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吧 关注:490贴子:2,760
  • 1回复贴,共1

从脊灰疫苗不良反应看免疫接种的安全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脊灰疫苗不良反应看免疫接种的安全问题
编辑: 轶名 | 2006年7月15日9点26分 | 阅读次数:26134    
  
【主要内容】
新闻背景
数十名不同省婴儿用小儿麻痹症疫苗后患病
    
     来自不同省份的数位家长带着肢体异常的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求医,这些家长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孩子有个共同点:出生后均服用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疫苗(俗称糖丸)。“为什么服用了疫苗,孩子反而得了病?”这成为患儿家长的困惑。部分家长提到,他们的孩子生病后曾找当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做鉴定。个别病例鉴定结论为:所患急性迟缓性麻痹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可以诊断为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同时鉴定认为,“疫苗质量合格,接种程序和接种方法正确,可以排除接种事故”。最后,有20多名家长到卫生部反映情况。
                  面对孩子的肢体疾病,很多家长陷入了苦恼
    
    记者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据卫生部公布的疫情报告,2005年全国无脊髓灰质炎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2006年第1季度和4月、5月,脊髓灰质炎均无发病、死亡报告。
《京华时报》7月5日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反应
1、京华日报的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误导了广大群众。
2、我国多年来坚持使用OPV接种防治脊灰,效果显著。  
■监测证实,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在控制和消灭脊灰的进程中,OPV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我国在使用OPV后,避免了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感染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肢体残疾。
3、目前仍有必要继续疫苗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防止无脊灰国家重新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开展OPV接种。据介绍,虽然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已经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但非洲、东南亚的部分国家仍然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其中一些国家与我国接壤。另外,近年全球有近20个国家还发生了因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病例发生和流行。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某种原因停止OPV接种和强化免疫后,均再次发生了脊灰大流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OPV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单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OPV的预防接种。
4、我国目前使用的OPV是安全有效的。
糖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所谓“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是指由于接种者的自身身体条件不同,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原因,儿童在服用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病例,但其发生率极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服用250万~1000万剂OPV,可能发生1例疫苗相关病例,且主要发生在首次服苗的儿童中。根据相关规定,疫苗不良反应发生后,当地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检测部门提供疫苗样本。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和诊断。
对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的诊断,国家有明确的标准(GB16394-1996),这类患者的诊断应符合一些条件,如病前有近期OPV服苗史,临床表现符合脊灰诊断,大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有很多疾病也可以导致儿童肢体麻痹,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如果怀疑患儿麻痹与服用OPV有关,应及时向接种单位反映,诊断需由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做出;接诊医生和医疗机构做出的因服用脊灰疫苗引起的脊灰病例均属无效诊断。



1楼2010-12-31 17:25回复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
    来自免疫规划知识库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的差异介于1%~15%之间(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称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VDPV)。在服用OPV时,病毒在机体内复制过程中碱基发生变异,经多次繁殖后,导致神经毒力回升而成为VDPV。VDPV可导致一些未免疫者或未全程免疫者发病。如发生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时,称为VDPV循环(cVDPVs)。
    


    3楼2010-12-31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