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威的小探,当年从龙泉砍砍乐弃坑后,入小直坑后看吧友说这个牌子在国产里不错,挺便宜就买了玩玩。拿到手后砍了几根老竹刀刃就起了白线,重新打磨修复以后就扔在角落再也没有玩过,昨天在床底下翻东西看到了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东西
当年作为看得多玩得少的新手,还挺喜欢这刀的造型。如今再来看,不到11cm的有效刃长,却做到6mm的厚度,即使是凹磨,也导致劈砍和切削两头不占,小刀的优势荡然无存。这种背部假刃的尖锐刀尖,要说是设计来客串格斗刀,又显得太笨拙,刀背厚度在刺穿碳基生物躯干的时候阻力会明显加大。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这一款,很多国产刀都存在。另外刀柄的鞋带结构太容易藏污纳垢,放一段时间全是灰还不好清理。总之是满满的槽点,个人观点是一把实用性很低的小刀。类似这样的国产小刀,早些年我买了二十来把,现存下来的已经一只手数得过来,基本都是实用价值太低或者性能表现不如意被我遗弃了。早些年把刀背厚度做超标似乎是国产小直(阳江)的通病,甚至如今的小作坊还有这种现象,我猜是不是因为钢材虚标和热处理不过关,厂家就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加刀身的强度?又或者是厂家设计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工况用什么形制和尺寸以及刃材?


当年作为看得多玩得少的新手,还挺喜欢这刀的造型。如今再来看,不到11cm的有效刃长,却做到6mm的厚度,即使是凹磨,也导致劈砍和切削两头不占,小刀的优势荡然无存。这种背部假刃的尖锐刀尖,要说是设计来客串格斗刀,又显得太笨拙,刀背厚度在刺穿碳基生物躯干的时候阻力会明显加大。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这一款,很多国产刀都存在。另外刀柄的鞋带结构太容易藏污纳垢,放一段时间全是灰还不好清理。总之是满满的槽点,个人观点是一把实用性很低的小刀。类似这样的国产小刀,早些年我买了二十来把,现存下来的已经一只手数得过来,基本都是实用价值太低或者性能表现不如意被我遗弃了。早些年把刀背厚度做超标似乎是国产小直(阳江)的通病,甚至如今的小作坊还有这种现象,我猜是不是因为钢材虚标和热处理不过关,厂家就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加刀身的强度?又或者是厂家设计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工况用什么形制和尺寸以及刃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