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还多的是在落寞总度过的 这不正是曹公身世的真实体现吗 所以 妙玉的才是真正的无为 却有 宝玉才是 真正的有处却无 这也
是曹公偏爱妙玉的原因 也是妙玉绝对不会 沦落风尘的原因 那么作者为什么给妙玉安排了一个带发修行的角色呢 我想应该是和曹公
想表达的思想和曹公的理想有关 世人一般都会以为只有在出世的地方 在没有红尘的地方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安静 但是曹公就是要
彻底的撕裂人们的想法 或者说是世事非要抹掉曹公的这一丝幻想 最后连世外之人都要被红尘所湮灭 都要因为俗人而沦落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那么妙玉为什么会因为 在她心中是瓦砾的宝玉 一个俗物而牺牲自己 就因为 云空未必空 她真的出世了吗 换句话说你出
家就可以出世了吗就可以不问是非了吗 当然不可能 影射到曹公身上就是 曹公已经是一无所有了 世事会放过他吗 当然不会所以这
一句 是谶语 是曹公自己都想不到的谶语 最后果不其然 他的石头记 还是被消声了 28回或者是40回 再转回去 为什么曹公会说妙玉
是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这个泥是什么 是风尘吗 是青楼吗 自然不是 而是在说 妙玉 欲洁 却何曾洁 这个洁 应该是结束的结
难道曹公会用 不洁来形容妙玉吗 这也是所谓的红学大家对妙玉的误解 对世人 的错误的引导 妙玉的判词应该是 欲结何结曾?云空
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翻一下就是 想要忘记红尘的纷扰 但是怎么才能忘记呢 就算出家了说四大皆空 但是真的出家就够
了吗 到最后 这块绝世美玉还是被 世事 缁尘所湮灭了 这一个判词 应该是曹公身世的一部分
附录
妙玉世难容曲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