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3贴子:79,454
  • 10回复贴,共1

青蛙有那么蠢吗?(与众不同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时寒冰
     “温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过。大意是这样的: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
     青蛙真的有那么蠢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正好在这个班):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文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拉地全部跳出来了。
     女生物老师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那位朋友告诉我说:“那次实验改变了他一生,让他懂得理性思考是何等的重要。”
     女生物老师证明了青蛙没有那么蠢,她却忽略了,人却可以蠢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学校对她组织的“温水煮青蛙”实验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因为,这种实验并非教学中安排的内容,与学生的分数没有任何关系。老师据理力争,反而埋下更大隐患,后来学校找借口把她辞退了。
     那位朋友说,他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可敬的老师,他曾经去打听过,也没有结果。
     这是我听到的与众不同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没有去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那位朋友讲起此事的眼神,让我相信,他曾经被这个实验震撼,并被老师的话打动。
     如果中国的教育环境,赞赏并鼓励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带出来的孩子,将来该是何等的优秀?孩子们那么喜欢和认同她的教学方式,却不能改变她被逐出校园的命运。
     后来,我无意中与一位外国朋友谈起此事,问他对“温水煮青蛙”怎么看?他耸耸肩,抱歉说从未听说过这个原理,但说会请教做过实验的专家。哦,原来,在我们这里几乎人尽皆知的“温水煮青蛙”故事,并非全球流行。
     “温水煮青蛙”的不难做,但所有的人宁肯直接引用“温水煮青蛙”典故去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顺理成章,也不愿意去做任何一点质疑,也包括我自己,至少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前,我和人们一起认为,青蛙就是那么蠢。
     “温水煮青蛙”的后续故事让我思索了很久。
     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弊端呢?谎言重复一千遍,所有的人都认为谎言是真理,而与谎言不一样的说法就是荒谬绝伦。或者,几个人凑到一起,为某个说法到底是真理还是谎言论战得面红耳赤,却没有一个人去实验,让事实说话。人们觉得做实验是浪费时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而无聊地无休止地争论却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更推崇小聪明,即便在决策上,亦显现出这一特征。因为,决策者也是在这样的土壤中长大的。当外国人生产的计算机越来越先进而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的决策者是不是在因为中国质量低劣寿命短暂的房屋价格越来越高而喜不自胜,笑到裤子掉到地上还浑然不觉。相比之下,外国人多蠢哪!竟然连在民生领域敛财易如反掌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得!



1楼2011-01-04 14:27回复
    应该加精


    IP属地:福建4楼2011-01-04 19:00
    回复
      回复:4楼
      接受你的建议


      5楼2011-01-05 10:12
      回复
        啊,阶级的力量是伟大的


        6楼2011-01-06 15:56
        回复
          。。。楼上全是sb。。那些说青蛙会蠢到被煮死的也是sb。。。谁说青蛙喜欢泡温泉了?青蛙表皮有一层润滑剂,是用来防止水分流失和促进呼吸的,55度以上就会破环细胞组织,青蛙的肌肉平均运动温度是39度,生存水温适合范围就是22度到55度,所以青蛙可以随时想跳就跳,想留就留,这就不是傻不傻的问题了,是它干嘛要留在里面和他干嘛不留在里面的问题


          8楼2011-08-07 13:23
          回复
            女生物老师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9楼2011-08-07 17:34
            回复
              其实我想说,青蛙跳不跳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显然会本能地意识到并且百分之两百的重视它解决它;然而对于潜在的慢性灾害,人们往往不易在前期察觉,以致灾难降临时始方觉,可是为时已晚。。。
              而我其实并不在意青蛙这个例子是不是有那么科学那么精确,这个不恰当的例子却是那么生动那么让人容易记住,这就够了,我不会怀疑其背后的道理的真实性,因为这个道理即使没有青蛙例子也一样容易理解一样被大多数人认可,这就够了。
              模糊处理的往往只是表面一层东西;而对于内层的本质,理性的人都会精确对待。


