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吧 关注:1,486贴子:19,966

从《水经注》看老子故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涡阳说、谯城说(亳州说)荒谬之极》节选自《从水经注看老子故里》第八部分,本文与《涡阳、谯城争老子故里的考辩方法揭秘》、《亳州顾宗正道士系列谎言大解剖》一起,对涡阳、谯城有关老子故里的考证工作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帮助大家认识真正的老子故里,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


1楼2011-01-12 10:46回复
    从《水经注》看老子故里
    钟   钰
    摘要:老子故里之争主要有三种观点,即“鹿邑说”、“涡阳说”、“谯城说(亳州说)”。全面对照《水经注》及有关文献记载,彻底摒弃非学术因素,历史地看待鹿邑太清宫和涡阳天静宫,就会发现“老子沛人说”乃无稽之谈,《史记》之老子里籍无人篡改,东汉并无老子故里之争;“谯城说”踪迹难寻,“涡阳说”穿凿附会,“老子故里在鹿邑”无可置疑。
         目录:1.《水经注》记载的老子故里;2.昔日谷水今何在;3.老子里籍相县究竟在哪里;4.苦县故城何处觅;5.“老子沛人说”乃无稽之谈;6.《史记》之老子里籍无人篡改;7.东汉并无老子故里之争;8.涡阳说、谯城说(亳州说)荒谬之极;9.老子故里在鹿邑;10.结束语。
    


    2楼2011-01-12 10:47
    回复
      八、涡阳说、谯城说(亳州说)荒谬之极
      由于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前“鹿邑”县城迁址较多,因此,对鹿邑历史沿革不甚了解的同志在反驳鹿邑时,总爱偷换概念,把“鹿邑”偷换成“武平”(或以前的其他县城),甚至曲解鹿邑的历史,寻章摘句,执文害意,从而得出结论:鹿邑不是老子故里。然后又从主观愿望和地方利益出发,以“涡水永不改道”、“谷水永不湮绝”为前提,以“武家河就是古谷水”、“惠济河就是古谷水”为要件,刻意隐瞒各自历史,分别得出“老子故里在涡阳”、“老子故里在谯城”两种结论。但唐宋以后黄河流域河流不改道(甚至湮废)的几率很小,因此,在此基础上附会出的涡阳说、谯城说常常与史相悖,难以服众,有些甚至还十分荒谬,让人啼笑皆非。
      


