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吧 关注:388,607贴子:1,722,457
  • 1回复贴,共1
求助

高中生物实验DNA粗提取中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与书上有出入,所以我先说明一下有变动的实验步骤:在出现白色絮状物时,直接将其用玻璃棒挑出并加入试管中,再加入以冰醋酸溶解的二苯胺,水浴加热,直到出现蓝色。
在实验结束后,我将这个试管中的部分溶液倒入水槽中,发现有白色物质。将试管下端放在水中冷却,里面参与的液体也出现白色物质。
请问白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白色物质?
目前我和同学们的推测以及老师的解答:
1、高温下DNA变成单链,溶解度提高,回到低温时再次变成双链,溶解度降低,于是在水中析出。
2、DNA与二苯胺的反应是可逆的,低温下反应产生DNA。
3、低温下二苯胺析出。
4、试管未清洗干净,有盐类物质,与DNA反应产生白色物质。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15 21:26回复
    完全不记得高中实验怎么做的了。实验室现在也不会用二苯胺检测DNA。所以问了deepseek。
    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测分析,白色物质最可能的成分及其形成原因如下:
    白色物质的成分及成因
    主要成分:二苯胺结晶
    原因:
    二苯胺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显著。高温(如沸水浴)时溶解度较高,但冷却后(如室温或冰水冷却)溶解度降低,导致二苯胺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白色结晶。
    冰醋酸的凝固点约为16.6℃,若用冰水冷却试管,可能进一步降低二苯胺的溶解度,加速其析出。
    次要可能性:DNA的再沉淀
    原因:
    DNA在酸性(冰醋酸)环境下溶解度较低,即使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溶解。若溶液中残留未反应的DNA,冷却后可能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倒入水槽时,溶液可能被稀释(接触水),导致离子强度降低,进一步促进DNA沉淀。
    对推测的逐一分析
    推测1:DNA因温度变化复性析出
    部分合理。温度变化可能影响DNA的溶解度,但实验中冰醋酸的酸性环境(pH≈2.4)更关键。DNA在酸性条件下易变性并沉淀,而非单纯因复性析出。此推测解释力较弱。
    推测2:DNA与二苯胺反应可逆
    不合理。二苯胺与DNA的显色反应是化学检测(生成蓝色络合物),并非可逆的合成/分解反应,不可能生成DNA。
    推测3:低温下二苯胺析出
    最合理。二苯胺的物理性质(熔点54-55℃)及溶剂(冰醋酸)的凝固特性直接支持此推测,符合冷却后析出白色结晶的现象。
    推测4:试管未洗净导致盐类与DNA反应
    可能性较低。盐类残留需在特定浓度下影响DNA溶解度,但实验中冰醋酸的酸性环境对DNA溶解度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结论
    白色物质主要为二苯胺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次要成分可能是未完全溶解的DNA。建议通过以下实验验证:
    溶解性测试:将白色物质溶于乙醇或浓硫酸(二苯胺易溶,DNA不溶)。
    离心观察:离心后若沉淀为絮状,则含DNA;若为颗粒状晶体,则为二苯胺。
    重复实验:更换洁净试管排除盐残留干扰,观察是否仍有白色物质析出。
    此现象提示实验步骤中需注意试剂的溶解度特性,避免因温度骤变导致试剂析出干扰结果。


    IP属地:美国2楼2025-04-15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