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9日漏签0天
廖昌永吧 关注:4,633贴子:101,83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廖昌永吧
>0< 加载中...

几则和国内歌剧相关的新闻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ttp://ent.ifeng.com/music/mainland/detail_2010_12/27/3713975_0.shtml
中新网12月27日电(蒲波) “相比20年前,中国观众的歌剧鉴赏水平进步很大,”26日,著名旅意歌唱家栾峰在“尤泓斐2010北大艺术之旅总结恳谈会”上谈到。但他也指出,中国的音乐厅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观众手机铃声响起等。他强烈建议,音乐厅应屏蔽手机信号。
国内音乐厅的烦恼:小孩啼哭
作为“总结恳谈会”的嘉宾,栾峰肯定了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2010年北大艺术之旅的深远意义,也欣慰表示“不尽人意的现象在北大讲堂没有出现”。栾峰说起来自己近来国内演出的遭遇,“有家长管不住小孩,小孩啼哭,家长不带小孩离开”。在与现场歌剧爱好者的交流中,栾峰又再次强调,国内音乐厅的状况有待改善,应该屏蔽手机信号。
近两三年国内原创歌剧“没旋律”
“相比20年前,中国观众的歌剧鉴赏水平进步很大,”旅意20余年的栾峰表达了他的惊讶。在给尤泓斐“高雅音乐大众普及公益活动有奖征文”获得者颁奖时,栾峰还好奇地客串主持人,采访获奖者对于高雅音乐普及的看法。
一位来自沈阳音乐学院的获奖者说,自己对“高雅音乐”的理解是“完美音乐”,“完美音乐”是有旋律的,其实观众都喜欢有旋律的音乐。栾峰表示赞同,也对近两三年的国内原创歌剧下了批语“没旋律”,所以“观众记不住”。
一个玩摇滚的获奖者问栾峰:“栾老师,好像对音乐的种类没有偏见吧?”栾峰立即应答,还透露自己最喜欢邓丽君。栾峰说,邓丽君音域不广,但是歌曲好听,就能成经典。
观众听中文歌剧也需要看字幕?
栾峰不解,为何国内歌剧表演,中文演唱,也要打字幕。他分析,一是歌剧创作者的问题,歌词绕来绕去,费解,表演者演唱技巧需要提高,另外就是观众的欣赏能力需提高。
归根到底,都是歌剧的普及问题。在与歌剧爱好者的交流中,栾峰赞同“用广告衬托高雅音乐”,用网络推广艺术家。他说,艺术家在演出前后,甚至演出过程中间,都可以尝试利用网络传播歌剧。
歌剧普及要努力做,但是栾峰认为只有“原装”歌剧才是“原汁原味”的。栾峰说,以前都是用中文唱意大利歌剧,可是意大利歌剧的旋律不是根据中文谱的,就会很别扭,就像用英文唱京剧一样,踩不好点。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张国勇:中国歌剧大美不言 要让世界认可2010年12月27日 13:53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王悦阳 选稿:郑闻文
     中国人看歌剧,一般要靠字幕帮忙。《咏·别》却是例外。
     这部歌剧于10月17日在上海大剧院进行全球首演,集结了艺术总监余隆、作曲家叶小纲、指挥家张国勇以及众多国内外知名歌唱家,可谓群星璀璨,美不胜收。
     与前不久引起轰动的《指环》不同,《咏·别》带有浓浓的中国风韵与歌剧神采,它是中国的。然而,真正的艺术从来无需翻译,因为她表达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比如《咏·别》,纯爱在悲惨世界里走向毁灭的宿命,会取得超越时空的同情。所以,它又是世界的。
     那些推说歌剧“阳春白雪”、“听不懂”的人,这次需要另一个借口了。大美不言,语言不是人们疏离歌剧的理由。据说与一般想象的恰恰相反,歌剧的观众里年轻白领是最稀缺的族群,因为他们身心交瘁,没有更多的心力与美约会。
     这是高雅艺术面对高速变化时的共同困境。