      3楼2011-01-12 10:48
      回复
        1.谯城说踪迹难寻
        按照顾宗正的谯城说来推理,亳州安溜镇的“两河口”东北侧应该是老子故里,但那里既没有老子庙,也没有李母坟。据说以前只有一座古庙,名曰“问里宫”,现在问里宫已不复存在,但问里宫有一块石碑仍保存完好。据专家介绍,那是一块光绪年间的石碑,是惠济河开通之后才刻立的。对此,有人可能解释为那里的“老子庙毁于战火”。但鹿邑的太清宫历经战火洗劫,却屡废屡修,香火旺盛,说明鹿邑太清宫过去在群众眼里地位一直很高,人们很难把它忘记。“两河口”即使有庙宇,也没有太清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高,怎么可能是老子出生地?
        虽然“两河口”东北侧没有老子庙,但为了把老子出生地圈定在亳州境内,顾宗正就抛开《元和郡县图志》、《元丰九域志》等唐宋时期国家地理总志的确切记载,指鹿为马,把“两河口”以东几十里外的亳州城北涡河北岸、小洪河以东、鹿亳相县故城东部所谓“曲涡间”的三圣庙指为太清宫,把老子出生地向东平移了几十华里。《隋•老子碑记》(薛道衡撰)言老子祠“对苦、相之两城,绕涡、谷之二水。芝田柳路,北走梁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东连谯国”是说隋代老子出生地位于亳州城以西且其间未隔其它州县;“北走梁园”是说其位于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封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之南且有道路与其相通。而三圣庙处在亳州城北,以地理考之,绝非是老子出生地之老子庙。宋真宗《御制老君赞并序》云:“太清宫者,介谯都之列壤……成汤之国,疆里相望;太昊之墟,次舍密迩……高阜层岗……”。陈(今淮阳),太昊之虚(见《左传•昭公十七年》);亳,古殷汤之故都;阜,土山也,高阜层岗显然就是指太清宫西侧的隐山遗址。能够与亳州城疆里相望、与陈州城紧密相连、且处于高阜层岗之侧者,只有今鹿邑太清宫,三圣庙、天静宫均不符合这一特征。三圣庙始建于明初,缘于元末鹿邑太清宫毁于战火,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祭老活动,于是有人便在亳州城北修建三圣庙填补这一空挡。为使香火永世旺盛,后又谎称为“老子出生地”。这就是三圣庙被现今亳州的有些道人口口相传为老子出生地的原因。“太清宫”之名是皇帝册封的,是个神圣的称号,也是历史的产物。三圣庙就是三圣庙,不能随随便便冠以玄元故宅、太清宫或老子庙称谓,更不能张冠李戴为“亳州太清宫”。
        谯城说还把亳宋河指为灵溪。其实,灵溪是“池”而不是小溪,建国后开挖的亳宋河无论如何也与古代太清宫西南的灵溪池扯不上关系。亳州城在元代以前是州治所在,管辖范围相对较大,而真源县在谯县西南部,向南最远已管辖到今郸城县宁平镇西南一带,元代以前无论如何也管辖不到亳州城的北郊。谯城说所选择的老子出生地隶属春秋战国时的谯邑,西与鹿亳相邑相隔谯邑西部的大片地区,东与淮北相邑相隔敬丘、酂,始终与三个相县都相距较远,也从未隶属于任何一个相县,何来老子出生地之说?换句话讲,如果亳州三圣庙真的就是老子出生地,那么,《史记》、《后汉书》等史料就应一致记载老子是谯县人,而非相县或苦县人。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历史上从不存在“亳州谯郡太清宫”、“谯县老子庙”或“亳县太清宫”。熟悉亳州历史的同志都知道,谯郡于唐乾元元年(758)改名亳州,亳州只能管辖谯县,怎么会有“亳州谯郡太清宫”呢?古代亳州是“州”级行政区划,管辖面积较广,最大时(唐代)辖谯、临涣、酂、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等8个县,但境内只有一个太清宫。亳州作为县级行政区划时,从未辖有太清宫,何来“谯县太清宫”和“亳县太清宫”之说。历史上的“谯郡老子庙”、“亳州太上老君庙”、“亳州太清宫”或“亳之太清宫”均是指卫真太清宫,也就是今鹿邑太清宫。查鹿邑太清宫历代碑刻,凡谓之“谯郡老子庙”、“亳州太清宫”或“亳之太清宫”者,其时必隶属谯郡或亳州管辖。苦县(谷阳、真源、卫真)老子庙自唐玄宗天宝二年(743)三月改为“紫极宫”,九月又由“紫极宫”改为“太清宫”后,名称一直沿袭未变,是亳州境内唯一的太清宫,故亳州真源(卫真)县太清宫就简称“亳州太清宫”或“亳之太清宫”。这就是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称“亳州卫真县太清宫”、洪适的《隶释》称“卫真县太清宫”的原因。现今鹿邑太清宫太极殿前有一通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所立的《续修太清宫记碑》,碑文首句言“亳之太清宫”即老子故居也,文中又言“郭居明又率道众三十余人,诣本邑西南宁平乡崇真里□安村,敬请致仕李显武为劝缘功德主”。金代宁平隶属于卫真,碑中“本邑”即是指卫真县。这通碑刻说明“亳之太清宫”就是指卫真太清宫。有元一代,因为卫真太清宫随同卫真县一同合并到了鹿邑,故“卫真太清宫”就成了“鹿邑太清宫”。这是“鹿邑太清宫”一词第一次出现,自此,《元史》、《明史》等国家官修正史便有了鹿邑太清宫的相关记载。这时的鹿邑太清宫仍是亳州境内唯一的太清宫,因此,太极殿左侧槛墙内的元《太清宫执照碑》中“亳州西有圣祖太清宫观”一句,并未在“太清宫”前加任何地名以示区别。元代鹿邑仍然隶属于亳州,故“鹿邑太清宫”在不少史书和碑刻中仍然沿袭“亳州太清宫”等老称呼(如陕西灵宝太初宫《元重修太初宫碑》云“今亳州真源县故迹是为太清宫”。


