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度夏吧 关注:133贴子:20,706

【转贴】抗战中视死如归的军统七姐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摆渡大神


1楼2011-01-06 09:48回复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这首短诗歌颂是是我们都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秋,河北省易县五位八路军抗丅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丅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抗战的国丅民党军队中,也曾出现过堪比狼牙山五壮士的抗丅日英雄,其视死如归的惨烈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她们就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在战场上集体殉国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被称为“军统七姐妹”。


    2楼2011-01-06 09: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抗战开始后,日丅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丅动。1939年冬,日军占领了南宁,切断了我国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丅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丅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丅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3楼2011-01-06 09:50
      回复
        为了保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丅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然而,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丅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4楼2011-01-06 09:50
        回复
          尽管如此,中国远征军却仍然在第一次缅战中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异域作战,情报工作尤为重要。戴笠控制下的军统随即派出人员随同远征军出发,其中就有一批青浦特训班的女学员,到远征军中担任译电员。其中有七名女译电员随同新三十八师作战。


          5楼2011-01-06 09:51
          回复
            1942年春,曾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孙立人将军率新三十八师于抵达缅甸,其时,西线英帝国缅甸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将军奉命派113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长16日下午四时率部赶到巧克伯当。英缅甸军司令史莱姆将军4月17日亲往会晤,命令该团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18日凌晨113团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及盟军在亚洲战场唯一的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蒋中正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


            6楼2011-01-06 09:51
            回复
              由于日军实在太凶猛了,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师掩护英联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结果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
              擅长审时度势的一代名将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不可行,当机立断撤往印度,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在新三十八师部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随同撤退。由于当时日军已经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进速度很快,远征军撤退中不断遭到日军的袭击,死伤累累。


              7楼2011-01-06 09:52
              回复
                这支队伍真成了“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但他们顽强不屈,一直在和沿途遇到的日军作殊死搏斗。当他们退到印缅边境的当坡时,护送电台的小分队突遭日军的伏击。    
                情势十分危急,因为当时中国士兵已经弹尽力竭。转眼周围的掩护人员全部牺牲,剩下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被敌人追到一个山坡上,凶神恶煞的日军如潮水般扑了上来。    
                突围无望,不死即降,此外别无选择。只见这七名军统女特工人员宁死不屈,毫不犹豫地迅速砸毁电台,每人高呼一声“中丅华民国万岁!”的口号,随即拉响手雷,跳下山崖,没有一个落到日军的手里。


                8楼2011-01-06 09: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天地为之黯然。七人中只有一个最年轻的姚姓女译电员因手雷没有爆炸而未死,但坠崖后四肢骨折,无力移动。四天后被亲中国的克钦族游击队发现,终因伤势过重,留下最后的叙述后,也在异国的土地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国内的军统总部对远征殉国的七名女译电员曾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姜毅英亲致祭词,并在重庆漕丝厂她的办公室窗外,种下了七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人员称为“七姐妹花”。
                  


                  9楼2011-01-06 09:53
                  回复
                    女人心肠软啊,发着发着就掉泪了


                    10楼2011-01-06 09:54
                    回复
                      来自:
                      http://ljxhistory.blog.163.com/blog/static/13928506420101128101358821/
                      刘继兴的BLOG


                      12楼2011-01-06 09:55
                      回复


                        13楼2011-01-06 09:58
                        回复


                          IP属地:甘肃14楼2011-01-06 12:36
                          回复
                            回复:15楼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刘国能)


                            IP属地:甘肃16楼2011-01-09 23:0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最美丽的女人,当之无愧


                              17楼2011-01-10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