IP属地:广东281楼2011-03-05 22:05
                回复
                  失败后找教训和胜利后找经验都很容易
                  例如泗县天时地利人和,一条一条的找,都很快发现原因了:
                  天时,大水遍地的攻城;
                  地利,攻城而不是围歼,利于守而不利于攻;
                  人和,用战士的话说,总说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现实却是让人家两个打我们一个,山野参战部队达到22个团对付对付一个师三个团,最终能用到刀刃上杀敌的却不过八师加九纵一部分,九纵还被放在了最难突破的地方,战役中调整给前线增加的兵力也不能按时到达,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得不到后方指挥部的听取和采纳。
                  这样事后诸葛亮我都做得很好,不是吗?可是在胜败面前需要的是临机决断的人,而不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可以认为是陈毅在此战中当了甩手掌柜而把责任推给宋时轮,尤其是八一这样的经验论者,但此战也不是第一,后面自然还有舞台给双方施展。


                  IP属地:广东282楼2011-03-05 22:14
                  回复
                    在李堡战斗之后,李默庵终于发现华中野战军并没有如他的部下汇报的那样北逃,已不能战,而是如猎豹一样隐伏在他举目四望所不能及的地方,就等他稍不留神便出来撕咬一口,等他回过身来,又已消逝无影无踪,号称能文能武的李默庵实在是拔剑四顾心茫然。。。。。。当然,这时候李默庵的办法还是连蒙带骗,拿一个中级军官撤职查办,外加收缩固守他认为比较稳固的要点,并待机进取。
                    因为述及具体的战斗部署,不免繁琐而大多数朋友是看不下去的,所以还必须简略。


                    IP属地:广东297楼2011-03-14 21:46
                    回复
                      十天后,按照惯例,华中野再次挑了个自己眼中的软柿子(不过这个软柿子可未必自认为软)捏了一下,打了丁堰、林梓,把交通**七总队和十一总队给基本连锅端了,进账三千多。打这种部队,可能战士很乐意,虽然重武器不多,但美式的冲锋枪之类的必然少不了,这大概也是陶勇说的苏中战役打完他都快成美械部队的原因。
                      说到此,也得顺便聊个有所争论的话题,以为有些林派拿着放大镜仔细琢磨七战七捷的时候,经常在网上嘀咕说苏中战役的对手如何劣质,连**都拿来凑数,我承认,苏中战役的对手确实没有五大主力,但这个**,林派的朋友倒也不要小看,人家可是后世特种兵的前身,由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改编而来,国军最先全部换装美式装备的部队之一,虽然一向挨新四军一师华野的揍,但到底也不是在大街上贴罚单的肉电子眼,不信林派朋友去查查,这些**在东北貌似也不少,东野在算战绩时也毫不谦虚的将其列入正规军吧?


                      IP属地:广东298楼2011-03-14 21:47
                      回复
                        接下来就是七战七捷的完美收官,如黄路战斗了。
                        本来是对手怕如皋孤立因而增兵并由如皋出城接应,看似挺稳当的一步,但粟裕就敢迎上去打预期遭遇战,用一师、五旅吃由如皋出来的三个旅各一部
                        ,六师则围攻由黄桥东援的九十九旅。围住对手后,粟裕再次玩转用兵力(这招粟裕常用,尤其是淮海战役),从东面的围攻部队中抽一个旅协助六师
                        ,迅速拿下九十九旅六千多人,然后回事向东,攻坚余敌,并乘势扩张战果,拿下黄桥。此战俘虏一万二,共歼敌一万七千多,十足的大胜。
                        加上此前在邵伯的华中地方部队新升级的10纵击退25师的进攻,不多不少,凑足了七战七捷。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这样的数字了,七战七捷,不正好和赵
                        子龙在曹营七进七出好有一比吗?粟裕不活脱脱的赵子龙吗?于是,连延安总部发言人都来祝贺了。粟裕的风头恐怕真是一时无俩。


                        IP属地:广东299楼2011-03-14 23:09
                        回复
                          46年7至8月这两个月里,华东和苏中相对的其它战场,分主要还有陈毅亲自负责的山野在华中军区和山东军区的结合部,许世友负责北线胶济路,王建安带鲁中军区加一纵在鲁中,另外就是淮南肖望东周骏鸣。


                          IP属地:广东304楼2011-03-15 22:05
                          收起回复
                            其中山野前已述及,七月打了朝阳集一个小胜仗,后面泗县又打了个“歼敌超过伤亡”的“败仗”,之后似乎就成了一步出错,步步被动,虽然毛还不时鼓励“秋高水落,正式歼敌良机”,但歼敌总是纸面上的计划,似乎连无论成败的具体落实都难以见到。许世友方面,小仗是打了一些,纸面上的成果还是有的,统计的战果是一万,但都是零敲碎打,似乎营团以上整体歼灭战斗很少。至于王建安的鲁中方面,按叶飞的回忆,是两次攻城打援,都是事半而回,叶飞的一纵更是当了小媳妇,一回往北面调动,一会往南,一会听王建安的,一会听陈毅的,一会又听黎玉张云逸的,连兵员补充液没法保证,9个团变成了7个团,连叶飞也自认很窝囊,当然。而淮南,按说是最难的,也是不值得期待的,很快就丢了,不过,丢的过程稍微难堪了点点。以至于肖望东差点被华东局给处置,后来肖望东八十年代平反时还要靠踩粟裕一脚才能达到目的。


                            IP属地:广东305楼2011-03-15 22:06
                            回复
                              总体来说,华东方面7、8两个月,除了苏中,亮点实在不多矣,最说的过去的就是俘虏的中高级军官,大家想想除了苏中,恐怕就屈指可数了。
                              倒是晋冀鲁豫方面的表现很靓丽。


                              IP属地:广东306楼2011-03-15 2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