        4楼2011-01-12 10:48
        回复
          2.涡阳说穿凿附会
          涡阳是北宋时期神仙家假造出的李母感星之所,元末明初才被人附会为老子故里,现今其考证工作其实仍旧重复以谎言来掩盖谎言的工作。因此,尽管涡阳在老子里籍的研究上投入的精力最多,获取的资料最多,但得出的结论也最多。他们一方面否定《史记》,否认老子是苦县人,一方面又拼命地证明涡阳就是古代的苦县;一方面否认唐宋时期的太清宫是老子出生地,诬说历代皇帝祠老找错了地方,一方面又自封天静宫为太清宫(唐代全国只有两个老子庙称为太清宫,一在西京长安,一在真源县即今鹿邑东部)。这种自相矛盾的考证着实耐人寻味,但也给反驳其观点带来了“难度”。现择取其要加以评析。
          (1)强拉硬扯的解释难以服众
          持涡阳说的同志最擅长编织美丽的传说,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似乎每一块砖头都可以与老子扯上关系。例如,在引用《水经注》作证据时,从来不敢引用全文,仅仅摘出其中的“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老子生于曲涡间”,“老子,楚相县人也。……涡水处其阳”等几句,而对涡水过老子庙东流必须经过“谯县故城北”等地方才能流入到下城父城北却避而不谈,原因是害怕人们识破真实的老子故里在谯县故城以西,而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谯县故城以东。为了与老子故里的地标性河流古谷水挂起钩来,先以“涡阳是老子故里”为前提推出“武家河是谷水”,然后再拿“武家河是谷水”来证明涡阳是老子故里,“因为涡阳是老子故里,所以武家河就是谷水;因为武家河是谷水,所以涡阳就是老子故里”,始终在这种循环论证的逻辑中打转转。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古谷水与北淝水等河流一样因黄河泛滥被迫改道,注入涡水的入河口整体东移,由鹿邑移到了涡阳,老子出生地就会随同谷水入河口由鹿邑东移到涡阳吗?为了把天静宫附会成太清宫,玩弄文字游戏,把《亳州志》中“亳西太清宫”一句由本义“亳西——太清宫”曲解成“亳——西太清宫”,把本义“亳州西部的太清宫”曲解成“亳州的西太清宫”,在此基础上又杜撰出“中太清宫”,导致涡阳的天静宫和亳州的道德中宫都宣称自己是“中太清宫”。这一说法也未得到公认,国家官修史志记载的涡阳天静宫始终就是天静宫,并不是“中太清宫”,即便是最认同天静宫的《大明一统志》也是如此。为了把“曲涡间”移到谯县以东,在史书中查不到证据,就以“诗词歌赋”来附会,对曹丕《临涡赋》“荫高树兮临曲涡”一句大做文章,把“曲涡”等同于“曲涡间”,把“蜿蜒曲折的涡水”解释为老子的出生地,以“整体”代表“部分”,使素有“经国之大业”之称的曹丕诗文尽失帝王之气,建安风骨荡然无存。对所谓的尹喜墓也奉若至宝,其实那就是俗称的“尹孤堆”,一无相关史料记载,二无相关文物出土,仅是一个用汉砖堆砌的高岗儿,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现今涡阳望物生义假造的一个“文物”(《水经注》中注录那么多墓冢,但却没有涡阳的尹喜墓)。尹喜是春秋时期人,用汉砖下葬的墓葬岂能会是尹喜墓?真正的尹喜墓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那里还有老子墓、老子祠、尹喜祠等遗址。老子墓在陕西,尹喜却跑到涡阳来报答老子教诲之恩,老子能不生气吗?同时,涡阳还把相老家的“相氏祖茔碑”一厢情愿地解释成“孔子问礼于老子”碑,把流星园的“老子□□”残碑臆想成“老子故里”碑,把残缺的“混元降□”碑臆想成“混元降生”碑。其实,“相氏祖茔碑”就是一个“图碑”,上面刻的可能就是祖茔地的变迁情况、方位及茔地四至。这种图碑也并非涡阳独有,2009年辽宁铁岭也曾发现类似的祖茔图碑。“老子□□”碑可能就是“老子圣母”碑,那看不到的字应是“圣母”等字,整个碑可能就是“老子圣母感星处”。“混元”是宋真宗给老子上的一个封号,“混元降□”碑可能就是“混元降妖”或“混元降见”碑,是北宋之后刻立的一个石碑,那看不到的一个字应为“妖”或“见”字,老子可能被神仙家杜撰为到城父降妖除魔或者降见于城父了。谢守灏《混元圣纪》有很多“老君降世,居于××”、“老君降于××”等荒诞不经的记载。《旧唐书•玄宗本纪》也曾载“玄元皇帝降见于丹凤门之通衢”。元代以后涡阳为进一步神化天静宫,对外谎称“混元降见”也是可能的。
          