              10楼2011-08-07 17:49
              收起回复
                说有人真的作了试验,把青蛙放到开水里面,青蛙没来得及跳出来,死了。而把青蛙放到冷水里面加热呢,青蛙却自己跳了出来。反正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错的。
                  真相:青蛙放到沸腾的开水里面肯定会被烫死的。水沸腾差不多要100度,加上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是很严重的。青蛙在进入沸水的过程中造成的烫伤,应该足够让青蛙丧失运动的能力了,自然就跳不出来。我估计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人会有疑问。不过要是说把青蛙放到热水里面可能跳出来呢,也应该是可信的。总应该存在一个水的温度,既不会造成对青蛙的严重烫伤而影响其运动能力,也会让青蛙感觉到不舒服,于是决定离开,也就是跳了出来。当然只在这里推测没多大意思,最好还是看看实验结果。
                  你别说,还真有人做煮青蛙的实验。不过做的不是把青蛙放到热水里面,而是放到冷水里面加热,也就是这个故事的第二部分。慢慢加热青蛙,青蛙究竟会跳出来,还是死在里面呢?做这个实验的,是奥克拉何马大学的动物学教授霍奇森。霍奇森研究的是不同种类的两栖类对温度的反应。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两栖类是冷血动物,也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整。霍奇森研究的,就是两栖类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你看看,科学家总是会给一些稀奇古怪的实验找一些听起来很科学的借口。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每分钟2华氏度,也就是差不多1.1摄氏度。霍奇森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的。基于此,霍奇森宣布,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错误的。
                  不过,再翻翻故纸堆,当然是在计算机上面翻,还能发现更早期的实验。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过青蛙了。一个德国的科学家哥而茨,在寻找灵魂这个东西的时候,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切掉了大脑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样处理,正常的青蛙会试图跳出来。这个实验原意我们不用去理会到。不过,看来差不多150年前“温水煮青蛙”这个事情就已经有了结论。不过等等,哥而茨不是唯一一个在100多年前做这个实验的。1872,一个叫做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热的速率足够低,那么,青蛙并没有跳出来的打算。1875年,这个实验还被另外一个人证实。两个实验矛盾吗?哥而茨与亨滋曼的实验的区别是加热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实验中,从17.5摄氏度加热到56摄氏度,花了10分钟,这样,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就达到了3.8摄氏度,比后来霍奇森使用的加热速率还快。所以,哥而茨观察到青蛙很不喜欢这个温度,试图跳出来。而亨滋曼的实验,加热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钟把水从21摄氏度加热到了37.5摄氏度,平均每分钟升温速率不到0.2摄氏度,就没观察到青蛙的行为异常。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约是36-37摄氏度。如果加热到37.5摄氏度,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离它不远了。
                  这些“煮”青蛙的实验目的都是考察温度和神经反射性的关系。在较快的加热速率下,青蛙能跳出来,原因很好理解:热刺激引起了青蛙的应激反应——跳走。而在较慢升温过程中,由于类似“感觉适应”的原因,持续细微的温度变化使得青蛙适应了这种刺激,反射应激性降低,直到达到可耐受的临界高温,无法逃生。从这点上来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让青蛙无法察觉的温度变化和我们平时的“煮”有一些差别。
                  结论: 在温度变化明显的情况下,青蛙可以迅速跳出。而当水温变化很微小的时候,青蛙就难于察觉,而失去逃生的机会。“温水煮青蛙”故事背后的依据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能煮死青蛙的这个升温条件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样。
                  附录: 本文仅仅摘录了一个成功案例,关于为什么温水蛙没逃出来,有学者认为是长久的处于临界温度破坏了青蛙的某些身体机能,导致青蛙丧失了跳跃逃跑的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当年的实验只是“意外”。因此,本目录只是代表部分专家学者的看法。 果然要理性思考啊~~~~~~~~~~~~~~~


                11楼2011-08-09 19:37
                回复
                  可怜的青蛙,被人类无数次的当做实验品,就为了证明一个简单的结论,悲哀呀


                  12楼2011-08-10 1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