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吧 关注:152,506贴子:2,273,726

会不会觉得中俄关系很好跟两国航天合作不够深入不匹配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❶前几天,看了俄罗斯载人飞船把美俄两国宇航员送去国际空间站的消息,想到美俄关系交恶多年,航天领域是他们为数不多还可以合作的领域之一,国际空间站算是维持他们在航天领域还能合作的黏着剂。
❷对比中俄关系很好,但是两国在航天领域合作比较浅层,平常有学术交流之类的活动吧,但是说到航天发射和载人航天方面,我真的没有太多印象,除了14年前“萤火虫一号”事件和去年两国大学合作开发发的立方星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部署。
❸另外,两国在月球基地有合作意向,但是前景不好判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10 22:43回复
    主要是俄罗斯实力和潜力太弱。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10 23:30
    收起回复
      俄罗斯的航天实力已远远落后于我国,你觉得他作为曾经的航天超级大国,看待我国会是什么心理


      IP属地:广西3楼2025-04-11 00:35
      收起回复
        1. 因为那个ISS不是毛子一家的,所以没办法还是得合作,而且送也不是白帮美国送人,美国也要打钱的.
        2. 国内技术和成本控制足够满足目前国内科研需求,而且合作不一定是我们过去,他们自己也可以过来.
        3. 俄罗斯航天,不如说是苏联航天,现在还是一流水平的技术,尤其说是俄罗斯航天的发展,不如说是苏联航天技术前瞻性够强到现在都还能用. 而月球基地以前苏联没搞过,现在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更没精力自己去从零开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11 01:36
        收起回复
          我们跟俄国是伙伴,不是盟友。同俄国航天合作对我们没有利益,同它合作图啥呢?单方面的技术援助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11 01:41
          收起回复
            曾经中国和俄国之间如火如荼的军火贸易是因为双方都能得到利益:中国得到急需的武器装备和技术转移,而俄国得到钱。但是航天领域呢?90年代俄国帮助我们培训宇航员、我们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及逃逸塔的设计参考了俄国的联盟飞船和联盟火箭、我们的舱内宇航服和舱外宇航服参考了俄国——除此之外,在其它航天领域俄国严重落后中国,尤其是应用卫星领域,俄国与我们差距极大,于是我们没有同俄国合作的意愿,俄国也拉不下脸来找中国合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11 01:41
            收起回复
              中国的海陆空装备从起步阶段开始就是不折不扣的苏式体系。从1959年中苏分裂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军工独立发展了32年,但依然没有脱离苏式武器这个大系统,装备口径、弹药体系都是苏式,所以在1990年代我们在军工领域同俄国展开密切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11 01:47
              收起回复
                其实90年代921工程起步之初,俄罗斯提供了一些帮助,最典型的就是96-97年吴杰与李庆龙去俄罗斯“星城”训练一年;至于还有其他的什么帮助,由于官方还没有披露资料也不好判断,不过00年代为了开展出舱活动技术研发,也从俄罗斯那边买了几套“海鹰”舱外航天服(第二代“飞天”航天服上就有“海鹰”的一些影子)。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继承了不少遗产,比如和平号空间站,成为和美国开展合作的重要资本。如今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有了众多突破,俄方也在艰难前行,将来会开展多少合作只能拭目以待。


                IP属地:新疆8楼2025-04-11 01:55
                收起回复
                  但航天不同。中国航天是独立发展的,从东风2号开始我们就走上了独立设计的道路,同苏联航天的技术及标准分道扬镳了。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同俄国的联盟、质子系列火箭没有任何交集;我们的火箭发动机也是独立设计的,同苏联火箭发动机系列完全不同。中国航天自成体系,又有自力更生的历史传统,独立性非常强。即使是引进了RD-120发动机,也是作为技术参考,并没有原样仿制,而是在其基础上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更大推力的煤油发动机。这就决定了我们同俄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必然是有限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11 02:00
                  收起回复
                    总之,拜国家优先重视、钱学森和一批留美老专家的贡献所赐,中国航天早在起步阶段就甩掉了苏联这个拐棍,自己逐步学会爬、学会走、学会跑。到1990年代中国航天与美俄的差距远小于海空军装备同美俄的差距,当时长征系列火箭的运力完全能满足国内发射各种卫星的需要,而俄国极度落后的卫星技术更是中国看不上的,自然没有同俄国合作的迫切动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11 02:00
                    收起回复
                      根本原因还不明白?两边的信任度没那么高,就这么简单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11 07:57
                      收起回复
                        中国航天的独立性极高,是钱老当年一手建立的,可以说苏联解体前和苏俄基本没有什么牵扯
                        虽然冷战后从俄罗斯引进了一些技术,比如载人航天飞船、煤油机等等,但总体框架还是自己的
                        而且当年俄罗斯卖技术也是防了一手,没有给最先进的,当然到了现在当初最先进的也就那样了,再合作完全没啥好处


                        IP属地:北京12楼2025-04-11 09:22
                        收起回复
                          俄罗斯现在一直是吃老本的状态。之前科学号舱,本地都是苏联时代就留下来的东西。然后他们觉得老设计不可靠,自己加了一堆阀门,结果后面把空间站顶着转个的,就是这些阀门。还有去年的登月探测器,也是老设计。
                          只有安加拉是新的,但拖拖拉拉多少年了?
                          他们现在就和三哥争谁是第三的水平。


                          IP属地:江苏13楼2025-04-11 10:03
                          收起回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傲慢与偏见”、“拉不下面子”,以及咱们“技术能力与航天规模不匹配”。其实不仅是航天,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是如此。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11 11:31
                            收起回复
                              等ISS退役之后,毛子航天发射还得砍。


                              IP属地:四川16楼2025-04-11 16:55
                              收起回复