          6楼2011-01-12 10:51
          回复
            (2)神寝龙岗系皇帝陵寝而非老子生地
            令人可笑的是,涡阳说者望文生义,把“神寝”解释成老子的出生地,把“龙岗”解释成《隋书》中的临涣“龙冈”和今涡阳“龙山”。涡阳说最为头疼的就是宋真宗拜谒老子时留下的《先天太后之赞碑》,于是,就编造故事,诬说因《先天太后之赞碑》碑体巨大,从开封运到当时属于亳州的鹿邑东,且卫真地势低洼,再也无法运达亳州东南的老子故里卫真县(涡阳把卫真县的位置就改了),于是就地立在了亳州鹿邑东,造成近代老子故里的纷争。并搬出《宋史》卷301《陈琰传》中陈琰上书弹劾丁谓的奏章,断章害义,围绕其中的“易神寝龙岗,冀消王气”大做文章,给丁谓扣上了弄虚作假,移易老子“神寝龙岗”的帽子。故事编的很生动,但翻遍史书也找不到丁谓把先天太后之赞碑“就地立在了亳州鹿邑东”的片言记载。《宋会要辑稿》对丁谓等人奉旨“沿途圣制刻石”的情况记载非常详细,没有发现一处刻立错误者。涡阳说编故事者也虑事不周,忽视了以下三点:一是如果丁谓果真移易所谓的“老子神寝龙岗”,只能对老子和丁谓个人带来不利影响,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冀消王气”挂起钩来;二是宋真宗朝拜老子的路线、日期等,史书记载一清二楚,从开封经鹿邑直达卫真,并未越过亳州向东到达当时隶属临涣县的天静宫;三是如果真有欺君罔上、擅自改变老子出生地之事,这样的大事《宋史•丁谓传》中肯定也有相关记载。抱着这种怀疑的态度查阅《宋史》,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所谓的“易神寝龙岗”根本就不是涡阳说者想象的那回事,纯粹是其歪曲历史。《宋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二《丁谓传》这样记载:“仁宗即位,(丁谓)进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允恭(人名,雷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曹利用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事实已经很清楚了:丁谓“易神寝龙岗,冀消王气”之罪指的是宋真宗驾崩后,陵寝还没有建成,仁宗即位,命丁谓兼山陵使,雷允恭为都监,共同操办赵恒的葬事。但丁谓等人擅自变动了先皇的陵墓位置,因而获罪。对此事丅件,《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也以“擅易皇堂”之罪予以如实记载。“神寝”是指坟墓,神寝龙岗自然就是皇帝的陵墓。丁谓获罪与老子故里没有任何关系。元《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王鄂1264年撰)载:大中祥符六年,宋真宗曾派丁谓代为朝拜太清宫;《宋史》也把朝谒太清宫视为丁谓的功绩,说明宋真宗朝拜老子时不可能、也没有选错地方。以上史书和碑刻均未在“太清宫”之前冠以“亳州”或“卫真”二字,说明北宋时全国只有一个太清宫(西安太清宫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已毁于战火,北宋时崂山太清宫称为下清宫),这个太清宫毫无疑问就是卫真太清宫(今鹿邑太清宫)。北宋时绝不存在涡阳编造的“中太清宫”。由此可见,作为皇帝陵墓的泛称,“神寝龙岗”与老子出生地没有任何关系。
            涡阳说歪曲“神寝龙岗”的含义,却对陈琰上书弹劾丁谓奏章中的“引巫师妖述,厌魅宫闱”一事闭口不提。因为涡阳说者清楚,若不是丁谓利用迷信愚弄皇帝,天静宫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宋朝得到诏修。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到充州时,丁谓将当地小孩子玩的一只小乌龟指为瑞物献给皇帝,并载入史册。他操纵女道士刘德妙,拿家里养的一只乌龟说成是太上老君化身,亲自作赞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还记载:天禧元年(1017),“亳州言修天静宫毕。初,宿州临涣县有天静宫,言李母感星之所也,上将朝谒太清宫,丁谓绘图以闻,遣内侍诣宫设醮,遂诏重修”。宋真宗即将赴真源县朝拜太清宫,丁谓听临涣县说天静宫是“李母感星之所”,就画一个图让内侍拿到宫中醮祭,骗取真宗对天静宫的诏修,在不经意间为天静宫在元末以后假造老子生地帮了大忙。同时,又把天静宫由宿州临涣县大李乡划归到亳州城父县管辖。丁谓因上述两事贬官后,再也没有人敢拿天静宫来忽悠皇帝了。直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退位,天静宫再也没有得到皇帝诏修;从古至今也没有一个皇帝前往朝拜。而太清宫在北宋以后仍得到皇帝诏修和朝拜。据南宋谢守灏《太上老君年谱要略》记载,宋哲宗后期又下诏对卫真太清宫进行了5年缮修,继任的宋徽宗还御笔篆额。《宋史•徽宗本纪》也载:“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金史•本纪第一一》载,金章宗泰和二年“遣使报谢于太清宫”;孛术鲁翀《重修奉元明道宫记》载,元世祖即位后也“遣使致祭太清”宫。可见,靖康元年(1126)以后,宋、金、元三朝皇帝仍不忘到卫真(鹿邑)太清宫祭拜。
            


            7楼2011-01-12 10:51
            回复


              IP属地:河南10楼2011-01-12 11:11
              回复
                顶!


                IP属地:江苏11楼2011-02-16 12:21
                回复
                  好贴。有理有据


                  12楼2011-07-30 23:32
                  回复
                    涡阳造假


                    14楼2011-08-02 22: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7-29 22:29
                      回复
                        事实不是靠谎言瞎乱叫所覆盖的!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10-07 04:43
                        回复
                          河南鹿邑,老子故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0-08 08:36
                          回复
                            鹿邑说总是规避涡水处其阳的说法,论证也不是十分严谨。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4-01-08 17:37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21楼2014-01-13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