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废弃公主当作某一类的人,似认为对其中事有个含糊的认识便罢。
废弃公主不容含糊。
于是我试图里头的构造用字句表现出来。固然,诸位没有聆听我的义务,但在此地,你却有聆听废弃公主的义务。字句是聆听的结果,而不是标举出来让人聆听的对象。所以,我愿的是你能在自身中找到这样的字句,而非「灌输」某某给某某人。
这个寻找如何开始,谁来引路呢?我说,以「求清晰」开始,让你的智慧引领你吧。在交际中的人,词语只是用来引发情绪的,故不是清晰的,反倒是词语一旦清晰,便不能满足群人刺激情绪的要求,故而群人与清晰的词语本质上是互斥的。求清晰的第一步,就是掏出这副积累了无数群人语的肚肠,将它洗刷干净,这洗刷不是外来的,而是由身中自有智慧发出的。
于是我希望整理出几个本应有的问题,想过的有「爱」、「自由」、「目的」、「价值」、「意义」这些(譬如「爱」,其与「利用」须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分别处,举例来说,「孝」,即「爱父母」,与「利用」的区别在何处?现实中的确是有人「孝顺父母」是做给亲戚看的,在这情况下,这父母不必然遭受「可能得不到好处」的风险,反倒是就算这父母始终得到好处,这人仍是「不孝」。「利用」或称「器具关系」与爱的区别在这里显露出来,所称为爱者不得含一丝毫器具关系,否则爱将沦为「美名」或「遁辞」。爱便是这样绝对无目的的东西,以此故它不是一个手段。这样的东西并不神妙,在我们经验中,见得一可「爱」的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着,我们将感到愉快,此时并非这孩子成了使我快乐的器具,而是这孩子彰显了自身的自由自在,与「爱人」自身「使所爱者实现自身可能性」相合而生愉快。爱自身非手段,与之相合必是一个非手段,那就是自由。这里重提一次,废弃公主展示了Mauser神夺去了人的自由,给予了「好的生存环境」;末尾收回了「好的生存环境」,归还了自由。若我们将自由视为「建设好的生存环境」的「阶段性条件」之一,那么Mauser岂非在末尾夺去了「终极阶段」而送回了「初级阶段」(让人联想起「xx主义的初级阶段」等字句)?这个问题在前一篇文中已以「不自由意指为何」为线索回答过。最终,爱、自由、智慧(自由的内容是不受制于「给定/既定的」或群众,如此若须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由的内容,那就是智慧)这些既是「终极的」且为「根源的」的东西表明了自身非器具、无意义的性质。听者到此或会怪异惊讶,因现实人总不得不存活于器具世界且惯于将一切视为器具(「有意义」),废弃公主描述了「HI」将这群求意义者禁闭起来,并以「给定的」填塞这群人对意义的饥渴,这是前文「纯粹的侵略」所要说的。),但一次全列出来未免有以下一个提问引诱上一疑问的回答之嫌,故我希望渐进地提出来,并依讨论的自然过程而行,所愿的是我所接续的提问与你先前的回答中隐含的提问是相合的。如曲水流觞,依势自行。
问:
一件事可分成「目的」与「手段」。我们解释某一手段的「意义」时总是说「为了... 而做」,那么对「目的」能用「为了... 而做」这个句式来说吗?若是,那个所谓目的,与手段的分别在哪里?用「为了C而做」来解释「B(B先前被称为目的)」,那么这个B还真的是目的吗?若否,对目的的解释应该是什么样貌?「对目的的解释(解释出意义)」这件事是可能的吗?为什么?
废弃公主不容含糊。
于是我试图里头的构造用字句表现出来。固然,诸位没有聆听我的义务,但在此地,你却有聆听废弃公主的义务。字句是聆听的结果,而不是标举出来让人聆听的对象。所以,我愿的是你能在自身中找到这样的字句,而非「灌输」某某给某某人。
这个寻找如何开始,谁来引路呢?我说,以「求清晰」开始,让你的智慧引领你吧。在交际中的人,词语只是用来引发情绪的,故不是清晰的,反倒是词语一旦清晰,便不能满足群人刺激情绪的要求,故而群人与清晰的词语本质上是互斥的。求清晰的第一步,就是掏出这副积累了无数群人语的肚肠,将它洗刷干净,这洗刷不是外来的,而是由身中自有智慧发出的。
于是我希望整理出几个本应有的问题,想过的有「爱」、「自由」、「目的」、「价值」、「意义」这些(譬如「爱」,其与「利用」须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分别处,举例来说,「孝」,即「爱父母」,与「利用」的区别在何处?现实中的确是有人「孝顺父母」是做给亲戚看的,在这情况下,这父母不必然遭受「可能得不到好处」的风险,反倒是就算这父母始终得到好处,这人仍是「不孝」。「利用」或称「器具关系」与爱的区别在这里显露出来,所称为爱者不得含一丝毫器具关系,否则爱将沦为「美名」或「遁辞」。爱便是这样绝对无目的的东西,以此故它不是一个手段。这样的东西并不神妙,在我们经验中,见得一可「爱」的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着,我们将感到愉快,此时并非这孩子成了使我快乐的器具,而是这孩子彰显了自身的自由自在,与「爱人」自身「使所爱者实现自身可能性」相合而生愉快。爱自身非手段,与之相合必是一个非手段,那就是自由。这里重提一次,废弃公主展示了Mauser神夺去了人的自由,给予了「好的生存环境」;末尾收回了「好的生存环境」,归还了自由。若我们将自由视为「建设好的生存环境」的「阶段性条件」之一,那么Mauser岂非在末尾夺去了「终极阶段」而送回了「初级阶段」(让人联想起「xx主义的初级阶段」等字句)?这个问题在前一篇文中已以「不自由意指为何」为线索回答过。最终,爱、自由、智慧(自由的内容是不受制于「给定/既定的」或群众,如此若须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由的内容,那就是智慧)这些既是「终极的」且为「根源的」的东西表明了自身非器具、无意义的性质。听者到此或会怪异惊讶,因现实人总不得不存活于器具世界且惯于将一切视为器具(「有意义」),废弃公主描述了「HI」将这群求意义者禁闭起来,并以「给定的」填塞这群人对意义的饥渴,这是前文「纯粹的侵略」所要说的。),但一次全列出来未免有以下一个提问引诱上一疑问的回答之嫌,故我希望渐进地提出来,并依讨论的自然过程而行,所愿的是我所接续的提问与你先前的回答中隐含的提问是相合的。如曲水流觞,依势自行。
问:
一件事可分成「目的」与「手段」。我们解释某一手段的「意义」时总是说「为了... 而做」,那么对「目的」能用「为了... 而做」这个句式来说吗?若是,那个所谓目的,与手段的分别在哪里?用「为了C而做」来解释「B(B先前被称为目的)」,那么这个B还真的是目的吗?若否,对目的的解释应该是什么样貌?「对目的的解释(解释出意义)」这件事是可能的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