2025-05-19 00:05:19
广告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胡玫:关于执导舞台歌剧《白毛女》
2010年12月27日 21: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关于执导舞台歌剧《白毛女》
     今年夏季,王昆老师捎话给我,说此生有个未了的夙愿,就是想要再次将歌剧《白毛女》搬上舞台,并且非常希望由我担任总导演。我未加任何思索,立即安排与王昆老师见面。一见面我就说:您放心,这个戏我接了。
     其实我当时的工作日程已排的满满的了,可为什么还是接下了?理由很简单:一是出于对王昆老师的崇敬之情,更主要的是《白毛女》这部经典之作的永恒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诞生于1945年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它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它是在秧歌剧基础上,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直至后来改编的故事影片、芭蕾舞剧、京剧及众多地方戏剧等等形式,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经久不衰,而且还多次走出国门,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作。
     《白毛女》是中国的原创歌剧。65年前,当贺敬之笔下流淌出“北风吹,雪花飘”这脍炙人口的唱词,王昆悲怆凄厉、如泣如诉的表演之时,正值世界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巨大变化。今天,又是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复排《白毛女》,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作为一名影视导演,有幸执导中国经典的舞台歌剧《白毛女》,我对此充满信心。虽然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从影视跨入舞台歌剧,但是我认为艺术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是有灵性的。我会将自己在电影电视中的表现手法恰当地融入到歌剧中,从视觉上让这台传统的舞台歌剧有所突破。在原汁原味再现原剧风貌在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与艺术活力。我有信心让这朵65年前在延安秧歌剧运动的沃土上培育出的民族先进文化奇葩,在21世纪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我相信在明年建党90周年之际,一台即保留原剧思想性,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多元化的《白毛女》作品,不仅会让那个年代过来的中老年人喜欢,并且会让更多的70后、80后、90后领略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的风采。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等待歌剧遥远的春天
     2001年到上海歌剧院后,张国勇雷厉风行地进行了改革,歌剧院重新焕发出青春光彩。不仅活跃在国内舞台,还多次赴欧洲等地演出。今年4月28日,张国勇执棒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及交响乐团,于上海大剧院拉开“上海之春”开幕式暨50周年庆典音乐会的帷幕,献上了“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第一道大餐。接下去,他率歌剧院还将呈现“2010世博咏叹”音乐会,原创歌剧《西施》、《雷雨》、《楚霸王》等。
     对于原创歌剧,张国勇和他的团队呕心沥血,在舞美、台词、旋律等各个方面下功夫,“一台歌剧的创作成本在400万人民币左右”,而票价大部分在百元左右。张国勇很清楚,他不靠票房挣钱,也不指望挣钱,旨在推广歌剧和培养人们对歌剧的兴趣。
     “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在文化方面出现了断层。很多人精神世界迷失,不知道要干嘛,也不知道要不要精神生活。”张国勇回忆起在俄罗斯的日子,尽管经济低迷,但文艺活动依旧丰富,音乐会、歌剧一个也不少。“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而且政府也有扶持。我那时凭学生证,很多音乐会和歌剧都是免费听的。”
     张国勇说,近年来,政府对歌剧的扶植力度不断增加,“但还是不够。”他以旧金山歌剧院为例,“其一年支出为5亿元人民币,我们只有不到5000万元。”在欧美,一台歌剧的成本至少在2000万元人民币,也无法完全靠票房支撑,除了政府,大部分依靠企业资助。在美国,很多企业愿意投资歌剧,在国内却非常少,“因为没有短期效益。”他清楚知道,“回报是间接的,若没耐心,很难等到两代人以后的回报。”
     鉴于中国的文化断层,弥补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培养固定的有品位的观众则更需要一份毅力。“歌剧的春天,我们这代人肯定看不到了。今后即便有数百万的固定观众,对于14亿人口而言,依旧是小众。”张国勇依然坚定地选择做个寂寞“养珠人”,因为他相信“只要是艺术,就有存在价值”。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歌剧的春天,我们这代人肯定看不到了。今后即便有数百万的固定观众,对于14亿人口而言,依旧是小众。”  
.........................


  • 心与白鹤
  • 声歌主任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才看到云朵贴的这个访谈。
非常有深度的一个访谈啊。
借着这个话题,谈谈自己想到的杂七杂八。
1、关于文化繁荣的机遇
对从事艺术工作,特别是高雅艺术的艺术家来说,确实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按照中国人做事情一窝蜂的习性,现在,许多有条件、没有条件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兴建歌剧院、音乐厅,等这些高雅艺术场所建成了,举办音乐会、演出精品歌剧,也许就成了显摆自己城市经济繁荣、文化有品味的特色招牌。那时,做为中国声乐艺术标杆、旗手的廖院长,定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应该有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到时候,一年也许要开多场音乐会。。。。
艺术作品的创作,觉得也有了新的机遇。国家不重视时候,全部由市场说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元,当然令词曲作家寒心,没有动力,缺乏整合,出好作品就难。现在国家重视,各级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投入,哪个省市都有文化发展的规划,这个,要是廖院长有运作团队的话,也应该注意信息收集,选择契合自己的优秀作品主动出击,不是被动地守株待兔,希望在这轮机遇中,真的能够碰到属于廖的经典歌曲,经典歌剧。。。。。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廖昌永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